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7596U -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 Google Patents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67596U
CN207567596U CN201721715258.5U CN201721715258U CN207567596U CN 207567596 U CN207567596 U CN 207567596U CN 201721715258 U CN201721715258 U CN 201721715258U CN 207567596 U CN207567596 U CN 207567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section
blind way
way brick
rubber layer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52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承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Marth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152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67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67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67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属于盲道砖领域。盲道砖包括基体及覆盖在基体上表面的橡胶层。具体地,基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本体整体为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均为条状结构,用于在相邻的两块盲道砖拼接时进行装配连接。基体及橡胶层上设置有透水通道,基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水流通道,透水通道将橡胶层的正面与水流通道连通。由于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的设置,使得整个盲道上的盲道砖形成一个整体。即便是底下土壤被雨水冲走产生凹坑;盲道砖也不会移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并能防止盲道砖底部的雨水飞溅。

Description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盲道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盲道砖及透视砖组合。
背景技术
盲道砖是为盲人安全出行提供的行路方便道路设施。现有技术中的盲道砖一般是普通的方形砖拼接而成,其透水效果不好,雨天的时候容易产生积水。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盲道砖,这不仅能够便于盲人出行,还有利于构建海绵城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仅能够便于盲人出行,还有利于构建海绵城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盲道砖,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包括本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本体整体为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条状结构,
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共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台阶状;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共面,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台阶状;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所述第一配合部能够与相邻的盲道砖的第二配合部配合,使得相邻的两个盲道砖的上表面共面、下表面共面,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基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以及
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橡胶层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橡胶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为圆柱状或锥台状。
进一步,所述橡胶层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棒,所述橡胶棒连接在基体中;
所述橡胶棒靠近所述橡胶层的一端比远离所述橡胶层的一端小。
进一步,所述橡胶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橡胶层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橡胶棒上的通孔与进水孔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凸部呈矩阵排布,所述橡胶层上相邻四个凸部之间的位置均设置有橡胶棒。
进一步,所述盲道砖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了所述水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下水槽,所述下水槽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基体疏松多孔。
进一步,所述橡胶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层。
进一步,所述本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一体成型。
一种盲道砖组合,所述盲道砖组合包括多个所述的盲道砖,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相邻盲道砖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相邻的所述盲道砖的上表面共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基体上设置有橡胶层,故整个盲道被橡胶层覆盖,当盲人不小心跌倒时,由于橡胶层的缓冲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摔伤。另外,当路面上有水时,由于橡胶层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故可以防止行人滑倒。
由于基体及橡胶层上设置有透水通道,基体本体设置有水流通道,盲道上的水可以及时通过透水通道及水流通道排到地下。并且,透水通道的设置还可以为雨水提供一个缓存空间。
另外,由于雨水冲刷,时间久了之后,盲道砖下面的土壤可能被冲走一部分,使得盲道砖地下产生凹坑。人们踩踏上去后,盲道砖整体表面变得非常不平整;老年人踩在上面容易被摔倒。并且,当下雨季节,雨水聚集在凹坑中,人们踩踏上去之后,雨水被挤出来容易溅到衣服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道砖,由于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的设置,使得整个盲道上的盲道砖的比较平整。即便是底下土壤被雨水冲走产生凹坑;盲道砖也不会移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并能防止盲道砖底部的雨水飞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盲道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盲道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图2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盲道砖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图4的剖面图。
图标:100-盲道砖;110-踩踏凸部;120-下水槽;200-盲道砖; 210-基体;211-第一配合部;212-第二配合部;213-本体;214-凹槽; 220-橡胶层;222-凸部;224-进水孔;230-橡胶棒;300-盲道砖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道砖100,该盲道砖100是由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方形结构,主要用于铺设盲道。
具体地,如图1,盲道砖100整体为方形,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四个侧壁。本公开内容中,上表面指的是铺设盲道时朝上的一面,下表面指的是铺设盲道时朝下的一面。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踩踏凸部 110,本实施例中踩踏凸部110为锥台状。
如图1,盲道砖100上设置有透水通道,具体地,在盲道砖100 的四个侧壁及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下水槽120,下水槽120将上表面与下表面连通;从而使得盲道上的积水可以通过下水槽120快速地流到地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盲道砖200,其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
如图2和图3,盲道砖200包括基体210及覆盖在基体210上表面的橡胶层220。具体地,基体210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213、第一配合部211及第二配合部212;本体213整体为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配合部211及第二配合部212均为条状结构,用于在相邻的两块盲道砖200拼接时进行装配连接。
第一配合部211与第一侧壁连接,其上表面与本体213的上表面共面;并且第一配合部211的厚度小于本体213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配合部211与本体213形成台阶状。第一配合部2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配合部2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第二配合部212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二配合部212的下表面与本体213的下表面共面,第二配合部212与本体213形成台阶状。第二配合部2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配合部2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第一配合部211能够与相邻的盲道砖200的第二配合部212配合,使得相邻的两个盲道砖200的上表面共面、下表面共面,并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
另外,基体210的下表面设置有水流通道,第二通孔与水流通道连通。本实施例中,水流通道时由设置在下表面的凹槽214形成的。
相邻的两块盲道砖200在拼接时,第一配合部211的下表面与相邻盲道砖200第二配合部212的上表面配合。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位置对应,使得,基体210上表面的水能够顺利流到基体210下面。
如图2和图3,橡胶层220设置在基体210的上表面上,并与基体210连接。橡胶层220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与第一通孔连通。通过上述设计,盲道砖200上的积水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进水孔224 及橡胶棒230流到水流通道中。
橡胶层22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过多个凸部222,凸部222为锥台状。本实施例中,凸部222层矩阵排布。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橡胶层220底部设置有连接有橡胶棒230,橡胶棒230垂直于橡胶层220,两者一体成型。橡胶棒230整体上为锥台状,即橡胶棒230的自由端较大。本实施例中,橡胶层220上相邻四个凸部222之间的位置均设置有橡胶棒230。
在模具中制作基体210之前,先将橡胶棒230及橡胶层220固定在模具中,然后倒入混凝土,并使橡胶层220可靠地覆盖在基体210 表面。混凝土凝固之后,橡胶棒230及橡胶层220与基体210成为一体。并且,由于橡胶棒230的在基体210内部的一端较大,故使得橡胶层220与基体210的连接非常可靠。
本实施例中的盲道砖200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基体210上设置有橡胶层220,故整个盲道被橡胶层220覆盖,当盲人不小心跌倒时,由于橡胶层220的缓冲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摔伤。另外,当路面上有水时,由于橡胶层220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故可以防止行人滑倒。
由于基体210及橡胶层220上设置有透水通道,基体210本体 213设置有水流通道,盲道上的水可以及时通过透水通道及水流通道排到地下。并且,透水通道的设置还可以为雨水提供一个缓存空间。
另外,由于雨水冲刷,时间久了之后,盲道砖200下面的土壤可能被冲走一部分,使得盲道砖200地下产生凹坑。人们踩踏上去后,盲道砖200整体表面变得非常不平整;老年人踩在上面容易被摔倒。并且,当下雨季节,雨水聚集在凹坑中,人们踩踏上去之后,雨水被挤出来容易溅到衣服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道砖200,由于第一配合部211及第二配合部212的设置,使得整个盲道上的盲道砖200的比较平整。即便是底下土壤被雨水冲走产生凹坑;盲道砖200也不会移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并能防止盲道砖200底部的雨水飞溅。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盲道砖组合300,盲道砖组合包括实施例2中的盲道砖200,第一配合部211与相邻盲道砖的第二配合部212配合,相邻的盲道砖的上表面共面;从而使得铺设的盲道砖比较平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盲道砖,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包括本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本体整体为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条状结构,
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共面,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台阶状;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下表面共面,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本体形成台阶状;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所述第一配合部能够与相邻的盲道砖的第二配合部配合,使得相邻的两个盲道砖的上表面共面、下表面共面,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基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以及
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橡胶层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橡胶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为圆柱状或锥台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棒,所述橡胶棒连接在基体中;
所述橡胶棒靠近所述橡胶层的一端比远离所述橡胶层的一端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橡胶层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橡胶棒上的通孔与进水孔及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呈矩阵排布,所述橡胶层上相邻四个凸部之间的位置均设置有橡胶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盲道砖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了所述水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下水槽,所述下水槽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疏松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滑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一体成型。
10.一种盲道砖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盲道砖组合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盲道砖,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相邻盲道砖的第二配合部配合,相邻的所述盲道砖的上表面共面。
CN201721715258.5U 2017-12-11 2017-12-11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Active CN207567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5258.5U CN207567596U (zh) 2017-12-11 2017-12-11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5258.5U CN207567596U (zh) 2017-12-11 2017-12-11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67596U true CN207567596U (zh) 2018-07-03

