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988U -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988U
CN220506988U CN202322295285.3U CN202322295285U CN220506988U CN 220506988 U CN220506988 U CN 220506988U CN 202322295285 U CN202322295285 U CN 202322295285U CN 220506988 U CN220506988 U CN 22050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r
indoor hea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52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玲
李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52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和新风装置。机壳设置有安装腔和安装平台,且安装腔和安装平台相互连通。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安装腔内。新风装置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的出风筒,且出风筒与室内换热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同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冷媒经过压缩机变成高压气体,然后经过室内换热器组件冷凝放热成为高压液态冷媒。高压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后,再经过室外换热器组件蒸发吸热,最终流回压缩机;空调开启制冷模式时,则通过四通换向阀改变冷媒的流路,冷媒在室内换热器组件蒸发吸热,在室外换热器组件冷凝放热。但是用户在使用空调时通常将门窗紧闭,避免经过空调换热的空气流出室外,这样会使得用户处于密闭环境中,进而导致CO2浓度增加。
为了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用户一般还会设置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空气处理系统,其可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并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设置有新风系统的空调,其新风系统会直接将室外空气吹送至室内。这样会导致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的是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从而使得用户舒适度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和新风装置。机壳设置有安装腔和安装平台,且安装腔和安装平台相互连通。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安装腔内。新风装置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的出风筒,且出风筒与室内换热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其中,新风装置可通过新风出风口将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包括风门。风门设置于出风筒的新风出风口处,风门用于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与风门驱动连接的输出端,驱动电机用于控制风门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罩设于驱动电机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门包括与出风筒铰接的枢转边沿。其中,风门可绕枢转边沿向背离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以疏通新风出风口,或者,绕枢转边沿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封堵新风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与风门对应的位置止挡结构。在风门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止挡结构可止挡风门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与风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止挡凸起以构成止挡结构,且止挡凸起位于风门靠近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于新风出风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还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于安装腔内,且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背离新风装置的一侧。其中,风机的吹风方向限定为从换热进风口至换热出风口。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和新风装置。机壳设置有安装腔和安装平台,且安装腔和安装平台相互连通。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安装腔内。新风装置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的出风筒,且出风筒与室内换热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其中,新风装置可通过新风出风口将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处。这样,在室内换热器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情况下,新风装置可先将室外的空气通过出风筒的新风出风口吹送至室内换热器处。然后使室内换热器对室外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以使室外的空气达到与室内温度相同的温度。在室外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同后,再将室外的空气吹送至室内。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新风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出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出风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驱动电机与风门驱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门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门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壳;11:安装腔;12:安装平台;13:连通窗口;14:滤网;
20:室内换热器;
30:新风装置;31:出风筒;32:电机外壳;33:新风出风口;34:止挡凸起;
40:风门;41:枢转边沿;
5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20和新风装置30。机壳10设置有安装腔11和安装平台12,且安装腔11和安装平台12相互连通。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安装腔11内。新风装置30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12的出风筒31,且出风筒31与室内换热器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3。其中,新风装置30可通过新风出风口33将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处。
具体地,机壳10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以构成安装腔11,机壳10的外部设置有水平平台以构成安装平台12,且安装腔11和安装平台12之间设置有连通窗口13以连通安装腔11和安装平台12。室内换热器20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新风装置30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侧。新风新风装置30还包括进风组件和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用于连通进风组件和出风筒31。
进风组件可通过连通管路将室外的空气输送至出风筒31,然后出风筒31再将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出风口33和连通窗口13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进风侧,以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混合后同时从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侧流经室内换热器20。此时,室内换热器20可同时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以使位于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达到相同的温度并从室内换热器20的出风侧吹送至室内。
可以理解的是,将出风筒31的出风口设置于与室内换热器20对应的位置,可以使室外的空气直接被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侧。这样,可以使室外的空气在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侧与室内的空气混合后被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同时,如此设置还可以提高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平台12可以是独立于机壳10水平平板结构,也可以由水平结构的机壳10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可选地,安装腔11和安装平台12为水平设置,且新风出风口33设置于出风筒31的侧壁面。这样,可以避免室内的灰尘落入新风出风口33内导致空气质量降低。
可选地,出风筒31与室内换热器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出风口。这样,可以提高新风装置30吹送至室外的空气的效率以及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混合的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新风出风口33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只需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30还包括风门40。风门40设置于出风筒31的新风出风口33处,风门40用于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33。
具体地,风门40设置于新风出风口33,用于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33。当风门40疏通新风出风口33时,新风装置30可通过新风出风口33将室外的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处。当风门40封堵新风出风口33时,新风装置30则无法通过新风出风口33将室外的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处。
可选地,在出风筒31设置有多个新风出风口33的情况下,则多个新风出风口33均设置有风门40。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控制风门40的开度控制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的室外的空气的流量。例如,风门40的开度可以是0%、20%、40%、60%、80%或100%。其中,风门40开度为0%是指风门40处于完全封堵新风出风口33的状态,风门40开度为100%是指风门40处于完全疏通新风出风口33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风门40的形状与新风出风口33的形状相对应。例如,新风出风口33的形状为矩形,则风门40的形状也为矩形;若新风出风口33的形状为圆形,则风门40的形状也为圆形;若新风出风口33的形状为三角形,则风门40的形状也为三角形。如此设置,可以提高风门40与新风出风口33的适配性。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30还包括驱动电机50。驱动电机50包括与风门40驱动连接的输出端,驱动电机50用于控制风门40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33。
