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5782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5782U
CN207625782U CN201721037050.2U CN201721037050U CN207625782U CN 207625782 U CN207625782 U CN 207625782U CN 201721037050 U CN201721037050 U CN 201721037050U CN 207625782 U CN207625782 U CN 207625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microphone device
back cavity
fram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70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兴志
施胜荣
蔡斌
柳林
王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70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5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5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5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下盖、与所述下盖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和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下盖的透气隔组件,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框架和结合于所述框架上的泡沫金属隔离网。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利用包括泡沫金属隔离网的透气隔离组件在后腔内形成挡板式结构,能够增强透气吸音效果;提高了低频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为了获得更好的声学效果,往往会在扬声器箱体内部腔体内填充吸音颗粒。通常的方法是先将吸音颗粒封装于独立的壳体内,再将该壳体装配到扬声器箱的内部腔体中。以此方式设计,扬声器箱的内部腔体空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扬声器箱的声学效果改善有限,并且存在整体透气性差的问题。
目前将多孔材料填充到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的方案,通常为托壳式封装方案,将多孔材料封装于托壳中制成吸音件,然后将该吸音件固定到扬声器模组中,从而改善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然而,上述方案存在托壳本身为塑料材质,不具有透气性,仅丝网布一面透气,扬声器振膜震动时产生气流,由于无法形成通气回路,造成封装在内的多孔材料对气体快速吸附-脱附作用受到限制,使得改善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效果变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下盖、与所述下盖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和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下盖的透气隔组件,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框架和结合于所述框架上的泡沫金属隔离网。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下盖正对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边缘朝所述下盖延伸的侧壁,所述下盖盖接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侧壁对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形成有夹壁,所述夹壁夹持所述透气隔离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后腔填充有吸音颗粒。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泡沫金属隔离网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泡沫金属隔离网设置在比所述框架靠所述第一后腔的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夹壁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夹壁包括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凹陷的滑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滑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框架的厚度,所述框架插入并卡设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上盖的对应于所述框架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框架进一步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盖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抵压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夹壁。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盖还包括向远离所述上盖方向凹陷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条收容于所述密封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利用包括泡沫金属隔离网的透气隔离组件在后腔内形成挡板式结构,有效保证第一后腔与第二后腔之间的气流通畅,确保了Dbass粉粒等吸音颗粒的效果,由此增强透气吸音效果;泡沫金属隔离网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防止了吸音颗粒进入发声单体内,并且泡沫金属隔离网设置在比框架靠近第一后腔的位置,更大程度地增加了虚拟声腔的体积,由此提高低频声学性能;隔离网的孔径和数量可调节性较大,制作工序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的A-A线剖切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以及其各方面的优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100,其包括下盖1、上盖2、发声单体3、夹壁4和透气隔离组件5。下盖1与上盖2共同组配形成收容空间6。
发声单体3收容于收容空间6内,发声单体3和上盖2围成前腔61,用于发声;发声单体3、下盖1和上盖2共同围成后腔62,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夹壁4由上盖2向下盖1方向延伸并抵接于下盖1。进一步地,夹壁4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每一个夹壁4均包括本体部41和由本体部41的靠近下盖1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凹陷的滑槽42。
透气隔离组件5固定夹持于夹壁4并与夹壁4共同将后腔62分隔为第一后腔621和第二后腔622,并且第一后腔621与第二后腔622连通。
具体地,在收容空间6内,第一后腔621的位置与发声单体3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后腔621内不填充吸音颗粒,第二后腔622内填充Dbass粉粒等吸音颗粒(未图示),用于形成虚拟声腔,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透气隔离组件5将吸音颗粒封装于第二后腔622内,并且作为后腔62的分隔构件。
另外,透气隔离组件5包括框架51和结合于框架51上的泡沫金属隔离网52,其中,框架51的厚度等于滑槽42的宽度,并且框架51插入并卡设于夹壁4的滑槽42内;泡沫金属隔离网52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泡沫金属隔离网52设置在比框架51靠近第一后腔621的位置,由此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后腔622的体积。该结构设置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虚拟声腔的体积,以改善音频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网的材质优选为泡沫金属,具体地,泡沫金属可以是泡沫铝、泡沫镍或者其合金等。应注意,隔离网的材质可以包括泡沫金属和/或其它材料。
