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4522U -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4522U
CN207474522U CN201721265716.XU CN201721265716U CN207474522U CN 207474522 U CN207474522 U CN 207474522U CN 201721265716 U CN201721265716 U CN 201721265716U CN 207474522 U CN207474522 U CN 207474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cooling
flow conduits
plate
wat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57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欣
胡淼
李�昊
陈雨
杨青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 Yun Industrial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 Yun Industrial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 Yun Industrial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Ling Yun Industrial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57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4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4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4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下壳体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侧板构成,底板为矩形体,底板由上层底板、下层底板构成双层结构,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均布立筋;上、下层底板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道,数条冷却水流道与底板的宽向平行;侧板由两条长边侧板和两条短边侧板构成矩形框,贴紧两条长向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各冷却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水通路、另一端连接出水通路。本实用新型将冷却装置集成在下壳体上,大大简化了电池壳体整体结构,降低了电池壳体的成本;冷却水流道布置在下壳体的底板内部,减少了传统冷却管路易发生漏水导致模组短路的风险;冷却水流道的外壁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提高了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基于能源持续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国家法规和环境因素双重作用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池模组、电池壳体及管路、电路组成。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决定着整车的性能。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通常布置在车身底板下方,要经受较为严酷的安装环境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电池壳体作为动力电池的载体,在动力电池安全工作和防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池壳体不仅需要满足耐振动强度、耐冲击、碰撞安全、密封、抗石击、轻量化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冷却性能。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壳体内部,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装置及时冷却散热。冷却装置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水冷和自然散热。水冷方式在散热效率、温度均匀性、安装环境适应性、高温高寒兼顾性、能耗等方面均优于风冷和自然散热。目前用于动力电池系统的水冷装置为单独开发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安装有诸多的管件,存有接口多,占用零件多,漏水风险大,装配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低等问题。为提高冷却效果,管路多布置在电池壳体内部,如果一旦发生漏水,将直接导致动力电池系统短路,造成严重后果。此外,目前通用的钢质电池壳体存自重大、不利于轻量化,制作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将水冷装置集成在电池壳体上,可有效降低自重及制作成本、提高冷却效果和强度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位于上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垫,铝合金材质的下壳体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侧板构成,底板为矩形体,底板由上层底板、下层底板构成双层结构,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均布立筋;上、下层底板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道,数条冷却水流道与底板的宽向平行;所述侧板由两条长边侧板和两条短边侧板构成矩形框,贴紧两条长向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各冷却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水通路、另一端连接出水通路。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冷却水流道为矩形截面,各条冷却水流道以两条相邻的立筋为两个侧壁,各条冷却水流道的底壁位于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上层底板为冷却水流道的顶板;冷却水流道的宽度40-50mm,冷却水流道高度为4-5mm,相邻冷却水流道的间距为80-120mm。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各冷却水流道包括三条分支流道,相邻分支流道之间由隔板分隔。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立筋,加强立筋与立筋平行,加强立筋的厚度为15-25毫米,电池模组安装孔穿过上层底板设置在加强立筋上。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底板总厚度为12-18毫米,其中,上层底板厚度2-3毫米,下层底板厚度2-3毫米,立筋厚度为2-3毫米。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所述底板由四块底板挤出型材焊合而成,四块底板挤出型材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对接,下层底板的底面设有1-2毫米厚度的PVC防护层。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分别由挤出型材制备,短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空腔构成,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长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三个口字形的空腔组成,其中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中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另一个口字形空腔为进水通路或出水通路。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进水通路的一端设有进水嘴,出水通路的一端设有出水嘴,进水嘴、出水嘴位于底板的同侧。
