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0053U - 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0053U
CN207570053U CN201721617195.XU CN201721617195U CN207570053U CN 207570053 U CN207570053 U CN 207570053U CN 201721617195 U CN201721617195 U CN 201721617195U CN 207570053 U CN207570053 U CN 207570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iral case
outside
conditioning equipment
ai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71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伟
何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71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0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0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0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蜗壳及位于蜗壳一侧的室外侧空间;蜗壳,具有蜗壳风道,蜗壳上设有换气口,其中,换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将蜗壳风道与室外侧空间连通;第一风门,用于控制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室外侧风机,设于室外侧空间中,机壳上设有用于供室外侧风机回风的室外侧回风口;室内侧风机,设于蜗壳中。本方案提供的空调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第一风门打开,这时,室内侧风机运行同时能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从换气口引入蜗壳风道中,并进一步将气流从蜗壳风道排入房间内,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房间,无需执行新风功能时,可利用第一风门将换气口封闭,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窗机的新风功能都通过开一个极小的小孔来实现,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开小孔的方式基本无法满足房间一般的新风、换气需求,且在无需执行新风、换气功能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品的送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及位于所述蜗壳一侧的室外侧空间;所述蜗壳,具有蜗壳风道,所述蜗壳上设有换气口,其中,所述换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将所述蜗壳风道与所述室外侧空间连通;第一风门,用于控制所述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室外侧风机,设于所述室外侧空间中,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室外侧风机回风的室外侧回风口;室内侧风机,设于所述蜗壳中。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蜗壳上设置有换气口,可以理解的是,换气口的开口面积根据需求可以设计得足够大,另外设置有第一风门用于控制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在空调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控制第一风门打开,这时,室内侧风机运行同时能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从换气口引入蜗壳风道中,并进一步将气流从蜗壳风道排入房间内,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房间,无需执行新风功能时,可利用第一风门将换气口封闭,防止设备的室内侧和室外侧相互窜风,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蜗壳邻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所述换气口。
在本方案中,蜗壳邻近自身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换气口,其中,将换气口设置在邻近蜗壳底部的位置处,这样可使换气口邻近蜗壳内室内侧风机的负压部位,提升风机从换气口处的吸气效率,从而实现提升新风的引入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百叶式风门的开度可调,且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风门结构而言,百叶式风门在实现关闭或打开时的驱动行程短,在实现对换气口流通面积控制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风门占用空间,可以防止风门与蜗壳内部的室内侧风机或室外侧空间中的室外侧风机干涉,确保产品运行可靠,且百叶式风门可作为格栅结构对异物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防止异物被吸入到蜗壳风道中,确保设备的室内侧系统能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用于调节第一风门的开度,利于实现产品第一风门开度调节的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使用方便性,例如,设计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利用电机驱动第一风门以调节第一风门开度,其中,电机与第一风门之间可直接连接或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手动驱动结构,用户通过手动驱动结构以手动形式调节第一风门开度来相应改变新风引入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及所述室内侧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新风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新风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进行响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大于零,所述室内侧风机接收所述第二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控制单元,使其在接收到新风指令时相应控制第一风门处于打开状态,并控制室内侧风机启动,而对于室外侧风机,在不影响室内侧风机从换气口吸风效率的前提下,室外侧风机可以处于运行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室内侧风机在运行时从换气口处吸气,以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吸入到蜗壳风道中,并将蜗壳风道中的气流排入到房间内,由于空调设备的室外侧系统主要通过引入室外环境中的气流换热运行,这样室外侧空间中主要是从室外环境中引入的气流,因此,本设计从室外侧空间吸气并排入房间,可以实现从室外环境引入新风的目的,且该设计由于室内侧风机对外吸气的行程短,相对于设计外接管路直接从室外环境吸气的方案而言,降低了吸气过程的气流阻力损失,相对提升新风引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指令可由能够与空调设备交互的遥控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出,也可由空调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键发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二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室外侧回风口的流通面积。