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65267U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65267U CN207565267U CN201721473204.2U CN201721473204U CN207565267U CN 207565267 U CN207565267 U CN 207565267U CN 201721473204 U CN201721473204 U CN 201721473204U CN 207565267 U CN207565267 U CN 2075652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evaporator
- vehicles
- air conditioner
- centrifugation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涉及空调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大巴空调的前向离心风叶与蜗壳容易装反,导致装配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辆空调器,包括蒸发段和后向离心风叶。所述蒸发段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回风通道。后向离心风叶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内,以辅助所述回风通道回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后向离心风叶替代现有的前向离心风叶,由于后向离心风叶不存在风机安装方向问题,故可以降低装配故障率,提高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巴空调分蒸发侧、冷凝侧和电器侧。蒸发侧主要有蒸发器和双吸离心风机。其中,风机为效率较低的前向离心风机。前向离心风机包括前向离心风叶和与前向离心风叶配套使用的蜗壳。由于蜗壳和前向离心风叶的成对性,在前向离心风机的安装过程中,前向离心风叶和蜗壳很容易装反,故障率相应较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蜗壳结构的增加,成本也相应增加,同时蜗壳占用大巴空调蒸发侧内部的空间,不利于蒸发侧风机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大巴空调的前向离心风叶与蜗壳容易装反,导致装配故障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器,包括蒸发段,所述蒸发段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回风通道;所述车辆空调器还包括:
后向离心风叶,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内,以辅助所述回风通道回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段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的回风流路上;
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相对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回风流路的下游。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径向方向上。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器呈平板状;或所述蒸发器具有至少两段,且相邻的两段呈V形设置。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当所述蒸发器呈平板状时,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轴线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垂直。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器竖向设置;和/或,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段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通道内的盒体,所述盒体相对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回风流路的下游;所述后向离心风叶位于所述盒体内;
所述盒体具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以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接收流经蒸发器的气流、且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其中,所述盒体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的径向方向上。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导流圈。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段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的内部分隔出两个以上的出风腔;
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后向离心风叶各自与所述出风腔的数量相等,且各自与所述出风腔一一对应设置,以在每个出风腔内形成一个出风通道。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段还包括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电机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驱动连接。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盒体包括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所述第一壳板相对所述第二壳板靠近所述蒸发器设置;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第二壳板连接,且两者形成U形结构;
其中,所述U形结构的端口作为所述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板上;所述U形结构的两个侧口处均盖合有边板,以在所述U形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盒体的内腔。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距离为80mm至230mm。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车辆空调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后向离心风叶替代现有的前向离心风叶,由于后向离心风叶不存在风机安装方向问题,故可以降低装配故障率,提高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空调器的蒸发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空调器的蒸发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发段隐藏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蒸发段隐藏面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回风通道;10、面板;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2、后向离心风叶;20、底壳;3、蒸发器;4、盒体;41、第一壳板;42、第二壳板;401、第二进风口;402、第二出风口;5、导流圈;6、电机;7、电机支架;8、隔板;9、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空调器,包括蒸发段和后向离心风叶2。蒸发段包括回风通道1。回风通道1具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其中,后向离心风叶2设置在回风通道1内,以辅助回风通道1回风。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后向离心风叶2替代现有的前向离心风叶,由于后向离心风叶2不存在风机安装方向问题,故可以降低装配故障率,提高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另外,与前向离心风叶相比,后向离心风叶2不需要蜗壳匹配,从而内部结构紧凑,为蒸发段结构设计提供了优化空间。并且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前向离心风叶,后向离心风叶2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提高车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如图1所示,前述的蒸发段还包括蒸发器3。