上述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底板中部设有两根支撑螺栓,底板周边分布装配套管;一条短边侧板的中部设有插线板;侧板上部分布拉铆螺母;底板一侧分布控制器安装块。
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采用屈服强度达到300MPa,抗拉强度达到350MPa铝合金型材制作,下壳体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由上层板、下层板构成双层结构,在上、下层板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道,在两条长向侧板外侧分别设有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上述结构将冷却装置集成在下壳体上,无需再设置独立的冷却装置,大大简化了电池壳体整体结构,降低了电池壳体的成本;冷却水流道布置在下壳体的底板内部,减少了传统冷却管路易发生漏水导致模组短路的风险;冷却水流道的外壁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型材通过挤压型材、焊接等工序制备,自重轻,对车身轻量化有明显作用;底板采用的双层板立筋支撑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底板的强度和抗石击性能,且铝合金电池壳体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不必进行表面防腐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下壳体的轴测图;
图3是底板挤出型材的截形示意图;
图4是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4B-B剖视图(放大);
图6是图4A-A剖视图(放大)。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下壳体,2、密封垫,3、电池模组,4、上壳体,5、底板,5-1、底板挤出型材,5-2、上层底板,5-3、下层底板,5-4、立筋,5-5、隔板,5-6、冷却水流道,5-7、加强立筋,6、套管,7、插线板,8、短边侧板,9、出水嘴,10、短边侧板,11、支撑螺栓,12、进水通路,13、装配套管,14、拉铆螺母,15、控制器安装块,16、进水嘴,17、电池模组安装孔,18、出水通路,19、PVC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1,电池模组3安装在下壳体处。上壳体采用SMC材料模压工艺制成。电池上壳体通过锁紧螺钉挤压密封垫2安装在下壳体上,通过对密封垫的挤压,使得电池壳体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参看图2-4,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采用屈服强度达到300MPa,抗拉强度达到350MPa铝合金型材制作。下壳体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和侧板都是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制备。底板5为矩形,底板由上层底板5-2、下层底板5-3构成双层结构,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均布立筋5-4。底板的这种双层结构可在同等材料投入量的条件下提高强度,特别是在底部抗石击性能方面有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底板的强度,在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立筋5-7,加强立筋与立筋平行,加强立筋的厚度为15-25毫米,电池模组安装孔17穿过上层底板设置在加强立筋上。用这种方式安装电池模组,可以减少跌落试验时电池包的变形量,提高整体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仍参看图2-4,在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道5-6,数条冷却水流道与底板的宽向平行,均匀分布在底板上。侧板由两条长边侧板10和两条短边侧板8构成矩形框,贴紧两条长向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进水通路12和出水通路18,各冷却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水通路、另一端连接出水通路。在进水通路的首端设有进水嘴16,进水通路的另一端封闭;在出水通路的末端设有出水嘴9,进水通路的另一端封闭;进水嘴、出水嘴位于底板的同侧。本实用新型将冷却装置集成在下壳体上,可以大大简化电池壳体整体结构,降低电池壳体的成本;冷却水流道布置在下壳体的底板内部,减少了传统冷却管路易发生漏水导致模组短路的风险。由图3可见,冷却水流道采用扁平的矩形截面,以提高冷却面积。各条冷却水流道以两条相邻的立筋为两个侧壁,各条冷却水流道的底壁位于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上层底板即为冷却水流道的顶板。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冷却效果,充分冷却与底板接触的电池模组。为使流过冷却水流道的冷却水分布均匀、提高冷却效果,各冷却水流道包括三条分支流道,相邻分支流道之间由隔板5-5分隔。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在对应各分直流道的位置设有通流孔。冷却水流道的净宽度40-50mm,冷却水流道的净高度为4-5mm,相邻冷却水流道的间距为80-120mm。。
参看图2、图3,底板由四块底板挤出型材5-1焊合而成,四块底板挤出型材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对接,加强立筋设置在底板挤出型材的两侧。冷却水流道的两端由焊合的挡板封堵。采用铝合金底板挤出型材制备底板,可以将上层底板、下层底板、立筋、冷却水流道挤压成型,相比钢质底板可以简化加工工序,降低制作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底板总厚度为12-18毫米,其中,上层底板厚度2-3毫米,下层底板厚度2-3毫米,立筋厚度为2-3毫米。
参看图4、图5、图6,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分别由挤出型材制备。由图6可见,短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空腔构成,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由图5可见,长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三个口字形的空腔组成,其中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中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另一个口字形空腔为进水通路或出水通路。在下层底板的底面设有1-2毫米厚度的PVC防护层19。将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采用长边侧板挤出型材制备,可以无需再设置单独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换言之,利用长边侧板挤出型材的空腔作为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简化工艺,并可以降低漏水的风险。
参看图1、图2,底板中部设有两根支撑螺栓11,支撑螺柱配合螺母可对电池上壳体的中部起到了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提高了电池上壳体的刚性,增加了上壳体的模态。底板周边分布装配套管6,装配套管是电池包与车身连接的孔位,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使用装配套管的结构可以使得安装更可靠。在侧板上部分布便于与上壳体固定的拉铆螺母14。一条短边侧板的中部设置插线板7。底板一侧分布控制器安装块15,控制器安装块的位置靠近插线板。

Claims (9)

