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3016U - 棘轮扭力扳手 - Google Patents

棘轮扭力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3016U
CN207643016U CN201721703956.3U CN201721703956U CN207643016U CN 207643016 U CN207643016 U CN 207643016U CN 201721703956 U CN201721703956 U CN 201721703956U CN 207643016 U CN207643016 U CN 207643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ring gear
bar
slot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39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Rui Ru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39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3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3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301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棘轮扭力扳手,属于扳手领域,包括:一端设有内齿圈的手柄;转动设于内齿圈内的套管,套管外侧面设有制动齿条;设于套管外且位于内侧并设有扭转槽的摆臂,摆臂分别与内齿圈和制动齿条卡合;穿设于扭转槽中并用于阻止摆臂沿旋拧方向摆动的挡杆;用于推动挡杆沿扭转槽滑动的盖板;以及连接于内齿圈和盖板之间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用于在挡杆阻止摆臂沿旋拧方向摆动时,将内齿圈与盖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扭力扳手手柄回转时,摆臂摆动,摆臂的自由端与内齿圈或制动齿条分离,手柄与套管相对转动;手柄旋拧时,摆臂卡紧,使手柄与套管卡紧固定,避免了使用时多次将扳手与螺丝分离、卡紧,影响操作者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棘轮扭力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扳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棘轮扭力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在紧固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普通扳手的工作头部为固定结构。由于人手转动角度有限,采用普通扳手旋拧螺丝时,普通扳手旋拧一定角度后,需要将扳手与螺丝分离,然后使手部的角度回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旋拧。使用普通扳手时,需要多次将扳手与螺丝卡紧、分离,极大的影响了操作者的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扭力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普通扳手时,需要多次将扳手与螺丝分离、卡紧,极大的影响了操作者的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棘轮扭力扳手,包括:
一端设有内齿圈的手柄;
转动设于所述内齿圈内且用于与螺栓卡接的套管,所述套管外侧面设有制动齿条;
设于所述套管外且位于所述内齿圈内侧的摆臂,所述摆臂上设有扭转槽,所述摆臂的两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制动齿条卡合;
穿设于所述扭转槽中并用于阻止所述摆臂沿旋拧方向摆动的挡杆;
用于推动所述挡杆沿所述扭转槽滑动的盖板;以及
连接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盖板之间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挡杆阻止所述摆臂沿旋拧方向摆动时,将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盖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扭转槽包括与所述摆臂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一滑动段、与所述摆臂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二滑动段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滑动段与所述第二滑动段之间的弧形扭矩段;在所述第一滑动段的径向上,所述扭矩段凸出于所述第一滑动段所在的圆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换挡槽;所述换挡槽包括与所述摆臂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挡杆滑槽和与所述挡杆滑槽连通的压力槽;所述压力槽沿所述挡杆滑槽的径向设置,所述扭矩段用于推动所述挡杆沿所述压力槽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挡杆滑槽的两端和中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的两端部以及用于将所述挡杆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中与所述压力槽开口对应的位置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换挡槽侧壁上的第二容纳孔、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中的弹簧和卡头;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卡头的头部凸出于所述换挡槽的壁面。