进一步地,泡沫金属拥有密度小、隔热性能好、隔音性能好以及能够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另外,泡沫金属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多孔金属,孔隙度高达到90%以上,并孔隙直径可达至毫米级。含有泡沫状气孔的金属材料与一般烧结多孔金属相比,泡沫金属的气孔率更高,气孔一致性好,孔径尺寸较大,可达7毫米。由于泡沫金属的上述特性,所以孔径和数量可调节性大,能够保证泡沫金属隔离网52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另外,泡沫金属的力学性能随气孔率的增加而降低,其导电性、导热性也相应呈指数关系降低。当泡沫金属承受压力时,由于气孔塌陷导致的受力面积增加和材料应变硬化效应,使得泡沫金属具有优异的冲击能量吸收特性。另外,可以通过粉末冶金法和电镀法等方法来制备泡沫金属。另外,可以根据需求来控制孔径。由于泡沫金属的上述特性,所以使用泡沫金属制作隔离网以形成泡沫金属隔离网52,制作工序简单,成本较低。
由于泡沫金属具有多孔结构,气孔一致性好,可耐高温高压等特性,使用泡沫金属制成的隔离网为多孔挡板,并且该泡沫金属隔离网52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泡沫金属隔离网52与框架51结合形成挡板,将吸音颗粒封装于第二后腔622内,有效保证了第一后腔621与第二后腔622之间的气流通畅,确保了Dbass粉粒等吸音颗粒的效果,由此增强透气吸音效果。另外,透气隔离组件5与夹壁4在后腔62内形成挡板式结构,增强了结构强度。
另外,下盖1包括密封条7,该密封条7抵压于框架51和夹壁4。优选地,下盖1还包括向远离上盖2方向凹陷的密封槽(图中未示出),密封条7收容于密封槽内。当下盖1盖设于上盖2后,密封条7抵压框架51和夹壁4形成密封,防止第二后腔622内的吸音颗粒进入第一后腔621内,提高了发声器件100的可靠性。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密封条7为橡胶或海棉,当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上盖2在对应框架51的位置设有凹槽21,框架51进一步卡设于凹槽21内。该结构可保证透气隔离组件5组装后不漏吸音颗粒,防止了吸音颗粒进入发声单体3内,由此提高了低频声学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利用包括泡沫金属隔离网的透气隔离组件与夹壁在后腔内形成挡板式结构,增强了结构强度;有效保证了第一后腔与第二后腔之间的气流通畅,确保了Dbass粉粒等吸音颗粒的效果,由此增强透气吸音效果;泡沫金属隔离网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防止了吸音颗粒进入发声单体内,并且泡沫金属隔离网设置在比框架靠近第一后腔的位置,更大程度地增加了虚拟声腔的体积,由此提高低频声学性能;泡沫金属隔离网的孔径和数量可调节性较大,制作工序简单,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下盖、与所述下盖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和所述上盖围成前腔,所述发声单体、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共同围成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下盖的透气隔组件,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框架和结合于所述框架上的泡沫金属隔离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下盖正对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边缘朝所述下盖延伸的侧壁,所述下盖盖接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侧壁对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形成有夹壁,所述夹壁夹持所述透气隔离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腔填充有吸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隔离网的孔径小于吸音颗粒的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隔离网设置在比所述框架靠所述第一后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壁包括两个且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夹壁包括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凹陷的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宽度等于所述框架的厚度,所述框架插入并卡设于所述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的对应于所述框架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框架进一步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抵压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夹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还包括向远离所述上盖方向凹陷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条收容于所述密封槽内。
CN201721037050.2U 2017-08-18 2017-08-18 发声器件 Active CN207625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7050.2U CN207625782U (zh) 2017-08-18 2017-08-18 发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7050.2U CN207625782U (zh) 2017-08-18 2017-08-18 发声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5782U true CN207625782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1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7050.2U Active CN207625782U (zh) 2017-08-18 2017-08-18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5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25783U (zh) 发声器件
CN108989944B (zh) 扬声器箱
WO201916170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093477U (zh) 扬声器箱
CN209299516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321489U (zh) 扬声器箱
CN207460510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09698994A (zh) 扬声器
WO2020134460A1 (zh) 扬声器箱
CN207869334U (zh) 一种吸音颗粒的封装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CN202617324U (zh) 一种张力薄膜结构耳机
CN211019130U (zh) 扬声器箱
CN207531062U (zh) 发声器件
CN205847549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8377451A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187960B (zh) 制作发声器件的方法
CN207625782U (zh) 发声器件
CN207039886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的吸音材料
CN210016623U (zh) 扬声器箱
CN207354605U (zh) 扬声器箱
CN207625781U (zh) 发声器件
CN211531305U (zh) 扬声器箱
CN207625784U (zh) 扬声器箱
CN211019129U (zh) 扬声器箱
CN108430018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