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1035U -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 Google Patents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1035U
CN207621035U CN201721473616.6U CN201721473616U CN207621035U CN 207621035 U CN207621035 U CN 207621035U CN 201721473616 U CN201721473616 U CN 201721473616U CN 207621035 U CN207621035 U CN 207621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bearing
cover
cooling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36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忠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olytechnic Pum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olytechnic Pum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olytechnic Pum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olytechnic Pum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36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1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1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1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包括泵体、盖设泵体的泵盖以及盖设泵盖的密封端盖,泵体、泵盖与密封端盖内穿设有同一根主轴,主轴上位于泵体的位置设有叶轮,主轴上位于泵盖与密封端盖之间的位置设有随着主轴实现转动的轴套,轴套与泵盖之间套设有双端面机械密封,轴套上位于叶轮与双端面机械密封之间的位置套设有环套,环套与轴套之间设有用于锁定环套并使环套随着轴套实现转动的锁定件,环套与泵盖之间设有能随着环套实现转动并驱动流体介质朝向叶轮方向移动的螺旋密封条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螺旋密封条纹用于驱动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朝向叶轮方向移动,防止流体介质发生泄漏现象。

Description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背景技术
化工泵在化学、食品、医药、造纸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化工泵由于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占地面积小而更受欢迎。
公告号为CN2044767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联化工泵结构,包括安装底板、电机、联轴器、接轴、中间支架、叶轮、泵壳,安装底板上安装有泵壳和电机,泵壳和电机通过中间支架固定连接,电机通过安装于中间支架内的联轴器与接轴固定连接,泵壳内的接轴上通过叶轮螺母固定安装有叶轮,泵壳靠近电机一侧设置有安装在叶轮和中间支架之间机械密封,靠中间支架的台阶定位。
上述专利中在接轴上位于叶轮与中间支架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机械密封,通过机械密封实现接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防止输送介质的泄漏。当化工泵在输送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时,流体介质会绕过叶轮与机械密封发生接触,当流体介质内部的颗粒进入到机械密封内部时,会增大对于机械密封造成的磨损;使得泵壳与接轴之间不能实现较好的密封,从而使流体介质发生泄漏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该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能减少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对于双端面机械密封造成的磨损,从而降低流体介质发生泄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包括泵体、盖设泵体的泵盖以及盖设泵盖的密封端盖,所述泵体、泵盖与密封端盖内穿设有同一根主轴,所述主轴上位于泵体的位置设有叶轮,所述主轴上位于泵盖与密封端盖之间的位置设有随着主轴实现转动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泵盖之间套设有双端面机械密封,所述轴套上位于叶轮与双端面机械密封之间的位置套设有环套,所述环套与轴套之间设有用于锁定环套并使环套随着轴套实现转动的锁定件,所述环套与泵盖之间设有能随着环套实现转动并驱动流体介质朝向叶轮方向移动的螺旋密封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套通过锁定件实现与轴套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主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带动环套实现同步转动,通过环套的转动带动螺旋密封条纹实现同步转动;当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在朝向双端面机械密封方向实现流动时,通过螺旋密封条纹的螺旋特性,推动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朝向叶轮所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不会与双端面机械密封发生接触,从而降低对于双端面机械密封造成的磨损,使得传动中的流体介质不会发生泄漏现