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喷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喷码效率慢且喷码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喷码装置,包括喷码器、X轴线性模组和Y轴线性模组,所述X轴线性模组包括X轴运动滑块,所述X轴线性模组的X轴运动滑块与所述Y轴线性模组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Y轴线性模组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Y轴线性模组包括Y轴运动滑块,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Y轴运动滑块与所述喷码器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喷码器沿Y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喷码器在所述X轴线性模组和所述Y轴线性模组的驱动下沿所述X轴方向和/或所述Y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X轴线性模组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导轨、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沿所述X轴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导轨的两端,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轮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所述X轴运动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所述X轴运动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竖向固定架,所述竖向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X轴运动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固定架的上端与所述Y轴线性模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X轴线性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X轴线性模组的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Y轴线性模组还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支撑导轨、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同步带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竖向固定架,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沿Y轴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导轨的两端,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所述Y轴运动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同步带上,且所述Y轴运动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调位承载机构,所述调位承载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竖向调位螺栓,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Y轴运动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竖向调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竖向调位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竖向调位螺栓背离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喷码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有半开放孔,所述调位承载机构还包括紧固销柱,所述紧固销柱的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环边,所述限位环边的上端与所述半开放孔的下端边缘相抵接,所述紧固销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半开放孔并与所述竖向调位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销柱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半开放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调位承载机构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喷码器套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位承载机构还包括调位拨盘,所述调位拨盘与所述竖向调位螺栓伸出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坦克链,所述Y轴线性模组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坦克链设于所述承载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喷码装置,通过设置喷码器、X轴线性模组和Y轴线性模组,并将X轴线性模组的X轴运动滑块与所述Y轴线性模组固定连接,这样Y轴线性模组便可在X轴运动滑块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而通过使得Y轴线性模组的Y轴运动滑块与喷码器固定连接,那么喷码器便能够在Y轴线性模组和X轴线性模组的驱动下同时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运动,进而实现了在由X轴线性模组和Y轴线性模组构成的二维平面上运动。这样,待喷码的产品或零件便无需自行相对喷码器运动,仅需放置于喷码器的下方,喷码器即可完成对产品或零件的表面喷码,如此便提升了表面喷码的效率,也降低了表面喷码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喷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喷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喷码装置的调位承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X轴线性模组 20—Y轴线性模组 30—调位承载机构
101—第一支撑导轨 102—第一同步带 103—第一驱动电机
104—支撑架 105—X轴运动滑块 201—第二支撑导轨
