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6624U - 隔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6624U
CN207616624U CN201721452463.7U CN201721452463U CN207616624U CN 207616624 U CN207616624 U CN 207616624U CN 201721452463 U CN201721452463 U CN 201721452463U CN 207616624 U CN207616624 U CN 207616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fferdam
lid
auxiliary member
filter
isol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524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婕
王晓雷
商海涛
李世强
程海松
于目标
魏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liank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hai Shenzhen Jin Zhu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hai Shenzhen Jin Zhu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hai Shenzhen Jin Zhu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524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6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6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装置。该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机构,隔离机构包括隔离组件及传递组件,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舱、操作手套及辅助件,隔离舱设有安装口,操作手套与隔离舱密封连接,辅助件与操作手套间隔设置,且辅助件靠近安装口设置,辅助件与隔离舱密封连接,传递组件包括传递舱、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传递舱穿设于安装口,且与隔离舱密封连接,第一盖体收容于隔离舱中,且盖设于传递舱的一侧,第二盖体盖设于传递舱远离第一盖体的一侧,其中,辅助件及操作手套能够相互配合,以使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上述隔离装置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无菌环境。

Description

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操作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无菌动物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随着对无菌动物日渐深入的研究,对无菌动物的饲养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隔离装置均具有用于传递物品的传递舱,通过打开或关闭传递舱的前舱门和后舱门进行物品的传递,由于传递舱的前舱门直接与隔离舱的内部接触,前舱门是否密闭直接影响着隔离舱是否达到无菌的要求,进而影响着整个无菌装置是否达到无菌的要求。在隔离装置的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地打开或关闭舱门来传递物品,容易出现舱门未完全密封而导致传递舱及隔离舱染菌,使得隔离装置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无菌状态,同时,由于传递物品时均需要对传递舱进行喷雾消毒,消毒的过程中传递舱的压力逐渐增大,容易导致传递舱的舱门松动或脱落,进而影响隔离装置的无菌状态,无法满足无菌动物的长期饲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一种便于较长时间维持无菌环境的隔离装置。
一种隔离装置,包括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离组件及传递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舱、操作手套及辅助件,所述隔离舱设有安装口,所述操作手套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操作手套间隔设置,且所述辅助件靠近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辅助件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传递组件包括传递舱、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传递舱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且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收容于所述隔离舱中,且盖设于所述传递舱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传递舱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其中,所述辅助件及所述操作手套能够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传递舱。
上述隔离装置的隔离机构包括隔离组件及传递组件,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舱及操作手套,可以通过操作手套在隔离舱中进行无菌操作或者养殖无菌动物。隔离舱设有安装口,传递组件包括传递舱、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传递舱穿设于安装口,并与隔离舱密封连接,通过设置传递舱,有利于向隔离舱内部传递物品及将隔离舱内部的物品传递出来。第一盖体收容于隔离舱中,且盖设于传递舱,第二盖体盖设于传递舱远离第一盖体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将传递舱密封,进而有利于保持传递舱和隔离舱的无菌状态。又由于隔离组件还包括辅助件,辅助件与操作手套间隔设置,辅助件靠近安装口设置,传递舱穿设于安装口,且辅助件及操作手套能够相互配合,以使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可以通过辅助件和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更加严实地密封于传递舱上,避免出现由于第一盖体未能封闭严实而使隔离舱染菌的问题,进而保证了隔离舱的无菌状态,使得上述隔离装置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无菌状态,进而有利于无菌动物的长期饲养。经实验验证,上述隔离装置放置12个月仍处于无菌状态,养殖无菌动物12个月仍处于无菌状态,在上述隔离装置中传递无菌饲料32次仍处于无菌状态。上述隔离装置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无菌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件为所述隔离舱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或,
所述辅助件为软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件为一个,一个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操作手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两侧;或,
