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0510U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60510U CN207460510U CN201721429466.9U CN201721429466U CN207460510U CN 207460510 U CN207460510 U CN 207460510U CN 201721429466 U CN201721429466 U CN 201721429466U CN 207460510 U CN207460510 U CN 2074605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ound
- loud speaker
- speaker module
- cavity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壳体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收容有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空腔元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空腔元件内的吸音材料,空腔元件由泡棉模切形成,位于后声腔的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开口部对应设置的灌装孔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灌装孔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减少了吸音装置的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难度,且提高了吸音材料的填充量,提高了吸音效果,进而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迅猛发展,音频设备伴随着手机、PAD、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而逐 渐被人们所熟知。人们也逐渐对电子设备所配备的音频设备效果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0003]扬声器模组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的器件,属于最基本的发声单元。扬声 器模组放置于音频设备预留的装配空间中,形成完整的音频设备。现有的扬声器模组一般 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壳体形成的空腔分为前声腔和 后声腔,后声腔中通常容纳有吸音装置,吸音装置中充入了吸音材料,以调节扬声器模组的 声学性能。为了防止吸音材料进入后声腔,吸音装置上通常固定网布、钢网、挡墙等结构阻 隔吸音材料。但是,一方面在吸音装置上设置网布、钢网、挡墙等需增加热熔、注塑或后装等 工艺步骤,增大吸音装置成型难度,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吸音材料易产生静电,在向吸 音装置中充入吸音材料时,吸音材料往往不能充满吸音装置的内部空间,吸音材料填充量 较少,进而导致吸音效果降低,限制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性能。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降低吸音装置的成型难度,提高吸音材料的填充 量,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降低吸音装置的 成型难度,提高吸音材料的填充量,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 述扬声器单体将壳体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收容有吸音装置,
[0008] 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空腔元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空腔元件内的吸音材 料,所述空腔元件由泡棉模切形成;位于后声腔的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开口部对应设置的 灌装孔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灌装孔的密封盖。
[0009] 优选地,所述壳体外表面位于所述灌装孔的边缘朝向壳体内侧弯折形成凹陷部, 所述密封盖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
[0010] 优选地,所述灌装孔为圆形或者方形。
[0011] 优选地,所述空腔元件为与所述后声腔适配的形状。
[0012]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卡固所述空腔元件的容纳部。
[0013] 优选地,所述空腔元件形成有开口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结合固定。
[0014] 优选地,所述空腔元件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结合固定。
[0015] 优选地,所述空腔元件与所述壳体采用涂胶结合固定。
[0016] 优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非发泡吸音材料。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中的吸音装置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空腔元件,扬声器 模组壳体上设置与空腔元件开口部对应设置的灌装孔,空腔元件可与壳体组装后,再通过 灌装孔向空腔元件灌入吸音材料,无需预先向空腔元件中充入吸音材料并密封空腔元件再 将空腔元件固定在壳体内,减少工艺步骤。同时,空腔元件采用泡棉模切形成,向空腔元件 内充入吸音材料再与模组其他零部件组装,降低由于吸音材料受到静电作用而无法完全充 满空腔元件的现象,并使空腔元件与后声腔的形状适配,提高吸音材料的填充量,提高扬声 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示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3] 附图标记:
[0024] 1、壳体,11、上壳体,12、中壳体,13、下壳体,2、空腔元件,3、灌装孔,4、密封盖,5、 扬声器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 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 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模组一般包括壳体和收容于壳体中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 体将壳体形成的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中通常设有吸音装置,以调节扬声器模 组的声学性能,为了保证吸音效果,需使吸音材料尽量充满后声腔,同时,为了防止吸音材 料进入后声腔,一般在吸音装置上固定网布、钢网、挡墙等阻隔结构。但缺点在于,在吸音装 置上设置网布、钢网、挡墙等需增加热熔、注塑或后装等工艺步骤,增大了吸音装置成型难 度,成本较高。此外,吸音材料容易产生静电,吸音材料不易充满吸音装置,吸音材料填充量 较少,会导致吸音效果较差,进而限制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性能。最后,现有吸音装置通常为 比较规则的形状,对于后声腔中的结构变化不能较好地适配,导致吸音材料的填充量少。本 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确实存在的上述问题至少之一,在吸音装置中用于容纳吸音材 料的空腔元件上形成开口部,并在模组壳体上开设与开口部对应的灌装孔以及密封灌装孔 的密封盖,从而可从模组外部通过灌装孔向吸音装置中灌入吸音材料,改进了吸音材料的 填充方式和填充范围,降低了吸音装置的工艺难度和成本,提高吸音装置的调节效果,进而 提高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性能。
