CN207655111U -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5111U
CN207655111U CN201721596895.5U CN201721596895U CN207655111U CN 207655111 U CN207655111 U CN 207655111U CN 201721596895 U CN201721596895 U CN 201721596895U CN 207655111 U CN207655111 U CN 207655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pressure
inlet pipe
air inlet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68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全
徐文丰
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shan Lishengxi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gshan Lishengxi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gshan Lishengxi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gshan Lishengxi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68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5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5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51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反应釜本体的上方通过法兰螺栓密封固定有反应釜盖,电机架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减速器输出轴连接于联轴器,搅拌轴的底部固定有搅拌叶片;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贯穿于反应釜本体后向反应釜本体底部延伸,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嘴;电缆槽内部设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的末端经由密封装置分别连接有传感器组件。反应釜本体呈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反应釜本体的耐压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具有耐热抗腐蚀的作用。搅拌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待还原反应物料和氢气更加良好的混合反应,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出气嘴设有处出气通路,使待还原反应的物料更加充分的进行化学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压力容器必须遵循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标准,常压容器必须遵循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标准。随之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目前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耐压性不足、加氢还原反应不彻底,所以,设计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包括有整体呈U型结构的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上方通过法兰螺栓密封固定有反应釜盖,反应釜盖的中心上方螺栓固定有电机架,电机架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连接于联轴器,联轴器连接于搅拌轴,搅拌轴的底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电机控制搅拌叶片的工作状态;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贯穿于反应釜本体后向反应釜本体底部延伸,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嘴;反应釜盖的一侧设有贯穿的电缆槽,电缆槽内部设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的末端经由密封装置分别连接有传感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反应釜本体呈多层复合结构,包括有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的材料为15CrMoR牌号的耐热钢,中层材料为牌号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外层材料为Q235牌号的普通结构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反应釜盖的一侧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通过法兰连接于进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传感器组件包括有远传压力传感器、远传温度传感器和远传PH传感器;传感器组件经由通信电缆连接于中控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出气嘴整体呈锥形结构,出气嘴内部设有处出气通路,分别为出气通路A,出气通路B,出气通路C,出气通路D和出气通路E;出气通路的整体出气角度为120°-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密封装置整体呈凸型结构,中部为贯穿的通孔,通孔内部设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和通孔外壁之间填充有密封缠带;密封装置整体镶嵌于反应釜盖上,密封装置和反应釜盖的底部接触处设有密封圈;通信电缆伸出密封装置的底部涂粘有防水密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四角设有固定支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进一步具体优化的,反应釜本体的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一侧设有出料口;排污口和出料口均贯穿于反应釜本体。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反应釜本体呈多层复合结构,包括有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的材料为15CrMoR牌号的耐热钢,中层材料为305牌号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外层材料为Q235牌号的普通结构钢。反应釜本体呈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反应釜本体的耐压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具有耐热抗腐蚀的作用。
