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1994U -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1994U
CN207651994U CN201721481852.2U CN201721481852U CN207651994U CN 207651994 U CN207651994 U CN 207651994U CN 201721481852 U CN201721481852 U CN 201721481852U CN 207651994 U CN207651994 U CN 207651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et
stave sheet
lower jacket
guide bracket
supporting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18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龙
张洪江
黄峰
王景龙
陈平
李俊杰
柯其顺
罗建
梁攀
杨双喜
袁强
王得军
张岩
张勇峰
刘栋
耿少鹏
毛银明
杨建功
孟涛
卜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18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1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1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1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包括置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支撑架的中部向下凹后其下凹处安装有下护套,所述下护套上部安装有弧状的上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形成一个让电线或电缆通过的圆柱状过线空间,上护套上方安装有承重帽,所述承重帽安装在下护套上后承重帽的上端面和支撑架的上端面齐平。由于将支撑架布置在地面上,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形成的圆柱状过线空间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电线或者电缆浸水风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常规气割与焊接装置进行加工,如在工地材料可就地取材,并可长期重复使用,设备构造简单,便于安装与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电线电缆需跨路使用的情况,如何在不影响车辆走行的情况下,又能使电线电缆规范安全穿过路面,在常规方法有以下几种,在原地面开槽,槽内埋设穿线管,槽顶利用钢板覆盖,或利用混凝土浇筑,待强度达标后在行车。还有一种方式为在线缆需跨路两侧施工高支架,通常高达4.5米,跨路线缆在支架上通过,下部满足车辆走行要求,以上两种方法施做较复杂。不够灵活,工程量大,材料使用较多。开槽下埋又存在较大浸水风险,架高过线存在脱落及影响较高车辆走行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包括置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支撑架的中部向下凹后其下凹处安装有下护套,所述下护套上部安装有弧状的上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形成一个让电线或电缆通过的圆柱状过线空间,上护套上方安装有承重帽,所述承重帽安装在下护套上后承重帽的上端面和支撑架的上端面齐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引导架和第二引导架,所述第一引导架和第二引导架之间形成矩形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后与第一引导架连接固定,所述底座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后与第二引导架连接固定,所述下护套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以及其两侧的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形成承重座,所述承重帽嵌在承重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护套通过内套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护套和内套管通过胶接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均为PVC管,所述上护套的两端布置有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通过丝杆固定在内套管上,所述上护套的管壁和下护套的管壁相对后通过胶接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竖钢板的上端面高于第二竖钢板的上端面后第三竖钢板内侧面和第二竖钢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承重帽包括两个安装脚以及横架在两个安装脚之间的承重板,每个所述安装脚嵌在相应的第一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支撑架布置在地面上,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形成的圆柱状过线空间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电线或者电缆浸水风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常规气割与焊接装置进行加工,如在工地材料可就地取材,并可长期重复使用,设备构造简单,便于安装与维护。放线简单,穿线过程中不需将线路重新拉穿,只要线缆有足够余量可直接放入本装置内。由于承重帽与支撑架分体设计,减少车辆走行对电缆线扰动,减少线路磨损。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组装,使用拆除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2,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包括置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支撑架的中部向下凹后其下凹处安装有下护套6,所述下护套6上部安装有弧状的上护套4,所述上护套4和下护套6之间形成一个让电线或电缆通过的圆柱状过线空间5,上护套4上方安装有承重帽3,所述承重帽3安装在下护套6上后承重帽3的上端面和支撑架的上端面齐平。
由于将支撑架布置在地面上,上护套4和下护套6之间形成的圆柱状过线空间5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电线或者电缆浸水风险,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常规气割与焊接装置进行加工,如在工地材料可就地取材,并可长期重复使用,设备构造简单,便于安装与维护。放线简单,穿线过程中不需将线路重新拉穿,只要线缆有足够余量可直接放入本装置内。由于承重帽3与支撑架分体设计,减少车辆走行对电缆线扰动,减少线路磨损。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组装,使用拆除灵活。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所述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之间形成矩形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安装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9、第二竖钢板10和第三竖钢板11后与第一引导架1连接固定,所述底座8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9、第二竖钢板10和第三竖钢板11后与第二引导架2连接固定,第一竖钢板9通过内套管7及相应的钢筋相焊接连接下护套。