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726U -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726U
CN217178726U CN202220053970.8U CN202220053970U CN217178726U CN 217178726 U CN217178726 U CN 217178726U CN 202220053970 U CN202220053970 U CN 202220053970U CN 217178726 U CN217178726 U CN 217178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engineering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39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峙峰
黄尹峰
张亚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0539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风管机出风口结构不合理,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该风口结构包括风道、与风道连通的正面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风道内用于改变出风方向的切换组件,通过切换组件能使气流从正面出风口出风或从下出风口出风;风管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上的风口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出风口,在制热时实现下出风,在制冷时实现水平出风,实现机组的冷热分布送风,符合人体舒适性体验,通过设置新风口,能够引入外界新风,实现中央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基础上还具有新风功能,更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感和舒适度,还具有外观美观、实用性强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家庭中央空调因为内机为吊顶安装(又称风管机),具有安装美观、占地空间小的优势,市场销售份额不断增加。现有的主流风管机只具有一个出风口,无法实现制冷时水平送风,制热时下送风,造成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另外,现有主流风管机结构为避免进风回风相互干扰,影响机组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进而影响能效,大多数出风和回风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既不美观也不节省安装成本。越来越多的用户提出送风和回风在一个方向上的产品需求。并且因为使用空调时,需要紧闭门窗,当用户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时,由于房间含氧量的降低,会造成用户胸闷气短的糟糕体验,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在空调中增加新风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管机出风口结构不合理,用户舒适度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口结构,包括风道、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正面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用于改变出风方向的切换组件,通过所述切换组件能使气流从所述正面出风口出风或从所述下出风口出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风板和驱动件,所述风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风板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板在所述风道内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制热关闭点和制冷关闭点,所述风板旋转后抵接在所述制热关闭点时,所述风道与所述正面出风口连通,以进行制冷水平出风;所述风板旋转后抵接在所述制冷关闭点时,所述风道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以进行制热下出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口结构还包括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回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一前一后并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口结构还包括新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和/或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便于安装的法兰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后回风口一上一下并排设置;或者是,所述新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所述下回风口依次从前到后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新风风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口上还设置有新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所述下回风口、所述后回风口和/或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管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所述风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贯流风叶和换热器,所述贯流风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下风向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贯流风叶的高压气流侧;所述风口结构中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贯流风叶的低压气流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安装在吊顶上的所述风管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顶上对应于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工程风口和第二工程风口,所述第一工程风口规格大于所述正面出风口规格;所述第二工程风口规格大于所述下出风口规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工程风口上设置有格栅板,或者是,所述第一工程风口和所述第二工程风口上均设置格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分别通过柔性管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工程风口和所述第二工程风口密闭连接;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通过柔性管路与外界环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管路采用帆布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工程风口与所述机壳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间隙为大于1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开启中央空调,当设置成制热模式时,热风经下出风口吹出;当设置成制冷模式时,冷风经正面出风口出风;
