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4832U - 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4832U
CN207584832U CN201721207217.5U CN201721207217U CN207584832U CN 207584832 U CN207584832 U CN 207584832U CN 201721207217 U CN201721207217 U CN 201721207217U CN 207584832 U CN207584832 U CN 207584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appliance
household electrical
air
air inlet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72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072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4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4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4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包括具有密闭腔体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内的发热元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密闭腔体连通,以构成用于为所述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通路,所述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外界油烟等进入家用电器内部,同时保证正常散热。

Description

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功耗和发热也越来越大。
目前,电磁炉或者IH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在工作时,其内部的线圈盘等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其进行冷却散热。为了对电磁炉等家用电器进行散热,通常可在家用电器的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以将壳体内发热元器件的热量经由散热孔导出。
然而,由于家用电器的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在工作时,外界的油烟、灰尘甚至蟑螂都会由散热孔进入家用电器内部,不易清洁并会影响到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能够避免外界油烟等进入家用电器内部,同时保证正常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具有密闭腔体的壳体和设置在密闭腔体内的发热元件,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密闭腔体连通,以构成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通路,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这样可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而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或者使家用电器内外产生空气流动,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
可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发热元件工作时为打开状态,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发热元件未工作时为关闭状态。这样发热元件通电进行工作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处于打开状态,并利用驱动元件实现壳体内外的空气流动,以保证对家用电器的散热;而当发热元件未工作时,进气口与出气口关闭,避免外界环境对家用电器内部造成影响。
可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有单向阀。这样可以通过单向阀自身的单向流动性实现壳体的开闭控制,而不需要控制器等介入,控制方式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
可选的,家用电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的两个控制阀,控制器和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这样可以根据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等参数自动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或者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
可选的,驱动元件包括气泵。
可选的,驱动元件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连接在气泵的入口和进气口之间,出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气泵的出口,出气管的另一端位于密闭腔体内部。这样可以提高气泵对空气的输送效率。
可选的,出气管为多条,出气管的第一端均和气泵连接,不同出气管的第二端分布在密闭腔体中的不同位置。这样气泵可以通过多条出气管对密闭腔体中不同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或者是使不同出气管朝向发热元件的不同位置,以得到较好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家用电器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与发热元件连接。这样散热结构可以利用较大的散热面积或者较快的热传导速率等方式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出气管的第二端临近散热结构设置。这样,出气管所吹出的冷空气可以直接吹向散热结构,并加速散热结构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而不会因冷空气与密闭腔体其它部位的空气之间进行过多的热量交换而影响换热效率。
可选的,进气管和/或出气管为金属管道。这样可以利用金属较高的热传导速率提高换热速度。
可选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和较低的成本。
可选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这样可以通过多个进气口或多个出气口实现更高的通风散热效率,并且不同进气口和不同出气口可以分布设置在壳体的不同部位,以避免单个进气口或单个出气口被遮挡而造成无法顺利通风散热。
可选的,家用电器为电磁炉。
可选的,发热元件为线圈盘和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发热元件;
3—驱动元件;
4—散热结构;
11—进气口;
12—出气口;
13—单向阀;
14—控制阀;
31—气泵;
32—进气管;
33—出气管;
1a—密闭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进行厨房烹饪或者进行其它家务活动时,会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目前的主流家用电器一般可以包括有电磁炉、压力锅、IH电饭煲、豆浆机和电炖锅等常用的厨房用电器。这些家用电器通常具有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路和其它功能器件。在家用电器工作时,其内部的电路和其它功能器件可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去,就会影响到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包括具有密闭腔体1a的壳体1和设置在密闭腔体1a内的发热元件2,壳体1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与密闭腔体1a连通,以构成用于为发热元件2散热的散热通路,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3。