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由直径28mm钢筋组合焊接而成,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分别长1m、宽0.75m,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的最高点为15cm,安装腔的宽度为0.2m,第一引导架1和第二引导架2的架体钢筋间距15cm,成网格状布置,面板部钢筋间距5cm,以利于车辆走行要求。第三竖钢板11焊接在相应的第一引导架1或者第二引导架2上。第一竖钢板9焊接在底座8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8以及其两侧的第一竖钢板9、第二竖钢板10和第三竖钢板11形成承重座,所述承重帽3嵌在承重座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护套6通过内套管7安装在底座8上,所述下护套6和内套管7通过胶接连接固定。胶接是利用胶粘剂在联接面上产生的机械结合力、物理吸附力和化学键合力而使两个胶接件联接起来的工艺方法。胶接不仅适用于同种材料,也适用于异种材料。胶接工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胶接操作不必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因而胶接件不易产生变形,接头应力分布均匀。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护套4和下护套6均为PVC管,其安全满足线路走线规范要求,所述上护套4的两端布置有水平连接板40,水平连接板40为PVC板,所述水平连接板40通过丝杆固定在内套管7上,所述上护套4的管壁和下护套6的管壁相对后形成全PVC管过线空间5,保障电缆的护套绝缘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竖钢板11的上端面高于第二竖钢板10的上端面后第三竖钢板11内侧面和第二竖钢板10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承重帽3包括两个安装脚以及横架在两个安装脚之间的承重板,每个所述安装脚嵌在相应的第一腔中。
制作好几组本实用新型,在有跨路电缆位置,安设支撑架。根据车辆走行需要可安装两组,间距为两组中间净距0.8m。在长期车辆行走的位置,可并列安装3~4组,每组中间采用铁丝或用钢筋焊接连接。安设好支撑架后,将过路电缆放入下护套6内,后扣上上护套4,将上护套4与内套管7用丝杆固定。上部放入承重帽3。完成组装,可正常使用。用完不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拆掉移走。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地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支撑架的中部向下凹后其下凹处安装有下护套,所述下护套上部安装有弧状的上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形成一个让电线或电缆通过的圆柱状过线空间,上护套上方安装有承重帽,所述承重帽安装在下护套上后承重帽的上端面和支撑架的上端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引导架和第二引导架,所述第一引导架和第二引导架之间形成矩形状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后与第一引导架连接固定,所述底座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后与第二引导架连接固定,所述下护套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以及其两侧的第一竖钢板、第二竖钢板和第三竖钢板形成承重座,所述承重帽嵌在承重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套通过内套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下护套和内套管通过胶接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均为PVC管,所述上护套的两端布置有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通过丝杆固定在内套管上,所述上护套的管壁和下护套的管壁相对后通过胶接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路穿线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钢板的上端面高于第二竖钢板的上端面后第三竖钢板内侧面和第二竖钢板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承重帽包括两个安装脚以及横架在两个安装脚之间的承重板,每个所述安装脚嵌在相应的第一腔中。
CN201721481852.2U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Active CN207651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1852.2U CN207651994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1852.2U CN207651994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1994U true CN207651994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1852.2U Active CN207651994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1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5112A (zh) * 2020-11-19 2021-04-09 马鞍山安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钢渣车通信的专用电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5112A (zh) * 2020-11-19 2021-04-09 马鞍山安慧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钢渣车通信的专用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474A (zh) 一种大断面隧道约束混凝土初期支护快速施工方法
CN209817101U (zh) 一种新型方钢管柱梁连接节点
CN105735468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CN207651994U (zh) 一种跨路穿线管装置
CN104532749A (zh) 一种用于悬索桥主塔上横梁施工的支架
CN108412055A (zh) 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CN205637119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CN104818849A (zh) 一种空间曲形肋梁钢结构施工方法
CN205313982U (zh) 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
CN104989107A (zh) 一种曲形肋梁加工及拼装施工工艺
CN207633795U (zh) 一种基坑悬挂通道装置
CN110273691A (zh) 一种盾构机反力架
KR101720114B1 (ko) Frp 곡면패널 연결시공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시공된 곡면패널구조물
CN112993870B (zh) 一种微型顶管管道内电力排管施工方法
CN210430742U (zh) 一种隧道用电缆支架
CN110331737B (zh) 一种垂直挡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07022U (zh) 用于深基坑工程支撑梁拆除爆破飞石防护装置
JP2018159427A (ja) 配管構造及びガイドレール
CN213980795U (zh) 隧道可拆卸集成步道板支架
CN214831950U (zh) 一种塔柱内封顶支架
CN205688446U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围护结构的钢管交叉节点
CN210087330U (zh) 一种改良型地下洞室施工辅助设备
CN209800022U (zh) 一种盾构隧道人行道
CN213959663U (zh) 伸缩式电缆架
CN217096402U (zh) 一种接地板焊接用模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