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槽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沿所述压力槽向所述挡杆滑槽推顶的推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推顶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力槽靠近所述盖板转动轴线一端的侧壁上的第一容纳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和所述压力槽中的推顶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包括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设有用于使所述套管穿过的贯穿孔,所述第一摆块的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卡合第一尖齿,所述贯穿孔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齿条卡合的弧形第一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包括第二摆块,所述第二摆块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卡合第二尖齿,所述第二摆块的另一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制动齿条卡合的弧形第二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外缘的卡槽和铰接于所述内齿圈且用于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扭力扳手通过盖板推动挡杆卡在扭转槽的一端后,利用锁紧机构将盖板与内齿圈锁紧固定,将挡杆的位置固定,限制摆臂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的摆动。手柄在回转方向上转动时,摆臂在回转方向上摆动,使得摆臂的自由端与内齿圈或制动齿条分离,手柄的扭矩不会传递到套管上;手柄在旋拧方向上转动时,摆臂被挡杆卡紧在内齿圈和套管之间,使手柄的扭矩传递到套管上。棘轮扭力扳手使用时仅在拧动方向传递扭矩,回转方向上不传递扭矩,避免了使用时多次将扳手与螺丝分离、卡紧,影响操作者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盖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摆块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盖板位于第一档位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盖板位于第二档位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一种实施例在挡杆位于扭矩段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爆炸示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盖板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盖板位于第一档位时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盖板位于第二档位时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扭力扳手的第二种实施例在挡杆位于扭矩段时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6中的B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手柄;2-内齿圈;21-卡板;3-套管;31-制动齿条;4-摆臂、5-摆臂转轴;41-第一尖齿;42-第一齿条;43-贯穿孔;51-第二尖齿;52-第二齿条;6-扭转槽;61-第一滑动段;62-第二滑动段;63-扭矩段;7-盖板;71-换挡槽;711-挡杆滑槽;712-压力槽;72-缺口;73-卡槽;8-挡杆;9-限位机构;91-第二容纳孔;92-弹簧;93-卡头;10-第一容纳孔;101-推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进行说明。所述棘轮扭力扳手,包括:
一端设有内齿圈2的手柄1;
转动设于所述内齿圈2内且用于与螺栓卡接的套管3,所述套管3外侧面设有制动齿条31;
设于所述套管3外且位于所述内齿圈2内侧的摆臂4,所述摆臂4上设有扭转槽6,所述摆臂4的两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内齿圈2和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
穿设于所述扭转槽6中并用于阻止所述摆臂4沿旋拧方向摆动的挡杆8;
用于推动所述挡杆8沿所述扭转槽6滑动的盖板7;以及
连接于所述内齿圈2和所述盖板7之间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挡杆8阻止所述摆臂4沿旋拧方向摆动时,将所述内齿圈2与所述盖板7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扭力扳手通过盖板7推动挡杆8卡在扭转槽6的一端后,利用锁紧机构将盖板7与内齿圈2锁紧固定,将挡杆8的位置固定,限制摆臂4只能在一个方向上的摆动。手柄1在回转方向上转动时,摆臂4在回转方向上摆动,使得摆臂4的自由端与内齿圈2或制动齿条31分离,手柄1的扭矩不会传递到套管3上;手柄1在旋拧方向上转动时,摆臂4被挡杆8卡紧在内齿圈2和套管3之间,使手柄1的扭矩传递到套管3上。棘轮扭力扳手使用时仅在旋拧方向传递扭矩,回转方向上不传递扭矩,避免了使用时多次将扳手与螺丝分离、卡紧,影响操作者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效果中的叙述应当与权书中的描述对应)
