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4349U - 一种翻身坐便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身坐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4349U
CN207654349U CN201720241486.7U CN201720241486U CN207654349U CN 207654349 U CN207654349 U CN 207654349U CN 201720241486 U CN201720241486 U CN 201720241486U CN 207654349 U CN207654349 U CN 207654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plate
hinged
connecting rod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14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劲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nlian C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nlian C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nlian C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nlian C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414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4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4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4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坐便床。翻身坐便床包括上床架组件、床板组件、中间支架、便盆、第一升降平移机构、第二升降平移机构、翻身驱动装置和辅助翻身装置;床板组件包括中间床板和侧床板,中间床板的中部有坐便孔,坐便孔内有臀板,第一升降平移机构与臀板连接,用以开闭坐便孔;便盆置于隔板上,第二升降平移机构与隔板连接,用以驱动便盆升降和平移;中间床板固定于中间支架上,中间支架的两端与上床架组件的两端转动连接;翻身驱动装置与上床架组件和中间支架铰接,每个辅助翻身装置分别与中间支架和上床架组件铰接,用于支撑侧床板。翻身坐便床具有使患者翻身更舒适,使用寿命更长、排便更方便,适用性更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翻身坐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坐便床。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医院使用的医疗床大多具有各种特定功能,例如,背部升起,腿部升起,整床升降,左右翻身,坐便功能。有些医疗床能够单独实现背部升降,腿部升降,整床升降,左右翻身,坐便功能。有些医疗床能够实现两个以及以上组合功能,例如,左右翻身和坐便功能。
现有的一种医疗床实现左右侧向翻身和坐便功能的方式为:利用一侧的气囊将卧床患者的该侧身体抬起,从而使得患者向另一侧翻身。当需要恢复平躺状态,需要将该侧气囊中的气体慢慢排出;当卧床患者需要排便的时候,首先将患者的背部升起,再将坐便孔盖移走,之后再将便盆移至坐便孔。完成排便之后,先将坐便孔盖移走,之后再将便盆移走。上述医疗床利用气囊翻身,翻身后容易造成患者的滑落感,使得患者翻身的时候感觉不舒适,且气囊的使用寿命较短,进一步的,上述医疗床排便的时候需要将背部升起,使得排便麻烦,且适用人群少。
因此,亟须一种能够使患者翻身更舒适,使用寿命更长、排便更方便,适用性更强的翻身坐便床。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患者翻身更舒适,使用寿命更长、排便更方便,适用性更强的翻身坐便床。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身坐便床,包括上床架组件、床板组件、中间支架、便盆、第一升降平移机构、第二升降平移机构、翻身驱动装置和设置在左右侧的辅助翻身装置;床板组件包括中间床板以及位于左右侧、分别与中间床板转动连接的侧床板,中间床板的中部形成有坐便孔,坐便孔内设置有活动的臀板,第一升降平移机构与臀板连接,用以开闭坐便孔;便盆置于隔板上,第二升降平移机构与隔板连接,用以驱动便盆升降和平移;中间床板固定于中间支架上,中间支架安装在上床架组件上,且两端与上床架组件的两端转动连接;翻身驱动装置的一端与上床架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支架铰接,每个辅助翻身装置分别与中间支架和上床架组件铰接,用于支撑侧床板。
进一步地,每个辅助翻身装置包括与中间支架相应侧转动连接的侧支架以及相应侧的连杆机构;左右侧的侧床板各搁置于相应侧的侧支架上;连杆机构具有两对,两对连杆机构分别成对地设置在床头端和床尾端,每对的两个连杆机构对称设置在左右侧;连杆机构分别与上床架组件、中间支架和侧支架铰接。
进一步地,中间床板包括依次铰接的中间背板、中间臀板、中间大腿板和中间小腿板;左右侧的侧床板均包括依次铰接的侧背板、侧臀板、侧大腿板和侧小腿板;中间背板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背板铰接,中间臀板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臀板铰接,中间大腿板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大腿板铰接,中间小腿板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小腿板铰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升降装置,背板升降装置包括背部升降连杆机构和背部驱动装置;背部升降连杆机构分别与中间支架和中间背板的背部铰接;背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背部升降连杆机构铰接,输入端与中间支架铰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腿板升降驱动装置,腿板升降驱动装置分别与中间大腿板的背部和中间支架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平移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连杆机构,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连杆机构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分别与臀板和第一固定架连接,用以带动臀板升降;第一升降平移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中间支架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固定架连接,第一固定架与中间支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臀板下方的两对第一连杆,每对第一连杆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臀板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在每对第一连杆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一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中,底端与第一固定架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杆的顶端与臀板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一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中;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第二连杆机构,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连杆机构连接,第二连杆机构分别和隔板和第二固定架连接,用以带动隔板升降;第二升降平移