[0027]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 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8]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1以及收容于壳体1内的扬声器单体5,所述扬声 器单体5将壳体1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中容纳有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 括具有开口部的空腔元件2以及收容于所述空腔元件2内的吸音材料。本实用新型的吸音材 料优选地采用非发泡吸音材料。位于后声腔的所述壳体1设有与所述开口部对应设置的灌 装孔3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灌装孔3的密封盖4。
[0029]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依次结合固定的上壳体11、中壳体12及下壳体I3,所 述上壳体11上形成有与空腔元件2开口部对应的灌装孔3。当然,灌装孔3的位置并不受限 制,根据不同类型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的具体结构不同也可设置在位于后声腔的壳体的其 他位置。所述灌装孔3可为圆形或者方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灌装孔3的具体形 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构思,在实际生产中,所述灌装孔3最好是与灌装设备的接入口吻 合。
[0030] 灌装孔3的外侧设有可用于密封灌装孔3的密封盖4。为了防止密封盖4凸出壳体1 导致扬声器模组的厚度尺寸增大,所述壳体1外表面靠近所述灌装孔3边缘的区域朝向壳体 1内侧弯折形成凹陷部,所述密封盖4可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大 于或等于密封盖4的厚度,以使密封盖4的上表面不凸出壳体1的外表面,避免增加扬声器模 组的体积。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元件2由泡棉模切形成,可使所述空腔元件2形成为与后声 腔适配的形状,以使吸音材料能够尽可能地充满后声腔,提高吸音材料的填充量。需要说明 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后声腔适配的形状”指能够容纳在后声腔内的最大形状,在某些实施 方式下可以理解为空腔元件2与后声腔的内表面贴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 实用新型中,“与后声腔适配的形状”与空腔元件2是否与壳体1内表面结合固定并无关联, 空腔元件2也可以贴合在壳体1内表面上而不采取任何固定方式,应当理解的是,这种实施 方式是可行的。
[0032]本实施例中,在扬声器模组壳体1内形成卡固空腔元件2的容纳腔,由此空腔元件2 可形成为与所述容纳腔相适配的形状,以便于将空腔元件2固定在壳体1中。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元件2形成有开口部的一面可以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结合 固定。优选地,所述开口部的大小大于灌装孔3的大小,开口部的边缘位于灌装孔3的边缘外 侧。本实施例中,开口部的边缘位于凹陷部外侧,空腔元件2的上表面与凹陷部外侧的壳体1 内表面结合固定,当然,开口部较小时也可与凹陷部处的壳体1内表面结合固定。当开口部 的边缘延伸至空腔元件2的侧壁时,可将空腔元件2的侧壁顶面与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为使 吸音装置尽可能充满后声腔,所述空腔元件2的底面可延伸至后声腔的下表面,与壳体底部 内表面贴合,进一步也可将空腔元件2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表面结合固定,以增加吸音装 置与壳体1的结合强度。 D〇34]本实施例中,空腔元件2与壳体1的结合固定方式可以是本领域内常用的方式,例 如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涂胶固定。
[0035] 本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在装配时,首先将泡棉材料通过模切工艺形成具有开口部 的空腔元件2,在模组壳体1上形成与空腔元件2开口部对应的灌装孔3,将空腔元件2固定在 壳体1内,将空腔元件2形成有开口部的一面与壳体1内表面通过涂胶固定,并使空腔元件2 开口部与壳体1的灌装孔3对应。在装配时,可从扬声器模组外侧通过灌装孔3向空腔元件2 内充入吸音材料,空腔元件2由软性材料泡棉制成,可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增加充入的吸音 材料的数量,吸音材料充入后通过密封盖4密封灌装孔3,以密封吸音装置,防止吸音材料泄 漏。本头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可先进行吸音装置的组装再与模组的其他零部件组装,避 免受到其他零部件的静电作用使吸音材料不能完全充满空腔元件2。且在吸音装置组装过 程中,只需将空腔元件2直接固定在模组壳体i内,不必先向空腔元件2内充入吸音材料密封 后再与壳体1固定,从而简化了工艺,节省了成本。
[0036]本实施例扬声器模组中收容有扬声器单体,该扬声器单体5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 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固定在所述振膜下方的音圈,音圈悬置 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音圈的音圈引出两条音圈引线,可与外部控制电路电连接。外部控 制电路将电能输入音圈,音圈在磁路系统作用下带动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 磁轭、固定在导磁轭上的磁铁以及位于磁铁上表面的导磁板。为了增大磁路系统形成的磁 场强度,磁铁包括固定在导磁板中央的中心磁铁以及位于所述中心磁铁周围的边磁铁。本 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根据扬声器单体的结构的不同,磁路系统的磁铁也可只采用在导 磁辄中央设置中心磁铁。当在中心磁铁的边缘设置多个边磁铁时,可在中心磁铁四边分别 设置一个边磁铁,并在边磁铁的上表面设置边导磁板,从而在中心磁铁和边磁铁间形成容 纳音圈的磁间隙。导磁轭通常为矩形,边磁铁可设置在导磁轭的四边,也可只设置在导磁轭 相对的两个长边或短边,未设置边磁铁的导磁轭边缘相对于导磁轭垂直延伸形成侧壁,由 边磁铁和导磁轭侧壁共同与中心磁铁形成磁间隙。