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二风门用于控制室外侧回风口的流通面积,在空调设备执行换气功能时,控制第一风门打开,第二风门关闭,这时,室外侧风机运行时,由于室外侧回风口处的回风路径被第二风门阻断,使得室外侧风机经换气口从蜗壳风道甚至房间中吸风,并将吸入到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实现快速排出房间内浊气的换气功能,无需执行换气功能时,可利用第二风门将室外侧回风口打开,使室外侧风机能从室外侧回风口处正常吸气,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二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百叶式风门的开度可调,且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风门结构而言,百叶式风门在实现关闭或打开时的驱动行程短,在实现对室外侧回风口流通面积控制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风门占用空间,可以防止风门与室外侧空间中的室外侧风机干涉,确保产品运行可靠,且百叶式风门可作为格栅结构对异物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防止异物被吸入到冷凝器上或室外侧空间中,确保设备的室外侧系统能可靠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风门的开度。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驱动单元用于调节第二风门的开度,利于实现产品第二风门开度调节的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使用方便性,例如,设计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利用电机驱动第二风门以调节第二风门开度,其中,电机与第二风门之间可直接连接或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手动驱动结构,用户通过手动驱动结构以手动形式调节第二风门开度来相应改变换气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及所述室外侧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换气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换气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三电信号、第四电信号及第五电信号进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三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二风门的开度为零,所述第三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四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大于零,所述室外侧风机接收所述第五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在本方案中,例如,设计第三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利用电机驱动第一风门以调节第一风门开度,其中,电机与第一风门之间可直接连接或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另外,设计第二控制单元,使其在接收到换气指令时相应控制第一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控制第二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并控制室外侧风机启动,而对于室内侧风机,在不影响室外侧风机从换气口吸风效率的前提下,室内侧风机可以处于运行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室外侧风机在运行时从换气口处吸气,以将蜗壳风道乃至与蜗壳通道连通的房间空间中的气流吸入到室外侧空间中,并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实现快速排出房间内浊气的换气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换气指令可由能够与空调设备交互的遥控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出,也可由空调设备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键发出。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外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室外侧回风口;和/或所述机壳上设有室内侧回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所述蜗壳风道具有蜗壳进口和蜗壳出口,所述蜗壳进口与所述室内侧回风口连通,所述蜗壳出口与所述室内侧出风口连通。
在本方案中,设计机壳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外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室外侧回风口,优选地,在机壳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室外侧回风口,一方面,可以提升室外侧空间的进气量,以在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提升进气效率,另一方面,在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使室外侧空间从多角度进行吸风,确保室外侧空间内新风的新鲜度,以此保证引入到房间内的新风的新鲜度;设置机壳上设有室内侧回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蜗壳风道具有蜗壳进口和蜗壳出口,蜗壳进口与室内侧回风口连通,蜗壳出口与室内侧出风口连通,也可即,蜗壳为空调设备室内侧系统的蜗壳,相对于单独设计蜗壳引入新风、并单独设计蜗壳一个室内侧系统制热制冷运行的结构而言,本设计实现一物多用,达到精简产品部件数量的目的,节约产品成本。
可选地,所述空调设备为窗机,即为窗式空调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调设备,10机壳,12室外侧回风口,14室内侧出风口,16室内侧回风口,21第一风门,22第二风门,31第一驱动单元,32第二驱动单元,33第三驱动单元,41第一控制单元,42第二控制单元,51室内侧风机,52室外侧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设备。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100,包括:机壳10、蜗壳、第一风门、室外侧风机52和室内侧风机51。
具体地,机壳10内设有蜗壳及位于蜗壳一侧的室外侧空间;蜗壳具有蜗壳风道,蜗壳上设有换气口,其中,换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将蜗壳风道与室外侧空间连通;第一风门处于机壳10内部,如图1至图3示意了从产品外部看时产品内部第一风门21的大致位置,该第一风门21设于换气口处用于控制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室外侧风机52设于室外侧空间中,机壳10上设有用于供室外侧风机52回风的室外侧回风口12;室内侧风机51设于蜗壳中。
可以理解的是,机壳10内设有中隔板,室外侧空间为中隔板在机壳10内分隔出的一部分空间,其中,中隔板可为独立部件,也可属于蜗壳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100,蜗壳上设置有换气口,可以理解的是,换气口的开口面积根据需求可以设计得足够大,另外设置有第一风门21用于控制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在空调设备100执行新风功能时,控制第一风门21打开,这时,室内侧风机51运行同时能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从换气口引入蜗壳风道中,并进一步将气流从蜗壳风道排入房间内,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房间,无需执行新风功能时,可利用第一风门21将换气口封闭,防止设备的室内侧和室外侧相互窜风,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蜗壳邻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换气口。