具体的,家用电器可以为不同种类的厨房类电器和生活电器等。此处为便于叙述,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家用电器的整体结构可以包括有具有密闭腔体1a的壳体1,以及设置在密闭腔体1a内部的发热元件2等。其中,发热元件2可以包括有家用电器的功能部件,以及家用电器内部的芯片和电路板等元器件。而为了设置这些发热元件2,壳体1中开设有密闭腔体1a,由于密闭腔体1a和外界并不连通,所以外界的油烟、杂质甚至爬虫等均无法进入家用电器内部,并影响到家用电器内部元器件的正常工作。这样有效保证了家用电器的环境适应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由于发热元件2在工作时会散发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积聚在密闭腔体1a内部而不能散出,就可能会造成家用电器内部过热,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起火的危险。为了对家用电器的壳体1内部进行有效散热,在家用电器的壳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和密闭腔体1a连通,从而构成用于为家用电器通风散热的散热通路。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为可开闭状态,这样可将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关闭,以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通过进气口11或出气口12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1内部;或者将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打开,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为了保证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能够有效关闭,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面积一般要小于现有技术中壳体的散热口或散热窗,此时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散热效率,在散热通路内还设置有驱动元件3,驱动元件3可以驱动散热通路内的空气流动,以加速壳体1内外的空气循环速度,提高换热效率。此外,在工作状态下,进气口11打开,由于长期工作,可能仍然有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可以在进气口11设置过滤装置,避免油烟灰尘进入电磁炉内。
其中,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一般相对设置在壳体1的不同侧,且均可以根据家用电器的使用状态而选择其开闭状态,以保证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其内部能够得到良好的通风散热。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在发热元件2工作时为打开状态,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在发热元件2未工作时为关闭状态。由于家用电器在进行使用时,发热元件2会通电进行工作,所以此时应使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处于打开状态,并利用驱动元件3实现壳体1内外的空气流动,以保证对家用电器的散热。而当发热元件2未工作时,不需要对家用电器进行散热,此时即可关闭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避免外界环境对家用电器内部造成影响。
为了保证家用电器的散热效率,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这样可以通过多个进气口或多个出气口实现更高的通风散热效率。当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为多个时,不同进气口和不同出气口可以分布设置在壳体1的不同部位,以避免单个进气口或单个出气口被遮挡而造成无法顺利通风散热。
在根据发热元件2的工作状态关闭或打开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时,可以由用户手动控制其开闭状态,也可以通过程序自动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或者是通过设置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结构实现自动开闭等。例如,可以在家用电器中设置控制元件,当发热元件2通电工作时,控制元件即可控制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打开或关闭。
为了实现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的开闭操作,可以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设置开闭机构。具体的,开闭机构可以是在壳体1上所设置的挡板等,也可以为设置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内部的阀门等。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上均设有单向阀13。其中,单向阀又称为逆止阀,其内部只能让流体从单方向进行流动,而从另一方向流动的流体会被单向阀所挡住而无法流动。因此,可以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设置单向阀13。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单向阀3方向相反,进气口11上的单向阀13的设置方向为只能使外界空气进入密闭腔体1a而无法流出,出气口12上的单向阀13的设置方向为只能让空气流出密闭腔体1a而无法流入。从而通过单向阀13而实现了空气的单向流动,并将壳体1内部的密闭腔体1a与壳体1外部的环境之间阻隔起来。
采用单向阀13实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开闭时,平时单向阀13均为关闭状态,只有在驱动元件3的驱动作用下,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单向阀受到了负压的作用才会单向打开并实现空气的流动,因而可以通过控制驱动元件3工作而实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打开。当驱动元件3启动时,密闭腔体1a内的空气由于驱动元件3的驱动而产生压差,当压差达到一定阈值时,出气口12的单向阀13会在正压力下开启,而进气口11的单向阀13会在负压作用下开启。此时,散热通路与外界连通,且在散热通路中形成快速的空气流动,可以让外界的新鲜冷空气进入家用电器内部,并让家用电器内部的热量排出,使家用电器的内部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而当驱动元件3停止驱动时,单向阀13内外没有压差,因而空气也无法通过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在壳体1内外流通,此时,单向阀13会封闭,家用电器外界的油烟和灰尘会被单向阀13的阀体结构所阻挡而无法通过,能够避免家用电器壳体1的内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采用单向阀13实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开闭控制,可以通过单向阀13自身的单向流动性实现壳体的开闭控制,而不需要控制器等介入,控制方式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
可选的,为了驱动家用电器内部的空气流动,驱动元件3一般可以包括气泵31。气泵31具有入口和出口,能够将外界空气从入口吸入,并通过出口泵出,从而加速了空气的流动。此外,驱动元件3也可以利用风扇等驱动并加速空气流动。
进一步的,驱动元件3还包括进气管32和出气管33,进气管32连接在气泵31的入口和进气口11之间,出气管33的一端连接在气泵31的出口,出气管33的另一端位于密闭腔体1a内部。这样通过进气管32和出气管33与气泵31连接,可以让气泵31直接通过进气管32从壳体1外部吸取外界冷空气,并通过出气管33将外界冷空气输送至密闭腔体1a内部,以提高气泵31对空气的输送效率。一般的,出气管33可以设置成直接朝向发热元件2吹出冷空气,以提高发热元件2与冷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由于发热元件2可能有多个,所以相应的,出气管33也可以为多条,多条出气管33的第一端均和气泵31连接,而不同出气管的第二端分布在密闭腔体1a中的不同位置。这样气泵31可以通过多条出气管对密闭腔体1a中不同发热元件2进行散热,或者是使不同出气管朝向发热元件2的不同位置,以得到较好的散热效率。