具体的,内齿圈2固定安装于手柄1的顶端。套管3通过安装延长杆或者套筒与螺栓的螺帽卡接,其内部可以与一般棘轮扭力扳手的套管3结构相同,其内孔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梅花形。套管3也可以直接与螺栓的螺帽卡接,其内孔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梅花形。套管3转动的安装在手柄1的顶端,并位于内齿圈2的内部。套管3外侧的制动齿条31可以是环绕套管3外周的齿轮,也可以是一段齿条。摆臂4铰接在手柄1的顶端凸起的转轴上,并位于套管3外和内齿圈2内的区域,摆臂4的两端分别与内齿圈2和制动齿条31卡合。扭转槽6设置在摆臂4与制动齿条31卡合的自由端。扭转槽6可以为贯穿的摆臂4圆弧形的通槽。盖板7可以为圆盘形,盖板7的圆周设置环形的卡槽73,内齿圈2的顶部设置环形的凸起,卡槽73与凸起配合使盖板7与内齿圈2转动连接。盖板7设置缺口72使得套管3穿过盖板7,伸出内齿圈2外。套管3可以与缺口72连接,使得套管3转动更加稳定。套管3也可以仅仅穿过缺口72并不连接。盖板7上设置换挡槽71,换挡槽71可以是沿盖板7的径向设置的长条槽,转动盖板7通过换挡槽71的侧壁将挡杆8沿扭转槽6推动。锁紧机构可以是铰接于内齿圈2上的卡板21和盖板7边缘的卡槽73等组成的卡合结构。锁紧机构用于在盖板7转动到位后,将盖板7与内齿圈2锁紧固定。更具体的,手柄1、内齿圈2和套管3的轴线重合。
使用时,转动盖板7使得换挡槽71的侧壁将挡杆8推至扭转槽6的封闭端,使得摆臂4仅能逆时针摆动,通过锁紧机构将盖板7与内齿圈2锁紧固定,此时,若逆时针旋动手柄1,挡杆8沿第一滑动段61滑动,摆臂4逆时针摆动,使得摆臂4与内齿圈2的卡合分离,内齿圈2的转动不会带动套管3转动;若顺时针转动手柄1,摆臂4上扭转槽6的和盖板7上的换挡槽71将挡杆8卡紧,使得摆臂4不能摆动,摆臂4两端分别与内齿圈2和套管3卡合,使得内齿圈2和套管3通过摆臂4连成一个整体,内齿圈2带动套管3顺时针转动。当转动盖板7使得换挡槽71的侧壁将挡杆8推至扭转槽6的另一封闭端后,摆臂4仅能顺时针摆动,顺时针转动手柄1不能带动套管3转动,逆时针旋动手柄1能够带动套管3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1-3、6-10、11-13和15-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扭转槽6包括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一滑动段61、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二滑动段62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滑动段61与所述第二滑动段62之间的弧形扭矩段63;在所述第一滑动段61的径向上,所述扭矩段63凸出于所述第一滑动段61所在的圆周。
具体的,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都为圆弧形槽,且弧形的半径相同。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中间连通有扭矩段63,第一滑动段61、第二滑动段62和扭矩段63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通槽,该槽沿逆时针方向的一端为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沿顺时针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所述换挡槽71将所述挡杆8推顶至所述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阻止所述摆臂4向一方向摆动。所述换挡槽71将所述挡杆8推顶至所述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阻止所述摆臂4向另一方向摆动。
使用时,转动盖板7使得换挡槽71的侧壁将挡杆8推至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使得摆臂4仅能逆时针摆动,此时,盖板7位于第一档位,通过锁紧机构将盖板7与内齿圈2锁紧固定,此时,若逆时针旋动手柄1,挡杆8沿第一滑动段61滑动,摆臂4逆时针摆动,使得摆臂4与内齿圈2的卡合分离,内齿圈2的转动不会带动套管3转动;若顺时针转动手柄1,摆臂4上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和盖板7上的换挡槽71将挡杆8卡紧,使得摆臂4不能摆动,摆臂4两端分别与内齿圈2和套管3卡合,使得内齿圈2和套管3通过摆臂4连成一个整体,内齿圈2带动套管3顺时针转动。转动盖板7使得换挡槽71的侧壁将挡杆8由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推顶至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使得摆臂4仅能顺时针摆动,此时,盖板7位于第二档位,通过锁紧机构将盖板7与内齿圈2锁紧固定,此时,若顺时针旋动手柄1,挡杆8沿第二滑动段62滑动,摆臂4顺时针摆动,使得摆臂4与内齿圈2的卡合分离,内齿圈2的转动不会带动套管3转动;若逆时针转动手柄1,摆臂4上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和盖板7上的换挡槽71将挡杆8卡紧,使得摆臂4不能摆动,摆臂4两端分别与内齿圈2和套管3卡合,使得内齿圈2和套管3通过摆臂4连成一个整体,内齿圈2带动套管3逆时针转动。所述扭矩段63呈与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曲率不同的圆弧形。所述扭矩段63的凹陷侧朝向所述套管3,所述换挡槽71的侧壁用于推顶所述挡杆8沿所述扭矩段63滑动。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的半径相同。扭矩段63可以为圆弧形或抛物线形等形状,扭矩段63位于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之间,且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滑动段61和第二滑动段62。