1.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1)和位于上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垫(2),其特征在于:铝合金材质的下壳体由底板(5)和固定在底板上的侧板构成,底板为矩形体,底板由上层底板(5-2)、下层底板(5-3)构成双层结构,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均布立筋(5-4);上、下层底板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道(5-6),数条冷却水流道与底板的宽向平行;所述侧板由两条长边侧板(10)和两条短边侧板(8)构成矩形框,贴紧两条长向侧板的外侧分别设有进水通路(12)和出水通路(18),各冷却水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水通路、另一端连接出水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冷却水流道为矩形截面,各条冷却水流道以两条相邻的立筋为两个侧壁,各条冷却水流道的底壁位于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上层底板为冷却水流道的顶板;冷却水流道的宽度4-50mm,冷却水流道高度为4-5mm,相邻冷却水流道的间距为80-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各冷却水流道包括三条分支流道,相邻分支流道之间由隔板(5-5)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之间还设有加强立筋(5-7),加强立筋与立筋平行,加强立筋的厚度为15-25毫米,电池模组安装孔(17)穿过上层底板设置在加强立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底板总厚度为12-18毫米,其中,上层底板厚度2-3毫米,下层底板厚度2-3毫米,立筋厚度为2-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四块底板挤出型材(5-1)焊合而成,四块底板挤出型材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对接,下层底板的底面设有1-2毫米厚度的PVC防护层(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分别由挤出型材制备,短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空腔构成,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长边侧板挤出型材的截面形状由三个口字形的空腔组成,其中两个上下摞置的口字形中靠近底板的口字形空腔内设有斜筋,另一个口字形空腔为进水通路或出水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进水通路的一端设有进水嘴(16),出水通路的一端设有出水嘴(9),进水嘴、出水嘴位于底板的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底板中部设有两根支撑螺栓(11),底板周边分布装配套管(6);一条短边侧板的中部设有插线板(7);侧板上部分布拉铆螺母(14);底板一侧分布控制器安装块(15)。
CN201721265716.XU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Active CN207474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5716.XU CN207474522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5716.XU CN207474522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4522U true CN207474522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5716.XU Active CN207474522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45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061A (zh) * 2017-09-29 2018-02-23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CN109713177A (zh) * 2018-11-30 2019-05-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
CN112002841A (zh) * 2019-05-27 2020-11-2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3224452A (zh) * 2021-03-26 2021-08-06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061A (zh) * 2017-09-29 2018-02-23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CN109713177A (zh) * 2018-11-30 2019-05-0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
CN109713177B (zh) * 2018-11-30 2021-12-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下壳
CN112002841A (zh) * 2019-05-27 2020-11-2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13224452A (zh) * 2021-03-26 2021-08-06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
CN113224452B (zh) * 2021-03-26 2022-12-2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2061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CN207474522U (zh) 一种集成式水冷动力电池壳体
CN206040913U (zh) 电池模组
CN107331920A (zh)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106455456B (zh) 一种铜铝复合水冷板及其加工制作方法、水冷散热方法
CN201966304U (zh) 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组的散热水冷板
CN207282570U (zh) 一种双层动力电池结构
CN106711371A (zh) 方形电池成组方法及其液体换热装置
CN20988075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方形电池水冷模组
CN208723049U (zh)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CN206441784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111816952A (zh) 一种一体式封装结构、电池包及一体式成型工艺
CN217903221U (zh) 一种集成液冷板及一种电池包
CN216054889U (zh) 一种电池包的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4254531U (zh)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CN21577132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08735946A (zh) 一种快速液冷的电池托盘
CN216793825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
CN211182444U (zh) 电池模组传热结构及电池箱
CN207611797U (zh) 车辆及其电池箱底板、电池箱箱体、电池箱
CN218939795U (zh) 集成液冷箱体结构
CN220856768U (zh) 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220652139U (zh) 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
CN220585315U (zh) 一种电芯液冷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9371145U (zh) 一种液冷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