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上床架组件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固定架连接,第二固定架和上床架组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隔板下方的两对第二连杆,每对第二连杆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杆,两个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隔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槽,第二固定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四滑槽;在每对第二连杆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三滚轮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中,底端与第二固定架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杆的顶端与隔板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三滚轮滑动设置在第四滑槽中;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连杆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翻身坐便床,一方面,通过翻身驱动装置驱动中间支架相对上床架组件翻转,从而使得设置在中间支架上方的中间床板转动,继而实现患者的整个身躯侧翻身,于此同时利用辅助翻身装置使得侧翻的时候左右侧的侧床板与中间床板形成一定的夹角,减少侧翻引起的滑落感,增加患者侧翻身后的舒适感,而且相比较气囊,机械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臀板在第一升降平移机构的带动下开闭坐便孔,便盆在第二升降平移机构的带动下实现升降和平移,当患者使用便盆时,第一升降平移机构驱动臀板先下降、后平移出坐便孔,以开启坐便孔,第二升降平移机构驱动放置在隔板上的便盆先平移进、后上升至坐便孔内,如此,方便患者如厕;当患者使用便盆结束后,第二升降平移机构驱动放置在隔板上的便盆先下降、后平移出坐便孔,第一升降平移机构驱动臀板先平移进、后上升至坐便孔内,以关闭坐便孔,方便患者正常坐躺,如此,整个排便过程无需背部升起,即使背部不能动的患者也能使用,适用性增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翻身床具有能够使患者翻身更舒适、使用寿命更长、排便更方便、适用性更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中侧翻身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中侧翻身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背部升起和腿部升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去除整床升降部分、坐便部分以及护栏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中整床升降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中整床升降部分的装配图;
图7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中驱动臀板和驱动便盆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去除上架组件后的臀板和便盆的临界位置状态图一(其中,此状态下,第一驱动装置至第三驱动装置均处于收缩状态,第四驱动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9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去除上架组件后的臀板和便盆的临界位置状态图二(其中,此状态下,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均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处于伸长状态);
图10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臀板关闭坐便孔的临界位置状态图三(其中,此状态下,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处于伸长状态,第三驱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
图11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去除上架组件后的臀板和便盆的临界位置状态图四(其中,此状态下,第一驱动装置至第四驱动装置均处于收缩状态);
图12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去除上架组件后的臀板和便盆的临界位置状态图五(其中,此状态下,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处于收缩状态,第三驱动装置处于伸长状态);
图13为如下实施例一提供的翻身坐便床护栏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
1:上床架组件;11:第一滑轨;12:第二滑轨;
2:床板组件;21:中间床板;211:中间背板;212:中间臀板;213:中间大腿板;214:中间小腿板;22:侧床板;23:搁架;24:便盆;
3:中架组件;31:中间支架;32:侧支架;33:第一升降平移机构;
4:翻身驱动装置;41:连杆机构;411:第一杆;412:第二杆;413:第三杆;42:隔板;421:第三滑槽;43:第二连杆;44:第三滚轮;45:第三驱动装置;46:第二支撑架;47: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8:第四驱动装置;
5:背板升降装置;51: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1:第一杆件;512:第二杆件;513:第三杆件;514:第四杆件;52:背部驱动装置;53:传感器;
6: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1:第三滑轨;62:第四滑槽;63:第二固定架;
7:下床架组件;71:第一滑槽;72:臀板;
8:整床升降装置;81:整床升降连杆机构;811:第四杆;812:第五杆;813:第六杆;814:第七杆;815:第八杆;82: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3:第一支撑架;84:第一滚轮;85:第二驱动装置;86:第一连杆;
9:护栏组件;91:下护栏;911:第一U型连接板;912:第一侧板; 92:上护栏;921:第二U型连接板;922:第二侧板;93:中护栏;94:第一驱动装置;
10:第一固定架;101:第二滚轮;10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身坐便床,其包括上床架组件1、床板组件2、中间支架31、便盆24、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翻身驱动装置4和设置在其左右侧的辅助翻身装置。中间支架31的两端中部通过连接轴与上床架组件1的两端中部转动连接,具体的,上床架组件1的床头端和床尾端的中部各设置有一个耳座,每个耳座上固定连接一个连接轴,中间支架31的床头端和床尾端的中部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每个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在中间支架31相应端部的安装孔内。如此,中间支架31可相对于上床架组件1上下翻转运动,进而,侧支架32也随着中间支架31的翻转而上下翻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床板组件2包括中间床板21以及位于左右侧、分别与中间床板21转动连接的侧床板22,中间床板21固定于中间支架 31上,中间床板21的中部形成有坐便孔,坐便孔内设置有活动的臀板 72,便盆24置于隔板42上。