具体地,驱动电机50安装于机壳10,且驱动电机50位于风门40的一侧。驱动电机50设置有驱动轴以构成输出端,驱动轴与风门40驱动连接。这样,驱动电机50可带动风门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风门40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33。
可选地,驱动电机50为步进电机。
可以理解的是,步进电机具有可靠性高、控制性能好、没有累积误差和控制简单等优点。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30还包括电机外壳32。电机外壳32罩设于驱动电机50外侧。
具体地,在驱动电机50安装于机壳10的情况下,电机外壳32可罩设与驱动电机50的外侧,以避免外部环境影响驱动电机50的运行和寿命。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门40包括与出风筒31铰接的枢转边沿41。其中,风门40可绕枢转边沿41向背离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以疏通新风出风口33,或者,绕枢转边沿41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封堵新风出风口33。
具体地,风门40的枢转边沿41通过铰链与新风出风口33的边沿铰接,以使风门40可在新风出风口33内转动。驱动电机50设置有转轴以构成输出端,转轴与风门40的枢转边沿41驱动连接,以使驱动电机50可通过转轴带动风门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智能化程度。
在用户开启新风装置30的情况下,驱动电机50可带动风门40绕枢转边沿41从第二位置向背离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以疏通新风出风口33。此时,风门40处于完全开启的状态,即新风装置30向室内换热器20送风的流量达到最大,如图6所示。在用户关闭新风装置30的情况下,驱动电机50可带动风门40绕枢转边沿41从第一位置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封堵新风出风口33。此时,风门40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即新风装置30无法向室内换热器20送风,如图7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通过驱动电机50带动风门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使风门40停留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进而控制风门40的开度。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33与风门40对应的位置止挡结构。在风门40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止挡结构可止挡风门40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当驱动电机50驱动风门40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止挡结构与风门40相抵接以止挡风门40继续转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风门40在转动至第二位置后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导致风门40无法完全封堵新风出风口33,同时还可以避免风门40与室内换热器20或机壳10等其他结构接触导致新风空调室内机损坏。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33与风门4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止挡凸起34以构成止挡结构,且止挡凸起34位于风门40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一侧。
具体地,新风出风口33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止挡凸起34,且止挡凸起34向风门40的方向延伸设置。在风门40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止挡凸起34可与风门40的边沿或侧壁面相抵接以止挡风门40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
如图4所示,可选地,新风出风口33设置有两个止挡凸起34,且两个止挡凸起34相对设置于风门40的两侧。在风门40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止挡凸起34可分别与风门40相对的两个边沿相抵接以止挡风门40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20的方向转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滤网14。滤网14设置于新风出风口33和室内换热器20之间。
具体地,滤网14设置于机壳10的连通窗口13处。当新风装置30通过新风出风口33将室外的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时,室外的空气会先流经滤网14。此时,滤网14可对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提高吹送至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还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于安装腔11内,且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20背离新风装置30的一侧。其中,风机的吹风方向限定为从换热进风口至换热出风口。
具体地,风机设置于室内换热器20的出风侧。新风装置30可通过新风出风口33将室外的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处,以使室内换热器20同时对室内和室外的混合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在室内换热器20对混合空气完成制冷或制热后,风机可将混合空气通过换热出风口吹送至室内。此时,吹送至室内的混合空气中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温度相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
具体地,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空调系统,可以使室外的空气在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侧与室内的空气混合后被吹送至室内换热器20,可以避免在吹送新风的局部区域用户感受到室内的空调温度和室外的环境温度两种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设置有安装腔和安装平台,且安装腔和安装平台相互连通;
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安装腔内;和,
新风装置,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的出风筒,且出风筒与室内换热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新风出风口;
其中,新风装置可通过新风出风口将空气吹送至室内换热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新风装置还包括:
风门,设置于出风筒的新风出风口处,风门用于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新风装置还包括:
驱动电机,包括与风门驱动连接的输出端,输出端用于控制风门疏通或封堵新风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新风装置还包括:
电机外壳,罩设于驱动电机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风门包括与出风筒铰接的枢转边沿;
其中,风门可绕枢转边沿向背离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至第一位置以疏通新风出风口,或者,绕枢转边沿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封堵新风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新风出风口与风门对应的位置止挡结构;
在风门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止挡结构可止挡风门继续向靠近室内换热器的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新风出风口与风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止挡凸起以构成止挡结构,且,止挡凸起位于风门靠近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滤网,设置于新风出风口和室内换热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机壳还设置有换热出风口;新风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风机,设置于安装腔内,且风机位于室内换热器背离新风装置的一侧;
其中,风机的吹风方向限定为从换热进风口至换热出风口。
10.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02322295285.3U 2023-08-25 2023-08-25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Active CN22050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5285.3U CN220506988U (zh) 2023-08-25 2023-08-25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5285.3U CN220506988U (zh) 2023-08-25 2023-08-25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988U true CN220506988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5285.3U Active CN220506988U (zh) 2023-08-25 2023-08-25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5421A (zh) 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5780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20506988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系统
CN217178726U (zh) 一种风口结构、风管机及中央空调
CN216557412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KR100723943B1 (ko) 스탠드형 에어컨의 공기청정기 구조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113803791A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JPH101934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6346538U (zh) 浴霸
JP3242021B2 (ja) 熱交換気扇
CN110285497A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15909237U (zh) 空调器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3973508U (zh) 一种快速除霜的房车空调
CN114526515B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2432239B (zh)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7057692U (zh) 浴霸
CN2165919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198896U (zh) 空调器
CN221005234U (zh) 导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18936492U (zh) 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20852363U (zh) 空调器
KR101861677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00032759A (ko) 멀티토출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