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9964U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89964U CN207489964U CN201721608113.5U CN201721608113U CN207489964U CN 207489964 U CN207489964 U CN 207489964U CN 201721608113 U CN201721608113 U CN 201721608113U CN 207489964 U CN207489964 U CN 2074899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battery modules
- plate ontology
- screw rod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模组压板包括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支架固定连接的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上具有供固定在总成箱体的侧壁上的螺杆横向穿装以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的螺杆穿孔,在模组压板上设置供总成箱体内的横向固定的螺杆穿装的螺杆穿装孔,从而实现将各个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仅仅需要将各个电池模组通过螺杆穿装,而后将螺杆固定在总成箱体内,从而实现各个电池模组的固定装配,在拆装时,仅仅需要将螺杆取卸即可实现各个电池模组的拆卸,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装配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背景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电动车用电池模组,主要由电芯、电芯支架、模组金属支架、加热片,绝缘板、载流片等组成。其中电芯支架将电芯支撑固定构成电池模组,同时在多个电池模组组装成一个模组组件,模组金属支架将固定好的模组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包的总成箱体底壁上,从而实现电池模组在总成箱体中的固定,而这种固定方式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在总成箱体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模组金属支架与总成箱体固定在总成箱体的底壁上,在实际的拆装过程中,由于电池包的结构紧凑性的要求,相邻的两个模组组件之间的距离较近,在拆卸模组模组时非常不便,浪费拆装时间,降低拆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固定在箱体底壁上导致的拆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电池模组的模组压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模组压板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模组压板,包括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支架固定连接的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上具有供固定在总成箱体的侧壁上的螺杆横向穿装以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的螺杆穿孔。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具有用于盖设在电池模组的上支架上的下端面,压板本体上设置有向上翻折的上折边,所述螺杆穿孔设置于上折边的侧壁上。
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上折边有两个,分别由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向上翻折形成。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所述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处还设置有向下翻折的下折边,所述下折边上设置有用于与上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通孔。
方案5:在方案1~4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上设有贯通两侧板面的散热孔。
方案6:在方案1~4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7:电池模组,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电芯支架和夹设在两个电芯支架之间的电芯,所述电芯支架上固定有模组压板,所述模组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压板本体上具有供固定在总成箱体的侧壁上的螺杆横向穿装以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的螺杆穿孔。
方案8:在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电芯竖直放置在总成箱体中,两个电芯支架分别为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压板本体盖设于上支架上侧,所述压板本体上设置有向上翻折的上折边,所述螺杆穿孔设置于上折边的侧壁上。
方案9:在方案8的基础上,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上折边有两个,分别由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向上翻折形成。
方案10:在方案8的基础上,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所述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处还设置有向下翻折以罩设在上支架的对应两端外侧的下折边,所述上支架的对应两端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螺纹孔,所述下折边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装而实现压板本体与上支架固定连接的通孔。
方案11:在方案7~10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上设有贯通两侧板面的散热孔。
方案12:在方案7~10的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压板本体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模组,通过将模组压板固定在电芯支架上,并在模组压板上设置供总成箱体内的横向固定的螺杆穿装的螺杆穿装孔,从而实现将各个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将各个电池模组通过螺杆穿装,而后将螺杆固定在总成箱体内,从而实现各个电池模组的固定装配,在拆装时,仅需要将螺杆取卸即可实现各个电池模组的拆卸,操作比较简单,而且装配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实施例一的总装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各个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二中模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其安装于电池包的总成箱体1内,总成箱体1的上侧盖设有用于将电池模组4封闭在箱体内的上盖3。