步骤200、中央空调运行时,新风口上的新风风阀的开启或关闭根据中央空调的运行状态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央空调运行状态包括内循环状态、一键新风状态和外循环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中央空调处于内循环状态时,新风口上的新风风阀的开启和关闭由中央空调启动时间和室内温度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央空调启动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新风风阀关闭;当室内温度T与中央空调设定温度T0之间的关系关系为|T-T0|≤3 时,新风风阀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中央空调处于一键新风状态和外循环状态时,新风风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央空调的设定时间为3分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00中,当为制热模式时,切换组件中的风板旋转到制冷关闭点,热风经下出风口吹出;当为制冷模式时,切换组件中的风板旋转到制冷关闭点,冷风经正面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口结构,具有两个出风口,在制热时实现下出风,在制冷时实现水平出风,实现机组的冷热分布送风,符合人体舒适性体验,解决行业难题,通过设置新风口,能够引入外界新风,实现中央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基础上还具有新风功能,更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感和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还具有外观美观、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吹风时的气流流向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处于有新风制冷模式的气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处于有新风制热模式的气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处于无新风制冷模式的气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处于无新风制热模式的气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中新风口另一种实施例时中央空调处于有新风制热模式的气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中新风口第三种实施例时中央空调处于有新风制热模式的气流图。
图中1、风道;2、正面出风口;3、下出风口;4、切换组件;5、下回风口;6、后回风口;7、新风口;8、机壳;9、贯流风叶;10、换热器;11、第一工程风口;12、新风风阀;13、新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结构,包括风道1、与风道1连通的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还包括设置在风道1内用于改变出风方向的切换组件4,通过切换组件4能使气流从正面出风口2出风或从下出风口3出风。
具体的,当中央空调制热时,控制切换组件4运动使热风从下出风口3吹出,实现热风下出风方式,当中央空调制冷时,控制切换组件4运动使热风从正面出风口2吹出,实现冷风水平出风方式。
为了方便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虽然分别设置在在风管机的机壳的前侧面和底面上,但是两个出风口相互靠近,正面出风口 2设置在机壳前侧下部,下出风口设置在及其底面前侧。
进一步的,切换组件4包括风板和驱动件,风板可转动的设置在风道1内,驱动件与风板驱动连接,以带动风板在风道1内转动。更进一步的,风板与风道1的铰接处位于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之间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风道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制热关闭点A和制冷关闭点B,风板旋转后抵接在制热关闭点A 时,风道1与正面出风口2连通,以进行制冷水平出风;风板旋转后抵接在制冷关闭点B时,风道1与下出风口3连通,以进行制热下出风。
如图、图2和图8所示,进一步的,风口结构还包括下回风口5和后回风口6。通过设置两个回风口以增加回风面积。下回风口5与吊顶上的第二工程风口连接,以通过第二工程风口进行回风,后回风口6利用吊顶上的第一工程风口进行回风。
具体的,下回风口5和下出风口3一前一后并排设置,其中下回风口5靠近贯流风叶的低压气流区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贯流风叶逆时针旋转,能将回风口进入的风吹入风道1内,然后经风道1进入到其中一个出风口内排出,贯流风叶旋转的前侧也就是上部或侧前方形成高压气流取,贯流风叶的底部或右后方形成低压气流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风口结构还包括新风口7,新风口7 位于贯流风叶后侧,新风口7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新风引入到中央空调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正面出风口2、下出风口3和/或新风口7 上设置有便于安装的法兰边,该法兰边用于与柔性材料制成的管道连接,便于安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新风口7与后回风口6一上一下并排设置;或者是,如图9和图10所示,新风口7与下出风口3、下回风口5依次从前到后设置,此时新风口7位于机壳8底部。
进一步的,新风口7上设置有新风风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口7,具体的,新风风阀可以设置在新风口7与外部环境连接的柔性管路末端,也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墙体开设的通风口上,柔性管道一端与新风口7连接,另一端与通风口连接。
如图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新风口7上还设置有新风机13,新风机13为带显热交换器的新风机。
进一步的,正面出风口2、下出风口3、下回风口5、后回风口6和/或新风口7上设置有过滤网。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机壳8和设置在机壳8上的风口结构。
风管机整体安装在吊顶上。在吊顶上会预留便于进风和回风的工程风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机壳8内的贯流风叶9和换热器10,贯流风叶9 设置在换热器10的下风向一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风向是指顺着气流流通方向的下游侧。采用以上结构设计是为了方便售后维修,贯流风叶在换热器前方, 所以风机也就在前方,售后更换风机就方便了,因为风机是比较高频的故障件。
进一步的,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均设置在贯流风叶9的高压气流侧;风口结构中的下回风口5和后回风口6均设置在贯流风叶9的低压气流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安装在吊顶上的上述风管机。
如图8所示,具体的,吊顶上对应于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工程风口11和第二工程风口,第一工程风口11规格大于正面出风口2规格;第二工程风口规格大于下出风口3规格。通过将第一工程风口11 设置成规格大于正面出风口2使得,一部分第一工程风口11作为回风口使用,可利用该部分回风送入到后回风口6内。
具体的,第一工程风口11上设置有格栅板,或者是,第一工程风口11和第二工程风口上均设置格栅板。
进一步的,正面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分别通过柔性管路与对应的第一工程风口11和第二工程风口密闭连接;机壳8后侧设置有新风口7,新风口7通过柔性管路与外界环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柔性管路采用帆布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工程风口与机壳8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的,该间隙为大于15mm。
如图5-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开启中央空调,当设置成制热模式时,如图6、图8、图9和图 10所示,热风经下出风口吹出;如图5、图7所示,当设置成制冷模式时,冷风经正面出风口出风;
步骤200、中央空调运行时,新风口上的新风风阀的开启或关闭根据中央空调的运行状态决定。
进一步的,中央空调运行状态包括内循环状态、一键新风状态和外循环状态。
进一步的,当中央空调处于内循环状态时,新风口上的新风风阀的开启和关闭由中央空调启动时间和室内温度决定。
进一步的,中央空调启动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新风风阀关闭;当室内温度T与中央空调设定温度T0之间的关系关系为|T-T0|≤3时,新风风阀打开。
进一步的,当中央空调处于一键新风状态和外循环状态时,新风风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中央空调启动的设定时间为3分钟。也就是说,当选择内循环模式下,当中央空调启动后3分钟内,无论中央空调处于何种模式,新风风阀关闭。假设空调设定温度为T0,室内温度为T,|T-T0|≤3时,新风风阀打开;中央空调关闭时,新风风阀关闭;当进入一键新风模式下,中央空调无视温度条件和运行模式,强行打开新风风阀。当在人多需要制冷的春秋,可以选择此模式直接引新风,节能又舒适;当选择外循环模式下,中央空调和新风阀同时开启,一直有新风引入室内,类似汽车的外循环模式。