202—第二同步带 203—第二驱动电机 204—Y轴运动滑块
205—坦克链 206—喷码器 207—竖向固定架
208—承载架 301—第一固定件 302—第二固定件
303—竖向调位螺栓 304—紧固销柱 305—固定套筒
306—调位拨盘 3021—半开放孔 3022—装配螺孔
3041—限位环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面喷码装置,包括喷码器206、X轴线性模组10和Y轴线性模组20,X轴线性模组10包括X轴运动滑块105,X轴运动滑块105与Y轴线性模组20固定连接以驱动Y轴线性模组20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Y轴线性模组20包括Y轴运动滑块204,Y轴运动滑块204与喷码器206固定连接以驱动喷码器206沿Y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喷码器206在X轴线性模组10和Y轴线性模组20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面喷码装置,通过设置喷码器206、X轴线性模组10和Y轴线性模组20,并将X轴线性模组10的X轴运动滑块105与Y轴线性模组20固定连接,这样Y轴线性模组20便可在X轴运动滑块105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而通过使得Y轴线性模组20的Y轴运动滑块204与喷码器206固定连接,那么喷码器206便能够在Y轴线性模组20和X轴线性模组10的驱动下同时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运动,进而实现了在由X轴线性模组10和Y轴线性模组20构成的二维平面上运动。这样,待喷码的产品或零件便无需自行相对喷码器206运动,仅需放置于喷码器206的下方,喷码器206即可完成对产品或零件的表面喷码,如此便提升了表面喷码的效率,也降低了表面喷码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X轴线性模组1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图未示)、第一支撑导轨101、第一主动轮(图未示)、第一从动轮(图未示)、第一同步带102和第一驱动电机103,第一支撑导轨101沿X轴方向固定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一支撑导轨101的两端,第一同步带102绕设于第一主动与第一从动轮之间,第一驱动电机103与第一支撑导轨101固定连接,且第一驱动电机103的第一驱动轴伸入第一主动轮中并与第一主动轮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X轴运动滑块105固定于第一同步带102上,且X轴运动滑块105与第一支撑导轨101滑动连接。
通过将第一同步带102套设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并使得第一驱动电机103的第一驱动轴伸入第一主动轮中并与第一主动轮固定连接,这样第一驱动电机103便可驱动第一主动轮转动,又由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102相连接,那么当第一主动轮转动时便可带动第一同步带102和第一从动轮运动,如此卡设于第一同步带102上的X轴运动滑块105便能够在第一同步带102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竖向固定架207,竖向固定架207的下端与X轴运动滑块105固定连接,竖向固定架207的上端与Y轴线性模组20固定连接。
如此,X轴运动滑块105便不必直接与Y轴线性模组20固定连接,这样便增大了X轴运动滑块105与第二支撑导轨201的间距,进而使得与Y轴线性模组20固定连接的喷码器206拥有足够的放置空间。
优选地,第二支撑导轨201靠近竖向固定架207的一端还设有报警指示灯(图未示)。如此,当表面喷码装置的各个部件出现故障或发生危险情况后,报警指示灯能够立即发出声鸣和/或闪光,进而向操作人员发出警示信号,这样便提升了表面喷码装置的整体安全性。
优选地,X轴线性模组10还包括导向滑动组件(图未示),导向滑动组件包括连接件(图未示)、导向滑块(图未示)和导向导轨(图未示),导向导轨沿X轴方向布设并与第一支撑导轨101平行设置,导向滑块与导向导轨滑动连接,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导向滑块与X轴运动滑块105之间。
通过设置导向滑动组件,并使得导向滑动组件的连接件与X轴运动滑块固定连接,这样X轴运动滑块随第一同步带做往复直线运动时,其运动自由度又会受到导向滑动组件的限制,进而进一步提升了X轴运动滑块的运动精确性和运动轨迹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X轴线性模组10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X轴线性模组10的支撑架104,各支撑架104的上端均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各支撑架104均对应第一支撑导轨101的两侧凸起形成有两连接部,各支撑架104的两连接部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
如此,通过设置支撑架104,那么X轴线性模组10便能够得到支撑架104的有效支撑。而通过使得支撑架104均对应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凸起形成有两连接部,并使得两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这样便在有效支撑第一安装板的同时也避开了套设于第一支撑导轨101上的第一同步带102的运行路径,使得第一同步带102的正常运行不受支撑架104的阻碍。
优选地,支撑架104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两支撑架104,一方面避免了单独设置一个支撑架104而导致支撑架104对第一安装板支撑不稳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在支撑稳定性和X轴线性模组10的制造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避免了因为设置两个以上支撑架104而导致X轴线性模组10的制造成本攀升的问题。当然,支撑架104的数量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Y轴线性模组2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图未示)、第二支撑导轨201、第二主动轮(图未示)、第二从动轮(图未示)、第二同步带202和第二驱动电机203,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于竖向固定架207,第二支撑导轨201沿Y轴方向固定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二支撑导轨201的两端,第二同步带202绕设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第二驱动电机203与第二支撑导轨201固定连接,且第二驱动电机203的第二驱动轴伸入第二主动轮中并与第二主动轮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二主动轮转动,Y轴运动滑块204固定于第二同步带202上,且Y轴运动滑块204与第二支撑导轨201滑动连接。