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密封条纹相对于环套的另一侧壁向外凸出形成一弧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部的设置使得螺旋密封条纹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减少螺旋密封条纹上受到的局部作用力,从而提升螺旋密封条纹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盖上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的密封冷却进水管,所述密封端盖上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的密封冷却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端面机械密封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因为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温度逐渐升高,通过密封冷却进水管与密封冷却出水管的设置用于朝向双端面机械密封内部通入冷却水,实现对双端面机械密封的降温,防止双端面机械密封出现烧坏的现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冷却进水管的外侧壁且靠近于自由端的位置设有凸环,所述凸环沿密封冷却进水管的轴向排列设置且相邻凸环之间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路套设在密封冷却进水管上,用于实现管路与密封冷却进水管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凸环的设置对管路施加向外扩张的作用力,能使管路更好的束紧在密封冷却进水管上,从而提升管路与密封冷却进水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环包括朝向密封冷却进水管的自由端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连接缩口部且平行于密封冷却进水管轴向的平行部以及连接平行部且垂直于密封冷却进水管轴向的垂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口部的设置使得管路能更加方便的套接在密封冷却进水管上,管路通过缩口部进入到平行部再经过垂直部,当管路因材料发生向内收缩时,使得管路能更好的卡设在垂直部与缩口部之间的凹陷位置内,从而实现管路与密封冷却进水管之间的更好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盖背对泵体的一侧连接有罩设密封端盖的轴承体,所述主轴朝向轴承体的一端穿设出轴承体,所述主轴与轴承体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轴承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储油腔,所述轴承体上分别设有连通储油腔的加油杯与放油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油腔的设置对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起到润滑作用,延长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使用寿命,通过加油杯用于实现对储油腔的加油,并在放油螺栓的作用下可对储油腔内部油液进行更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盖背对泵体的一侧壁设有用于冷却泵盖的第一冷却部,所述轴承体内环绕有用于冷却第一轴承的第二冷却部,所述轴承体上设有用于冷却储油腔的第三冷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部的设置用于实现对泵盖的降温、第二冷却部的设置用于实现对第一轴承的降温、第三冷却部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储油腔与第二轴承的降温;通过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与第三冷却部的设置对化工泵整体实现降温,从而提升化工泵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设置于泵盖的夹套以及分别连通夹套的泵盖冷却进水管与泵盖冷却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环绕于第一轴承的冷却腔以及分别连通冷却腔的轴承冷却进水管与轴承冷却出水管,所述第三冷却部为分布于储油腔外侧壁的若干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泵盖冷却进水管与泵盖冷却出水管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夹套内部通入冷却水,对泵盖进行冷却降温;通过轴承冷却进水管与轴承冷却出水管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冷却腔内部通入冷却水,对第一轴承进行冷却降温;通过散热片增大与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散热片能带走储油腔上的热量,对储油腔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靠近于轴承体的一端通过金属膜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所述泵体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泵体、轴承体与电机均安装于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围绕于金属膜片联轴器的保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膜片联轴器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主轴与电机之间的更好传动;当转动中的金属膜片联轴器发生断裂时,断裂的金属膜片联轴器碎片能被保护罩所阻挡,从而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的底部设有连通泵体内部腔室的排口,所述排口上设有用于密封排口的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口的设置能将泵体内部暂存的流体介质排出,对泵体内的流体介质实现清理,并通过密封件用于实现对排口的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螺旋密封条纹用于驱动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朝向叶轮方向移动,防止带有颗粒的流体介质与双端面机械密封发生接触,从而防止流体介质发生泄漏现象;通过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与第三冷却部的设置用于实现对化工泵的降温,延长化工泵的使用寿命;并在保护罩的作用下减少运行中的化工泵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示泵盖与密封端盖的内部结构);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示轴承体的结构)。
