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6222U -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6222U
CN207426222U CN201721587942.XU CN201721587942U CN207426222U CN 207426222 U CN207426222 U CN 207426222U CN 201721587942 U CN201721587942 U CN 201721587942U CN 207426222 U CN207426222 U CN 207426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erminal
terminal body
reinforcing plate
end sub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79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79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6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6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6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且至少一个第一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一加强板;第二端子组与第一端子组相对设置,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且与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端子本体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相抵接,并位于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二端子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在传统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折弯的方式来提供Latch配合位置,省掉Shielding plate,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制程更简单,品质稳定,成本更有优势。

Description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Type C接口具有正反插,大电流等优点很受业界欢迎,但因制程复杂,成本较高(相对Micro USB),还处于逐步提升阶段,怎样优化结构,简化制程,保证品质,降低成本,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一加强板;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且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端子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相抵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和所述第二端子本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一加强板,与该一个第一端子相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和第二加强板,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二端子本体相对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位于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二端子本体之间,并相互抵接,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在产品与公座配合时,提供插拔力,实现插拔功能。这样,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起到了相关技术中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加强片的作用,使得本申请中无需设置加强片,不需要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加强片组装的步骤,使得TypeC母座接口连接器制程更简单,品质稳定,成本更有优势。
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第一端子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一加强板,与该至少两个第一端子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和第二加强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
该至少一个第一端子也可以是位于第一端子组中除最外侧的位置以外其它位置上的第一端子,相对应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端子为位于第二端子组中除最外侧的位置以外其它位置上的第二端子。
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第一端子组中一个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加强板,该一个第一端子为第一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一个第一端子,相对应的,与该一个第一端子相对应的、位于第二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一个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加强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平行或大致平行;和/或,所述第二端子本体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平行或大致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优选地,第一端子本体向靠近第二端子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再次弯折形成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与第一端子本体相对设置,并平行;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优选地,第二端子本体向靠近第一端子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再次弯折形成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二端子本体相对设置,并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和所述第二端子本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一端子本体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端子本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端子本体的一端向靠近第一端子本体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采用镶嵌成型并形成组装体。
在镶嵌成型(膜内注塑工艺成型或镶件成型)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作为镶件,向模具型腔内注塑树脂成型该第一绝缘体,镶嵌成型的工艺成本低、操作加单,且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一绝缘体组合成组装体。当然,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一绝缘体也可以不采用镶嵌成型的工艺,而是三者分别制作后,再进行组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的定位,提高第一绝缘体、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在组装体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上对应第一定位孔处形成第一定位柱;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在组装体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上对应第二定位孔处形成第二定位柱。
在组装体内,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孔内,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定位孔内,从而实现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一绝缘体之间的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后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抵接,具体的,第一加强板靠近第一弯折部处的宽度大于第一端子本体在该处的宽度,且第一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子本体的外侧,第一定位柱插入第一定位孔后,第一定位柱凸出第一定位孔,并抵接在第一端子本体的侧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后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相抵接,具体的,第二加强板靠近第二弯折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端子本体在该处的宽度,且第二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端子本体的外侧,第二定位柱插入第二定位孔后,第二定位柱凸出第二定位孔,并抵接在第二端子本体的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具有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抵接,提高对第一端子本体的固定作用,在组装体与第二绝缘体成型时,第二绝缘体上对应第一定位凸起的部分形成与第一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定位凸起插入第一定位凹槽内,提高组装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第一定位凸起也可以与第一端子本体不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具有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相抵接,提高对第二端子本体的固定作用,在组装体与第二绝缘体成型时,第二绝缘体上对应第二定位凸起的部分形成与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定位凸起插入第二定位凹槽内,提高组装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第二定位凸起也可以与第二端子本体不相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在组装体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上对应第一定位柱处形成第一定位孔;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在组装体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