上述中间床板21固定安装在中间支架31 上,可以为部分固定,也可以为整体固定,上述转动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采用设置有平行两孔的中间连接件和两个长轴连接,中间床板 21的左右侧和侧床板22的对应一侧上设置有孔,该孔可以选择利用卷板形成,安装时,将其中一个长轴同时穿设在中间连接件的一个孔以及侧床板22的孔中,将另一个长轴同时穿设在中间连接件的另一个孔以及中间床板21的孔中,这种转动方式类似合页的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与臀板72连接,用以开闭坐便孔,还包括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便盆24通过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可升降的连接在上床架组件1上。上述臀板72可在卧床患者如厕时间以外的正常休息时间内关闭坐便孔。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翻身驱动装置4 和辅助翻身装置,翻身驱动装置4的一端与上床架组件1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支架31铰接,每个辅助翻身装置分别与中间支架31和上床架组件1铰接,用于支撑侧床板22。辅助翻身装置用于辅助翻身,使得侧床板22和中间床板21之间在翻身时形成一定的夹角,避免翻身幅度增大时,造成侧滑,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翻身驱动装置4驱动中间支架31相对上床架组件1翻转,从而使得设置在中间支架31上方的中间床板21转动,继而实现患者的整个身躯侧翻身,于此同时利用辅助翻身装置使得侧翻的时候左右侧的侧床板22与中间床板21形成一定的夹角,减少侧翻引起的滑落感,增加患者侧翻身后的舒适感,而且相比较气囊,机械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臀板在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的带动下开闭坐便孔,便盆24在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的带动下实现升降和平移,当患者使用便盆24时,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驱动臀板72先下降、后平移出坐便孔,以开启坐便孔,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驱动放置在隔板42上的便盆24先平移进、后上升至坐便孔内,如此,方便患者如厕;当患者使用便盆24结束后,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驱动放置在隔板42上的便盆24先下降、后平移出坐便孔,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驱动臀板42先平移进、后上升至坐便孔内,以关闭坐便孔,方便患者正常坐躺,如此,整个排便过程无需背部升起,即使背部不能动的患者也能使用,适用性增强。
进一步地,每个辅助翻身装置包括与中间支架31相应侧转动连接的侧支架32以及相应侧的连杆机构41。上述侧支架32和中间支架31形成中架组件3,使用中架组件3用于支撑床板组件2,能够使得床板组件2 在支撑患者的时候强度增强。在本实施例中,相应侧的连杆机构41,对称设置在上床架组件1上,能够使得侧支架32相对中间支架31转动的时候,受力平衡,稳定性和强度得到提高,不会因布置不对称,造成患者侧翻身时,侧床板22变形,进而引起使用寿命的减少。
进一步地,左右侧的侧床板22各搁置于相应侧的侧支架32上。上述侧支架32上各设置有若干个搁架23,侧床板22分别搁置在各侧的所有搁架23上。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41具有两对,两对连杆机构41分别成对地设置在床头端和床尾端,每对的两个连杆机构41对称设置在上床架组件1 的左右侧,连杆机构41包括第一杆411、第二杆412和第三杆413,第一杆411的一端和上床架组件1铰接,另一端和第二杆412的一端铰接,第二杆412的中部和第三杆413的一端铰接,第二杆412的另一端和中间支架31铰接,第三杆413的另一端和相应侧的侧支架3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4,上述翻身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两个翻身驱动装置4分别设置在床头端和床尾端,且呈对角设置,其与上床架组件1形成的铰接点落在上床架组件1的对角线上,每个翻身驱动装置4与中间支架31、上床架组件1、相应的第一杆411以及第二杆412之间形成一组机构,其中,当其中一个翻身驱动装置4伸长时,另一个翻身驱动装置4收缩,中间支架31在两个翻身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绕其与上床架组件1的两个铰接点形成的轴线转动,与此同时,第二杆412和第一杆411也在既定轨迹上转动,另一方面,中间支架31、侧支架32、第二杆412、第三杆413形成随第二杆412移动的四杆机构,其中,中间支架31作为输入,使得侧支架32在中间支架31、第二杆412 和第三杆413的综合作用下,与中间支架31形成一定角度,进一步通过各零件的尺寸配合,使得中间支架31和侧支架32之间的角度在侧翻时,既不会因为夹角过大出现侧滑,又不会因为夹角过小引起患者挤压不适。
进一步地,翻身驱动装置4为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中间支架31包括两个纵向支架和连接两纵向支架的若干个横向支架,中间支架31的床头端和床尾端各设置有一长管,左右侧的侧支架32均为U型管,每个U型管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31两端的两个长管的端部铰接。上述长管与中间支架31固定,两个长管的四个端部和两个U型管的四个端部都形成设置有连接孔的半圆柱形,安装时,长管的半圆柱形的侧平面和U型管的半圆柱形的侧平面接触,再用轴穿设在两个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中间床板21包括依次铰接的中间背板211、中间臀板212、中间大腿板213和中间小腿板214,左右侧的侧床板22均包括依次铰接的侧背板、侧臀板、侧大腿板和侧小腿板,中间背板211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背板铰接,中间臀板212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臀板铰接,中间大腿板213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大腿板铰接,中间小腿板214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小腿板铰接。其中,中间小腿板214的两侧背面通过两个耳座和两个支撑杆与中间支架31铰接,中间小腿板214、中间大腿板213、两个耳座和两个支撑杆成两个平行的四杆机构,四杆机构能够使得小腿板和大腿板之间形成夹角且承受一定的力,从而使得患者的大腿和小腿之间弯曲。设置的两个平行四杆机构,在腿部升起或下降的时候保持动作一致,进而使得在支撑小腿弯曲的时候,受力均匀且稳定,而且避免选择多个四杆机构造成受力不平衡以及成本的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背板211和左右侧的侧背板形成整体的背板,中间臀板212和左右侧的侧臀板形成整体的臀板,中间大腿板213和左右侧的侧大腿板形成整体的大腿板,中间小腿板214和左右侧的侧小腿板形成整体的小腿板,上述背板、臀板、大腿板和小腿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分别对应患者的背部、腰部、大腿部以及小腿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还包括:背板升降装置5,背板升降装置5包括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和背部驱动装置52,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包括第一杆件511、第二杆件512和第三杆件513,第二杆件512 的一端与第一杆件511的一端铰接,第二杆件512的另一端与中间背板 211的背部铰接;第三杆件513的一端与第一杆件511的另一端固定,第三杆件513的另一端与背部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背板的固定端和臀板形成铰接,中间背板211的背部和第二杆件512的另一端铰接,第三杆件513的另一端和背部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铰接,第一杆件511的另一端和第三杆件 513的一端同时固定在第四杆件514上,第四杆件514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中间支架31上,中间支架31、第一杆件511结合第三杆件513形成的整体部件、第二杆件512以及中间背板211构成四连杆机构,其中,第一杆件511结合第三杆件513形成的整体部件为输入端,中间支架31和背部驱动装置52的输入端铰接,采用铰接能够保证在本实施例翻身坐便床在背部升起的过程中,不会引起各零件的变形,从而保证工作可靠以及使用寿命。