[003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是属于本矣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壳体 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收容有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i 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具有开口部的空腔元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空腔元件内的吸音材料,所 述空腔元件由泡棉模切形成;位于后声腔的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开口部对应设置的灌装孔 以及用于密封所述灌装孔的密封盖。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表面位于所述灌装孔 的边缘朝向壳体内侧弯折形成凹陷部,所述密封盖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孔为圆形或者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胚兀件为与所述后尸fe适 配的形状。 _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卡固所述空腔元 件的容纳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脸兀件形成有开口部的外 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结合固定。 、一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S腔元件的底面与所述壳体 的内表面结合固定。 、,、i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扬声器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虹兀件与所述冗体米 用涂胶结合固定。 ^•根°^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非发泡吸音材 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29466.9U CN207460510U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29466.9U CN207460510U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60510U true CN207460510U (zh) | 2018-06-05 |
Family
ID=6225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29466.9U Active CN207460510U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6051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045397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20200045408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20200045464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
US20200045399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WO2020077776A1 (zh) * | 2018-10-18 | 2020-04-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模组 |
-
2017
- 2017-10-31 CN CN201721429466.9U patent/CN20746051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045397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20200045408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20200045464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
US20200045399A1 (en) * | 2018-08-02 | 2020-02-06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10750274B2 (en) * | 2018-08-02 | 2020-08-18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10764663B2 (en) * | 2018-08-02 | 2020-09-01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US10764689B2 (en) * | 2018-08-02 | 2020-09-01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
US10764664B2 (en) * | 2018-08-02 | 2020-09-01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Speaker box |
WO2020077776A1 (zh) * | 2018-10-18 | 2020-04-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60510U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
CN103747398B (zh) | 扬声器模组及其包含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 |
CN209462592U (zh) | 声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 |
EP3352472B1 (en) | Receiver | |
KR101807276B1 (ko) | 음향장치 | |
CN207835800U (zh) | 发声装置 | |
TWI500333B (zh) | 具有水平成形物之揚聲器 | |
CN209390330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207869334U (zh) | 一种吸音颗粒的封装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 |
CN208285531U (zh) | 发声器 | |
CN110198509A (zh) |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 |
CN108377451A (zh) |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8285533U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218929A (zh) | 发声器 | |
CN203851284U (zh) | 扬声器模组及其包含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 |
CN108551635A (zh) | 微型扬声器模组 | |
CN110198510A (zh) | 发声器 | |
CN104883648B (zh) | 振动扬声器 | |
CN205545904U (zh) | 扬声器模组 | |
US10182286B2 (en) | Sound device | |
CN206674194U (zh) | 发声器以及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 | |
CN205040024U (zh) | 双向微型扬声器 | |
CN107197408A (zh) | 发声器件 | |
CN207706433U (zh) | 扬声器 | |
CN209526860U (zh) | 扬声器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