该蒸发器3位于第一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2之间的回风流路上,以与回风气流进行热交换。前述的后向离心风叶2相对蒸发器3位于回风流路的下游,以使回风气流与蒸发器3热交换后再流入后向离心风叶2。而如果将后向离心风叶2设置在蒸发器3的上游,则后向离心风叶2会对回风气流流入蒸发器3造成阻挡,影响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出风口12位于后向离心风叶2的径向方向上,以使气流从后向离心风叶2的径向排出后能够直接流入第一出风口12,从而气流流动的风阻较小,流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的蒸发器3可以呈平板状。此时,前述的后向离心风叶2的轴线可以与蒸发器3的迎风面垂直,使气流能够平行地穿过蒸发器3,提高蒸发器3的换热效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蒸发器3除了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比如,如图4所示,蒸发器3可以具有至少两段,且相邻的两段呈V形设置,如此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尽量提高蒸发器3的换热面积,从而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前述的蒸发器3可以竖向设置,以方便安装。后向离心风叶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后向离心风叶2的进风口朝向蒸发器3,如此在后向离心风叶2的吸力作用下,气流能够更为快捷、顺畅地流经蒸发器3,提高蒸发器3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的蒸发段还可以包括位于回风通道1内的盒体4。盒体4相对蒸发器3位于回风流路的下游。前述的后向离心风叶2位于盒体4内。盒体4具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风口401和第二出风口402,以通过第二进风口401接收流经蒸发器3的气流、且通过第二出风口402排出。其中,盒体4的第二出风口402与第一出风口12连接,比如卡扣连接等。其中,盒体4的内部形成出风通道,盒体4具有为后向离心风叶2提供外壳保护的技术效果。并且,后向离心风叶2可以先安装在盒体4内,然后再将盒体4整体安装到回风通道1内,如此具有方便装配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二出风口402与第一出风口12相对,以减小风阻,并且使蒸发段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进风端与第二进风口401相对,如此可以减小气流的流动路径,降低风阻。当然,第二出风口402也可以位于后向离心风叶2的径向方向上,如此同样具有减小气流的流动路径、降低风阻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第二进风口401处设有导流圈5,以对第二进风口401的进风气流导流,提高第二进风口401的进风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蒸发段还可以包括隔板8。隔板8将盒体4的内部分隔出两个以上的出风腔。
前述的第二进风口401、第二出风口402和后向离心风叶2各自与出风腔的数量相等,且各自与出风腔一一对应设置,以在每个出风腔内形成一个出风通道。换句话说:第二进风口401与出风腔的数量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出风腔均具有一个第二进风口401。第二出风口402与出风腔的数量也相等,且两者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出风腔均具有一个第二出风口402。后向离心风叶2与出风腔的数量也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出风腔内均设置有一个后向离心风叶2。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蒸发段还包括电机6和电机支架7。电机6通过电机支架7安装在盒体4内,即电机6安装在电机支架7上,电机支架7安装在盒体4内。电机6与后向离心风叶2驱动连接,以驱动后向离心风叶2转动,辅助回风通道1回风。其中,通过设置的电机6,具有节省人力的技术效果,方便对后向离心风叶2的转动进行控制。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盒体4可以包括第一壳板41和第二壳板42。第一壳板41相对第二壳板42靠近蒸发器3设置。第一壳板41与第二壳板42连接,且两者形成U形结构。其中,其中,U形结构的端口作为前述的第二出风口402。前述的第二进风口401设置在第一壳板41上。U形结构的两个侧口处均盖合有边板9,以在U形结构内部形成前述盒体4的内腔。前述的电机6、电机支架7以及后向离心风叶2均设置在U形结构内。在本示例中,由于盒体4是由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相对于一体式的盒体4结构,本示例中的盒体4方便拆卸,以方便取出或安装盒体4内部的其它零件比如电机6、电机支架7以及后向离心风叶2等。
优选的,前述的第一壳板41与蒸发器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80mm至230mm,优选的为155mm,以使第一壳板41与蒸发器3之间的距离不至于太小而影响气流与蒸发器3之间的换热,也不至于太大而使气流的流动路径过长,使蒸发段的体积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车辆空调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设置上述车辆空调器的缘故,因此也具有降低装配故障率,提高车辆空调器的装配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器可以为大巴空调器,相应的,前述的车辆可以为大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大巴空调器和大巴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巴空调蒸发段的风机系统选用后向离心风叶2,后向离心风叶2可提高风机效率,提升大巴空调整体性能。后向离心风叶2位于蒸发器3的下游,其轴平行于水平面,垂直于蒸发器3,采用吸风设计。后向离心风叶2前面有第一壳板41,第一壳板41位于换热器和后向离心风叶2之间,第一壳板41上有导流圈5。后向离心风叶2后面有后板(即前述的第二壳板42),后向离心风叶2安装在电机6上,电机6安装在电机支架7上,电机支架7固定在第二壳板42上。整个结构简单,不存在安装方向性、布置紧凑,降低安装故障率的同时可为后续大巴蒸发侧结构设计提供优化空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新型大巴空调蒸发侧风道结构,当大巴空调运行时,蒸发侧气流在后向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由回风口(即前述的第一进风口11)流经蒸发器3换热后,经后向离心风机出口流入大巴车厢内部,进而达到车内制冷/制热的效果。
实施方案一中大巴空调蒸发侧包括面板10、底壳20、蒸发器3、第一壳板41、后向离心风叶2、隔板8、电机6、电机支架7和第二壳板42组成。蒸发器3为平板换热器,竖直放置,由边板9固定在大巴底壳上。离心风机选用后向离心风机,数量至少1个,离心风机与离心风机之间安装隔板8,以单独对各个后向离心风道系统进出风,避免相互干扰。后向离心风叶2位于蒸发器3下游,其轴线平行于水平面,垂直于蒸发器3。风道采用吸风设计,即当大巴空调运行时由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先经过蒸发器3,再经过后向离心风机,最后吹向车内。后向离心风机前面有第一壳板41,第一壳板41介于蒸发器3和后向离心风叶2之间,第一壳板41与蒸发器3间的距离介于80mm和230mm之间,第一壳板41上有供气流经过并具有导向作用的导流圈5,导流圈5数量与风机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导流圈5可铆接或焊接在第一壳板41上。后向离心风叶2后有第二壳板42,一个后向离心风叶2对应一个电机6,后向离心风叶2由电机6安装在电机支架7上,电机支架7固定在第二壳板42上。由于后向离心风叶2本身结构决定,在安装过程中不存装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内部省去设计蜗壳结构,使蒸发侧结构简单紧凑,为大巴蒸发侧结构设计提供优化空间。
如图4所示,方案二与方案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蒸发器3采用多折布置,与高效后向离心风叶2配合,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大巴空调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后向离心风叶2,大巴蒸发侧内部结构简单化,不存在风机安装方向问题,降低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2、与前向离心风叶相比,后向离心风叶2不需要蜗壳匹配,内部结构紧凑,为大巴蒸发侧结构设计提供优化空间。