进一步的,如图1、2、4、8-12和14-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盖板7上设有换挡槽71;所述换挡槽71包括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挡杆滑槽711和与所述挡杆滑槽711连通的压力槽712;所述压力槽712沿所述挡杆滑槽711的径向设置,所述扭矩段63用于推动所述挡杆8沿所述压力槽712滑动。
具体的,所述挡杆滑槽7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和所述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对应。压力槽712沿所述挡杆滑槽711的弧形半径,即沿盖板7的转动圆周的半径方向设置。将挡杆8沿第一滑动段61、所述第二滑动段62和扭矩段63的运动分解为沿盖板7转动圆周方向的周向运动和沿盖板7转动圆周的半径方向的径向运动,周向运动由盖板7的转动实现,径向运动由压力槽712实现,使得转动盖板7,换挡槽71能够推动挡杆8沿第一滑动段61、所述第二滑动段62和扭矩段63运动。挡杆滑槽711用于在压力槽712将挡杆8推顶至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或所述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后,转动盖板7使挡杆滑槽711的端部与挡杆8卡置,使得挡杆滑槽711的端部与第一滑动段61的封闭端或所述第二滑动段62的封闭端将挡杆8卡紧的更稳固,防止压力槽712侧壁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4、5和1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挡杆滑槽711的两端和中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8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711的两端部以及用于将所述挡杆8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711中与所述压力槽712开口对应的位置的限位机构9。所述挡杆滑槽711中与所述压力槽712开口连通的部分的限位机构9使得挡杆8更容易滑入压力槽712,同时限位机构9可以使挡杆8进入各个位置时更明确。
进一步的,如图4和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设置于所述换挡槽71侧壁上的第二容纳孔91、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91中的弹簧92和卡头93;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卡头93的头部凸出于所述换挡槽71的壁面。
具体的,第二容纳孔91为盲孔,开口处设有收缩环。卡头93尾端设有台阶。弹簧92和卡头93安装在第二容纳孔91中,所述卡头93被所述弹簧92向外推顶,使得卡头93的头部突出于换挡槽71侧壁,用于卡住挡杆8,卡头93尾端的台阶卡置在第二容纳孔91的开口处的收缩环上,阻止卡头93被弹簧92完全推出第二容纳孔91。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槽712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8沿所述压力槽712向所述挡杆滑槽711推顶的推顶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2、4、8-10、12和14-1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顶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力槽712靠近所述盖板7转动轴线一端的侧壁上的第一容纳孔1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孔10和所述压力槽712中的推顶弹簧101。
具体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挡杆8位于所述扭矩段63和所述压力槽712中时,将所述内齿圈2与所述盖板7固定。第一容纳孔10为盲孔,其设置于压力槽712靠近所述盖板7转动轴线的一端的侧壁上,并沿盖板7转动圆周的半径方向设置。推顶弹簧101一端固定于第一容纳孔10中,另一端伸入压力槽712中,将挡杆8沿所述压力槽712向所述挡杆滑槽711推顶。当挡杆8沿扭矩段63滑动时,挡杆8靠近盖板7的转动轴线,此时,挡杆8在压力槽712中运动,将推顶弹簧101压缩,当挡杆8在接近盖板7转动轴线的极限位置时,挡杆8将推顶弹簧101压缩最大程度。通过设置推顶弹簧101的参数,调整推顶弹簧101的推力。如图10和17所示,当摆臂4摆动时,摆臂4的扭矩段63推动挡杆8逐渐压缩推顶弹簧101,当摆臂4摆动到一定角度后,摆臂4与内齿圈2分离。此过程中,内齿圈2向摆臂4一端施加力,推顶弹簧101推顶挡杆8对摆臂4的另一端施加力,当摆臂4的杠杆结构两端的力平衡时,摆臂4不会摆动,使手柄1的扭矩传递到套管3上。当内齿圈2的力在摆臂4上的力矩大于推顶弹簧101推顶挡杆8对摆臂4施加的力的力矩时,摆臂4继续摆动,直至摆臂4与内齿圈2分离,手柄1与套管3相对转动。由此,可以通过设置推顶弹簧101的参数,使手柄1的扭矩大于一定限值时,手柄1与套管3相对转动,限制套管3的最大扭矩。弹簧92参数和套管3的最大扭矩的关系可以通过结构计算得知;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参数的弹簧92,分别测试棘轮扭力扳手在挡杆8沿扭矩段63滑动时的扭矩,来进行标定不同参数的推顶弹簧101所对应的棘轮扭力扳手的扭矩。