背部驱动装置52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相比较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涡轮蜗杆机构,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占用面积少,操作更加简洁。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背部驱动装置52,中间背板211在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和背部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的作用下,中间背板211的自由端绕固定端转动,从而使得躺在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上的卧床患者的背部升起。具体地,当背部驱动装置52伸长时,中间背板211的自由端绕固定端转动,背板和臀板之间成夹角,夹角随伸长距离的增加而变大,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背部和腰部的夹角也变大,当背部驱动装置52收缩时,背板和臀板之间的夹角随缩短距离的缩短而变小,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背部和腰部的夹角也变小,收缩到最短,背板和臀板成直线,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背部和腰部成直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还包括: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分别与中间大腿板213的背部和中间支架31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大腿板的一端和臀板形成铰接,大腿板的背部和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铰接,中间支架31和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的输入端铰接,采用铰接能够保证在本实施例翻身坐便床在腿部升起的过程中,不会引起各零件的变形,从而保证工作可靠以及使用寿命。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相比较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涡轮蜗杆机构,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占用面积少,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开启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大腿板在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的作用下,大腿板的一端绕另一端转动,从而使得躺在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上的卧床患者的腿部升起。具体地,当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伸长时,大腿板的一端绕另一端转动,大腿板和臀板之间成夹角,夹角随伸长距离的增加而变大,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腿部和腰部的夹角也变大,当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收缩时,大腿板和臀板之间的夹角随收缩距离的缩短而变小,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腿部和腰部的夹角也变小,收缩到最短,大腿板和臀板成直线,相应地,卧床患者的腿部和腰部成直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还包括设置在上床架组件1上的传感器53及与传感器53连接的控制器,用于检测背板和腿板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当传感器53检测到背板和腿板处于水平位置时,控制器向翻身驱动装置4发出翻身指令。具体地,上述传感器53与中间支架31和上床架组件1铰接。上述传感器53用于判断中间背板211和中间大腿板213是否水平,可以选择现有的任何种类的水平传感器,控制器只有在中间背板211和中间大腿板213水平时,才发出翻身指令。
本实施例中,由于翻身驱动装置4和背部驱动装置52以及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之间最终都会对床板组件2进行作用,当翻身坐便床的中间背板211和中间大腿板213升起的时候,开启翻身驱动装置4会使得各装置之间的动作互相干扰,导致零件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动作,造成零件的变形甚至机构的破坏,而在控制器中安装传感器53能够首先利用传感器53判断中间背板211和中间大腿板213是否处于水平,当处于水平位置,执行翻身指令,当不处于水平位置,先执行中间背板211和中间大腿板213恢复水平位置,再执行翻身指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还包括下床架组件7和分别设置在床头端和床尾端的两个整床升降装置8,每个整床升降装置8包括整床升降连杆机构81和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每个整床升降连杆机构81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第四杆811、第五杆812、两个第六杆813、两个第七杆814和第八杆815,每个第四杆811的一端与下床架组件7铰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第六杆813的一端铰接,每个第六杆813的另一端与第五杆 812固定,每个第七杆814的一端与第五杆812固定,另一端和上床架组件1铰接,第八杆815的一端与第五杆812固定,另一端和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的输出端铰接,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的输入端与上床架组件1铰接。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相比较采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涡轮蜗杆机构,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占用面积少,操作更加简洁。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两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对称设置在床头一端和床尾一端,使用时,同步开启两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当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伸长时,在第八杆815的作用下,使得第四杆811和第六杆813之间的角度增大,从而使得上床架组件1相对下床架组件7 上升,当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收缩时,在第八杆815的作用下,使得第四杆811和第六杆813之间的角度减小,从而使得上床架组件1相对下床架组件7下降,从而实现整床水平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两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可以不同步启动,单独开启床头一侧的一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可以实现整床前倾,单独开启床尾一侧的一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可以实现整床后倾。
