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0209U -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0209U
CN207510209U CN201721566692.1U CN201721566692U CN207510209U CN 207510209 U CN207510209 U CN 207510209U CN 201721566692 U CN201721566692 U CN 201721566692U CN 207510209 U CN207510209 U CN 207510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apacitance
diode
sola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666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清洪
唐长芳
陈功贺杰
王勇
蒋志勤
陶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7215666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0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0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02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90Energy harvesting concepts as power supply for auxiliaries' energy consumption, e.g. photovoltaic sun-roof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包括车架、车顶盖、尾箱盖、引擎盖、发动机和蓄电池,在发动机上连接有点火开关,在车架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在车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在车顶盖上安装有光线传感器,在点火开关上安装有点火开关传感器,在驻车制动开关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点火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和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ECU上对应的输入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ECU上设有至少三个电池组件接口,太阳能电池ECU上的电池组件接口分别与对应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的工作电压,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程度也较高。

Description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尤其是一种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应用,太阳能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相对于纯太阳能汽车而言,混合动力汽车因其技术更成熟、动力更强劲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目前,对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例如公开号为CN1016707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它介绍了顶盖、两侧面以及引擎盖上都铺设有太阳能接收装置,即太阳能电池板,但是,该专利中并没有公开对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展开和收折问题,并且由于在汽车行进过程中需要充电,如果全面覆盖车厢表面会影响驾驶安全。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452744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行充电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该专利设计了可收叠的太阳能电池板结构,并且通过DC/DC变换器来实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之间的电压转换,虽然这种结构的汽车能够正常使用,但是,由于多块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太小以及输出电压各不相同,导致输入到蓄电池的电压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波动较大,这样就对车载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总所周知,目前国内的车载电池价格成本非常高,这使得电动汽车的维修以及保养成本也非常高。不仅如此,现目前的太阳能汽车上对于蓄电池的管路也明显存在缺陷,通常都是采用固定容量比例充电模式,例如普通电池大多采用20%~80%的电池容量充电范围,不论在任何天气状态都采取相同的容量模式,这样对于电池板的工作负荷也较大,也容易导致电池的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上由于安装了多块不同大小的电池板,导致蓄电池的输入电压波动较大的问题,以及现目前汽车上缺少对于蓄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的调节功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的工作电压、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包括车架、车顶盖、尾箱盖、引擎盖、发动机和蓄电池,在发动机上连接有点火开关,在车架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盖上安装有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在引擎盖上安装有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在尾箱盖上安装有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所述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通过第一卷放电机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前端连接,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通过第二卷放电机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车顶盖上安装有光线传感器,在所述点火开关上安装有点火开关传感器,在所述驻车制动开关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点火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和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ECU上对应的输入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ECU上设有至少三个电池组件接口,太阳能电池ECU上的电池组件接口分别与对应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输出端相连;太阳能电池ECU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一卷放电机的控制端、第二卷放电机的控制端、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DC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在DC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入端上分别连接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电压输出端、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电压输出端,DC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还通过双向通信接口与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相连;
所述DC转换模块包括型号为 STC15F104E的芯片IC1,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1的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D1的发射极和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所述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和转换信号输入端U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集电极,三极管D6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三引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三极管D8的发射极,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发射极,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D8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V4;所述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11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3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10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2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1相连;
