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5507U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85507U CN207585507U CN201721629446.6U CN201721629446U CN207585507U CN 207585507 U CN207585507 U CN 207585507U CN 201721629446 U CN201721629446 U CN 201721629446U CN 207585507 U CN207585507 U CN 2075855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tread
- sideline
- gauge plate
- winding t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包括标准板和测量尺,标准板底边轮廓形状与缠绕胎面轮廓形状一致,标准板上设置有中心线和测量边线,中心线位于标准板中心轴处,测量边线设置于中心线两边,所述中心线和测量边线上均设置有刻度,测量尺贴着标准板平行并紧挨着测量边线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在不增加成型工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缠绕胎面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左右对称度,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快速发现缠绕问题,提升胎面缠绕质量和成品胎合格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背景技术
对轮胎缠绕胎面来说,存在多种因素会使其实际缠绕形状偏离标准形状,从而影响轮胎产成品质量和使用性能。若胎面缠绕得不理想,很容易造成成品轮胎的基部胶厚度不均匀,左右不对称,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成品胎其中一侧胎冠花纹沟露线等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下降。若轮胎胎面基部胶厚度的不对称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使轮胎发到市场上,还会造成轮胎早期损坏,有损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基于产品质量控制要求,胎面缠绕完成后的质检工作至关重要。我们采用胎面上同一测量点左右镜像位置相对于周向中心线的的对称度来判断缠绕是否出现异常。
现有技术通过测量胎胚周长的方式来验证缠绕胎面的对称度。此方法反映的是周向整体缠绕厚度的差异,在缠绕过程稳定的情况下,此测量方式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实际缠绕结果;若缠绕过程出现异常,则需要定量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左右对称度,从而找出调整办法,此时胎胚周长的方式则不能满足此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由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不理想而导致硫化后成品胎合格率下降,和使用期间出现早期损坏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测量工具来检验缠绕胎面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左右对称度,在缠绕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提升轮胎缠绕胎面的过程稳定性,从而降低出现成品胎胎冠露线等质量问题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包括标准板和测量尺,标准板底边轮廓形状与缠绕胎面轮廓形状一致,标准板上设置有中心线和测量边线,中心线位于标准板中心轴处,测量边线设置于中心线两边,所述中心线和测量边线上均设置有刻度,测量尺贴着标准板平行并紧挨着测量边线放置。
所述缠绕胎面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标准板远离缠绕胎面的边和固定板连接在一起,标准板、固定板与缠绕胎面表面成三角形。
标准板的轮廓线末端设置有拐角,拐角延长边是直线边。
所述测量尺的高度小于缠绕胎面到标准板的顶边之间的距离。
测量边线设置有3-4组,每组测量边线均关于中心线镜向对称。
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根据缠绕胎面的形状来决定。
标准板、固定板和测量尺的材料均为钢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实现在不增加成型工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缠绕胎面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左右对称度,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以快速发现缠绕问题,提升胎面缠绕质量和成品胎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量缠绕胎面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包括标准板1和测量尺2,标准板1底边轮廓形状与缠绕胎面3轮廓形状一致,标准板1的轮廓线末端设置有拐角13,拐角延长边是直线边14,标准板1上设置有中心线11和测量边线12,中心线11位于标准板1中心轴处,测量边线12设置于中心线两边,测量边线12设置有3-4组,每组测量边线12均关于中心线11镜向对称,所述中心线11和测量边线12上均设置有刻度,测量尺2贴着标准板1平行并紧挨着测量边线12放置,测量尺2的高度小于缠绕胎面3到标准板1的顶边之间的距离。
缠绕胎面3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标准板1远离缠绕胎面3的边和固定板4连接在一起,固定板4的宽度根据缠绕胎面的形状来决定,标准板1、固定板4与缠绕胎面3表面成三角形,标准板、固定板和测量尺的材料均为钢板。
标准板1的轮廓形状由缠绕胎面3的实际形状来决定,标准板1用来定位、对中,固定板4用来固定标准板1,使其保持稳定不产生晃动,测量时,找到方便测量的与胎胚中心成水平的位置,将标准板1和固定板4放到胎面上,保持标准板1水平,用固定板4固定,中心线11对准轮胎胎面的中心线,让标准板1、固定板4和缠绕胎面3之间成三角形,保证测量时标准板1不产生晃动。