所述辅助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辅助件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舱为PVC舱或PU舱;及/或,
所述辅助件为PVC袋或PU袋;及/或,
所述操作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及连接筒,所述手套本体与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手套本体为丁腈手套,所述连接筒为PVC筒或PU筒;及/或,
所述传递舱为PC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盖体主体及密封件,所述盖体本体设置消毒口,所述密封件插设于所述消毒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送风组件及排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及所述排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离舱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架体,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力驱动器、送风管及过滤器,所述风力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架体,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力驱动器固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固接,所述隔离舱的一侧设有送风口,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送风口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间隔设置,所述送风管及所述过滤器均至少为两个,所述风力驱动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口固接,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过滤器固接,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均设有送风口,至少两个所述过滤器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的所述送风口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球阀,所述球阀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风力驱动器的一端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两个管箍,所述球阀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管箍中的一个与所述过滤器固接,另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管箍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风力驱动器的一端固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隔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隔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隔离装置的过滤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隔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隔离装置10包括支架100、隔离机构及通风机构。
支架100为隔离装置10的支撑机构。支架100包括架体110及滑动组件120。架体110为支架100的主体。架体110为金属框架。架体110为可拆卸地框架,搬运架体110时,可将架体110拆卸,缩小架体110的体积,易于搬运。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架体110为不锈钢框架,且为立方体形。
可以理解,架体110不限于可拆卸结构,也可以一体化结构,进而简化架体110的制作流程。可以理解,架体110不限于不锈钢框架,也可以为铁制框架,还可以为其他金属框架。
请一并参阅图2,架体110包括立柱112、安装台114和连接杆116。立柱112为金属管,且竖直设置。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立柱112为不锈钢管。可以理解,立柱112不限于不锈钢管,也可以为铁制管,还可以为其他金属框架。进一步地,立柱112为多个,多个立柱112间隔且竖直设置。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立柱112为两对,两对立柱112间隔设置,每对立柱112中的两个立柱112间隔且平行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3,安装台114用于设置隔离机构。安装台114与立柱112固定连接,以使架体110呈层状结构。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安装台114为由四个横杆1142构成的方形框,每个横杆11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12固接。进一步地,安装台114为多个,多个安装台114间隔设置,且均与立柱112固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安装台114为四个,四个安装台114间隔且平行设置,并均与立柱112固接,以使架体110呈四层结构。
连接杆11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立柱112固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16共有四对,每两对连接杆116相对且间隔设置。每对连接杆116中的两个连接杆116均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台114之间。
滑动组件120用于使架体110能够自由滑动及止位。滑动组件120间隔设置在架体110的一侧,且与架体110转动连接。具体地,滑动组件120包括连接件122及滑轮124,连接件122与立柱112的一端固接,且连接件122与滑轮124活动连接,以实现架体110的滑动及止位。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滑动组件120为四个,四个滑动组件120间隔设置,且四个滑动组件120分别与四个立柱112的一端固接,以使架体110既能够平稳地竖直设置又能够滑动及止位。
隔离机构为隔离装置10的核心部件。隔离机构包括隔离组件210及传递组件220。隔离组件210为进行无菌操作或养殖无菌动物的场所。隔离组件210设置于架体110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并与架体110固接。具体地,隔离组件210包括隔离舱211、检测器212、安装架213、盒体215、操作手套217及辅助件219。
隔离舱211为隔离组件210的外壳。隔离舱211为中空的透明舱,且为立方体形。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隔离舱211为透明的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舱,由透明的PVC膜制作而成。由于PVC膜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抗弯折、抗压及抗冲击等性能,使得隔离舱211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抗弯折、抗压及抗冲击等性能,能够保证隔离舱211的使用寿命,且使得隔离舱211能够维持长久的无菌状态。