所述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包括型号为10F220的芯片IC2,所述芯片IC2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管理信号输入端U2、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9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和场效应管T1的源极,场效应管T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1的漏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三引脚;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3的栅极和场效应管T2的源极,场效应管T3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T3的漏极与电容C11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2的漏极和电阻R15的另一端,场效应管T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负极;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管理信号输出端U3。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的光线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成熟的元器件,它的作用在于实时检测外部光线强度,并将光线信号反馈给太阳能电池ECU;点火开关传感器也是采用现有的检测装置,它的作用是检测汽车的点火开关是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并同时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太阳能电池ECU;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同样也是采用现有元器件,将其应该在本申请的结构中,起到检测制动开关的状态,并反馈信号给太阳能电池ECU。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电池ECU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它是采用了型号为PC8394T的控制芯片,在该芯片中预置有控制程序,太阳能电池ECU根据上述检测的三组信号,根据自身内部预制的程序综合判断后,发出相应的指令分别控制各个模块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接线时,DC转换模块上的转换信号输入端U1与太阳能电池ECU上对应的输出端连接,DC转换模块上的电压输入端V1、电压输入端V2和电压输入端V3分别对应连接三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电压输出端,DC转换模块上的电压输出端V4与蓄电池上的电压输入端相连。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上的管理信号输入端U2与太阳能电池ECU上对应的输出端连接,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上的管理信号输出端U3与蓄电池双向通信连接。
优化地,所述场效应管T1的型号为2SJ143,所述场效应管T2的型号为2SK386,所述场效应管T3的型号为2SJ177。
优化地,所述第一卷放电机包括电机、三角架、轮子、底座,所述底座下方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中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侧设置有所述轮子,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侧面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侧安装有大带轮,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所述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上方安装有轴承安装座,所述轴承安装座的中部安装有卷筒,所述卷筒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轴承、稳定轮、传动轴、内圈齿轮、外齿轮、小带轮和卡扣,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小带轮,所述小带轮的一侧安装有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外齿轮,所述外齿轮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内圈齿轮,所述外齿轮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稳定轮,所述稳定轮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卡扣,所述三角架上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安装有悬挂钩,所述悬挂钩上设置有定位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卷放电机和第二卷放电机采用的是相同的结构,上述结构中,将太阳能薄膜电池固定于所述卷筒上,将所述电机通电,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大带轮旋转,所述大带轮通过带使得所述小带轮做旋转运动,所述小带轮使得所述转动装置转动,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卡扣带动所述卷筒做旋转运动,从而将太阳能薄膜电池卷入所述卷筒上,当卷入的太阳能薄膜电池非常多的时候,可以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来卷入更多的太阳能薄膜,卷好之后,关闭所述电机,可将设备移动至不妨碍工作的位置,完成对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本实用新型中的卷放电机,使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能够应用于多种规格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减轻了人力物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太阳能薄膜电池。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安装支架用螺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轮子用螺栓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三角架焊接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三角架焊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杆用螺栓与所述三角架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悬挂钩用螺栓与所述伸缩杆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镶嵌在所述悬挂钩上,所述电机用螺栓与所述底座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大带轮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进行连接,所述卷筒与所述转动装置用所述卡扣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座中部镶嵌有所述轴承。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稳定轮与所述传动轴之间用键连接,所述外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内圈齿轮与所述外齿轮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卷收效率,所述卡扣镶嵌在所述稳定轮上,所述小带轮与所述大带轮之间通过带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稳定的工作电压: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位置电池板的电压值的不同,针对性的设计了电压转换装置,它能够将几块不同电池板的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后,整流成稳定的输入电压,供蓄电池充电使用,极大的保障了电池的使用安全。
2、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或对现有汽车进行改装:本实用新型可对现有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改装,只需将相应的装置安装于现有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内,无论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均可适用,甚至对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也可适用,市场前景广阔。