对于总成箱体1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其呈长扁形盒状结构,上述的电池模组4沿总成箱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列在总成箱体1中。在总成箱体1的四周侧壁上设有用于吊装在车体底部吊耳3,吊耳3有多个,沿总成箱体1的周向均布,能够实现人电分离,保证了人身的安全性,而且能够防止箱体局部应力过大,在本实施例中,总成箱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材质较轻,满足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上述的各个电池模组4的排布方式能够保证总成箱体1的厚度尺寸较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电池包在车体底部占用空间小,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电池模组4来说,以单个电池模组4为例,电池模组4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电芯41,电芯41的两端夹设有用于将电芯41夹持固定的模组支架,在本实施例中,模组支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布置的保持架,定义位于电芯41的其中一端的保持架为第一保持架43,位于电芯41的另一端的为第二保持架42,在第一保持架43和第二保持架42之间连接有绝缘柱47,在第一保持架43与电芯41之间以及第二保持架42与电芯41之间均设有载流片4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芯41整体结构为8S30P,采用18650锂电子电芯,每相邻的两个1S30P模块之间均设有上述的绝缘柱47,在绝缘柱47上设有固定孔,对应的在第一保持架43和第二保持架4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供螺钉穿装的绝缘柱固定孔48,通过绝缘柱47的设置将电池模组4中的电芯41锁死。上述的载流片45固定在对应的第一保持架43和第二保持架42上,并通过采样线固定螺钉进行固定,其具有大电流熔断和导电能力,电压采集先和温度采集先采用采样端子压接在载流片45上,对电压和温度进行实时采集。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4还包括绕设在各个电芯41之间的散热管,该散热管为蛇形管46,其往复绕设于相邻的两排电芯41之间,其与对应的电芯41的接触面均为弧形面,用于实现与电芯41之间的更大的接触面积,保证电芯41的良好散热,在本实施例中,蛇形管46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蛇形管46与电芯41之间涂有导热胶,保证最佳的传热效果,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与电池系统中的加热冷却管路对接,保证加热冷却效果的同时,节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蛇形管46的水冷散热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散热及传热效率,冷却液采用50%的水和乙二醇溶液的循环流动对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起加热或冷却作用。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电池模组4中有一部分采用电芯41竖直放置的形式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此时第一保持架43构成上保持架,第二保持架42构成了下保持架,模组支架还包括罩设在上保持架的上侧的模组压板44,模组压板44包括压板本体,压板本体为矩形板结构,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设有向下翻折以罩设在上保持架的对应两端的外侧的下折边444,对应的在上支架的对应的相对两端设有横向延伸的螺纹孔431,上述的下折边444上设有与该螺纹孔431同轴并供螺钉穿装以将模组压板44固定在上保持架上的通孔441。由此可将模组压板44与上保持架固定在一起。对应的,为了方便电池模组4在总成箱体1内的拆装,在本实施例中,模组压板44上设置有向上翻折的上折边445,同时在上折边445上有横向延伸的供螺杆穿装以将对应的电池模组4固定在总成箱体1中的螺杆穿装孔44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折边445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压板本体的另外的相对两端,两个上折边445上的对应的螺杆穿装孔442同轴布置,从而能够实现通过螺杆穿装模组压板44而将电池模组4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同时,为了保证电池模组4中的电芯41的散热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压板本体上还设有贯通两侧版面的散热孔443。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定义总成箱体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则对上述电池模组4以螺杆穿装孔44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式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而且电池模组4中的模组压板4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要大于对应的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的宽度,各个电池模组4通过螺杆5穿装而固定在一起,模组压板44的设置除了固定电池模组4外,还能够起到对电池模组4在震动和受挤压时的外部防护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证电池模组4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电池模组4在总成箱体1内的结构稳固性。事实上,将电池模组4从前到后依次布置在总成箱体1内部,而后将螺杆5从总成箱体1的外部从前到后依次穿过各个电池模组4,而后将螺杆5锁紧固定在总成箱体1上,从而能够实现各个电池模组4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底部固定的方式,其在箱体内不需要预留安装空间,而且各个电池模组4不需要添加与总成箱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能够缩小总成箱体1的尺寸的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电池模组4的拆装,提高电池模组4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上述的模组支架均采用塑料材质,其中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均采用ABS材质。
为了能够将电池模组4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对于总成箱体1来说,其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横向穿装的螺杆5的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总成箱体1内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挡板11,同时在挡板11上设有供螺杆5穿装的贯通前后两侧板面的横向通孔112,上述的电池模组4通过与挡板11沿前后方向挡止配合而被限位在总成箱体1内,然后通过螺杆5穿装上述的模组压板44上的螺杆穿装孔442和挡板11上的横向通孔112,从而将电池模组4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电芯41竖直放置的形式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的电池模组4来说,其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1,相邻的两个挡板11之间的间距与对应的模组压板44的宽度尺寸一致,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电池模组4定位,避免电池模组4在总成箱体1内的前后移动,每相邻的两个挡板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电池模组4,同时在挡板11上还设有贯通两侧板面的散热口111,实现电池模组4间的良好散热。
同时在总成箱体1内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蛇形管4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的冷却管路6,该冷却管路6上设置有多个分支接口61,分别用于与各个电池模组4中的蛇形管46连接,实现各个电池模组4的冷却和传热。当然,在总成箱体1的对应侧壁上设有供冷却管路6通过的避让孔12。