隔离舱211设置在架体110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且与架体110固接。具体地,隔离舱211设置在安装台114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上,且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台114之间。进一步地,隔离舱211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214,固定件214能够与隔离舱211、安装台114均固接,进而使得隔离舱211与安装台114固接。隔离舱2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隔离舱211为立方体形,隔离舱211具有第一安装面2112、第二安装面2114及第三安装面2116,第一安装面2112、第二安装面2114及第三安装面2116均竖直设置在安装台114上。第一安装面2112及第二安装面2114相对设置,第三安装面2116位于第一安装面2112级第二安装面2114之间,且与第一安装面2112及第二安装面2114均密封连接。安装口开设于第一安装面2112上。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面2112设有送风口,送风口靠近安装口设置,且与安装口间隔设置。第二安装面2114设有排风口。
隔离舱211为多个,多个隔离舱211分别设置在多个安装台114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上,且均位于相邻两个安装台114之间。每个隔离舱211均通过固定件214与安装台114固接。进一步地,固定件214为多个,多个固定件214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于多个隔离舱211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以使多个隔离舱211能够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安装台114上。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隔离舱211共有两个,两个隔离舱211分别设于四个安装台114中的中间两个上。每个隔离舱211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均设置有四个固定件214,四个固定件214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于每个隔离舱211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
检测器212用于检测隔离舱211内部的压力、温度及湿度等参数。检测器212位于隔离舱211的外部,且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检测器212设置于隔离舱211的第一安装面2112上。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器212可以为能够同时测定隔离舱211内部的压力、温度及湿度等参数的部件,也可以为压力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及湿度感应器中的一种。
安装架213用于放置盒体215。安装架213为层状结构,且安装架213收容于隔离舱211中。进一步地,安装架213具有多个载物台2131,多个载物台2131间隔设置,以使安装架213呈层状结构。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安装架213具有三个载物台2131,三个载物台2131间隔且平行设置,以使安装架213为三层结构。进一步地,三个载物台2131均与隔离舱211靠近滑动组件120的一侧间隔设置,以使三个安装架213与隔离舱211靠近滑动组件120的一侧相互配合形成四层结构。盒体215为进行无菌操作或养殖无菌动物的场所。盒体215收容于隔离舱211中,且设置在载物台2131及隔离舱211靠近安装台114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上。盒体215为多个,多个盒体215间隔设置,且分布于载物台2131及隔离舱211靠近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中的至少一个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个隔离舱211的三个载物台2131及该隔离舱211靠近滑动组件120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盒体215。
操作手套217便于在隔离舱211中进行无菌操作。操作手套217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操作手套217包括连接筒2171和手套本体2173。连接筒2171为中空筒状,为PVC筒,由PVC膜制作而成,连接筒2171的一端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可以理解,连接筒2171不限于PVC筒,还可以为PU筒。手套本体2173为手型的丁腈手套,手套本体2173与连接筒2171远离隔离舱211的一端密封连接。由PVC筒和丁腈手套使得操作手套217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抗冲击能力及耐酸和耐碱能力,能够保证操作手套217的使用寿命,进而使得隔离舱211能够维持长久的无菌状态。
进一步地,操作手套217为多个,多个操作手套217间隔设置,且均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个隔离舱211上均设置有两个间隔的操作手套217,每个隔离舱211的第三安装面2116均设有两个间隔的通孔2117,两个操作手套217分别与第三安装面2116的两个通孔2117密封连接,进而便于操作者的两只手均能够套上操作手套217并在隔离舱211中进行无菌操作。
辅助件219为袋状,且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间隔设置,且辅助件219靠近安装口设置,以使操作者能够通过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的相互配合来密封传递组件220。进一步地,辅助件219设置于隔离舱211的第一安装面2112上,且辅助件219为隔离舱211的第一安装面2112向靠近第二安装面2114的方向凹陷并延伸而形成的凹槽,以使隔离舱211与辅助件219呈一体化结构,进而保证隔离舱211的密封效果。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一个隔离舱211上设置有一个辅助件219,辅助件219设置于该隔离舱211的第一安装面2112上,并位于第一安装面2112远离第三安装面2116的一侧,以使隔离舱211的安装口位于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之间。
传递组件220用于向隔离组件210中传入物品或从隔离组件210中传出物品。传递组件220与隔离组件210密封连接,且与架体110固接。具体地,传递组件220包括传递舱221、第一盖体223及第二盖体225。传递舱221为中空的透明舱,且为桶状。传递舱221穿设于隔离舱211的安装口,且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传递舱221位于一对连接杆116之间,且与一对连接杆116中的两个连接杆116均固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传递舱221为透明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舱,由PC材料制成。