在本实施例中,背部驱动装置52、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和两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之间的工作不会产生干扰,可以实现整体前倾基础上的背部升起和/或腿部升起,可以实现整体后倾基础上的背部升起和/或腿部升起,以及可以实现整体水平升降基础上的背部升起和/或腿部升起。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四个第四杆811、四个第六杆813和四个第七杆814平行,另外,再加两个平行的第五杆812,使得上床架组件1和下床架组件7之间实现对称支撑,受力更加平稳,而且避免使用四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造成设备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整床水平升降若采用四台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具体地,另增加两个第八杆815且不设置第五杆812,四台电机伸长量的微小差别,都会通过四组第四杆811、第六杆813、第七杆814和第八杆815引起上床机组件和下床架组件7之间支撑受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零件的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的长短。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包括第一驱动装置94和第一连杆机构,第一驱动装置94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连杆机构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分别与臀板72和第一固定架10连接,用以带动臀板72升降。第一驱动装置94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具体地,保证第一驱动装置94的伸缩运动有一个分量与第一滑槽71平行。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驱动装置94和第一连杆机构驱动臀板72,使得臀板72相对第一固定架10沿铅垂方向升降,当患者需要如厕的时候,使得臀板72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的某一位置,从而打开坐便孔,当患者如厕结束的时候,使得臀板72上升至坐便孔的正下方,从而关闭坐便孔,方便卧床患者休息。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85,第二驱动装置85的输入端与中间支架31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上述第二驱动装置85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具体地,保证第二驱动装置85可沿床身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中间支架31的两个纵向支架上各设置有第一滑轨11,第一固定架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滚轮101,两侧的第二滚轮101 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滑轨11中。上述第一滑轨11沿床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第一固定架10在第二驱动装置85的作用下与中间支架31 相对滑动,臀板72通过第一连杆机构连接第一固定架10,臀板72在第一固定架的滑动过程中,实现平移。上述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滚轮101配合形成的滑动连接,可以替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滑动装置,例如,滑轨与滑轨,滑轨与滑块以及其他滑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和图9,开启第二驱动装置85,当第二驱动装置85伸长时,第一固定架10在第二驱动装置85的驱动下,通过其上方设置的第二滚轮101,在第一滑轨11内朝向靠近坐便孔的一端滑动,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到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二驱动装置85收缩时,第一固定架10在第二驱动装置85的驱动下,通过其上方设置的第二滚轮101,在第一滑轨11内朝向远离坐便孔的一端滑动,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到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臀板72下方的两对第一连杆86,两对第一连杆86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架83连接,每对第一连杆86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杆86,两个第一连杆86的中部铰接,两个第一连杆86的顶端均与臀板72连接,底端均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臀板72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71,第一固定架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102,在每对第一连杆86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杆86的顶端通过第一滚轮8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71,底端与第一固定架10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杆86的顶端与臀板72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一滚轮8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02中,第二驱动装置85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输出端与第一支撑架8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83和两个平行的第一连杆86固定,第一驱动装置94的输出端和第一支撑架83连接,这样使得第一驱动装置 94的输出作用点在第一支撑架83上,避免直接与第一连杆86的其中一个杆件连接,在第一驱动装置94通过第一支撑架83驱动第一连杆86运动的时候,受力平衡,不会引起变形,运动更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两对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一连杆86,可以使得臀板72的受力更加均匀,且支撑更加平稳,避免利用一对第一连杆86造成的支撑和受力不平稳造成的侧歪,以及避免三对及三对以上的第一连杆86造成的支撑空悬,部分支撑点无受力,部分支撑点受力偏大,从而造成的支撑不平稳、受力不均以及造成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同时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9和图10,开启第一驱动装置94,当第一驱动装置94伸长时,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一连杆86在第一驱动装置 94的驱动下,通过上下方的第一滚轮84,在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102 内同步滑动,从而使得臀板72相对第一固定架10上升,当第一驱动装置94收缩时,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一连杆86在第一驱动装置94的驱动下,通过上下方的第一滚轮84,在第一滑槽71和第二滑槽102内同步滑动,从而使得臀板72相对第一固定架10下降。