上述的以电芯41竖直放置的形式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的电池模组4设置在总成箱体1内的前侧位置,若是在总成箱体1内全部以此结构进行布置,则总成箱体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较长,会增加电池包的安装所占用的空间;若减少电池模组4的数量,则会导致电池包的电池容量达不到实际的使用要求,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4的宽度尺寸要大于高度尺寸,因此,位于总成箱体1内的后侧部分的电池模组4采用以电池沿前后方向放置的形式固定在箱体内,此时,该部分中的各个电池模组4从前到后依次叠设在一起,各个电池模组4的第一保持架43构成前保持架、第二保持架42构成后保持架,对应的在前保持架上模组压板44,同时,对于该部分中的各个电池模组4来说,其上设有贯通前保持架、后保持架以及模组压板44的前后两侧的螺杆安装孔,从而能够将各个电池模组4固定在总成箱体1内,对应的在箱体的后侧壁上设置有供螺杆5锁紧固定的锁紧孔。从而实现将各个电池模组4固定总成箱体1内。挡板11的设置既可以对内部气流流向进行引导,保证每个单体电池充分散热,又可以对各个电池模组4进行固定。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总成箱体1的上盖3为前低后高的结构,对于电池包来说,其内设置的接线单元和电器件等设置堵在总成箱体的前端,BMS模块(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总成箱体1的后上部,上述的挡板还可以将总成箱体1前部的电器件和接线单元以及总成箱体1后上部的BMS模块与电池模组4相互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上折边可以由设置在压板本体的上板面上的凸台49形成,此时在凸台49上设置贯通前后的侧面的螺杆穿装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模组压板可以固定在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之间,模组压板的一端与上保持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保持架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以电芯横向放置的形式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
Claims (12)
1.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电池模组的电芯支架固定连接的压板本体,所述压板本体上具有供固定在总成箱体的侧壁上的螺杆横向穿装以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的螺杆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具有用于盖设在电池模组的上支架上的下端面,压板本体上设置有向上翻折的上折边,所述螺杆穿孔设置于上折边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上折边有两个,分别由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向上翻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所述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处还设置有向下翻折的下折边,所述下折边上设置有用于与上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上设有贯通两侧板面的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为塑料材质。
7.电池模组,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电芯支架和夹设在两个电芯支架之间的电芯,所述电芯支架上固定有模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压板本体上具有供固定在总成箱体的侧壁上的螺杆横向穿装以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总成箱体内的螺杆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竖直放置在总成箱体中,两个电芯支架分别为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压板本体盖设于上支架上侧,所述压板本体上设置有向上翻折的上折边,所述螺杆穿孔设置于上折边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上折边有两个,分别由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向上翻折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压板本体为矩形结构,所述压板本体的相对两端边沿处还设置有向下翻折以罩设在上支架的对应两端外侧的下折边,所述上支架的对应两端设置有横向延伸的螺纹孔,所述下折边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装而实现压板本体与上支架固定连接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1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上设有贯通两侧板面的散热孔。
12.根据权利要求7~10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本体为塑料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08113.5U CN207489964U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08113.5U CN207489964U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89964U true CN207489964U (zh) | 2018-06-12 |
Family
ID=6247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0811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89964U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899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3280A (zh) * | 2018-06-22 | 2018-12-04 |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
-
2017
- 2017-11-27 CN CN201721608113.5U patent/CN2074899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3280A (zh) * | 2018-06-22 | 2018-12-04 |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76617B (zh) | 用于车载充电机或电压变换器的散热结构 | |
CN204732499U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扩展式液冷电池模组 | |
CN201113773Y (zh) | 一种高散热结构的功率单元箱 | |
CN107293824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 |
CN216488253U (zh) | 风冷储能大容量电池 | |
CN208385581U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包液冷散热装置 | |
CN206533290U (zh) | 变频器、变频器主回路及其电容板 | |
CN209200028U (zh) | 集成式动力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 | |
CN111010052A (zh) | 双电机控制器 | |
CN20748996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模组压板 | |
CN207611800U (zh) | 一种电池包及其总成箱体 | |
CN207053373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 | |
CN205544922U (zh) | 汽车电源dc-dc变换器的多种散热组合安装结构 | |
CN106159154A (zh) | 一种钛酸锂电池箱 | |
CN219959153U (zh) | 风冷式电池包及包括该风冷式电池包的储能系统 | |
CN207165981U (zh) |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低压开关柜 | |
CN206533672U (zh) |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 |
CN204168114U (zh) | 一种大功率开关电源 | |
CN208208929U (zh) | 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 |
CN218456090U (zh) | 一种光伏发电直流储能电池 | |
CN205985264U (zh)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散热机构 | |
CN206163661U (zh) | 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的圆柱动力电池模组 | |
CN206283407U (zh) | 功率单元模块 | |
CN206349858U (zh) | 新能源汽车低压控制盒 | |
CN211265667U (zh) |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