测量尺2是一块矩形板,起到标定、测量的作用,测量尺2上面没有标定刻度,将测量尺2贴着标准板1平行并紧挨着测量边线12的放置,测量尺2的一端贴在胎面上,读取测量尺2另一端所指示的测量边线12上的刻度值,相对于中心线11来说,左右镜像位置的测量边线12的数据差值即为该点的对称度,通过测量尺2读取的数值能够直观、高效的发现缠绕缺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测量工具,用来检验缠绕胎面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缠绕厚度相对于周向中心线的左右对称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缠绕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无法定量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左右对称度的问题,操作简单、执行方便、准确度高,可以及早发现缠绕过程问题,提升胎面缠绕质量和产品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测量效率提高,只需要简单读数并做个减法即可计算出左右对称度。
(2)操作简单、执行容易。
(3)可以快速定量缠绕胎面周向任意位置上关键点的左右对称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板(1)和测量尺(2),标准板(1)底边轮廓形状与缠绕胎面(3)轮廓形状一致,标准板(1)上设置有中心线(11)和测量边线(12),中心线(11)位于标准板(1)中心轴处,测量边线(12)设置于中心线(11)两边,所述中心线(11)和测量边线(12)上均设置有刻度,测量尺(2)贴着标准板(1)平行并紧挨着测量边线(12)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胎面(3)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标准板(1)远离缠绕胎面(3)的边和固定板(4)连接在一起,标准板(1)、固定板(4)与缠绕胎面(3)表面成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标准板(1)的轮廓线末端设置有拐角(13),拐角延长边是直线边(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尺(2)的高度小于缠绕胎面(3)到标准板(1)的顶边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测量边线(12)设置有3-4组,每组测量边线(12)均关于中心线(11)镜向对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宽度根据缠绕胎面(3)的形状来决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标准板(1)、固定板(4)和测量尺(2)的材料均为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29446.6U CN20758550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29446.6U CN20758550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85507U true CN207585507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3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29446.6U Active CN20758550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855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0791A (zh) * | 2017-11-29 | 2018-03-23 |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
2017
- 2017-11-29 CN CN201721629446.6U patent/CN2075855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0791A (zh) * | 2017-11-29 | 2018-03-23 |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CN107830791B (zh) * | 2017-11-29 | 2024-04-30 |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57866U (zh) | 一种简易水泥胶砂流动度测量尺 | |
CN207585507U (zh)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
CN201897454U (zh) | 塑料管材挤出机成型口模缝隙宽度专用量具 | |
CN106225647B (zh) | 大口径环抛修正盘表面形状误差的检测方法 | |
CN107830791A (zh) | 一种检验缠绕胎面左右对称度的工具 | |
CN104330009B (zh) | 零件高度尺寸测量方法及测量工装 | |
CN205785042U (zh) | 测平面度工装 | |
CN207894373U (zh) | 一种生产塑料件用模具精度检测装置 | |
CN108225155B (zh) | 适用于大尺寸半径的测量工装及方法 | |
CN117029628A (zh) | 一种飞机零件圆弧半径快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211626334U (zh) | 一种便携式钢筋保护层厚度校准装置 | |
CN102889846B (zh) | 一种蒙皮桁条结构产品的形状、位置尺寸的测量方法 | |
CN202149740U (zh) | 一种测量型材r弧形状的工具 | |
TWM628160U (zh) | 工具機智慧數位幾何精度檢測系統 | |
CN206803894U (zh) | 一种车轮检查器 | |
CN207248055U (zh) | 一种轮胎胎侧正包宽度测量检具 | |
CN205317143U (zh) | 一种木地板平整性检测装置 | |
CN201444031U (zh) | 轮胎模具花纹块检测装置 | |
CN201392164Y (zh) | 一种用于叶片中心孔测量的检测专用测具 | |
CN204214356U (zh) | 下板簧座检具 | |
CN206430653U (zh) | 倒圆角双切延伸交点虚拟尺寸专用游标检具 | |
CN102564281B (zh) | 热轧板卷外形缺陷凹凸量测量系统 | |
CN201876270U (zh) | 测定标线垂直性的测量工具 | |
CN209820327U (zh) | 一种汽车玻璃检具 | |
JP2015045577A (ja) | ベルトプライ検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