综上,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驱动装置85伸长时,臀板72随第一固定架10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至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一驱动装置94伸长时,臀板72随第一连杆86由坐便孔的正下方上升至坐便孔,从而关闭坐便孔,当第一驱动装置94收缩时,臀板72随第一连杆86由坐便孔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二驱动装置85收缩时,臀板72随第一固定架10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至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包括第三驱动装置45和第二连杆机构,第三驱动装置45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连杆机构连接,第二连杆机构分别和隔板42和第二固定架63连接,用以带动隔板42升降。上述第三驱动装置45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具体地,保证第三驱动装置45的伸缩运动有一个分量与第三滑槽421平行。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三驱动装置45和第二连杆机构驱动隔板42,使得隔板42相对第一固定架10沿铅垂方向升降。当患者需要如厕的时候,隔板42带动便盆24上升至坐便孔的正下方,方便卧床患者排便,当患者如厕结束的时候,使得隔板42带动便盆24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的某一位置,方便移出便盆。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隔板42下方的两对第二连杆43,两对第二连杆43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架46连接,每对第二连杆43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杆43,两个第二连杆43的中部铰接,两个第二连杆43的顶端均与隔板42连接,底端均与第二固定架 63连接,隔板4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槽421,第二固定架63 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四滑槽62,在每对第二连杆43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杆43的顶端通过第三滚轮44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421中,底端与第二固定架63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杆43的顶端与隔板42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三滚轮44滑动设置在第四滑槽62中,第四驱动装置48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架46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46和两个平行的第二连杆43固定,第四驱动装置48的输出端和第二支撑架46连接,这样使得第四驱动装置 48的输出作用点在第二支撑架46上,避免直接与第二连杆43的其中一个杆件连接,在第四驱动装置48驱动第二连杆43的时候,受力平衡,不会引起变形,运动更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两对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二连杆43,可以使得隔板42的受力更加均匀,且支撑更加平稳,避免利用一对第二连杆43造成的支撑和受力不平稳造成的侧歪,以及避免三对及三对以上的第二连杆43造成的支撑空悬,部分支撑点无受力,部分支撑点受力偏大,从而造成的支撑不平稳、受力不均以及造成的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同时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1和图12,开启第三驱动装置45,当第三驱动装置45伸长时,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二连杆43在第三驱动装置 45的驱动下,通过上下方的第三滚轮44,在第三滑槽421和第四滑槽62 内同步滑动,从而使得隔板42相对第二固定架63上升,当第三驱动装置45收缩时,中间铰接的两个第二连杆43在第三驱动装置45的驱动下,通过上下方的第三滚轮44,在第三滑槽421和第四滑槽62内同步滑动,从而使得隔板42相对第二固定架63下降。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48,第四驱动装置48的输入端与上床架组件1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上述第四驱动装置48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气缸中的一种,具体地,保证第四驱动装置48可沿床身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床架组件1底部与坐便孔正对处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滑轨12,第二固定架6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与第二滑轨 12配合的第三滑轨61。上述第二滑轨12和第三滑轨61均沿床身的床宽方向延伸,上述第二固定架63在第四驱动装置48的作用下与上床架组件1相对滑动,隔板42通过第二连杆机构连接第二固定架63,隔板42 在第二固定架63的滑动过程中,实现平移。第二滑轨12和第三滑轨61 配合形成的滑动连接,可以替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滑动装置,例如,滑轨与滚轮,滑轨与滑块以及其他滑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和图11,开启第四驱动装置48,当第四驱动装置48收缩时,第二固定架63在第四驱动装置48的驱动下,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滑轨61,在第二滑轨12内朝向靠近坐便孔的一端滑动,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到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四驱动装置 48伸长时,第二固定架63在第四驱动装置48的驱动下,通过其上方设置的第三滑轨61,在第二滑轨12内朝向远离坐便孔的一端滑动,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到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
综上,本实施例中,当第四驱动装置48收缩时,便盆24随第二固定架63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至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三驱动装置45伸长时,便盆24随隔板42由坐便孔的正下方上升至坐便孔,从而集污,当第三驱动装置45收缩时,便盆24随隔板42由坐便孔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当第四驱动装置48伸长时,便盆24随第二固定架63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至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