3、自动化程度高: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节能环保,而且还能应对不同的行驶状态,在汽车正常行驶时,能够通过第2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发电;当汽车停车后,能够通过第1、2、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均发电,并且由于第1、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展开,可以有效降低车内温度,避免夏天露天停车造成的车内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的不良影响。
4、智能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针对性的设计了蓄电池管理控制器,它能够对蓄电池的充电容量进行实时调节,从而应对不同的天气环境,节能效果明显提升,而且该蓄电池管理控制器采取自动控制,不需要驾驶员干预,不会对驾驶员驾驶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DC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卷放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卷放电机内部的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卷放电机的侧面视图。
图中,1—车架,2—车顶盖,3—尾箱盖,4—引擎盖,5—发动机,6—蓄电池,7—点火开关,8—驻车制动开关,9—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2—第一卷放电机,13—第二卷放电机,14—光线传感器,15—点火开关传感器,16—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17—太阳能电池ECU,18—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9—DC转换模块,20—轴承安装座,21—定位杆,22—悬挂钩,23—三角架,24—轮子,25—安装支架,26—底座,27—连接轴,28—电机,29—联轴器,30—大带轮,31—伸缩杆,32—卡扣,33—小带轮,34—转动装置,35—卷筒,36—轴承,37—稳定轮,38—传动轴,39—内圈齿轮,40—外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包括车架1、车顶盖2、尾箱盖3、引擎盖4、发动机5和蓄电池6,在发动机5上连接有点火开关7,在车架1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盖2上安装有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在引擎盖4上安装有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在尾箱盖3上安装有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所述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通过第一卷放电机12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前端连接,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通过第二卷放电机13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车顶盖2上安装有光线传感器14,在所述点火开关7上安装有点火开关传感器15,在所述驻车制动开关8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16,所述光线传感器14的输出端、点火开关传感器15的输出端和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16的输出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ECU17上对应的输入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ECU17上设有至少三个电池组件接口,太阳能电池ECU17上的电池组件接口分别与对应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输出端相连;太阳能电池ECU17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一卷放电机12的控制端、第二卷放电机13的控制端、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的信号输入端和DC转换模块19的信号输入端,在DC转换模块19的电压输入端上分别连接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的电压输出端、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的电压输出端,DC转换模块19的电压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6还通过双向通信接口与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相连。
所述DC转换模块19包括型号为 STC15F104E的芯片IC1,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1的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D1的发射极和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所述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和转换信号输入端U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集电极,三极管D6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三引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三极管D8的发射极,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发射极,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D8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V4;所述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11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3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10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2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1相连。
所述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包括型号为10F220的芯片IC2,所述芯片IC2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管理信号输入端U2、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9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和场效应管T1的源极,场效应管T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1的漏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三引脚;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3的栅极和场效应管T2的源极,场效应管T3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T3的漏极与电容C11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2的漏极和电阻R15的另一端,场效应管T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负极;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管理信号输出端U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ECU17为型号PC8394T的控制芯片。所述场效应管T1的型号为2SJ143,所述场效应管T2的型号为2SK386,所述场效应管T3的型号为2SJ177。
参见图5-图7,所述第一卷放电机12包括电机28、三角架23、轮子24、底座26,所述底座26下方安装有安装支架25,所述安装支架25的中部安装有连接轴27,所述连接轴27两侧设置有所述轮子24,所述底座26的上方安装有所述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侧面设置有联轴器29,所述联轴器29的另一侧安装有大带轮30,所述底座26的两侧安装有所述三角架23,所述三角架23的上方安装有轴承安装座20,所述轴承安装座20的中部安装有卷筒35,所述卷筒35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4,所述转动装置34包括轴承36、稳定轮37、传动轴38、内圈齿轮39、外齿轮40、小带轮33和卡扣32,所述传动轴38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小带轮33,所述小带轮33的一侧安装有所述轴承36,所述轴承36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外齿轮40,所述外齿轮40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内圈齿轮39,所述外齿轮40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稳定轮37,所述稳定轮37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卡扣32,所述三角架23上安装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的端部安装有悬挂钩22,所述悬挂钩22上设置有定位杆21。