图中:1、泵体;2、泵盖;3、密封端盖;4、主轴;5、叶轮;6、轴套;7、双端面机械密封;8、环套;9、锁定件;10、螺旋密封条纹;11、弧形部;12、密封冷却进水管;13、密封冷却出水管;14、凸环;14.1、缩口部;14.2、平行部;14.3、垂直部;15、轴承体;16、第一轴承;17、第二轴承;18、储油腔;19、加油杯;20、放油螺栓;21.1、夹套;21.2、泵盖冷却进水管;21.3、泵盖冷却出水管;22.1、冷却腔;22.2、轴承冷却进水管;22.3、轴承冷却出水管;23、散热片;24、金属膜片联轴器;25、电机;26、底座;27、保护罩;28、排口;29、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包括底座26,底座26上表面固定设有泵体1,泵体1的一侧固定盖设有泵盖2,泵盖2背对泵体1的一端口固定盖设有密封端盖3;泵盖2背对泵体1的一侧壁固定设有罩设密封端盖3的轴承体15,轴承体15与底座26固定连接。泵体1、泵盖2、密封端盖3与轴承体15内穿设有同一根主轴4,主轴4位于泵体1的位置固定设有叶轮5,主轴4与轴承体15之间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之间间隔设置;轴承体15内位于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之间位置设有储油腔18,储油腔18与第一轴承16和第二轴承17均连通设置。主轴4靠近于轴承体15的一端穿设出轴承体15并通过金属膜片联轴器24连接有电机25,电机25与底座26固定连接;底座26上固定设有围绕于金属膜片联轴器24且形状为倒U字形的保护罩27。
参考图2和图3,泵体1底部开设有连通泵体1内部空腔的排口28,排口28上设有密封件29,密封件29可为与排口28螺纹连接的密封螺栓。主轴4上位于泵盖2与密封端盖3之间的位置固定套设有轴套6,轴套6上套设有双端面机械密封7,双端面机械密封7的一端抵触在密封端盖3内表面;轴套6上位于叶轮5与双端面机械密封7之间套设有环套8,环套8上设有锁定件9,锁定件9可为与环套8螺纹连接且抵触轴套6的定位螺钉。环套8外表面固定设有围绕于环套8轴心呈螺旋设置的螺旋密封条纹10,螺旋密封条纹10的外侧壁抵触于泵盖2且螺旋密封条纹10的外侧壁向外凸出设置形成所述的弧形部11。
泵盖2上固定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7的密封冷却进水管12、密封端盖3上固定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7的密封冷却出水管13;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外侧壁且抵触自由端端面的位置固定设有凸环14,凸环14沿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轴向排列设置且相邻凸环14之间抵触设置。凸环14包括朝向密封冷却进水管12自由端端面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14.1、连接缩口部14.1背对密封冷却进水管12自由端端面一侧且平行于密封冷却进水管12轴向的平行部14.2以及连接平行部14.2背对缩口部14.1一侧且垂直于密封冷却进水管12轴向的垂直部14.3。密封冷却出水管13的结构与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结构相同。
参考图4,泵盖2朝向轴承体15一侧且位于轴承体15内部的位置设有第一冷却部,第一冷却部包括固定设置于泵盖2的夹套21.1以及分别连通夹套21.1的泵盖冷却进水管21.2与泵盖冷却出水管21.2,泵盖冷却进水管21.2与泵盖冷却出水管21.3的自由端均向外延伸并穿出轴承体15。轴承体15内部位于第一轴承16的外侧位置设有第二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包括设置于轴承体15内部且环绕于第一轴承16设置的冷却腔22.1以及分别连通冷却腔22.1的轴承冷却进水管22.2与轴承冷却出水管22.3,冷却腔22.1的形状为环形。轴承体15位于储油腔18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冷却部,第三冷却部为固定设置于轴承体15的散热片23,散热片23围绕于第二轴承17的轴心环绕设置,轴承体15上分别固定设有连通储油腔18的加油杯19与放油螺栓20。该化工泵的型号为GHK。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包括泵体(1)、盖设泵体(1)的泵盖(2)以及盖设泵盖(2)的密封端盖(3),所述泵体(1)、泵盖(2)与密封端盖(3)内穿设有同一根主轴(4),所述主轴(4)上位于泵体(1)的位置设有叶轮(5),所述主轴(4)上位于泵盖(2)与密封端盖(3)之间的位置设有随着主轴(4)实现转动的轴套(6),所述轴套(6)与泵盖(2)之间套设有双端面机械密封(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6)上位于叶轮(5)与双端面机械密封(7)之间的位置套设有环套(8),所述环套(8)与轴套(6)之间设有用于锁定环套(8)并使环套(8)随着轴套(6)实现转动的锁定件(9),所述环套(8)与泵盖(2)之间设有能随着环套(8)实现转动并驱动流体介质朝向叶轮(5)方向移动的螺旋密封条纹(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密封条纹(10)相对于环套(8)的另一侧壁向外凸出形成一弧形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上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7)的密封冷却进水管(12),所述密封端盖(3)上设有连通双端面机械密封(7)的密封冷却出水管(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