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5672U - 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5672U
CN210035672U CN201920839498.9U CN201920839498U CN210035672U CN 210035672 U CN210035672 U CN 210035672U CN 201920839498 U CN201920839498 U CN 201920839498U CN 210035672 U CN210035672 U CN 210035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duct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394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博
骆玉叶
张鹏娥
张健
刘怀灿
孔艳
李叶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8394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5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5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内具有连通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加热元件及对流件,均装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通电时加热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内的空气,所述对流件用于将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风道吹向所述出风口排出;其中,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靠近地面的底端。上述电暖器,在对流件的作用下可以保证风从靠近地面的位置吹向室内,并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从而降低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且使人体的上下部均感受到热量,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暖器。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环境,减少燃煤供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鼓励采用电暖技术供暖。
电暖器一般以自然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为主,自然对流传热利用冷热空气的密度差作为动力,驱动室内空气循环,从而调节室内温度,辐射传热的热量容易被人体及人体穿着的衣服所吸收,人体取暖效果好,高效节能。
但是传统电暖器在供暖过程中,由于自然对流空气直接上浮,对流热量直接输送到房间顶部,而下部人员活动区域温度较低,从而导致竖直方向上温度分层明显,热量利用效率较低,且使人产生“头热脚冷”的不良体验,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暖器热量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热量利用效率高的电暖器。
一种电暖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内具有连通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
加热元件及对流件,均装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通电时加热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内的空气,所述对流件用于将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风道吹向所述出风口排出;
其中,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靠近地面的底端。
上述电暖器,在对流件的作用下可以保证风从靠近地面的位置吹向室内,并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从而降低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且使人体的上下部均感受到热量,提高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面、顶面及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底面及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一端作为所述外壳的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一端,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一端和/或所述外壳的顶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膜加热元件;其中,所述进风口至少部分用作热辐射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正对所述热辐射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本体及辐射格栅,所述辐射格栅装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热辐射口形成于所述辐射格栅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本体及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装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格栅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重力方向上,所述对流件相对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位置靠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上下连通的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所述对流件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的顶端与所述外壳的顶壁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电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底端及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且所述加热元件及所述导流板将所述进风风道分割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进风风道及第二子进风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子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子进风风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子进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风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蜗壳与蜗舌,所述蜗舌伸入所述蜗壳内并与所述蜗壳及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出风空间;
其中,所述对流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流件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暖器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电暖器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电暖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器100,用于通电时加热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对流的方式流动至室内,以供用户用暖所需。具体地,电暖器100包括外壳10及加热元件20,加热元件20设置于外壳10内用于通电时加热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对流的方式流动至室内,以满足用户的用暖需求。
外壳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外壳10内具有连通于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之间的风道13,加热元件20设置于风道13内,如此加热元件20通过进风口11及出风口12与外界连通,外界气体通过进风口11进入风道13内与加热元件20换热后从出风口12流出。
具体地,电暖器100还包括对流件30,对流件30设置于风道13内,对流件30可将处于风道13内被加热后的气体吹向出风口12排出。出风口12开设于外壳10靠近地面的底端。
通过上述设置,在对流件30的作用下可以保证风在靠近地面的位置吹向室内,而后热风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从而降低在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提高热量的利用率;且使人体的上下部均感受到热量,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外壳10包括底面、顶面及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侧面,底面及侧面与底面连接的一端作为外壳10的底端。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也可不具有底面,此时将侧面远离顶面的一端作为外壳10的底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为中空的长方体状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的形状不受限定。
继续参阅图1,具体地,外壳1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其长度与宽度,即为电暖器100为立式电暖器100。外壳10包括顶板14(外壳10的顶面形成于顶板14上)、底板15(外壳10的底面形成于底板15上)、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外壳10的侧面形成于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上),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首位依次连接且均装配于底板15上,顶板14盖设于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上,顶板14、底板15、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六者共同围设形成上述中空的长方体状结构。
由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外壳10的一侧面向人体设置,则定义该侧为前侧,与该侧相背的一侧为后侧,其他两侧为左侧与右侧。下面以第一侧板16面向人体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此时第一侧板16为前侧板,第三侧板17为后侧板,第二侧板及第四侧板分别为左侧板与右侧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重力方向上,进风口11相对于出风口12靠上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位置不受限定。
参阅图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均开设于前侧板上,出风口12位于进风口11的下方,即为进风口11开设于前侧板与顶板14连接的一端,出风口12开设于前侧板与底板15连接的一端。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12开设于前侧板上,进风口11也可以同时开设于前侧板及后侧板上(参阅图3及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12开设于前侧板上,进风口11也可以同时开设于前侧板及顶板14上(参阅图5及图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开设于前侧板上,进风口11还可以同时开设于前侧板、后侧板及顶板14上,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12也可以开设于底板15上,而进风口11的开设位置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设置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0为电热膜加热元件20,此时进风口11至少部分用作热辐射口。即电热膜加热元件20可以同时采用辐射传热及对流传热,其通过部分进风口11(该部分进风口11可以进风也可以向外界辐射热量)将热量辐射向外界,电热膜加热元件20辐射率高达0.9,可直接将辐射热量传递人体上,快速提高人体温度。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0还可以为其他种类,只要可以实现加热冷空气的功能即可,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电热膜加热元件20内部膜片可以是单膜片、多膜片或多膜片交错排列等多种形式,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1及图2,前侧板(第一侧板16)包括辐射格栅161及出风格栅(图未示),此时顶板14、底板15、第一侧板16的部分、第二侧板、第三侧板17及第四侧板形成外壳10的本体,辐射格栅161及出风格栅均装配于外壳10的本体上,上述热辐射口形成于辐射格栅161上,出风口12形成于出风格栅上,辐射热量及对流热量均从前侧板传向室内。具体地,辐射格栅161及出风格栅可采用圆形、方形、菱形或跑道型等形式开孔。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辐射格栅161还可以设置于顶板14或者后侧板上,在此不作限定。