第一盖体223为圆形盖,且收容于隔离舱211中,且能够盖设于传递舱221的一侧上,以密封传递舱221的一侧。进一步地,当第一盖体223盖设于传递舱221时,辅助件219远离第一安装面2112的一侧能够与第一盖体223远离传递舱221的一侧抵接,以使操作者能够通过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更加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的一侧上,避免出现由于第一盖体223未能封闭严实而使隔离舱211染菌的问题,进而保证了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使得隔离装置10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无菌状态,进而有利于无菌动物的长期饲养。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延长辅助件219由第一安装面2112向靠近第二安装面2114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以使当第一盖体223放置于隔离舱211且未盖设于传递舱221时,也能够通过辅助件219将第一盖体223盖设于隔离舱211的一侧,并通过辅助件219及操作手套217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更加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的一侧上。
第二盖体225为圆形盖,且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一盖体223的一侧,以使密封传递舱211远离第一盖体223的一侧。进一步地,第二盖体225包括盖体主体2250及密封件2254。盖体主体2250设有间隔设置的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均贯穿盖体主体2250,且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均为从第二盖体225向第一盖体223的方向延伸的通孔。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内均插装有密封件2254,进而保证传递舱221的密封状态。将待消毒的物品放置于传递舱221消毒时,通过消毒口2251对待消毒的物品进行喷雾消毒,保持排气口2253处于打开状态,使得传递舱221内保持压力平衡,防止第二盖体225脱落,影响待消毒的物品的消毒效果。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盖体225设有一个消毒口2251及一个排气口2253。消毒口2251开设于盖体主体2250的中心,排气口2253靠近消毒口2251设置,且排气口2253与消毒口2251间隔设置。将消毒口2251设置在盖体主体2250的中心,以使消毒液能够从消毒口2251中均匀的喷洒于待消毒物品上。
进一步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传递组件220共有两个,相应地,传递舱211、第一盖体223及第二盖体225均共有两个,且每个传递舱221均对应一个第一盖体223及一个第二盖体225。每个传递组件220对应一个隔离组件210,相应地,每个传递舱221对应一个隔离舱211,两个传递舱221分别穿设于两个隔离舱211的安装口,且分别位于两对连接杆116之间,以使一个隔离舱211对应一个传递舱221。可以理解,每个隔离组件210对应的传递组件22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三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通风机构用于给隔离舱211中通入无菌空气,既保证隔离舱211中的无菌状态,又给无菌动物提供氧气。通风机构包括送风组件310及排风组件310',送风组件310及排风组件310'分别设置在隔离舱211的两侧,且均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
送风组件310包括风力驱动器311、过滤器313、送风管315、球阀317及管箍319。风力驱动器311用于提高空气压力并排送空气。风力驱动器311固定于架体110上。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器311固定于靠近滑动组件120的一个安装台114,且固定于该安装台114远离滑动组件120的一侧。
进一步地,风力驱动器311具有用于与送风管315固接的连接口。风力驱动器311至少为一个,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为多个。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器311共有一个,一个风力驱动器311具有两个连接口,以使一个风力驱动器311能够同时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既能够加强风力驱动器311的使用效率,又能够降低噪音的产生,同时,能够通过设置两个送风管315分别与两个连接口连接以避免共用一个送风管315而导致两个隔离舱211的交叉污染。
过滤器313用于过滤风力驱动器311排送的空气,进而保证进入隔离舱211中的空气为无菌空气。过滤器313能够经受高温高压多次灭菌的处理,进而能够降低隔离舱211被污染的风险及整个隔离装置10的成本。过滤器313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优选地,过滤器313为高效过滤器,进而使得隔离装置10能够达到养殖无菌动物或进行无菌操作的标准。
请一并参阅图4,过滤器313包括筒体3130、盖体3132、滤芯3134、密封件3138及连接件3139。筒体3130为过滤器313的外壳。筒体3130为中空的不锈钢筒,且为圆柱体形。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筒体3130具有相对的开口和底部,为圆柱体形。筒体3130的底部为焊接密封,筒体主体3130的侧壁设有风口3133。
盖体3132为中空的圆柱形,且盖体3132盖设于筒体3130的顶部,以遮蔽筒体3130的开口,盖体3132与筒体3130密封连接。盖体3132远离筒体3130的一侧设有延伸管3135,延伸管3135为具有两个开口的中空管,延伸管3135收容于盖体3132,且延伸管3135的一端与盖体3132固接。延伸管3135的内表面具有螺纹。
滤芯3134用于过滤空气。滤芯3134为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芯,为圆柱体形。滤芯3134收容于筒体3130,并与盖体3132固接,且滤芯3134与筒体3130、盖体3132之间均存在间隙。进一步地,滤芯3134包括滤芯主体31341及连接管31343,滤芯主体31341为圆柱体形,滤芯主体31341收容于筒体3130中,且与筒体3130之间存在间隙。连接管31343收容于盖体3132中,且连接管31343的一端与滤芯主体31341靠近盖体3132的一端固接,连接管31343的另一端插设于延伸管3135中,以使连接管31343、滤芯主体31341与延伸管3135均相通。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管31343远离滤芯主体31341的一端的外表面具有螺纹,连接管31343远离滤芯主体31341的一端插设于延伸管3135中,且与延伸管3135旋紧。
密封件3138用于使盖体3132与滤芯3134更加紧密地连接。密封件3138为圆环形,且夹持在延伸管3135及滤芯3134之间。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138为垫圈,且夹持在延伸管3135与滤芯主体31341之间,以使盖体3132与滤芯3134更加紧密地连接。
连接件3139用于将过滤器313与隔离舱211连接。连接件3139为中空管状,连接件3139的一端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盖体3132密封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139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面2112的送风口密封连接,连接件3139的另一端与延伸管3135远离滤芯3134的一侧密封连接。
进一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过滤器313共有两个,两个过滤器313分别与两个隔离舱211密封连接,以使一个隔离舱211对应于一个过滤器313,既能够加快空气的过滤效率,又避免了两个或多个隔离舱211共用一个过滤器313而导致的交叉污染。