进一步的,如图1、3和6-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摆臂4包括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设有用于使所述套管3穿过的贯穿孔43,所述第一摆块的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2卡合第一尖齿41,所述贯穿孔43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的弧形第一齿条42。
具体的,第一摆块通过一端的第一尖齿41与内齿圈2卡合,第一尖齿41可以为单个的齿轮齿,使得第一摆块与内齿圈2的卡合更容易分离。套管3从第一摆块的贯穿孔43中穿过,使得第一摆块可以跨过套管3,第一摆块的长度可以更大。贯穿孔43远离摆臂4转动轴线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的第一齿条42,第一齿条42也可以为圆环形的内齿圈2,相应的套管3的外周环设有轮齿。
进一步的,如图11-13和15-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摆臂4包括第二摆块,所述第二摆块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2卡合第二尖齿51,所述第二摆块的另一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的弧形第二齿条52。
具体的,第二摆块可以呈圆盘形,位于内齿圈2和套管3之间。第二摆块通过一侧的第二尖齿51与内齿圈2卡合,第二尖齿51可以为单个的齿轮齿,使得第二摆块与内齿圈2的卡合更容易分离。第二摆块另一侧边缘设置弧形第二齿条52,相应的套管3的外周环设有轮齿。
进一步的,如图1-4和8-1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扭力扳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7外缘的卡槽73和铰接于所述内齿圈2且用于与所述卡槽73卡合的卡板21。
具体的,当盖板7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个卡槽73转到与卡板21对应的位置,翻转卡板21,使卡板21卡入第一个卡槽73中,使得盖板7与内齿圈2固定。当盖板7位于第二档位时,第二个卡槽73转到与卡板21对应的位置,翻转卡板21,使卡板21卡入第二个卡槽73中,使得盖板7与内齿圈2固定。当挡杆8位于扭矩段63中且距离盖板7的转动轴线最远的位置时,挡杆8位于压力槽712与挡杆滑槽711的连通处,此时卡板21能够卡入第三个卡槽73中,使得盖板7与内齿圈2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设有内齿圈(2)的手柄(1);
转动设于所述内齿圈(2)内且用于与螺栓卡接的套管(3),所述套管(3)外侧面设有制动齿条(31);
设于所述套管(3)外且位于所述内齿圈(2)内侧的摆臂(4),所述摆臂(4)上设有扭转槽(6),所述摆臂(4)的两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内齿圈(2)和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
穿设于所述扭转槽(6)中并用于阻止所述摆臂(4)沿旋拧方向摆动的挡杆(8);
用于推动所述挡杆(8)沿所述扭转槽(6)滑动的盖板(7);以及
连接于所述内齿圈(2)和所述盖板(7)之间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在所述挡杆(8)阻止所述摆臂(4)沿旋拧方向摆动时,将所述内齿圈(2)与所述盖板(7)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槽(6)包括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一滑动段(61)、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第二滑动段(62)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滑动段(61)与所述第二滑动段(62)之间的弧形扭矩段(63);在所述第一滑动段(61)的径向上,所述扭矩段(63)凸出于所述第一滑动段(61)所在的圆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上设有换挡槽(71);所述换挡槽(71)包括与所述摆臂(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挡杆滑槽(711)和与所述挡杆滑槽(711)连通的压力槽(712);所述压力槽(712)沿所述挡杆滑槽(711)的径向设置,所述扭矩段(63)用于推动所述挡杆(8)沿所述压力槽(712)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滑槽(711)的两端和中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8)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711)的两端部以及用于将所述挡杆(8)限定在所述挡杆滑槽(711)中与所述压力槽(712)开口对应的位置的限位机构(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设置于所述换挡槽(71)侧壁上的第二容纳孔(91)、设于所述第二容纳孔(91)中的弹簧(92)和卡头(93);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卡头(93)的头部凸出于所述换挡槽(71)的壁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槽(712)设有用于将所述挡杆(8)沿所述压力槽(712)向所述挡杆滑槽(711)推顶的推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压力槽(712)靠近所述盖板(7)转动轴线一端的侧壁上的第一容纳孔(1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孔(10)和所述压力槽(712)中的推顶弹簧(101)。