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0006U -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30006U
CN207530006U CN201721649347.4U CN201721649347U CN207530006U CN 207530006 U CN207530006 U CN 207530006U CN 201721649347 U CN201721649347 U CN 201721649347U CN 207530006 U CN207530006 U CN 207530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ib
lower box
box
aluminium alloy
cel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93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飞
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eng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s A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s A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Suzhou Is A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16493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30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30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30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包括:设有加强筋的上箱体;设有两层结构的下箱体,即下箱体中间层和下箱体底层;下箱体中间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采用封闭式加强筋,封闭部分内设有冷却液;下箱体底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其下箱体底层中空部分与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底部,通过集成了相变液体,在电池温度达到45°的时候,箱体底部的相变液体会自动气化,大量吸收从电池箱体内侧底部传输过来的电池的热量,从而达到电池包的液体散热功能,同时底部的液体,在行驶状态下,通过液体的自我激荡,可以有效减小同一箱体内的不同点的电芯的温度差异。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越来越红火,已经从原来的科研变成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开始稳步进入批量化阶段。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锂电池系统也往着越来越高电量,更高能量密度,更高箱体体积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方面,国家也提出了在2020年关于动力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需要达到260Wh/kg的目标,同时要满足国家关于动力电池系统的国家测试标准。在上述背景下,在电池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配件—电池箱体方面的轻量化、IP67、多功能集成的研究变得重要起来。
目前的动力锂电池壳体中,大多采用了钣金冲压+焊接,铝合金箱体,高分子材料的箱体等。但是同时也面临着钣金冲压+折弯/焊接的箱体解决方案中箱体重量比较重,无法高度轻量化;铝合金箱体解决方案中强度不够,通不过国家的第三方测试;高分子材料的箱体解决方案中无法更好做到EMC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的现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提出一种铝合金的箱体解决方案,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在达到国家的第三方测试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汽车级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包括:
设有加强筋的上箱体;
设有两层结构的下箱体,即下箱体中间层和下箱体底层;
下箱体中间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采用封闭式加强筋,封闭部分内设有冷却液;
下箱体底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其下箱体底层中空部分与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通过底层中空部分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可以将封闭空间中的冷却液热量及时传输至外界。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下箱体中间层封闭式加强筋中的冷却液体积占据封闭式加强筋空间的90%。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下箱体底层中空与外界相通,中间等间隔分布加强筋构成框架结构加强筋。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下箱体侧壁设置安装位。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箱体的加强筋为十字型加强筋。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下箱体底层框架结构的加强筋为条状加强筋,等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式加强筋为十字型封闭加强筋,等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底部,通过集成了相变液体,在电池温度达到45°的时候,箱体底部的相变液体会自动气化,大量吸收从电池箱体内侧底部传输过来的电池的热量,从而达到电池包的液体散热功能,同时底部的液体,在行驶状态下,通过液体的自我激荡,可以有效减小同一箱体内的不同点的电芯的温度差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层中空部分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可以将封闭空间中的冷却液热量及时传输至外界。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特殊的加强筋结构解决箱体强度和电池系统轻量化这一矛盾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动力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铝合金箱体的电池包外部示意图。
图2.铝合金箱体的上壳体外部示意图。
图3.箱体的下箱体正视图。
图4.箱体的下箱体侧视图。
图5.箱体的下箱体的底层。
图6.箱体的下箱体的中间层仰视图。
图7.箱体的下箱体的中间层俯视图。
图8.箱体长度各方向的截面图。
上箱体1、下箱体2、安装位3、下箱体底层21、下箱体底层加强筋211、下箱体中间层22,下箱体中间层加强筋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包括:设有加强筋的上箱体1;如图5、6所示,设有两层结构的下箱体2,即下箱体中间层22和下箱体底层21;下箱体中间层22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221,采用封闭式加强筋,封闭部分内设有冷却液;下箱体底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211,其下箱体底层中空部分与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