送风管315用于运输空气。送风管315的一端与风力驱动器311固接,另一端与过滤器313固接。进一步地,送风管315包括管体3151、连接头3153及抱箍3155。管体3151为中空管状,且管体3151的一端与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固接,另一端与连接头3153固接。连接头3153大致为中空管状,连接头3153的一端插设于管体3151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中,且用抱箍3155将连接头3153与管体3151固定,进而使管体3151与连接头3153更加紧密地连接,连接头3153的另一端与风口3133固接。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送风管315共有两个,两个送风管315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风力驱动器311的两个连接口固接,两个送风管315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过滤器313的风口3133固接,同时由于两个过滤器313分别与两个隔离舱211密封连接,以使一个风力驱动器311能够同时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
球阀317用于控制空气的流向和流速。送风管315的两端分别通过球阀317与风力驱动器311、过滤器313固接。通过设置球阀317,能够更好地控制空气的流向和流速,同时,需要更换风力驱动器311及送风管315时,可以关闭球阀317,进而有利于风力驱动器311及送风管315的更换和保持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此外,在短时间断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暂时关闭球阀317以保持隔离舱211内部的正压。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球阀317共有四个,四个球阀317中的两个的一端分别与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且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管体3151靠近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固接,以使两个送风管315分别与风力驱动器311的两个连接口固接。两个球阀317中的另外两个分别与两个连接头3153远离管体3151的一端固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过滤器313的风口3133固接,以使两个送风管315分别与两个过滤器313固接。当需要给一个隔离舱211通风时,可以将一个送风管315两端的两个球阀317打开,当需要给两个隔离舱211通风时,可以将四个球阀317均打开。
管箍319用于固定送风管315与球阀317的连接处及球阀317与过滤器313的连接处。球阀317的两端均通过管箍319分别与过滤器313、进风管315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固接。进一步地,管箍319均带有硅胶圈,进而使得球阀317的两端能够更加紧密地与过滤器313、进风管315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固接。通过设置管箍319,使得球阀317与过滤器313、送风315之间安装及更换更加方便。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管箍319共有四个,两个球阀317的两端均通过管箍319分别与过滤器313、进风管315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固接。
请一并参阅图5,排风组件310'用于将输出隔离舱211中的空气,以实现隔离舱211中的空气的交换,平衡隔离舱211的压力。排风组件310'包括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过滤器313',过滤器313'的结构与过滤器313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远离盖体3132'的一端与第二安装面2114的排风口密封连接。过滤器313'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优选地,过滤器313'为高效过滤器,进而使得隔离装置10能够达到养殖无菌动物或进行无菌操作的标准。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过滤器313'共有两个,两个过滤器313'分别与两个隔离舱211密封连接,以使一个隔离舱211对应于一个过滤器313',避免了两个或多个隔离舱211共用一套排风组件310'而导致的交叉污染。
上述隔离装置10的使用前的安装及消毒过程具体如下:
将第一盖体223放入隔离舱211中,将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均用膜密封,并将过滤器313和过滤器313'均灭菌待用。其中,膜为麦拉膜,灭菌方式为湿热灭菌。
将隔离舱211与传递舱221密封连接,并将第一盖体223及第二盖体225分别盖设于传递舱221的两端。将送风管315的两端通过球阀317分别与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过滤器313的风口3133均固接。
将隔离舱211的送风口和排风口、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均灭菌后,将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与隔离舱211的送风口密封连接。将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与隔离舱211的排风口密封连接。其中,灭菌方式为喷洒消毒液,消毒液为二氧化氯或过氧化氢。
将所有的球阀317均打开,将第一盖体223从传递舱221上取下,打开第二盖体225的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从第二盖体225的消毒口2251向传递舱221及隔离舱211中均匀喷洒消毒液进行灭菌,喷洒消毒液后,用密封件2254封闭消毒口2251及排气口2253,并关闭所有的球阀317。灭菌10分钟~20分钟后,并将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的膜及过滤器313'的连接件3139'靠近隔离舱211的一端的膜均刺破。灭菌2小时~4小时后,通过操作手套217和辅助件219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二盖体225的一端,打开风力驱动器311和所有的球阀317进行通风和换气,由排风管315输送的风经风口3133进入筒体3130及滤芯3134的间隙,经滤芯3134过滤后进入隔离舱211中,并由过滤器313'排出。通风24小时~48小时后,对隔离装置10的无菌程度进行检测,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时即可使用。
上述隔离装置10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
将无菌动物饲养在盒体215中,打开风力驱动器311和所有的球阀317,将过滤器310过滤后的无菌空气进入隔离舱211中,并依次流经盒体215及过滤器310'而排出隔离舱211,从而实现对无菌动物的供氧及隔离舱211的通风和换气。
当需要向隔离舱211内传递所需的物品时,隔离舱211中所需的物品消毒后,经第二盖体225进入传递舱221中,在传递舱221中对所需的物品的外表面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在传递舱221中密封45分钟~120分钟,最后经过第一盖体223进入隔离舱211中。所需的物品进入隔离舱211后,通过操作手套217和辅助件219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二盖体225的一端。
当需要将隔离舱211内的废弃物品传递出隔离舱211时,先将传递舱221消毒灭菌后,将废弃物品经第一盖体223传入传递舱221中,然后通过操作手套217和辅助件219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二盖体225的一端。打开第二盖体225并将废弃物品取出,将第二盖体225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一盖体223的一端,并对传递舱221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