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包括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设有用于使所述套管(3)穿过的贯穿孔(43),所述第一摆块的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2)卡合第一尖齿(41),所述贯穿孔(43)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的弧形第一齿条(42)。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包括第二摆块,所述第二摆块一自由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内齿圈(2)卡合第二尖齿(51),所述第二摆块的另一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制动齿条(31)卡合的弧形第二齿条(52)。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棘轮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7)外缘的卡槽(73)和铰接于所述内齿圈(2)且用于与所述卡槽(73)卡合的卡板(21)。
CN201721703956.3U 2017-12-08 2017-12-08 棘轮扭力扳手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43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3956.3U CN207643016U (zh) 2017-12-08 2017-12-08 棘轮扭力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3956.3U CN207643016U (zh) 2017-12-08 2017-12-08 棘轮扭力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3016U true CN207643016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7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395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43016U (zh) 2017-12-08 2017-12-08 棘轮扭力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3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5577A (zh) * 2017-12-08 2018-03-09 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棘轮扭力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5577A (zh) * 2017-12-08 2018-03-09 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棘轮扭力扳手
CN107775577B (zh) * 2017-12-08 2024-01-12 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棘轮扭力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43896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US4128025A (en) Bolt starting device
US9421675B2 (en) Adjustable torque screwdriver
US20200163236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GB2575391A (en) Torque wrench having self-adjusting adapter
CN207643016U (zh) 棘轮扭力扳手
US20200140227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US20200140226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US20200148502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CN208919226U (zh) 一种易于切换驱动方式的轮边减速器总成
US20200148501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CN207070680U (zh) 一种自锁式手动卷膜器
CN107775577A (zh) 棘轮扭力扳手
CN208364712U (zh) 一种齿轮箱及带有该齿轮箱的电动工具
CN105604756A (zh) 反冲起动器
US20200140232A1 (en) Rotary canned beverage turning over sorting equipment
CN209223937U (zh) 一种新型扳手
CN205141113U (zh) 带手动接口的伸缩机构
CN101920482A (zh) 扳手
CN112077793A (zh) 一种钉子安装设备
US20200128952A1 (en) Multifunctional hub
CN105405691A (zh) 一种用于开关柜操作机构的离合装置
CN217976342U (zh) 汽轮机盘车啮合辅助机构
CN210978544U (zh) 一种新型多轴调节关断圆风门
CN209304451U (zh) 扳手快速旋转结构及其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