在本方案中,将换气口设置在邻近蜗壳底部的位置处,这样可使换气口邻近蜗壳内室内侧风机51的负压部位,提升风机从换气口处的吸气效率,从而实现提升新风的引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风门21包括百叶式风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风门21包括百叶式风门,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风门结构而言,百叶式风门在实现关闭或打开时的驱动行程短,在实现对换气口流通面积控制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风门占用空间,可以防止风门与蜗壳内部的室内侧风机51或室外侧空间中的室外侧风机52干涉,确保产品运行可靠,且百叶式风门可作为格栅结构对异物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防止异物被吸入到蜗壳风道中,设备的室内侧系统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1,该第一驱动单元31与第一风门21相连,用于调节第一风门21的开度。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驱动单元31用于调节第一风门21的开度,利于实现产品第一风门21开度调节的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使用方便性,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手动驱动结构,用户通过手动驱动结构以手动形式调节第一风门21开度来相应改变新风引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41,该第一控制单元41与第一驱动单元31及室内侧风机51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41用于接收新风指令,并在接收到新风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进行响应,其中,第一驱动单元31接收第一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第一风门21的开度大于零,室内侧风机51接收第二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一控制单元41,使其在接收到新风指令时相应控制第一风门21处于打开状态,并控制室内侧风机51启动,而对于室外侧风机52,在不影响室内侧风机51从换气口吸风效率的前提下,室外侧风机52可以处于运行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室内侧风机51在运行时从换气口处吸气,以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吸入到蜗壳风道中,并将蜗壳风道中的气流排入到房间内,由于空调设备100的室外侧系统主要通过引入室外环境中的气流换热运行,这样室外侧空间中主要是从室外环境中引入的气流,因此,本设计从室外侧空间吸气并排入房间,可以实现从室外环境引入新风的目的,且该设计由于室内侧风机51对外吸气的行程短,相对于设计外接管路直接从室外环境吸气的方案而言,降低了吸气过程的气流阻力损失,相对提升新风引入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指令可由能够与空调设备100交互的遥控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出,也可由空调设备100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键发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风门22,该第二风门22用于控制室外侧回风口12的流通面积。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二风门22用于控制室外侧回风口12的流通面积,在空调设备100执行换气功能时,控制第一风门21打开,第二风门22关闭,这时,室外侧风机52运行时,由于室外侧回风口12处的回风路径被第二风门22阻断,使得室外侧风机52经换气口从蜗壳风道甚至房间中吸风,并将吸入到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实现快速排出房间内浊气的换气功能,无需执行换气功能时,可利用第二风门22将室外侧回风口12打开,使室外侧风机52能从室外侧回风口12处正常吸气,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第二风门22包括百叶式风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二风门22包括百叶式风门,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风门结构而言,百叶式风门在实现关闭或打开时的驱动行程短,在实现对室外侧回风口12流通面积控制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风门占用空间,可以防止风门与室外侧空间中的室外侧风机52干涉,确保产品运行可靠,且百叶式风门可作为格栅结构对异物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防止异物被吸入到冷凝器上或室外侧空间中,确保设备的室外侧系统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32,该第二驱动单元32与第二风门22相连,用于调节第二风门22的开度。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驱动单元32用于调节第二风门22的开度,利于实现产品第二风门22开度调节的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使用方便性,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也可设计手动驱动结构,用户通过手动驱动结构以手动形式调节第二风门22开度来相应改变换气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设备100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33和第二控制单元42,具体地,第三驱动单元33与第一风门21相连,用于调节第一风门21的开度;第二控制单元42与第二驱动单元32、第三驱动单元33及室外侧风机52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42用于接收换气指令,并在接收到换气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三电信号、第四电信号及第五电信号进行响应,其中,第二驱动单元32接收第三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第二风门22的开度为零,第三驱动单元33接收第四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第一风门21的开度大于零,室外侧风机52接收第五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在本方案中,设计第二控制单元42,使其在接收到换气指令时相应控制第一风门21处于打开状态,控制第二风门22处于关闭状态,并控制室外侧风机52启动,而对于室内侧风机51,在不影响室外侧风机52从换气口吸风效率的前提下,室内侧风机51可以处于运行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室外侧风机52在运行时从换气口处吸气,以将蜗壳风道乃至与蜗壳通道连通的房间空间中的气流吸入到室外侧空间中,并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排出到室外环境中,实现快速排出房间内浊气的换气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换气指令可由能够与空调设备100交互的遥控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出,也可由空调设备100操作面板上的控制键发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0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外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室外侧回风口12;和/或,如图1所示,机壳10上设有室内侧回风口16及室内侧出风口14,蜗壳风道具有蜗壳进口和蜗壳出口,蜗壳进口与室内侧回风口16连通,蜗壳出口与室内侧出风口14连通。