步骤100中,当为制热模式时,切换组件中的风板旋转到制冷关闭点B,热风经下出风口3吹出;当为制冷模式时,切换组件中的风板旋转到制冷关闭点A,冷风经正面出风口2吹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口结构,具有两个出风口,在制热时实现下出风,在制冷时实现水平出风,实现机组的冷热分布送风,符合人体舒适性体验,解决行业难题,通过设置新风口,能够引入外界新风,实现中央空调制冷、制热功能基础上还具有新风功能,更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感和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还具有外观美观、实用性强等特点。优选的,制热模式时,风阀执行器旋转至A点,机组向下送风。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正面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用于改变出风方向的切换组件,通过所述切换组件能使气流从所述正面出风口出风或从所述下出风口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风板和驱动件,所述风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风板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板在所述风道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制热关闭点和制冷关闭点,所述风板旋转后抵接在所述制热关闭点时,所述风道与所述正面出风口连通,以进行制冷水平出风;所述风板旋转后抵接在所述制冷关闭点时,所述风道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以进行制热下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还包括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回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一前一后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结构还包括新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和/或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便于安装的法兰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后回风口一上一下并排设置;或者是,所述新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所述下回风口依次从前到后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新风风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上还设置有新风机。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口、所述下回风口、所述后回风口和/或所述新风口上设置有过滤网。
12.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风口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贯流风叶和换热器,所述贯流风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下风向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贯流风叶的高压气流侧;所述风口结构中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贯流风叶的低压气流侧。
15.一种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吊顶上的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所述的风管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上对应于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工程风口和第二工程风口,所述第一工程风口规格大于所述正面出风口规格;所述第二工程风口规格大于所述下出风口规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程风口上设置有格栅板,或者是,所述第一工程风口和所述第二工程风口上均设置格栅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分别通过柔性管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工程风口和所述第二工程风口密闭连接;所述机壳后侧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通过柔性管路与外界环境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路采用帆布材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程风口与所述机壳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该间隙为大于15mm。
CN202220053970.8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Active CN217178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3970.8U CN217178726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3970.8U CN217178726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726U true CN217178726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3970.8U Active CN217178726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088A (zh) * 2022-01-10 2022-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结构、风管机、中央空调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088A (zh) * 2022-01-10 2022-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结构、风管机、中央空调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78726U (zh)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CN101210713A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
CN109442573A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WO2021036415A1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322088A (zh) 一种送风结构、风管机、中央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4593458A (zh)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113803791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CN203628852U (zh) 空调系统
CN209165590U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70948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480753Y (zh) 可前后两面进出风的空调室内机
CN208238010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570053U (zh) 空调设备
CN111140934A (zh) 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
CN111256354A (zh) 一种新型厨房用换气系统
CN2180016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88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CN210740547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0651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165919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984733U (zh) 一种汽车空调模式风门结构
CN219656200U (zh) 除湿设备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20062077U (zh)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