外侧壁且靠近于自由端的位置设有凸环(14),所述凸环(14)沿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轴向排列设置且相邻凸环(14)之间相互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14)包括朝向密封冷却进水管(12)的自由端呈缩口设置的缩口部(14.1)、连接缩口部(14.1)且平行于密封冷却进水管(12)轴向的平行部(14.2)以及连接平行部(14.2)且垂直于密封冷却进水管(12)轴向的垂直部(1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背对泵体(1)的一侧连接有罩设密封端盖(3)的轴承体(15),所述主轴(4)朝向轴承体(15)的一端穿设出轴承体(15),所述主轴(4)与轴承体(15)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所述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轴承体(15)内设有连通第一轴承(16)与第二轴承(17)的储油腔(18),所述轴承体(15)上分别设有连通储油腔(18)的加油杯(19)与放油螺栓(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背对泵体(1)的一侧壁设有用于冷却泵盖(2)的第一冷却部,所述轴承体(15)内环绕有用于冷却第一轴承(16)的第二冷却部,所述轴承体(15)上设有用于冷却储油腔(18)的第三冷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设置于泵盖(2)的夹套(21.1)以及分别连通夹套(21.1)的泵盖冷却进水管(21.2)与泵盖冷却出水管(21.3),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环绕于第一轴承(16)的冷却腔(22.1)以及分别连通冷却腔(22.1)的轴承冷却进水管(22.2)与轴承冷却出水管(22.3),所述第三冷却部为分布于储油腔(18)外侧壁的若干散热片(2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4)靠近于轴承体(15)的一端通过金属膜片联轴器(24)连接有电机(25),所述泵体(1)的下方设有底座(26),所述泵体(1)、轴承体(15)与电机(25)均安装于底座(26),所述底座(26)上设有围绕于金属膜片联轴器(24)的保护罩(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底部设有连通泵体(1)内部腔室的排口(28),所述排口(28)上设有用于密封排口(28)的密封件(29)。
CN201721473616.6U 2017-11-07 2017-11-07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Active CN207621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3616.6U CN207621035U (zh) 2017-11-07 2017-11-07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3616.6U CN207621035U (zh) 2017-11-07 2017-11-07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1035U true CN207621035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2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3616.6U Active CN207621035U (zh) 2017-11-07 2017-11-07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10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5655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泵撬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5655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泵撬
CN117345655B (zh) * 2023-12-05 2024-02-27 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泵撬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642B (zh) 气缸轴承润滑结构及滑片式压缩机
US8177236B2 (en) Seal assembly
WO2014190825A1 (zh) 自泵送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
CN104214093B (zh) 变速涡旋压缩机
CN108291542A (zh) 干式真空涡旋泵
CN103161735A (zh) 带前腔室的湿转子泵
CN108953146A (zh) 一种循环油冷的罗茨泵
CN207621035U (zh) 耐高温、耐颗粒化工泵
CN112324699A (zh) 一种料浆立式离心泵
CN104976133A (zh) 一种机械密封带漩涡泵闭式自循环系统的高温水泵
CN104040175B (zh) 用于半封闭压缩机的密封装置
CA2837665A1 (en) Universal joint with cooling system
CN110259952A (zh) 一种离心机旋转动密封装置
CN105626570B (zh) 一种氢气涡轮泵
CN103967802B (zh) 一种内部集成前置泵的柱塞式液压电机泵
CN207437426U (zh) 一种离心泵用密封结构
CN107100881A (zh) 液封结构、水泵和发动机
CN105849411B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207830153U (zh) 氟塑料衬里化工离心泵
CN210739384U (zh) 一种反应釜罐用机械密封装置
CN210318503U (zh) 一种机械密封装置
CN202348682U (zh) 慢转速耐腐蚀耐磨离心泵
CN208845370U (zh) 一种具有水冷式泵盖和密封压盖的离心泵
CN113958608A (zh) 一种磁性流体轴承
CN110737166A (zh) 一种散热型荧光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