进一步地,护栏组件9,护栏组件9包括与上床架组件1两侧固定的下护栏91、上护栏92、以及分别与下护栏91和上护栏92铰接的至少一个中护栏93;下护栏91的顶部固定有若干个向上开口的第一U型连接板911,第一U型连接板9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侧板912,每个第一侧板912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中护栏93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弧形第一凸起,每个弧形第一凸起卡在一个第一通孔内;上护栏92 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个向上护栏92的一端部开口的第二U型连接板921,第二U型连接板92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二侧板922,每个第二侧板 922上各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中护栏93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侧板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如图13,上述护栏组件9可以使得护栏的高度可调节。本实施例中,多组中护栏93和上护拦92以及下护栏91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巧妙的将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行程转化为护栏的高度变化,而高度变化的护栏有利于对卧床患者的护理。上述第二U型连接板921还设置有与第二侧板922固定的中间板件,能够使得上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只沿着一侧转动,关闭平行四边形机构对称的一部分行程,而且能够使得上护拦92和下护栏91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大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
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如图2,利用翻身驱动装置4驱动中间支架 31,使得中间支架31相对上床架组件1翻转,从而使得紧靠中间支架31 的卧床患者的整个身躯随之转动,达到左右侧翻的效果。如图3,利用背部驱动装置52和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驱动中间背板211,使得背板相对臀板转动,从而使得卧床患者的背部升起,利用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驱动中间大腿板213,使得大腿板相对臀板转动,从而使得卧床患者的大腿部升起,利用中间床板21、大腿板、小腿板以及支撑杆组成的四杆机构,使得小腿板和大腿板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患者大腿部和小腿部弯曲。如图6,利用整床升降驱动装置82驱动上床架组件1,使得上床架组件1 的整体或部分相对下床架组件7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卧床患者能够整体水平升降、整体前倾、整体后倾。
本实施例中,当患者使用便盆24时,第一驱动装置94收缩,臀板 72随第一连杆86由坐便孔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第二驱动装置85收缩,臀板72随第一固定架10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至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第四驱动装置48收缩,便盆24随第二固定架63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第三驱动装置45伸长,便盆24随隔板42由坐便孔的正下方上升至坐便孔,从而集污,如此,方便患者如厕,集污更卫生;当患者使用便盆24结束后,第三驱动装置45收缩,便盆24随隔板42由坐便孔下降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第四驱动装置48伸长,便盆24随第二固定架63由坐便孔的正下方滑动至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第二驱动装置85伸长,臀板72随第一固定架10由远离坐便孔的某一位置滑动至坐便孔的正下方,第一驱动装置94伸长,臀板72随第一连杆86由坐便孔的正下方上升至坐便孔,从而关闭坐便孔,方便患者正常坐躺,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由此,本实施例的翻身坐便床具有背部升降、腿部升降、整床水平升降、整床前倾、整床后倾、左右翻身更舒适、使用寿命更长、排便更方便、适用性更强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床架组件(1)、床板组件(2)、中间支架(31)、便盆(24)、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翻身驱动装置(4)和设置在左右侧的辅助翻身装置;
所述床板组件(2)包括中间床板(21)以及位于左右侧、分别与中间床板(21)转动连接的侧床板(22),所述中间床板(21)的中部形成有坐便孔,坐便孔内设置有活动的臀板(72),所述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与臀板(72)连接,用以开闭坐便孔;
所述便盆(24)置于隔板(42)上,所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与隔板(42)连接,用以驱动便盆(24)升降和平移;
所述中间床板(21)固定于所述中间支架(31)上,所述中间支架(31)安装在所述上床架组件(1)上,且两端与所述上床架组件(1)的两端转动连接;
所述翻身驱动装置(4)的一端与上床架组件(1)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支架(31)铰接,每个所述辅助翻身装置分别与中间支架(31)和上床架组件(1)铰接,用于支撑侧床板(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翻身装置包括与中间支架(31)相应侧转动连接的侧支架(32)以及相应侧的连杆机构(41);
所述左右侧的侧床板(22)各搁置于相应侧的侧支架(32)上;
所述连杆机构(41)具有两对,两对连杆机构(41)分别成对地设置在床头端和床尾端,每对的两个连杆机构(41)对称设置在左右侧;
所述连杆机构(41)分别与上床架组件(1)、中间支架(31)和侧支架(32)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床板(21)包括依次铰接的中间背板(211)、中间臀板(212)、中间大腿板(213)和中间小腿板(214);
左右侧的侧床板(22)均包括依次铰接的侧背板、侧臀板、侧大腿板和侧小腿板;
所述中间背板(211)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背板铰接,所述中间臀板(212)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臀板铰接,所述中间大腿板(213)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大腿板铰接,所述中间小腿板(214)的左右侧各与一个侧小腿板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升降装置(5),所述背板升降装置(5)包括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和背部驱动装置(52);
所述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分别与中间支架(31)和中间背板(211)的背部铰接;
所述背部驱动装置(52)的输出端与背部升降连杆机构(51)铰接,输入端与中间支架(31)铰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所述腿板升降驱动装置(6)分别与所述中间大腿板(213)的背部和所述中间支架(31)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包括第一驱动装置(94)和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4)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分别与臀板(72)和第一固定架(10)连接,用以带动臀板(72)升降;
所述第一升降平移机构(33)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8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5)的输入端与中间支架(31)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10)与所述中间支架(31)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臀板(72)下方的两对第一连杆(86),每对第一连杆(86)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杆(86),两个第一连杆(86)的中部铰接;