上对应第二定位柱处形成第二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组装体采用镶嵌成型;和/或,屏蔽壳,套设在所述组装体的外侧,优选地,第二绝缘体与组装体成型后共同装配在屏蔽壳内,屏蔽壳为铁壳或其它材质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成型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加强片,4’第一成型体,5’第二成型体,6’第三成型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成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组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端子组,11第一端子,111第一端子本体,112第一加强板,113第一定位孔,114第一弯折部,115第一连接部,2第二端子组,21第二端子,211第二端子本体,212第二加强板,213第二定位孔,214第二弯折部,215第二连接部,3第一绝缘体,31第一定位柱,32第一定位凸起,4第二绝缘体,5屏蔽壳,6组装体,7组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如图2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1包括多个第一端子11(或称为上排端子),且至少一个第一端子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一加强板112;第二端子组2与第一端子组1相对设置,第二端子组2包括多个第二端子21(或称为下排端子),且与至少一个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子21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端子本体211和第二加强板212,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二加强板212相抵接,并位于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二端子本体211之间。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端子11和多个第二端子21,多个第一端子位于多个第二端子的上方,并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端子11中的一个包括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一加强板112,与该一个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一个第二端子21包括第二端子本体211和第二加强板212,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二端子本体211相对设置,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二加强板212位于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二端子本体211之间,并相互抵接,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二加强板212在产品与公座配合时,提供插拔力,实现插拔功能。这样,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二加强板212起到了相关技术中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加强片的作用,使得本申请中无需设置加强片,不需要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和加强片组装的步骤,使得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制程更简单,品质稳定,成本更有优势。
当然,也可以是多个第一端子11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端子11包括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一加强板112,与该至少两个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端子21包括第二端子本体211和第二加强板212。
如图1示意16pins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相关技术中,常规的USB 2.0Type-C通过加强片提供Latch配合位置,采用三次成型方式,制成复杂,有品质又换,效率低,成本高。具体的,第一端子组1’先一次成型得到第一成型体4’,第二端子组2’成型得到第二成型体5’,第一成型体4’、第二成型体5’再与加强片3’成型得到第三成型体6’,A为第三成型体6’成型前第一成型体4’、第二成型体5’和加强片3’的组装结构。而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采用第一端子本体折弯形成第一加强板,第二端子本体折弯形成第二加强板,通过折弯的方式提供Latch配合位置,省掉了shielding plate,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第一绝缘体3镶嵌一体成型为组装体6,组装体和第二绝缘体再采用镶嵌成型的方式成型为组合体7,组合体7再装入屏蔽壳5内即可,与相关技术相比,由于不需要设置加强片,简化了成型工艺。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端子11包括位于第一端子组1中最外侧的两个第一端子11,至少一个第二端子21包括位于第二端子组2中最外侧的两个第二端子2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端子组中最外侧两个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二端子组中最外侧两个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加强板。
该至少一个第一端子11也可以是位于第一端子组1中除最外侧的位置以外其它位置上的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端子21为位于第二端子组2中除最外侧的位置以外其它位置上的第二端子21。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端子组1中一个第一端子11包括第一加强板112,该一个第一端子11为第一端子组1中最外侧的一个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与该一个第一端子11相对应的、位于第二端子组2中最外侧的一个第二端子21包括第二加强板212。
优选地,第一端子本体111与第一加强板112相平行或大致平行。
第二端子本体211与第二加强板212相平行或大致平行。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端子11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优选地,第一端子本体111向靠近第二端子本体211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115,第一连接部115再次弯折形成第一加强板112,第一加强板112与第一端子本体111相对设置,并平行;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端子21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优选地,第二端子本体211向靠近第一端子本体111的方向(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215,第二连接部215再次弯折形成第二加强板212,第二加强板212与第二端子本体211相对设置,并平行。
优选地,第一端子本体111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14,第二端子本体211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214,第一弯折部114和第二弯折部214相抵接,以使第一端子本体111和第二端子本体211限定出容纳腔,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二加强板212位于容纳腔内。
第一端子本体111的一端向靠近第二端子本体211的方向(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14,第二端子本体211的一端向靠近第一端子本体111的方向(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214。
优选地,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体3,与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采用镶嵌成型并形成组装体6。
在镶嵌成型(膜内注塑工艺成型或镶件成型)中,第一端子组1和第二端子组2作为镶件,向模具型腔内注塑树脂成型该第一绝缘体3,镶嵌成型的工艺成本低、操作加单,且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和第一绝缘体3组合成组装体6。当然,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第一绝缘体3也可以不采用镶嵌成型的工艺,而是三者分别制作后,再进行组装。
优选地,第一加强板112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加强板212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第一绝缘体3具有与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配合部和与第二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配合部,第一定位配合部与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第二定位配合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实现第一绝缘体3、第一端子组1和第二端子组2之间的定位,提高第一绝缘体3、第一端子组1和第二端子组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加强板112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13,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第一绝缘体3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31,第一加强板11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3,在组装体6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3上对应第一定位孔113处形成第一定位柱31。
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加强板212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213,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第二加强板21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13,在组装体6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3上对应第二定位孔213处形成第二定位柱。
在组装体6内,第一定位柱31位于第一定位孔113内,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定位孔213内,从而实现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和第一绝缘体3之间的定位。