所述连接轴27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5用螺栓与所述底座26连接,所述轮子24用螺栓连接在所述连接轴27上。所述三角架23焊接在所述底座26的上方,所述轴承安装座20与所述三角架23焊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杆31用螺栓与所述三角架23连接。所述悬挂钩22用螺栓与所述伸缩杆31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21镶嵌在所述悬挂钩22上,所述电机28用螺栓与所述底座26连接。所述大带轮30通过所述联轴器29与所述电机28进行连接,所述卷筒35与所述转动装置34用所述卡扣32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座20中部镶嵌有所述轴承36。所述稳定轮37与所述传动轴38之间用键连接,所述外齿轮40与所述传动轴38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内圈齿轮39与所述外齿轮40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卡扣32镶嵌在所述稳定轮37上,所述小带轮33与所述大带轮30之间通过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光线传感器检测光线强度,以判断是晴天还是其它天气,太阳能电池ECU接收该光线信号后进行判断,如果为晴天,则传送信号到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调整蓄电池荷电状态(荷电状态是本领域对蓄电池充电状态的指代,本领域人员应该都是知晓的)范围,以便太阳能电池所发电能能够通过给蓄电池充电方式储藏(一般混合动力汽车荷电状态范围在20%-80%,这里可适当调低荷电状态最高值);如果是其它天气,则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的荷电状态范围保持不变;同时,将驻车制动开关信号和点火开关信号送入太阳能电池ECU,如果驻车制动手柄松开或点火开关打开,表明汽车正在行驶或即将进入行驶,第1、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卷放电机动作,将第1、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卷起,只有第2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处于发电状态;如果驻车制动手柄拉起5分钟以上且者点火开关关闭5分钟以上,太阳能电池ECU输出信号给第1、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卷放电机,将这两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展开,此时第1、2、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处于发电状态,太阳能电池ECU同时输出信号到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电子开关,将三组太阳能电池电源线连接。在判断好信号后,太阳能电池ECU根据信号判断是第2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单独发电还是1、2、3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同时发电(两种发电状态输出电压不同),太阳能电池ECU输出信号到DC转换模块进行模式切换,以便能够使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发电电压转换为要求的电压对蓄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无论是汽车行驶还是停车,均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给汽车蓄电池充电,降低汽车停车时太阳光照射入车内给用户造成的不适,同时利用太阳能给蓄电池充电,节约能源,降低汽车能耗,从而降低汽车使用费用。除了应用到混合动力汽车外,纯电动汽车也可使用,只要把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的荷电状态做适当调整,更换一个合适的DC转换模块即可,其它安装方法相同,在现有的内燃机汽车上也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包括车架(1)、车顶盖(2)、尾箱盖(3)、引擎盖(4)、发动机(5)和蓄电池(6),在发动机(5)上连接有点火开关(7),在车架(1)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盖(2)上安装有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在引擎盖(4)上安装有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在尾箱盖(3)上安装有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所述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通过第一卷放电机(12)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前端连接,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通过第二卷放电机(13)与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后端连接;在所述车顶盖(2)上安装有光线传感器(14),在所述点火开关(7)上安装有点火开关传感器(15),在所述驻车制动开关(8)上安装有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16),所述光线传感器(14)的输出端、点火开关传感器(15)的输出端和驻车制动开关传感器(16)的输出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ECU(17)上对应的输入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ECU(17)上设有至少三个电池组件接口,太阳能电池ECU(17)上的电池组件接口分别与对应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输出端相连;太阳能电池ECU(17)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一卷放电机(12)的控制端、第二卷放电机(13)的控制端、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的信号输入端和DC转换模块(19)的信号输入端,在DC转换模块(19)的电压输入端上分别连接第一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0)的电压输出端、第二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9)的电压输出端和第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11)的电压输出端,DC转换模块(19)的电压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6)还通过双向通信接口与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相连;
所述DC转换模块(19)包括型号为 STC15F104E的芯片IC1,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三极管D1的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D1的发射极和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所述芯片IC1的第八引脚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和转换信号输入端U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集电极,三极管D6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三引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三极管D8的发射极,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D6的发射极,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D8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V4;所述芯片IC1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11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3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10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2相连,所述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电阻R9相连后再连接到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9的正极与电压输入端V1相连;