上述隔离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隔离装置10的隔离机构200包括隔离组件210及传递组件220,隔离组件210包括隔离舱211及操作手套217,可以通过操作手套217在隔离舱中进行无菌操作或者养殖无菌动物。隔离舱211设有安装口,传递组件220包括传递舱221、第一盖体223及第二盖体225,传递舱221穿设于安装口,并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通过设置传递舱221,有利于向隔离舱221内部传递物品及将隔离舱221内部的物品传递出来。第一盖体223收容于隔离舱221中,且盖设于传递舱221,第二盖体225盖设于传递舱221远离第一盖体223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盖体223和第二盖体225,能够将传递舱221密封,进而有利于保持传递舱221和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又由于隔离组件210还包括辅助件219,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间隔设置,辅助件219靠近安装口设置,传递舱221穿设于安装口,且辅助件219及操作手套217能够相互配合,以使第一盖体223盖设于传递舱221,可以通过辅助件219和操作手套217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更加严实地密封于传递舱221上,避免出现由于第一盖体223未能封闭严实而使隔离舱211染菌的问题,进而保证了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使得上述隔离装置10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无菌状态,进而有利于无菌动物的长期饲养。
(2)上述隔离装置10的风力驱动器311共一个,一个风力驱动器311具有两个连接口,以使一个风力驱动器311能够同时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既能够加强风力驱动器311的使用效率,又能够降低噪音的产生,便于风力驱动器311的更换,同时,能够通过设置两个送风管315分别与两个连接口连接以避免共用一个送风管315而导致两个隔离舱211的交叉污染。
(3)上述隔离装置10的过滤器313及过滤器313'能够经受高温高压多次灭菌的处理,进而能够降低隔离舱211被污染的风险及整个隔离装置10的成本。同时,过滤器313及过滤器313'均优选为高效过滤器,进而使得隔离装置10能够达到养殖无菌动物或进行无菌操作的标准。
(4)上述隔离装置10的送风管315的两端分别通过球阀317与风力驱动器311、过滤器313固接。通过设置球阀317,能够更好地控制空气的流向和流速,同时,当需要更换风力驱动器311及送风管315时,可以关闭球阀317,进而有利于风力驱动器311及送风管315的更换和保持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此外,在短时间断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暂时关闭球阀317以保持隔离舱211内部的正压。
(5)上述隔离装置10的球阀317的两端均通过管箍319分别与过滤器313的进风口3133、进风管315远离风力驱动器311的一端固接,使得球阀317与过滤器313、送风管315之间安装及更换更加方便。
(6)上述隔离装置10能够达到无菌状态,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无菌状态,既可以用于进行无菌操作及养殖无菌动物,也可以用于养殖其他级别的动物,例如SPF(Specific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
可以理解,立柱112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三个,还可以为六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相应地,滑动组件120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三个,还可以六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保证一个滑动组件120与一个立柱112的一端固接,以使滑动组件120能够支撑架体110并使架体110自由滑动及止位即可。
可以理解,安装台114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三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隔离舱211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每个隔离舱211设置的固定件214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五个,只要保证隔离舱211能够稳定地设置于安装台114上即可。
可以理解,隔离舱211的形状不限于立方体形,也可以为圆柱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隔离舱211不限于透明的PVC舱,还可以为透明的PU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保证隔离舱211为透明的且能够维持无菌状态即可。
可以理解,安装架213的载物台2131的数量不限于三个,还可以为四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当安装架213具有四个载物台2131时,四个载物台2131间隔且平行设置,以使安装架213为四层架构。进一步地,四个载物台2131中的一个与隔离舱211靠近滑轮组件120的一侧抵接,以使盒体215能够放置在该载物台2131上,避免盒体215直接与隔离舱211抵接而导致隔离舱211磨损。
可以理解,辅助件219不限于为隔离舱211的第一安装面2112向靠近第二安装面2114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还可以为与隔离舱211密封连接的软袋。当辅助件219为软袋时,辅助件219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112,且靠近安装口设置,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间隔设置,辅助件219远离第一安装面2112的一侧能够与第一盖体223远离传递舱221的一侧抵接,以使操作者能够通过辅助件219与操作手套217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223更加紧密地盖设于传递舱221的一侧上。进一步地,当辅助件219为软袋时,辅助件219为PVC袋,由PVC膜制作而成。
可以理解,一个隔离舱211上的辅助件219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多个。当辅助件219为两个时,两个辅助件219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112上,两个辅助件219可以分别设置在安装口的两侧,两个辅助件219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口的同一侧,但需要保证两个辅助件219中的至少一个与操作手套217分别位于安装口的两侧。当辅助件219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辅助件219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面2112上,但需要保证多个辅助件219中的至少一个与操作手套217分别位于安装口的两侧。
可以理解,传递舱221的形状不限于桶状,也可以为立方体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相应地,第一盖体223的形状为能够与传递舱221相匹配的方形盖,且第二盖体225的形状为能够与传递舱221相匹配的方形盖。