优选地,第一定位孔1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子本体111的外侧,且第一定位柱31穿过第一定位孔113后与第一端子本体111相抵接,具体的,第一加强板112靠近第一弯折部114处的宽度大于第一端子本体111在该处的宽度,第一定位孔靠近第一弯折部设置,且第一定位孔1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端子本体111的外侧,第一定位柱31插入第一定位孔113后,第一定位柱31凸出第一定位孔113,并抵接在第一端子本体111的侧壁上。
第二定位孔21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端子本体211的外侧,且第二定位柱穿过第二定位孔213后与第二端子本体211相抵接,具体的,第二加强板212靠近第二弯折部214的宽度大于第二端子本体211在该处的宽度,第二定位孔靠近第二弯折部设置,且第二定位孔21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端子本体211的外侧,第二定位柱插入第二定位孔213后,第二定位柱凸出第二定位孔213,并抵接在第二端子本体211的侧壁上。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加强板112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31,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第一绝缘体3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113,第一加强板112上设有第一定位柱31,在组装体6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3上对应第一定位柱31处形成第一定位孔113;和/或,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加强板212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213,第二加强板212上设有第二定位柱,在组装体6的镶嵌成型过程中,第一绝缘体上对应第二定位柱处形成第二定位孔213。
优选地,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体4,与组装体6采用镶嵌成型并形成组合体7。
优选地,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还包括:屏蔽壳5,套设在组装体6的外侧,优选地,第二绝缘体4与组装体6成型后共同装配在屏蔽壳5内,屏蔽壳5为铁壳或其它材质的壳体。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绝缘体3还具有第一定位凸起32,与第一定位柱31分别位于第一端子本体111的两侧,并与第一端子本体111相抵接,提高对第一端子本体111的固定作用,在组装体6与第二绝缘体4成型时,第二绝缘体4上对应第一定位凸起32的部分形成与第一定位凸起32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一定位凸起32插入第一定位凹槽内,提高组装体6和第二绝缘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第一定位凸起32也可以与第一端子本体111不相抵接。
第一绝缘体还具有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第二端子本体211的两侧,并与第二端子本体211相抵接,提高对第二端子本体211的固定作用,在组装体6与第二绝缘体4成型时,第二绝缘体4上对应第二定位凸起的部分形成与第二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定位凸起插入第二定位凹槽内,提高组装体6和第二绝缘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第二定位凸起也可以与第二端子本体211不相抵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在传统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折弯的方式来提供Latch配合位置,省掉Shielding plate,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制程更简单,品质稳定,成本更有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一加强板;
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二端子,且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端子本体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相抵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和所述第二端子本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中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本体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平行;和/或,所述第二端子本体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冲压方式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一端发生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抵接,以使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和所述第二端子本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采用镶嵌成型并形成组装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绝缘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一定位配合部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后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后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具有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一绝缘体还具有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一定位孔;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组装体采用镶嵌成型;和/或,
屏蔽壳,套设在所述组装体的外侧。
CN201721587942.XU 2017-11-24 2017-11-24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Active CN207426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7942.XU CN207426222U (zh) 2017-11-24 2017-11-24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7942.XU CN207426222U (zh) 2017-11-24 2017-11-24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6222U true CN207426222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0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7942.XU Active CN207426222U (zh) 2017-11-24 2017-11-24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62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023A (zh) * 2018-11-22 2019-03-22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的Type-C母头
CN114156675A (zh) * 2021-11-25 2022-03-08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简易耐久的Type-C数据接口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023A (zh) * 2018-11-22 2019-03-22 昆山捷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的Type-C母头
CN109510023B (zh) * 2018-11-22 2023-10-13 东台润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组装的Type-C母头
CN114156675A (zh) * 2021-11-25 2022-03-08 深圳市步步精科技有限公司 简易耐久的Type-C数据接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447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2563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6459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558796U (zh) 电连接器
US99978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outer shielding shell integral with an intermediate metal plate
CN10730598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05132A (zh)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5658B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及其制作方法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426222U (zh) Type C母座接口连接器
CN105470770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752816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470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3589266U (zh) 分体式导电端子结构及连接器
CN209860187U (zh)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4516956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CN104979669B (zh) 端子
CN110165454B (zh)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9276351B2 (en) Composite insert
CN202025890U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11404849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公端结构
CN103531943B (zh)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CN104300271B (zh) 便于装配的插座
CN209374710U (zh) 一种汽车端子电连接器
CN218385953U (zh) 一种耐腐蚀性强的短款Type-C连接器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