所述混合动力蓄电池管理模块(18)包括型号为10F220的芯片IC2,所述芯片IC2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管理信号输入端U2、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8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9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和场效应管T1的源极,场效应管T1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电阻R14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1的漏极,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三引脚;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相连后再连接到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3的栅极和场效应管T2的源极,场效应管T3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T3的漏极与电容C11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场效应管T2的漏极和电阻R15的另一端,场效应管T2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和二极管D13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阻R1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3的负极;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的输出端和管理信号输出端U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ECU(17)为型号PC8394T的控制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T1的型号为2SJ143,所述场效应管T2的型号为2SK386,所述场效应管T3的型号为2SJ17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放电机12包括电机(28)、三角架(23)、轮子(24)、底座(26),所述底座(26)下方安装有安装支架(25),所述安装支架(25)的中部安装有连接轴(27),所述连接轴(27)两侧设置有所述轮子(24),所述底座(26)的上方安装有所述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侧面设置有联轴器(29),所述联轴器(29)的另一侧安装有大带轮(30),所述底座(26)的两侧安装有所述三角架(23),所述三角架(23)的上方安装有轴承安装座(20),所述轴承安装座(20)的中部安装有卷筒(35),所述卷筒(35)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装置(34),所述转动装置(34)包括轴承(36)、稳定轮(37)、传动轴(38)、内圈齿轮(39)、外齿轮(40)、小带轮(33)和卡扣(32),所述传动轴(38)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小带轮(33),所述小带轮(33)的一侧安装有所述轴承(36),所述轴承(36)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外齿轮(40),所述外齿轮(40)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内圈齿轮(39),所述外齿轮(40)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稳定轮(37),所述稳定轮(37)的外部安装有所述卡扣(32),所述三角架(23)上安装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的端部安装有悬挂钩(22),所述悬挂钩(22)上设置有定位杆(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7)通过所述安装支架(25)用螺栓与所述底座(26)连接,所述轮子(24)用螺栓连接在所述连接轴(2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23)焊接在所述底座(26)的上方,所述轴承安装座(20)与所述三角架(23)焊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杆(31)用螺栓与所述三角架(2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钩(22)用螺栓与所述伸缩杆(31)进行连接,所述定位杆(21)镶嵌在所述悬挂钩(22)上,所述电机(28)用螺栓与所述底座(2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带轮(30)通过所述联轴器(29)与所述电机(28)进行连接,所述卷筒(35)与所述转动装置(34)用所述卡扣(32)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座(20)中部镶嵌有所述轴承(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轮(37)与所述传动轴(38)之间用键连接,所述外齿轮(40)与所述传动轴(38)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内圈齿轮(39)与所述外齿轮(40)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2)镶嵌在所述稳定轮(37)上,所述小带轮(33)与所述大带轮(30)之间通过带连接。
CN201721566692.1U 2017-11-22 2017-11-22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0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6692.1U CN2075102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66692.1U CN2075102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0209U true CN207510209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6669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102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02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583A (zh) * 2020-02-25 2020-05-15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583A (zh) * 2020-02-25 2020-05-15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装置
CN111157583B (zh) * 2020-02-25 2022-05-24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0094A1 (en) Electrical system assembly of electric automobile and energy system and actuating device thereof
CN205012723U (zh) 光储充电一体化停车棚
CN205059297U (zh) 太阳能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电源系统
CN106300611A (zh) 一种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充电组件和电动汽车
CN205791753U (zh)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与充电桩一体化设备
CN204956133U (zh) 一种智能环保电动车
CN207510209U (zh)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CN102490568B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内空气更新系统及实现方法
CN206678823U (zh) 皮卡型移动充电车
CN201953108U (zh) 太阳能光伏充电停车亭
CN203911569U (zh) 一种电动车电源装置
CN203198764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增程器的电动车
CN203243104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太阳能、风能互补充电装置
CN102561751A (zh) 太阳能光伏充电停车亭
CN206313511U (zh) 汽车光伏充电装置
CN205292508U (zh) 一种汽车电瓶最低启动电量保护装置
CN205160113U (zh) 智能多功能太阳能车载录像系统
CN107757333A (zh)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CN107465131A (zh) 一种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
CN20430456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充电车
CN208585105U (zh) 一种车载高压直流双向充电装置
CN206317709U (zh) 一种带有车位锁的充电桩
CN110712536A (zh) 一种风光双模便携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205356223U (zh) 太阳能汽车电池新装置
CN203206149U (zh) 公交车路牌太阳能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