(2)反应釜盖的中心上方螺栓固定有电机架,电机架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连接于联轴器,联轴器连接于搅拌轴,搅拌轴的底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电机控制搅拌叶片的工作状态。搅拌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待还原反应物料和氢气更加良好的混合反应,大大提高反应效率。
(3)反应釜本体的上方通过法兰螺栓密封固定有反应釜盖,反应釜盖的一侧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通过法兰连接于进料管,待还原反应的物料,通过进料口输送至反应釜盖内部进行还原反应。
(4)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贯穿于反应釜本体后向反应釜本体底部延伸,左进气管和右进气管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嘴。出气嘴整体呈锥形结构,出气嘴内部设有处出气通路,分别为出气通路A,出气通路B,出气通路C,出气通路D和出气通路E;出气通路的整体出气角度为120°-160°。出气嘴设有处出气通路,出气角度为120°-160°,可以使氢气的喷射角度和范围更大,使待还原反应的物料更加充分的进行化学反应。
(5)反应釜盖的一侧设有贯穿的电缆槽,电缆槽内部设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的末端经由密封装置分别连接有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有远传压力传感器、远传温度传感器和远传PH传感器;传感器组件经由通信电缆连接于中控箱。压力传感器、远传温度传感器和远传PH传感器将反应釜盖内的压力、温度和PH的参数通过通信电缆传送至中控箱中,中控箱将参数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至控制室供监控人员实时监控。
(6)密封装置整体呈凸型结构,中部为贯穿的通孔,通孔内部设有通信电缆,通信电缆和通孔外壁之间填充有密封缠带;密封装置整体镶嵌于反应釜盖上,密封装置和反应釜盖的底部接触处设有密封圈;通信电缆伸出密封装置的底部涂粘有防水密封胶。密封装置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使反应釜本体进行密封,防止高压的气体泄漏,产生危险。
(7)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四角设有固定支脚,固定支脚的设置可以使反应釜本体更加稳定牢固的支撑和固定,防止倾斜或倒塌。
(8)反应釜本体的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一侧设有出料口;排污口和出料口均贯穿于反应釜本体。排污口的设置,可以在清洗时,将积攒在底部的污物全部的清理,使反应釜本体内部更加的清洁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气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包括有整体呈U型结构的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呈多层复合结构,包括有内层103、中层102和外层101;内层103的材料为15CrMoR牌号的耐热钢,中层102材料为305牌号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外层101材料为Q235牌号的普通结构钢。反应釜本体1呈多层复合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反应釜本体1的耐压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具有耐热抗腐蚀的作用。
反应釜盖18的中心上方螺栓固定有电机架6,电机架6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7,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于减速器8,减速器8输出轴连接于联轴器9,联轴器9连接于搅拌轴10,搅拌轴10的底部固定有搅拌叶片11,搅拌电机7控制搅拌叶片11的工作状态。搅拌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待还原反应物料和氢气更加良好的混合反应,大大提高反应效率。
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通过法兰螺栓密封固定有反应釜盖18,反应釜盖18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通过法兰连接于进料管,待还原反应的物料,通过进料口2输送至反应釜盖18内部进行还原反应。
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后向反应釜本体1底部延伸,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嘴17。出气嘴17整体呈锥形结构,出气嘴17内部设有5处出气通路,分别为出气通路A,出气通路B,出气通路C,出气通路D和出气通路E;出气通路的整体出气角度为120°-160°。出气嘴17设有5处出气通路,出气角度为120°-160°,可以使氢气的喷射角度和范围更大,使待还原反应的物料更加充分的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釜盖18的一侧设有贯穿的电缆槽,电缆槽内部设有通信电缆15,通信电缆15的末端经由密封装置16分别连接有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有远传压力传感器21、远传温度传感器19和远传PH传感器20;传感器组件经由通信电缆15连接于中控箱。压力传感器18、远传温度传感器19和远传PH传感器20将反应釜盖18内的压力、温度和PH的参数通过通信电缆15传送至中控箱中,中控箱将参数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至控制室供监控人员实时监控。
密封装置16整体呈凸型结构,中部为贯穿的通孔,通孔内部设有通信电缆15,通信电缆15和通孔外壁之间填充有密封缠带1602;密封装置16整体镶嵌于反应釜盖18上,密封装置16和反应釜盖18的底部接触处设有密封圈1601;通信电缆15伸出密封装置16的底部涂粘有防水密封胶1603。密封装置16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使反应釜本体1进行密封,防止高压的气体泄漏,产生危险。
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设有固定支脚5,固定支脚5的设置可以使反应釜本体1更加稳定牢固的支撑和固定,防止倾斜或倒塌。
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一侧设有出料口3;排污口4和出料口3均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排污口4的设置,可以在清洗时,将积攒在底部的污物全部的清理,使反应釜本体1本体内部更加的清洁干净。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整体呈U型结构的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通过法兰螺栓密封固定有反应釜盖(18),反应釜盖(18)的中心上方螺栓固定有电机架(6),电机架(6)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7),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于减速器(8),减速器(8)输出轴连接于联轴器(9),联轴器(9)连接于搅拌轴(10),搅拌轴(10)的底部固定有搅拌叶片(11),搅拌电机(7)控制搅拌叶片(11)的工作状态;