Family

ID=6268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5258.5U Active CN207567596U (zh) 2017-12-11 2017-12-11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675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128A (zh) * 2019-03-06 2019-06-28 王云龙 一种抗压绿化用砖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128A (zh) * 2019-03-06 2019-06-28 王云龙 一种抗压绿化用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335882T1 (de) Entwässerungsrinne mit einem abdeckteil
CN207567596U (zh) 盲道砖及盲道砖组合
CN207537844U (zh)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7739106U (zh) 盲道透水砖及透水砖组合
CN205152749U (zh) 复合结构排水砖
CN208088042U (zh) 一种防滑地砖
CN209428871U (zh) 一种用于路面砖的防溅水结构
CN209211186U (zh) 一种防唧泥地砖
CN207498769U (zh) 一种道路结构
CN2575138Y (zh) 一种路面排水砖
CN210342156U (zh) 一种城轨车辆段上盖排水结构
CN208762830U (zh) 一种人行道板的架空安装排头结构
CN201183957Y (zh) 公路边坡挡墙
CN209144602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人行宽道
CN205399137U (zh) 一种节能环保排水砖
CN207749608U (zh) 一种u形成品树脂混凝土排水沟
CN207244678U (zh) 一种房屋散水结构
CN206110522U (zh) 一种新型房檐
CN204919252U (zh) 一种潜流铺装道路
CN209244322U (zh) 一种架空式海绵公交站台
CN208668200U (zh) 一种带有标识层用于路面图案铺设的渗水面包砖
CN216689699U (zh) 一种截水沟用安全盖板
CN210636265U (zh) 改良式健康步道用地砖
KR20120057938A (ko) 배수통을 갖는 보도블록
CN203878438U (zh) 防溅行道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