通过将第二同步带202绕设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并使得第二驱动电机203的第二驱动轴伸入第二主动轮中并与第二主动轮固定连接,这样第二驱动电机203便可驱动第二主动轮转动,又由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同步带202相连接,那么当第二主动轮转动时便可带动第二同步带202和第二从动轮运动,如此卡设于第二同步带202上的Y轴运动滑块204便能够在第二同步带202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由于第二支撑导轨201与X轴运动滑块105固定连接,那么Y轴运动滑块204首先便能够随X轴运动滑块105的运动而沿X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其次由于Y轴运动滑块204也能够随第二同步带202的运动沿Y轴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那么Y轴运动滑块204便能够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构成的二维运动平面上进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调位承载机构30,调位承载机构30包括第一固定件301、第二固定件302和竖向调位螺栓303,第一固定件301与Y轴运动滑块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件30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图未示),竖向调位螺栓303穿过第一螺纹孔,且竖向调位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竖向调位螺栓303背离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302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302与喷码器206固定连接。
通过将调位承载机构30的第一固定件301与Y轴运动滑块204固定连接,这样调位承载机构30便能够随Y轴运动滑块204的运动而发生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的运动。
通过在第一固定件301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并使得竖向调位螺栓303穿过第一螺纹孔并与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且使得竖向调位螺栓303背离第一固定件30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302可转动连接,那么当竖向调位螺栓303相对于第一固定件301发生转动时,由于竖向调位螺栓303与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竖向调位螺栓303便可相对于第一固定件301发生竖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件302和喷码器206相对于第一固定件301发生竖向运动,如此就实现了对喷码器206高度的调节。那么喷码器206便能够相对于待喷码产品或零部件的上升或下降,如此便实现了喷码器206与待喷码产品或零部件之间间距的有效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件302开设有半开放孔3021,调位承载机构30还包括紧固销柱304,紧固销柱304的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环边3041,限位环边3041的上端与半开放孔3021的下端边缘相抵接,紧固销柱304的另一端穿过半开放孔3021并与竖向调位螺栓303固定连接,紧固销柱304可持续地穿设于所述半开放孔3021中。
通过紧固销柱304的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环边3041,那么由于限位环边3041与半开放孔3021的下端边缘相抵接,同时紧固销柱304的上端与竖向调位螺栓303固定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第二固定件302与竖向调位螺栓303的可拆卸连接,当第二固定件302需要从竖向调位螺栓303上卸下时,仅需将紧固销柱304脱离出半开放孔3021即可。
而通过使得紧固销柱304可拆卸地穿设于半开放孔3021,那么第二固定件302便能够实现与紧固销柱304的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使得第二固定件302与紧固销柱304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调位承载机构30还包括固定套筒305,喷码器206套设固定于固定套筒305内,第二固定件302与固定套筒305的外壁固定连接。
通过在喷码器206外套设固定套筒305,并使得固定套筒305的外壁与第二固定件302固定连接,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喷码器206与第二固定件302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二固定件302还可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装配螺孔3022,同时固定套筒305还可相应地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装配螺孔(图未示)。这样,各第一装配螺孔3022和各第二装配螺孔便能够通过锁紧螺栓实现螺栓连接,进而使得第二固定件302与固定套筒305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进而有利于喷码器206的更换和维修。
优选地,各第二装配孔可根据实际情况竖向分布在固定套筒305上。这样,第二固定件302上的第一装配螺孔3022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竖向位置的第二装配螺孔3022并通过锁紧螺栓实现螺栓连接。进而,第二固定件302就实现了与固定套筒305的竖向相对位置的调节,如此就使得喷码器206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竖向位移的微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调位承载机构30还包括调位拨盘306,调位拨盘306与竖向调位螺栓303伸出第一螺纹孔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操作人员仅需转动调位拨盘306便可实现转动竖向调位螺栓303,进而实现对喷码器206升降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表面喷码装置还包括坦克链205,Y轴线性模组20还包括承载架208,承载架208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坦克链205设于承载架208上。如此表面喷码装置内的电缆线便可分别集放于坦克链205内,从而保证了表面喷码装置的整体规整性和使用便利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