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7608U -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7608U
CN207427608U CN201721276166.1U CN201721276166U CN207427608U CN 207427608 U CN207427608 U CN 207427608U CN 201721276166 U CN201721276166 U CN 201721276166U CN 207427608 U CN207427608 U CN 207427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annular protrusion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plate
dorsal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6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罗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6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7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7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7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背壳卡接结构包括壳体及活动扣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镂空孔,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倒钩,所述活动扣件包括安装板体,所述安装板体嵌装于两所述倒钩之间且所述安装板体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镂空孔对应并用于套接在DC座外的安装通孔,在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装配的过程中,DC座通过与安装通孔相配合进行对位,从而使DC座通过安装通孔可轻松地套接在活动扣件上,进而使背壳与显示器的面板易于装配,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显示器的背壳与显示器的面板装配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显示器产品中,显示器的后壳装配到显示器面板上的过程中,其装配的尺寸要求较高,通常是将显示器的后壳与显示器面板相扣合,由于显示器面板的后侧设置有匹配电源板的突出的DC座用以使显示器面板与外界电性连通,在显示器的后壳上设置有与DC座对应的容置空腔。但是采用此种后壳与显示器面板直接相扣合的方式,其明显存在的缺点是:DC座无法进行定位,导致DC座对位困难,进而导致后盖与显示器面板装配困难;并且,后壳与DC座存在装配不居中,产生的缝隙大而导致DC座在完成装配后易出现位移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后壳与显示器面板上的DC座装配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包括壳体及活动扣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镂空孔,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倒钩,所述活动扣件包括安装板体,所述安装板体嵌装于两所述倒钩之间且所述安装板体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镂空孔对应并用于套接在DC座外的安装通孔。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相对的另外两侧设置有挡块,两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体的相对两侧以限制所述安装板体。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板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周缘凸设有伸入所述镂空孔内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表面与所述DC座相接触。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板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周缘凸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安装通孔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定位腔体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且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方向延伸的导向腔体,所述导向腔体的内部由与所述定位腔体相连通的一端至第二环形凸起的方向呈喇叭状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向腔体的内壁设有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腔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方向逐渐递增。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体、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一体成型。
优选地,两所述倒钩均包括卡钩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体上,所述卡钩部于所述连接部的侧端延伸,并且两所述倒钩的所述卡钩部呈相反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背壳卡接结构,通过将活动扣件设置于壳体上的镂空孔位置,其中活动扣件上的安装板体嵌装于倒钩内,在安装板体上设置有与DC座相适配的安装通孔,在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装配的过程中,DC座通过与安装通孔相配合进行对位,从而使DC座通过安装通孔可轻松地套接在活动扣件上,进而使背壳与显示器的面板易于装配,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DC座,所述DC座朝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DC座与所述安装通孔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板和前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前壳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DC座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电视或平板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有上述的背壳卡接结构,DC座通过安装通孔的导向腔体以对准壳体,并且最终DC座穿过导向腔体达到安装通孔的定位腔体所在的部位与定位腔体相适配,安装板体与倒钩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活动扣件相对于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安装板体与挡块之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活动扣件相对于壳体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从而使显示面板上的DC座与显示器的背壳在相扣合的过程中,活动扣件可进行适应性的移动,以使DC座处于镂空孔的居中位置,进而使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装配时产生的缝隙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壳卡接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壳卡接结构的活动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壳卡接结构的活动扣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11—镂空孔 12—挡块
13—倒钩 20—活动扣件 21—安装板体
22—第一环形凸起 23—第二环形凸起 24—安装通孔
30—显示面板 31—电路板 32—前壳
131—连接部 132—卡钩部 231—导向斜面