在本方案中,设计机壳10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外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室外侧回风口12,优选地,在机壳10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上分别设有室外侧回风口12,一方面,可以提升室外侧空间的进气量,以在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提升进气效率,另一方面,在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使室外侧空间从多角度进行吸风,确保室外侧空间内新风的新鲜度,以此保证引入到房间内的新风的新鲜度;设置机壳10上设有室内侧回风口16及室内侧出风口14,蜗壳风道具有蜗壳进口和蜗壳出口,蜗壳进口与室内侧回风口16连通,蜗壳出口与室内侧出风口14连通,也可即,蜗壳为空调设备100室内侧系统的蜗壳,相对于单独设计蜗壳引入新风、并单独设计蜗壳一个室内侧系统制热制冷运行的结构而言,本设计实现一物多用,达到精简产品部件数量的目的,节约产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设备为窗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设备100为窗机,其中,窗式空调器的蜗壳底部开有较大的槽,槽内空白处用可闭合可开启的百叶结构遮挡以作为百叶式的第一风门21,另外,将室外侧三处回风口的空白处利用可闭合可开启的百叶结构遮挡以作为百叶式的第二风门22。
室内侧风机51包括室内侧电机及室内侧风叶,当室内侧电机和室内侧风叶工作时,蜗壳底部第一风门21开启,即可使室外侧空气进入蜗壳风道系统中,实现新风功能。
室外侧风机52包括室外侧电机及室外侧风叶,当室外侧电机和室外侧风叶工作时,第二风门22将室外侧三处回风口封住,蜗壳底部第一风门21开启,室外侧风机52只能从蜗壳风道,即室内侧进风,从而使空气从窗机室内侧进入室外侧,完成换气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设备,蜗壳上设置有换气口,可以理解的是,换气口的开口面积根据需求可以设计得足够大,另外设置有第一风门用于控制换气口的流通面积,在空调设备执行新风功能时,控制第一风门打开,这时,室内侧风机运行同时能将室外侧空间中的气流从换气口引入蜗壳风道中,并进一步将气流从蜗壳风道排入房间内,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房间,无需执行新风功能时,可利用第一风门将换气口封闭,防止设备的室内侧和室外侧相互窜风,保证设备的制冷制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蜗壳及位于所述蜗壳一侧的室外侧空间;
所述蜗壳,具有蜗壳风道,所述蜗壳上设有换气口,其中,所述换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时将所述蜗壳风道与所述室外侧空间连通;
第一风门,用于控制所述换气口的流通面积;
室外侧风机,设于所述室外侧空间中,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室外侧风机回风的室外侧回风口;
室内侧风机,设于所述蜗壳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邻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所述换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及所述室内侧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新风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新风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进行响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大于零,所述室内侧风机接收所述第二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室外侧回风口的流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百叶式风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风门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风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
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及所述室外侧风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换气指令,并在接收到所述换气指令时发出相应的第三电信号、第四电信号及第五电信号进行响应,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三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二风门的开度为零,所述第三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第四电信号并根据其调节所述第一风门的开度大于零,所述室外侧风机接收所述第五电信号并根据其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外面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室外侧回风口;和/或
所述机壳上设有室内侧回风口及室内侧出风口,所述蜗壳风道具有蜗壳进口和蜗壳出口,所述蜗壳进口与所述室内侧回风口连通,所述蜗壳出口与所述室内侧出风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设备为窗机。
CN201721617195.XU 2017-11-28 2017-11-28 空调设备 Active CN207570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7195.XU CN2075700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7195.XU CN2075700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0053U true CN207570053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8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7195.XU Active CN2075700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00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531A (zh) * 2018-08-21 2018-12-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531A (zh) * 2018-08-21 2018-12-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空调
WO2020037756A1 (zh) * 2018-08-21 2020-02-2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2056A (zh) 换气装置
US20090277619A1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762693B (zh) 多功能双向流新风机
CN106196398A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应急通风机柜
CN102486325A (zh) 带换气功能的高温老化房循环系统
CN207570053U (zh) 空调设备
CN111189120B (zh) 空调系统
CN210772654U (zh) 一种带新风系统浴霸
CN205783627U (zh) 导风板及全热交换器
CN205425287U (zh) 新风机
CN112556060A (zh) 新风机
CN111981577A (zh) 新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0892031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6557969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217178726U (zh)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CN213577776U (zh) 空调柜机
CN203501371U (zh) 换气装置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KR1006726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CN210292092U (zh) 悬角空调器
KR100698910B1 (ko)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217114B1 (ko) 슬림형 공기조화장치
KR20200030200A (ko) 환기 기능을 가지는 공기조화기
CN211822748U (zh) 风管式空调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