为了便于生产和制造,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可以和壳体1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而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此时,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可以和壳体2为一体成型。例如可以在壳体2上开设有与一端与密闭腔体1a连通,而另一端与进气口11或者出气口12连通的孔或槽,当壳体1装配完成后,这些孔或槽即可形成用于通入空气的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的结构,并能够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和较低的成本。为便于成型,壳体1一般可以为塑胶壳体,这样可以通过模具而让进气管11、出气管12和壳体1一体注塑成型。
此外,当家用电器为电磁炉时,发热元件2可以为线圈盘和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而散热通路可以为线圈盘或者是电路板这些发热功率较大的器件进行散热,保证电磁炉工作时内部能够具有正常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家用电器包括具有密闭腔体的壳体和设置在密闭腔体内的发热元件,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密闭腔体连通,以构成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通路,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这样可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而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或者使家用电器内外产生空气流动,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
实施例二
此外,驱动元件中的气泵在工作时,也可以采用真空进气的方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驱动元件中气泵31的入口直接和密闭腔体1a相通,并利用自身吸力将密闭腔体1a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抽出壳体1之外,而外界的冷空气则会因为气压的作用而补充进密闭腔体1a之中,并和密闭腔体1a中的发热元件2进行热交换。
具体的,气泵31的出口仍然和出气管33的一端连接,且出气管33的另一端和出气口12相连,而气泵31的入口则未设置进气管,而是敞开并和密闭腔体1a相通,以直接抽取密闭腔体1a内的空气,而外界的空气会在负压作用下通过壳体1的进气口11补充进壳体1内部。
其中,进气口11内侧可以设置进气管32,以使外界冷空气可以直接补充到发热元件2的附近,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处还设置有单向阀13,以实现打开或关闭操作。
本实施例中,气泵利用自身吸力将密闭腔体内温度较高的空气抽出壳体之外,而外界的冷空气则会因为气压的作用而补充进密闭腔体之中,并和密闭腔体中的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而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或者使家用电器内外产生空气流动,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
实施例三
家用电器壳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实现开闭操作时,也可以通过控制组件而自动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包括有前述实施例一和二中的主要结构,其和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不是依靠单向阀实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而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其开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分别设置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上的两个控制阀14,控制器和控制阀14电连接,以控制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具体的,控制阀14一般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的通电状态改变时,电磁阀的阀体能够在电磁场作用下移动,从而改变进气口11或者出气口12的开闭状态。这样,电磁阀可以和控制器电连接,并依靠控制器所发出的电信号切换开闭状态,从而在家用电器工作时,打开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为其内部通风散热,而在家用电器不工作时,关闭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避免外界的油烟或灰尘等进入壳体1内部。
可选的,控制器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控制电磁阀的动作。例如,控制器可以与发热元件2电连接,并在发热元件2通电工作时控制电磁阀动作,以打开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而在发热元件2停止工作时控制电磁阀关闭,使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呈关闭状态。或者,控制器也可以根据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此时,控制器可以通过设置在家用电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等元件检测密闭腔体1a内部的温度,并在温度达到或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电磁阀动作,以打开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以实现通风散热。相应的,驱动元件3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和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保持一致,以在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开启,散热通路和外界连通时加速空气流动,提高通风散热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磁阀也可以和前述实施例一中的单向阀匹配使用,例如在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中的一个上设置电磁阀,而另一个上设置单向阀等。这样仍然可以具有较好的开闭控制效果,同时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本实施例中,家用电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的两个控制阀,控制器和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这样可以根据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等参数自动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避免外界油烟或者灰尘进入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或者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
实施例四
在家用电器中,为了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通常在家用电器中还包括用于协助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与前述实施例一至三中的家用电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家用电器中还包括有散热结构4,散热结构4与发热元件2连接,并通过热传导等方式将发热元件2所散发的热量转移到散热结构4上,并利用较大的散热面积或者其它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的结构协助发热元件2进行散热。