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对应两侧分别设有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后向反应釜本体(1)底部延伸,左进气管(13)和右进气管(14)的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嘴(17);
反应釜盖(18)的一侧设有贯穿的电缆槽,电缆槽内部设有通信电缆(15),通信电缆(15)的末端经由密封装置(16)分别连接有传感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呈多层复合结构,包括有内层(103)、中层(102)和外层(101);所述内层(103)的材料为15CrMoR牌号的耐热钢,中层(102)材料为305牌号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外层(101)材料为Q235牌号的普通结构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盖(18)的一侧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通过法兰连接于进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有远传压力传感器(21)、远传温度传感器(19)和远传PH传感器(20);所述传感器组件经由通信电缆(15)连接于中控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嘴(17)整体呈锥形结构,出气嘴(17)内部设有5处出气通路,分别为出气通路A,出气通路B,出气通路C,出气通路D和出气通路E;出气通路的整体出气角度为120°-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16)整体呈凸型结构,中部为贯穿的通孔,通孔内部设有通信电缆(15),通信电缆(15)和通孔外壁之间填充有密封缠带(1602);密封装置(16)整体镶嵌于反应釜盖(18)上,密封装置(16)和反应釜盖(18)的底部接触处设有密封圈(1601);所述通信电缆(15)伸出密封装置(16)的底部涂粘有防水密封胶(1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设有固定支脚(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一侧设有出料口(3);所述排污口(4)和出料口(3)均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
CN201721596895.5U 2017-11-26 2017-11-26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5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6895.5U CN207655111U (zh) 2017-11-26 2017-11-26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6895.5U CN207655111U (zh) 2017-11-26 2017-11-26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5111U true CN207655111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689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5111U (zh) 2017-11-26 2017-11-26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51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9284A (zh) * 2021-03-03 2021-06-25 上官武松 一种工业化学反应釜
CN113694837A (zh) * 2020-05-21 2021-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不饱和聚合物加氢的釜式反应器和方法及一种丁腈橡胶加氢的方法
CN114558531A (zh) * 2022-02-23 2022-05-31 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合成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4837A (zh) * 2020-05-21 2021-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不饱和聚合物加氢的釜式反应器和方法及一种丁腈橡胶加氢的方法
CN113019284A (zh) * 2021-03-03 2021-06-25 上官武松 一种工业化学反应釜
CN114558531A (zh) * 2022-02-23 2022-05-31 湖北宇浩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合成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5111U (zh) 一种加氢还原反应中的耐压反应釜
CN208098093U (zh) 一种粘合剂反应釜
CN107597048A (zh) 一种香精专用反应设备
CN209423594U (zh) 一种用于合成度鲁特韦中间体的反应釜
CN208194218U (zh) 一种带自动化滴加装置的速凝剂搅拌釜
CN203737247U (zh) 一种制备氧化淀粉的反应器
CN207596687U (zh) 一种大型钢制污泥消化罐
CN206731124U (zh) 搪瓷反应釜
CN206454636U (zh) 一种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的制备反应釜装置
CN210357154U (zh) 一种用于固废处理的反应釜
CN103861546A (zh) 一种制备氧化淀粉的反应器
CN209348638U (zh) 一种防水涂料生产用反应釜
CN208394791U (zh) 电催化氧化除杂设备
CN210058221U (zh) 一种固相反应釜
CN203419755U (zh) 硫酸铝反应釜
CN113952916A (zh) 一种连续法氯化反应釜
CN209123932U (zh) 一种喷雾式反应器
CN207823009U (zh) 一种卧式反应釜
CN206139194U (zh) 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外循环生产装置
CN214020819U (zh) 一种制备环保型水性聚氨酯堵漏剂的计量混合釜
CN208161571U (zh) 一种高效气液反应系统
CN213286815U (zh) 单氰胺生产用水解反应釜
CN206121735U (zh) 一种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反应釜
CN108707476A (zh) 一种氯化石蜡中用副产盐酸连续精制液蜡的方法及设备
CN218131504U (zh) 一种纳米树脂分流酸化配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