241—定位腔体 242—导向腔体 311—DC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包括壳体10及活动扣件2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镂空孔11,在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倒钩13,所述活动扣件20包括安装板体21,所述安装板体21嵌装于两所述倒钩13之间且所述安装板体21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镂空孔11对应并用于套接在DC座311外的安装通孔24。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壳卡接结构,通过将活动扣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的镂空孔11位置,其中活动扣件20上的安装板体21嵌装于倒钩13内,在安装板体21上设置有与DC座311相适配的安装通孔24,在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311装配的过程中,DC座311通过与安装通孔24相配合进行对位,从而使DC座311通过安装通孔24可轻松地套接在活动扣件20上,进而使背壳与显示器面板易于装配,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显示器的背壳与显示器面板装配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11相对的另外两侧设置有挡块12,两所述挡块1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体21的相对两侧以限制所述安装板体21。具体地,挡块12用于限制安装板体21相对于倒钩13的另外两侧的运动方向,并且安装板体21与挡块1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以使得活动扣件20可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从而使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311装配的过程中,活动扣件20可相对壳体10的上下和左右方向进行适应性的移动,进而使DC座311装配在显示器的背壳上镂空孔11的居中位置,且彼此间产生的缝隙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安装板体2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24的周缘凸设有伸入所述镂空孔11内的第一环形凸起22,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的内表面与所述DC座311相接触。具体地,当背壳上的壳体10与显示面板30相卡接时,显示面板30上的DC座311穿过活动扣件20上的安装通孔24并最终与第一环形凸起22的内表面相接触而完成装配。在活动扣件20设置于壳体10上的过程中,将安装板体21通过倒钩13嵌设于壳体10的内壁上且第一环形凸起22伸入镂空孔11内,第一环形凸起22的外周与镂空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0.9mm的间隙,与安装板体21相连接的安装板体21所在的侧面与壳体10的内壁相贴合,并且安装板体21的高度与镂空孔11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得安装板体21的后端与壳体10的外表面相平齐,以保持美观;挡块12用以在安装板体21左右的两侧对安装板体21进行限位,安装板体21与两侧的挡块12之间均设置有0.9mm的间隙,以使得安装板体21在两侧的挡块12之间可以左右移动0.9mm,倒钩13在安装板体21另外的两侧将安装板体21在上下方向上挂接于壳体10上,倒钩13与安装板体21在上下方向上均设置有0.9mm的间隙,以使得安装板体21在两侧的倒钩13之间可以上下移动0.9mm,从而使得活动扣件20可相对于壳体10在上下和左右的方向移动0.9mm。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所述安装板体21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安装通孔24的周缘凸设有第二环形凸起23,所述安装通孔24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的定位腔体241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3且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3方向延伸的导向腔体242,所述导向腔体242的内部由与所述定位腔体241相连通的一端至第二环形凸起23的方向呈喇叭状延伸。具体地,当背壳上的壳体10与显示面板30相卡接时,DC座311依次穿过活动扣件20上的第二环形凸起23、安装板体21和第一环形凸起22,为保证活动扣件20在壳体10上的对心效果,以使得活动扣件20卡设于壳体10上的镂空孔11内时位于镂空孔11的中心位置,第一环形凸起22和第二环形凸起23设置在安装板体21相对的前后两侧且其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为便于带有DC座311的显示面板30卡接于背壳的壳体10上,将安装通孔24设置为具有导向腔体242和定位腔体241的两部分且导向腔体242和定位腔体241的两部分相互连通,同样的,为保证DC座311在活动扣件20上的对心效果,定位腔体241和导向腔体242的几何中心与安装通孔24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得DC座311与壳体10装配时位于活动扣件20的中心位置,从而达到DC座311的外周与壳体10之间的装配间隙均为0.1mm,以此解决原有技术中DC座311在与壳体10装配时,DC座311与壳体10之间的装配因间隙不均匀而靠向一边,产生的0.6mm大间隙的技术问题。导向腔体242呈喇叭状,导向腔体242在朝向安装板体21内的前部延伸时,其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其横截面积减小至与DC座311的外周大小相适配时,导向腔体242恰好与定位腔体241相连通,此时,导向腔体242延伸至安装板体21内的前部,同时安装板体21的后部平直地朝向DC座311运动的方向延伸至安装板体21的后端以形成定位腔体241,在DC座311依次穿过活动扣件20上的第二凸台、安装板体21和第一凸台的过程中,DC座311首先通过导向腔体242可轻松地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活动扣件20相对接,以解决DC座311在与壳体10装配的过程中产生的对孔难的问题,在DC座311穿过导向腔体242后再进入定位腔体241,从而完成DC座311在壳体10上的对心装配。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导向腔体242的内壁设有导向斜面231,且所述导向腔体242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3方向逐渐递增。具体地,喇叭状的导向腔体242,其横截面积在与定位腔体241的横截面积相等的交界处,即由第一环形凸起22的前部朝向第二环形凸起23的底端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增大而形成顺滑的导向斜面231。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安装板体21、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2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3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安装板体21、安装板体21和第二环形凸起23易于移动且确保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彼此间相对的偏移,将安装板体21、安装板体21和第二环形凸起23设置成一体成型的活动扣件20。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所述倒钩13均包括卡钩部132和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体21上,所述卡钩部132于所述连接部131的侧端延伸,并且两所述倒钩13的所述卡钩部132呈相反的方向设置。具体地,倒钩13用以在上下方向卡接于安装板体21相对的两侧,为保证倒钩13对安装板体21稳定地卡接,将倒钩13在安装板体21相对的两侧呈180°的角度反向设置并且平行于安装板体21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上设置有DC座311,所述DC座311朝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30的方向延伸,所述DC座311与所述安装通孔24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有上述的背壳卡接结构,DC座311通过安装通孔24的导向腔体242以对准壳体10,并且最终DC座311穿过导向腔体242达到安装通孔24的定位腔体241所在的部位与定位腔体241相适配,安装板体21与倒钩13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活动扣件20相对于壳体1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安装板体21与挡块1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间隙,从而使得活动扣件20相对于壳体10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空间,从而使显示面板30上的DC座311与显示器的背壳在相扣合的过程中,活动扣件20可进行适应性的移动,以使DC座311处于镂空孔11的居中位置,进而使显示器的背壳在与DC座311装配时产生的缝隙小。