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0405U -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60405U
CN207460405U CN201721527042.6U CN201721527042U CN207460405U CN 207460405 U CN207460405 U CN 207460405U CN 201721527042 U CN201721527042 U CN 201721527042U CN 207460405 U CN207460405 U CN 207460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switch device
ring exchanger
underground ring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270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丙火
贺安民
郭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270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60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60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60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包括: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交换机设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具有容置所述交换机设备、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容置腔体,所述交换机设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形成散热腔,增加了交换机设备排出热风的散热行程路径,使得热风与容置腔体最大面积的接触散热,且导风板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整套导风装置安装固定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设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内部设备散热,基本是依靠内部交换机设备自带的风扇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模式,没有固定的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使内部交换机设备散发的热量由散热风扇直接从出风口直接排出到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内。排出的热风在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内部呈无序状态流动散热,只在内部交换机设备散热风扇组出口处的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起到一部分散热,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其他表面则没有起到更好的导热散热效果。大部分热量又被内部交换机设备散热风扇直接从进风口吸入到里面,从而使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内部模块温度居高不下,造成内部交换机设备高温报警,甚至烧毁内部模块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内部模块温度高,造成内部交换机设备高温报警,甚至烧毁内部模块设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包括: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交换机设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具有容置所述交换机设备、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容置腔体,所述交换机设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机设备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的设备出风口连通的导风板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的设备进风口连通的导风板进风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底部,所述导风板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右侧。
再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机设备与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导热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热体为导热硅胶垫。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连接的前门板,所述前门板上设置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形成散热腔,增加了交换机设备排出热风的散热行程路径,使得热风与容置腔体最大面积的接触散热,且导风板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整套导风装置安装固定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井下环网交换机第一导风板出风走向示意图;
图3为井下环网交换机第二导风板出风走向示意图;
图4为井下环网交换机进出风与容置腔体热量交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交换机设备2、第一导风板3和第二导风板4,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具有容置所述交换机设备2、所述第一导风板3和所述第二导风板4的容置腔体,所述交换机设备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风板3和所述第二导风板4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2的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3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导风板4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 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
具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的外形尺寸为长745mm*高946mm*宽686mm。各种交换机设备2固定于井下环网交换机腔体1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形成散热腔,增加了交换机设备排出热风的散热行程路径,使得热风与容置腔体最大面积的接触散热,且导风板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整套导风装置安装固定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设备2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如图2~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3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2的设备出风口连通的导风板出风口31,所述第二导风板4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2的设备进风口连通的导风板进风口41。
如图2所示,交换机设备的热量由其内部自带的风扇从出风口排出,交换机设备2的设备出风口与第一导风板3上的导风板出风口31连通,引导由交换机设备排出的热风进入到第一散热腔内,沿方向A流动,使热风在第一散热腔内的区域与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充分接触,交换热量,尽快冷却。
如图3所示,交换机设备2内部自带的风扇从设备进风口吸入冷风,交换机设备2的设备进风口与第二导风板4上的导风板进风口41连通,引导冷风沿方向B从容置腔体内进入到第二散热腔内。在此区域,可以使冷风在被交换机设备风扇吸入进交换机设备之前再次散热降温,从而降低进入交换机设备内的冷风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底部,所述导风板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右侧。
如图4所示,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的左右两个侧面,被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隔离,只有上部开口。这样保证排出的热风可以在第一散热腔32和第二散热腔42内散热,避免了排出交换机设备的热风又被自身风扇直接吸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机设备2与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导热体。
本实施例使得使交换机设备2底部通过导热体将一部分热量传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为导热硅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连接的前门板5,所述前门板5上设置有观察窗。
本实施例在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1前门板5安装透明观察窗,可以方便的观察了解当前井下环网交换机内部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交换机设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具有容置所述交换机设备、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容置腔体,所述交换机设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散热腔,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散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设备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的设备出风口连通的导风板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有与所述交换机设备的设备进风口连通的导风板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底部,所述导风板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左侧,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设备与所述容置腔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导热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为导热硅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下环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井下环网交换机壳体连接的前门板,所述前门板上设置有观察窗。
CN201721527042.6U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Active CN207460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7042.6U CN207460405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27042.6U CN207460405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60405U true CN207460405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27042.6U Active CN207460405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60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2356A (zh) * 2018-12-11 2019-02-01 高德泉 一种单向风道智能散热型核心交换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2356A (zh) * 2018-12-11 2019-02-01 高德泉 一种单向风道智能散热型核心交换机
CN109302356B (zh) * 2018-12-11 2020-11-06 旌德县展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风道智能散热型核心交换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723B (zh) 散热机柜及电子设备
CN106122797A (zh) 一种led灯的散热系统
CN204408835U (zh) 柜体内功率器件的换热系统
CN207460405U (zh) 一种井下环网交换机
CN105636412A (zh) 一种内循环密闭式散热机箱
CN103453502B (zh) 户外led照明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3633045U (zh) 新型强迫风冷散热机柜
CN202353034U (zh) 一种密封式配电柜的半导体制冷散热装置
CN209376112U (zh) 一种led屏显示器散热结构
CN207560643U (zh) 电梯及其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05594253U (zh) 显示装置
CN110012647A (zh) 一种模块化增强散热的风冷机箱结构
CN110370964A (zh) 端子防水散热机构和充电枪
CN109860134A (zh) 一种强化散热导流装置及散热模块
CN205690456U (zh) 微波炉
CN207802671U (zh) 散热模块和家用电器
CN105636416B (zh) 带有高效散热迷宫式风道的电柜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07458487U (zh) 一种散热均匀的led显示屏
CN203761750U (zh) 一种户外机柜热交换装置
CN208402330U (zh) 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CN208595671U (zh) 电器盒、空调器
CN203491553U (zh) 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
CN206195214U (zh) 机柜散热系统和变流器柜
CN207584832U (zh) 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