加热元件20竖直设置,且加热元件20在辐射格栅161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热辐射口,从而保证加热元件20产生的辐射热直接从热辐射口辐射出去。
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13包括上下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131及出风风道132,进风风道131与进风口11连通,出风风道132与出风口12连通,加热元件20设置于进风风道131内,对流件30设置于出风风道132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于对流件30将从进风风道1311流向出风风道1322的热风吹向出风口12排出。
具体地,加热元件20竖直设置于进风风道131内,且加热元件20的顶端与外壳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电暖器100还包括设置于进风风道1311内的导流板40,导流板40的两端分别与加热元件20的底端及外壳10的内壁连接,加热元件20及导流板40将进风风道1311分割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及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与进风口11连通,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连通于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与出风风道1322之间。
通过上述设置,从进风口11进入的冷风首先进入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与加热元件20换热后,进入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再次与加热元件20换热,并在对流件30的作用下从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进入出风风道1322后流向出风口12排出,如此增加了冷风与加热元件20的换热次数,保证从出风口12流出的气体具有较高的热量。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进风口11开设于后侧板或者顶板14时,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也可以直接与进风口11连通。
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暖器100还包括蜗壳50及蜗舌60,蜗壳50及蜗舌60均设置于出风风道1322内,蜗舌60伸入蜗壳50内并与蜗壳50及外壳10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连通于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与出风口12之间的出风空间70,对流件30设置于出风空间70内。
通过将对流件30设置于上述蜗壳50与蜗舌60界定形成的出风空间70内,对流件30输出气流的压力较大,便于气流从出风口12排出。
具体地,蜗壳50与外壳10的后侧板及底板15固定连接,蜗舌60与前侧板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流件30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包括电机及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贯流风叶转动从而使位于出风空间70内的风流向出风口12排出。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流件3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风机,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贯流风叶沿外壳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出风空间70内,如此在贯流风叶转动时便于风流向出风口12排出,且电机与外壳10的左侧板或右侧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暖器100启动,加热元件20通电并通过热辐射口向外辐射热量,电机带动贯流风叶转动,气流在贯流风叶的作用从进风口11依次向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出风空间70及出风口12流动(当顶板14和/或后侧板开设有进风口11时,部分气流可以经过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直接进入出风空间70内),从出风口12流出的热风平行于地面或者与地面呈角度输送到人体活动区域,提高了地面附近的温度,实现了地毯式供热;且由于加热元件20通过热辐射口向外辐射热量,辐射热量直接传输于人体,在对流作用及辐射作用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地提高了人体所处空间的温度,增加了人体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所述外壳(10)内具有连通于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之间的风道(13);
加热元件(20)及对流件(30),均装配于所述风道(13)内,所述加热元件(20)用于通电时加热从所述进风口(11)进入所述风道(13)内的空气,所述对流件(30)用于将被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风道(13)吹向所述出风口(12)排出;
其中,所述出风口(12)开设于所述外壳(10)靠近地面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底面、顶面及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底面及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一端作为所述外壳(10)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的一端,所述进风口(11)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侧面与所述顶面连接的一端和/或所述外壳(10)的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0)为电热膜加热元件(20);其中,所述进风口(11)至少部分用作热辐射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0)正对所述热辐射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本体及辐射格栅(161),所述辐射格栅(161)装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热辐射口形成于所述辐射格栅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本体及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装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出风口(12)形成于所述出风格栅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上,所述对流件(30)相对于所述加热元件(20)的位置靠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3)包括上下连通的进风风道(131)与出风风道(132),所述进风风道(131)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出风风道(132)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
其中,所述加热元件(20)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131)内,所述对流件(3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0)的顶端与所述外壳(10)的顶壁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电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的导流板(40),所述导流板(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20)的底端及所述外壳(10)的内壁连接,且所述加热元件(20)及所述导流板(40)将所述进风风道(131)分割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及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
其中,所述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第二子进风风道(1312)连通于所述第一子进风风道(1311)与所述出风风道(13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32)内的蜗壳(50)与蜗舌(60),所述蜗舌(60)伸入所述蜗壳(50)内并与所述蜗壳(50)及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进风风道(131)与所述出风口(12)之间的出风空间(70);
其中,所述对流件(30)设置于所述出风空间(7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件(30)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13)内。
CN201920839498.9U 2019-06-04 2019-06-04 电暖器 Active CN210035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9498.9U CN210035672U (zh) 2019-06-04 2019-06-04 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39498.9U CN210035672U (zh) 2019-06-04 2019-06-04 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5672U true CN210035672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39498.9U Active CN210035672U (zh) 2019-06-04 2019-06-04 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5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4797A (zh) * 2019-06-04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4797A (zh) * 2019-06-04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499B (zh) 一种竖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48892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877562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201129802Y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2792245U (zh) 上下送风双贯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352524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1129806Y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467674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180435A (zh) 空调壁挂机
CN205585697U (zh) 空调床垫
CN202660645U (zh)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
WO2020244505A1 (zh) 电暖器
CN210035672U (zh) 电暖器
CN20382388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488414U (zh) 集装箱建筑风道装置
CN203223989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05957321U (zh) 低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709307U (zh) 一种新型超薄风机盘管
CN208296152U (zh) 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3615483U (zh) 一种高度可调立式多风机组合高效空气处理机组
CN202371876U (zh) 一种强制对流快热取暖设备
CN208952238U (zh) 风道系统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6

Address after: 519070 9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00 Qianshan Jinji West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