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电路板31和前壳32,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前壳3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DC座31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1上且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31的方向延伸。具体地,DC座311设置在电路板31上,电路板3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前壳32上且被背壳包裹,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
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或平板电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活动扣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镂空孔,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倒钩,所述活动扣件包括安装板体,所述安装板体嵌装于两所述倒钩之间且所述安装板体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镂空孔对应并用于套接在DC座外的安装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镂空孔相对的另外两侧设置有挡块,两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体的相对两侧以限制所述安装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周缘凸设有伸入所述镂空孔内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内表面与所述DC座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体的另一侧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周缘凸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安装通孔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定位腔体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且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方向延伸的导向腔体,所述导向腔体的内部由与所述定位腔体相连通的一端至第二环形凸起的方向呈喇叭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体的内壁设有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腔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方向逐渐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体、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倒钩均包括卡钩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体上,所述卡钩部于所述连接部的侧端延伸,并且两所述倒钩的所述卡钩部呈相反的方向设置。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壳卡接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DC座,所述DC座朝向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所述DC座与所述安装通孔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路板和前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前壳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DC座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朝向背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电视或平板电脑。
CN201721276166.1U 2017-09-29 2017-09-29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427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6166.1U CN207427608U (zh) 2017-09-29 2017-09-29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6166.1U CN207427608U (zh) 2017-09-29 2017-09-29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7608U true CN207427608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4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6166.1U Active CN207427608U (zh) 2017-09-29 2017-09-29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76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373A (zh) * 2017-09-29 2017-12-1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373A (zh) * 2017-09-29 2017-12-1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484373B (zh) * 2017-09-29 2023-08-1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27608U (zh)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8857971U (zh) 一种免焊接幕墙预埋件
CN107484373A (zh)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9295285U (zh) 天井机面板安装结构及天井机
CN201993496U (zh) 一种用于光纤适配器的金属接头座
CN208658691U (zh) 电路板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6865619U (zh) 喇叭安装结构和电视机
CN205882331U (zh) 一种同轴线组件
CN205487758U (zh) 一种内置接地的电容器上盖
CN201708056U (zh) 开关底盒及其连接件
CN209390125U (zh) 一种手机壳扣合结构
CN203461643U (zh) 自定位式电梯呼梯盒
CN209517731U (zh) 终端设备
CN208622828U (zh) 动力电池模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09107155U (zh) 一种具有快速拆装马桶盖结构的智能马桶
CN206000819U (zh) 一种x型接地扁钢连接与固定装置
CN207021624U (zh) 一种底盒结构
CN203850523U (zh) 一种新型网络通讯连接器
CN103927942B (zh) 显示屏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08707260U (zh) 一种调节式接线盒
CN203948426U (zh) 一种开放式电动车用矩形止动垫片
CN209896638U (zh) 一种墙体内嵌式配电箱
CN207734591U (zh) 麻将机底板
CN209224995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安装脚总成
CN207652520U (zh) 模内注塑五金强度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