3、相比现有技术中前向离心风叶,后向离心风叶2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特点,能够提高大巴空调整体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车辆空调器,包括蒸发段,所述蒸发段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的回风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器还包括:
后向离心风叶(2),设置在所述回风通道(1)内,以辅助所述回风通道(1)回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段还包括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2)之间的回风流路上;
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相对所述蒸发器(3)位于所述回风流路的下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12)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径向方向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3)呈平板状;或所述蒸发器(3)具有至少两段,且相邻的两段呈V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蒸发器(3)呈平板状时,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轴线与所述蒸发器(3)的迎风面垂直。
6.如权利要求2、3或5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3)竖向设置;和/或,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3)。
7.如权利要求2、3或5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段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通道(1)内的盒体(4),所述盒体(4)相对所述蒸发器(3)位于所述回风流路的下游;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位于所述盒体(4)内;
所述盒体(4)具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二进风口(401)和第二出风口(402),以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401)接收流经蒸发器(3)的气流、且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402)排出;其中,所述盒体(4)的第二出风口(40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口(40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相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401)相对;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402)位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的径向方向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口(401)处设有导流圈(5)。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段还包括隔板(8),所述隔板(8)将所述盒体(4)的内部分隔出两个以上的出风腔;
所述第二进风口(401)、所述第二出风口(402)和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各自与所述出风腔的数量相等,且各自与所述出风腔一一对应设置,以在每个出风腔内形成一个出风通道。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段还包括电机(6)和电机支架(7),所述电机(6)通过电机支架(7)安装在所述盒体(4)内,所述电机(6)与所述后向离心风叶(2)驱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4)包括第一壳板(41)和第二壳板(42),所述第一壳板(41)相对所述第二壳板(42)靠近所述蒸发器(3)设置;所述第一壳板(41)与所述第二壳板(42)连接,且两者形成U形结构;
其中,所述U形结构的端口作为所述的第二出风口(402);所述第二进风口(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板(41)上;所述U形结构的两个侧口处均盖合有边板(9),以在所述U形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盒体(4)的内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板(41)与所述蒸发器(3)之间的距离为80mm至230mm。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3204.2U CN207565267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73204.2U CN207565267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65267U true CN207565267U (zh) | 2018-07-03 |
Family
ID=6269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73204.2U Active CN207565267U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652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3238A (zh) * | 2017-11-07 | 2018-04-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
2017
- 2017-11-07 CN CN201721473204.2U patent/CN2075652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3238A (zh) * | 2017-11-07 | 2018-04-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47460B (zh) |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876465A (zh) | 鞍形窗式空调器 | |
CN109340915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689056U (zh) | 空调器 | |
CN101957027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207466355U (zh) |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 |
CN207565267U (zh)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
CN20904257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US10328766B2 (en) | Rooftop-mounted air-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 |
CN201787673U (zh) | 落地式空调机 | |
CN114083954A (zh) |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 |
CN107933238A (zh) |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 |
CN109282360A (zh) | 一种风管机送风机构以及风管式空调器 | |
CN102434471A (zh) | 横流风扇 | |
CN209208405U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7875331U (zh) | 一种空调设备 | |
CN207140726U (zh) | 暗藏式空气能房车空调 | |
JP6174339B2 (ja)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208025673U (zh) | 立式空调设备 | |
CN207299188U (zh) | 一种模块式小一匹电梯空调 | |
CN101149063A (zh) | 一体式空调器轴流风扇结构 | |
CN105423519B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10717848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CN102116509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7235808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