一般的,散热结构4可以为设置在密闭腔体1a中的散热块或者散热片等,其一般利用铜或铝等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且在散热块或散热片上设置有孔洞或者鳍片等增强其表面积的结构。此外,散热结构1a也可以为半导体散热片等,并可通过半导体两端的电子迁移作用实现热量的传导。
具体的,和前述实施例一和二类似,本实施例中,家用电器依然包括具有密闭腔体1a的壳体1和设置在密闭腔体1a内的发热元件2,壳体1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与密闭腔体1a连通,以构成用于为发热元件2散热的散热通路,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3。其中,驱动元件3包括气泵31。气泵31具有入口和出口,能够将外界空气从入口吸入,并通过出口泵出,从而加速了空气的流动;相应的,驱动元件3还包括进气管32和出气管33,进气管32连接在气泵31的入口和进气口11之间,出气管33的一端连接在气泵31的出口,出气管33的另一端仍然位于密闭腔体1a内部。
由于散热结构4成为了发热元件2的主要散热途径,因此,当采用出气管33和气泵31连接,以驱动空气流动时,出气管33的第二端临近散热结构4设置。这样,出气管33所吹出的冷空气可以直接吹向散热结构4,并加速散热结构4表面与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而不会因冷空气与密闭腔体1a其它部位的空气之间进行过多的热量交换而影响换热效率。
此外,设置散热结构4时,也可以让出气管32或出气管33的部分管道埋设在散热结构4中,或者是其它和发热元件2具有热传导交换的部件或结构,以通过管道的热传导作用而将热量传导至管道中的空气中,以提高冷空气与散热结构4之间的换热效率。
此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进气管32和出气管33可以均为铜或铝制成的金属管道,也可以其中一个为金属管道,这样可以通过金属较高的导热性能来提高换热速度。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散热结构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且家用电器壳体上的可开闭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能够和驱动元件一起使家用电器内外产生空气流动,进行正常的通风散热,而家用电器不工作时壳体和外界之间处于隔离状态,避免外界油烟和灰尘等进入壳体内部,影响家用电器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具有密闭腔体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密闭腔体内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密闭腔体连通,以构成用于为所述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通路,所述散热通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驱动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发热元件工作时为打开状态,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在所述发热元件未工作时为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上均设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上的两个控制阀,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气泵的入口和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气泵的出口,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密闭腔体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为多条,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均和所述气泵连接,不同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分布在所述密闭腔体中的不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发热元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临近所述散热结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或所述出气管为金属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为电磁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线圈盘和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
CN201721207217.5U 2017-09-19 2017-09-19 家用电器 Active CN207584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7217.5U CN207584832U (zh) 2017-09-19 2017-09-19 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7217.5U CN207584832U (zh) 2017-09-19 2017-09-19 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4832U true CN207584832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7217.5U Active CN207584832U (zh) 2017-09-19 2017-09-19 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4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045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4045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0974045B (zh) * 2019-12-17 2021-06-1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4770U (zh) 一种电加热烹饪装置
CN105402788B (zh) 微波烹饪装置
EP1586820A1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cooking appliance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WO2008084648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0319496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电梯轿厢空调系统
CN207584832U (zh) 家用电器
CN10632252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74356B (zh) 烤箱散热结构
CN106724911A (zh) 一种灶具电烤箱一体机
CN110464200A (zh) 烹饪设备
CN108852029A (zh) 电烤箱的双重散热结构
CN217423709U (zh) 一种新散热结构的冰箱
CN213746903U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109451706A (zh) 一种冷通道封闭式通信机房
CN209235859U (zh) 电烤箱的双重散热结构
CN207460405U (zh)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CN209910052U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7311282A (ja) 電磁加熱調理器
CN208769566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08909879U (zh) 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CN207802671U (zh) 散热模块和家用电器
CN206950078U (zh) 一种灶具电烤箱一体机
KR20080063565A (ko) 환기 겸용 공기 조화기
CN206018745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