可以理解,风力驱动器31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风力驱动器3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风力驱动器311可以同时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两个风力驱动器311也可以分别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
可以理解,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当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为一个时,也可以为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为一个,送风管315由一个送风主管和一个送风支管组成,送风主管的一端与风力驱动器311的连接口固接,另一端与两个过滤器313中的一个固接,送风支管的一端固定于送风主管的中部,另一端与两个过滤器313中的另一个固接,送风支管与送风主管相通且密封连接,两个过滤器313分别与两个隔离舱211密封连接,进而使得风力驱动器311能够给两个隔离舱211排送空气。
可以理解,一个隔离舱211对应的过滤器313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为零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当一个隔离舱211对应零个过滤器313时,需要保证一个隔离装置10至少有一个过滤器313,两个或多个隔离舱211共用一个过滤器313,以避免隔离舱211的送风口污染,进而影响隔离装置10的无菌状态。当一个隔离舱211对应多个过滤器313时,可以将多个过滤器313串联,进而有效地保障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
可以理解,球阀317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以为三个,还可以为五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球阀317的数量为三个时,两个送风管315中的一个的一端需要与过滤器313或风力驱动器311直接固接。当球阀317的数量为五个时,可以将五个球阀317中的两个球阀317串联。可以理解,球阀317也可以换成节流阀及其他类型的阀门,只要能够控制空气的流向和流速即可。
可以理解,一个隔离舱211对应的过滤器313'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为零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当一个隔离舱211对应零个过滤器313'时,需要保证一个隔离装置10至少有一个过滤器313',两个或多个隔离舱211共用一个过滤器313',以避免隔离舱211的排风口污染,进而影响隔离装置10的无菌状态。当一个隔离舱211对应多个过滤器313'时,可以将多个过滤器313'串联,进而有效地保障隔离舱211的无菌状态。
测试:
以下测试的对象均为对上述隔离装置10及隔离舱211。
(1)根据国标GB/T 14926.41-2001对上述隔离装置的隔离舱内的无菌情况及养殖的无菌动物的粪便的无菌情况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a)隔离舱内的无菌情况检测:向隔离舱中传送无菌饲料,通过辅助件与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并将传入的无菌饲料存储于隔离舱内,定时取无菌饲料并测定其无菌情况,以表征隔离舱内的无菌情况。实验结果详见表1。
(b)无菌动物的粪便的无菌情况检测:将无菌小鼠放入隔离舱中,通过辅助件与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并将无菌的动物在隔离舱中养殖12个月,定时取小鼠的粪便并测定其无菌情况。实验结果详见表1。
表1表示的是隔离舱内的无菌情况及无菌动物的粪便的无菌情况。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向隔离舱中传递无菌饲料,放置12个月,无菌饲料中仍未检出细菌和真菌,说明无菌饲料仍处于无菌状态,进而说明隔离舱放置12个月仍能够保持无菌环境,进而有利于无菌动物的养殖。同时,将无菌动物在隔离舱中养殖12个月,无菌动物的粪便中仍未检出细菌和真菌,说明无菌动物仍处于无菌状态,进而说明隔离装置能够养殖需要培养较长时间的无菌动物。
(2)根据国标GB/T 14926.41-2001测定物品的传递对隔离舱的无菌情况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将隔离舱喷洒消毒液消毒后,将无菌饲料传入隔离舱内,通过辅助件与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将无菌饲料在隔离舱内放置10分钟,并将无菌饲料传出隔离舱,再通过辅助件与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即为将无菌饲料传递一次。将同样的无菌饲料进行多次传递。定时测定传出的无菌饲料的无菌情况。实验结果详见表2。
表2表示的是物品的传递对隔离舱的无菌情况的影响。
表2
传递次数(次) 细菌(有或无) 真菌(有或无)
1
4
8
12
16
24
32
由表2可以看出,无菌饲料在隔离装置中进行32次传递,无菌饲料中仍未检出细菌和真菌,说明无菌饲料经32次传递仍处于无菌状态,说明在传递过程中通过辅助件与操作手套的相互配合将第一盖体盖设于传递舱,能够使第一盖体更加紧密的盖设于传递舱,进而有效地保持隔离舱内的无菌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隔离组件及传递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舱、操作手套及辅助件,所述隔离舱设有安装口,所述操作手套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操作手套间隔设置,且所述辅助件靠近所述安装口设置,所述辅助件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传递组件包括传递舱、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传递舱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且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收容于所述隔离舱中,且盖设于所述传递舱的一侧,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传递舱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其中,所述辅助件及所述操作手套能够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传递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为所述隔离舱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或,
所述辅助件为软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为一个,一个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操作手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两侧;或,
所述辅助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辅助件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舱为PVC舱或PU舱;及/或,
所述辅助件为PVC袋或PU袋;及/或,
所述操作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及连接筒,所述手套本体与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所述手套本体为丁腈手套,所述连接筒为PVC筒或PU筒;及/或,