所述臀板(72)的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71),所述第一固定架(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102);
在每对第一连杆(86)中,其中一个第一连杆(86)的顶端通过第一滚轮(8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71)中,底端与第一固定架(10)铰接;另一个第一连杆(86)的顶端与臀板(72)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一滚轮(8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02)中;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94)的输入端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连杆(86)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包括第三驱动装置(45)和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5)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分别和隔板(42)和第二固定架(63)连接,用以带动隔板(42)升降;
所述第二升降平移机构(47)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48),所述第四驱动装置(48)的输入端与上床架组件(1)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63)和所述上床架组件(1)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身坐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隔板(42)下方的两对第二连杆(43),每对第二连杆(43)包括交叉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杆(43),两个第二连杆(43)的中部铰接;
所述隔板(4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三滑槽(421),所述第二固定架(6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四滑槽(62);
在每对第二连杆(43)中,其中一个第二连杆(43)的顶端通过第三滚轮(44)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421)中,底端与第二固定架(63)铰接;另一个第二连杆(43)的顶端与隔板(42)的背部铰接,底端通过第三滚轮(44)滑动设置在第四滑槽(62)中;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5)的输入端与第二固定架(63)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连杆(43)连接。
CN201720241486.7U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翻身坐便床 Active CN207654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1486.7U CN2076543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翻身坐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1486.7U CN2076543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翻身坐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4349U true CN207654349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1486.7U Active CN207654349U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翻身坐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43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1644A (zh) * 2017-03-10 2017-06-13 黄劲涛 一种翻身坐便床
CN109363852A (zh) * 2018-10-30 2019-02-22 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翻身床
CN111249084A (zh) * 2020-02-21 2020-06-09 深圳市医护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动病床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1644A (zh) * 2017-03-10 2017-06-13 黄劲涛 一种翻身坐便床
CN109363852A (zh) * 2018-10-30 2019-02-22 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翻身床
CN109363852B (zh) * 2018-10-30 2024-05-14 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翻身床
CN111249084A (zh) * 2020-02-21 2020-06-09 深圳市医护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动病床
CN111249084B (zh) * 2020-02-21 2021-06-29 深圳市医护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电动病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1644A (zh) 一种翻身坐便床
CN207654349U (zh) 一种翻身坐便床
CN106821643A (zh) 一种坐便床
CN107174434B (zh) 一种用于电动护理床的可移动定位坐便器装置
CN107157676B (zh) 一种用于电动护理床的坐便器移动定位装置
CN110279537A (zh) 多功能辅助上下床装置
CN106798617A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床
CN206809412U (zh) 一种新型康复护理床
CN106798615A (zh) 一种翻身床
CN110192958A (zh) 一种康复床位姿转换装置及适用于上下肢康复的床体
CN103202749A (zh) 一种机器人护理床
CN110973890A (zh) 多形态电动床架
CN108324500A (zh) 一种方便上下的多体位自动直立床
CN107789697A (zh) 一种医院护理科病人用输液、稳定休息一体化设备
CN113749869B (zh) 一种护理床的左右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109498345A (zh) 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
CN108078710A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医用车床
CN209575192U (zh) 一种方便上下的多体位自动直立床
CN108703830A (zh) 一种精神科患者专用护理保护座椅
CN219289980U (zh) 一种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应用其的护理床
CN108498255A (zh)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医疗病床
CN208405160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床
CN208838376U (zh) 一种翻身床
CN109464243A (zh) 高自由度可调节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