下箱体中间层封闭式加强筋中的冷却液体积占据封闭式加强筋空间的90%。所述的下箱体底层中空与外界相通,中间等间隔分布加强筋构成框架结构加强筋。所述的下箱体侧壁设置安装位。所述的上箱体的加强筋为十字型加强筋。所述的下箱体底层框架结构的加强筋为条状加强筋,等间隔设置。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式加强筋为十字型封闭加强筋,等间隔设置。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铝合金箱体的电池包,外部设有加强筋的上箱体1、设有两层结构的下箱体2。
如图2所示,上箱体1盖板为冲压的铝合金板,通过中间加强筋的设计,保证整体不形变;通过四周边上的设计和下箱体2配合后,保证了可以达到IP67;同时兼顾到了轻量化。
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的下箱体,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两侧的安装位:10个;
B:箱体的四周为铝型材;
C:箱体的底部,有双层设计,并且在底部为有2.5mm厚度的铝板;在中间层为含有加强筋,并且形成封闭,在内部设计有具备散热功能的冷却液,形成具备冷却系统的一体式的铝合金箱体。
如图5所示,箱体的下箱体的底层, 包括:底部厚度为2.5mm后的铝合金板、形成框架结构的加强筋;底部的2.5mm厚度的铝合金板,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池包来自地面的一些破坏,同时多层设计也有效的保证了:即使表面破损,也可以通过定期的破损面焊接修补,不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和IP防护等级。中间的加强筋,既可以形成的框架结构,满足车用使用工况的强度需要;又由于四周都是开口式,风可以在间隙自由穿行,可以高效的带着上面一层传递过来的热量。
如图6和图7所示箱体的下箱体包含:底部厚度为2.5mm后的铝合金、形成框架结构的加强筋、空间高度15mm;封闭的中间控制区域放置冷却液;冷却液只需要90%的占据于这个封闭空间。
如图8所示下箱体2包含组成:底部厚度为2.5mm后的铝合金;从底部摩擦搅拌焊后,形成安装结构的安装螺栓孔位;电池模块可以直接装在图7的界面上面,这样可以通过接触,直接将热量导到冷却液,冷却液温度升高,通过在封闭空间的激荡和对流,高效的将热量从底部转移,同时满足了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加强筋的上箱体;
设有两层结构的下箱体,即下箱体中间层和下箱体底层;
下箱体中间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采用封闭式加强筋,封闭部分内设有冷却液;
下箱体底层设有框架结构的加强筋,其下箱体底层中空部分与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部分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下箱体中间层封闭式加强筋中的冷却液体积占据封闭式加强筋空间的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箱体底层中空与外界相通,中间等间隔分布加强筋构成框架结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箱体侧壁设置安装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箱体的加强筋为十字型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箱体底层框架结构的加强筋为条状加强筋,等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其特征在于:下箱体中间层的封闭式加强筋为十字型封闭加强筋,等间隔设置。
CN201721649347.4U 2017-12-01 2017-12-01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Active CN207530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9347.4U CN207530006U (zh) 2017-12-01 2017-12-01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9347.4U CN207530006U (zh) 2017-12-01 2017-12-01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30006U true CN207530006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7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9347.4U Active CN207530006U (zh) 2017-12-01 2017-12-01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30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1856A (zh) * 2018-10-16 2019-03-12 浙江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T02型铝质电池箱壳体加工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1856A (zh) * 2018-10-16 2019-03-12 浙江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T02型铝质电池箱壳体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8495U (zh) 轻量化、高强度、密封防水的电池箱体
CN109546018A (zh) 电池顶盖及使用该电池顶盖的动力电池
CN206155129U (zh) 轻量化电动车用电池箱
CN109920949A (zh) 轻量化动力电池箱体
CN207530006U (zh)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箱体
CN104850193A (zh) 一种加固的抗干扰计算机机箱
CN106784451A (zh) 一种双层密封电池包箱体
CN206624133U (zh) 一种电池包装壳
CN103022389A (zh) 电池箱
CN2069764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
CN2083156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铝电池包总成
CN207353342U (zh) 一种易散热免焊接锂电池
CN104505532A (zh) 叠片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06977873U (zh) 一种便拆式电气柜
CN202268410U (zh) 电池箱
CN205900612U (zh) 一种复合集成动力电池盖
CN205680144U (zh) 一种多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CN206441778U (zh) 一种双层密封电池包箱体
CN2095921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箱体及电池箱
CN20849821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02282398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车架与电池盒的连接结构
CN206789901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下电气屏柜
CN20714933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感应电阻器的防护盖
CN10832144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整体过流产热实验测试装置
CN206451741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500 Building 2, No. 133, Huangpujiang Road,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eng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Huangpu River Road No. 59,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s a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