所述传递舱为PC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盖体主体及密封件,所述盖体本体设置消毒口,所述密封件插设于所述消毒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送风组件及排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及所述排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离舱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隔离舱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体,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力驱动器、送风管及过滤器,所述风力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架体,所述送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力驱动器固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固接,所述隔离舱的一侧设有送风口,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送风口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间隔设置,所述送风管及所述过滤器均至少为两个,所述风力驱动器具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口固接,另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过滤器固接,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均设有送风口,至少两个所述过滤器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隔离舱的所述送风口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球阀,所述球阀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器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风力驱动器的一端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两个管箍,所述球阀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管箍中的一个与所述过滤器固接,另一端通过两个所述管箍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送风管远离所述风力驱动器的一端固接。
CN201721452463.7U 2017-11-02 2017-11-02 隔离装置 Active CN20761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52463.7U CN207616624U (zh) 2017-11-02 2017-11-02 隔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52463.7U CN207616624U (zh) 2017-11-02 2017-11-02 隔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6624U true CN207616624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27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52463.7U Active CN207616624U (zh) 2017-11-02 2017-11-02 隔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6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3955A (zh) * 2020-11-10 2021-02-19 苏州贝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人工干预的保温舱及保温舱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3955A (zh) * 2020-11-10 2021-02-19 苏州贝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人工干预的保温舱及保温舱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8573U (zh) 隔离装置
CN101524051B (zh) 多功能中动物饲养隔离系统
US8883492B2 (en) Cell culture apparatus
CN201403389Y (zh)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中动物饲养隔离器
CN102328317A (zh) 一种软舱体隔离器
CN204307646U (zh) 一种一体化灭菌储存柜
CN1219049C (zh) 无菌隔离操作系统
KR20150058053A (ko) 인큐베이터 및 인큐베이터 오염 제거 방법
CN207616624U (zh) 隔离装置
CN108641925A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105684920A (zh) 基因工程鼠保种隔离器
CN205567398U (zh) 基因工程鼠保种隔离器
CN205884076U (zh) 一种蘑菇菌种接种器
CN102500434A (zh) 一种无菌检测工艺隔离器
CN208167016U (zh) 一种微生物培育箱
AU2020370270B2 (en) Aseptic cell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with no chemical biocides
CN211814437U (zh) 一种培养箱
CN205235000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灭菌用高效、集约臭氧工作间
CN202773488U (zh) 接种箱
CN2786130Y (zh) 开放式超净箱
CN205856481U (zh) 一种医学微生物培养箱
CN211871958U (zh) 一种土壤通气培养装置
CN220564635U (zh) 一种细胞培育箱
CN210886038U (zh) 一种医学检验微生物培养瓶
CN214632765U (zh) 一种新生儿用无菌恒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ie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lei

Inventor after: Shang Haitao

Inventor after: Li Shiqiang

Inventor after: Cheng Haisong

Inventor after: Yu Mubiao

Inventor before: Liu Jie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lei

Inventor before: Shang Haitao

Inventor before: Li Shiq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Haisong

Inventor before: Yu Mubiao

Inventor before: Wei 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430200 room 8802, No. 4, workshop 04, building 25, phase 3.1, Wuhan Optics Valley International Biomedical enterprise accelerator, No. 388, Gaoxin Second Road,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HUALIANKE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JINZHUO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