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1703U -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1703U
CN207421703U CN201721418997.8U CN201721418997U CN207421703U CN 207421703 U CN207421703 U CN 207421703U CN 201721418997 U CN201721418997 U CN 201721418997U CN 207421703 U CN207421703 U CN 20742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upporting item
connector
monitoring device
adjustm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189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波
王家蓬
张宏炯
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214189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其中,轨道基座包括:本体;调节部,调节部的一端与本体连接,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本体的下方,调节部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调节部用于调节轨道与本体之间的距离。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的轨道高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电网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很多电缆线路设置在地下电力管廊中,电力管廊是城市中心区电力输送的主动脉,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城市的供电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管廊内的电缆等装置出现火灾、电力故障等问题需定期对管廊内进行巡检。现有技术中对管廊中的电缆线路的巡检工作大部分是由人工完成。而管廊中环境湿度大,容易积水,并且存在有害气体,这对人工巡检造成非常大的阻碍。而且,人工巡检频率低,间隔时间长,使相关单位无法及时获得管廊内的情况。
为了提高巡检效率并保障人员安全,现在出现了一种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包括可以设置在管廊的墙壁上的轨道和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监测装置,从而实现自动巡检。然而,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的轨道的安装高度不可调节,这既不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又不便于监测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的轨道高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基座,包括:本体;调节部,调节部的一端与本体连接,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本体的下方,调节部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调节部用于调节轨道与本体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节部包括:第一支撑件,与本体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包括:T型螺栓,T型螺栓包括相互连接的螺帽和螺杆,螺帽用于与轨道的凹槽配合连接,螺杆穿设在第一支撑件上;第一螺母,设置在螺杆远离螺帽的一端并位于第一支撑件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为L型板,第一连接件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轨道基座还包括:缓冲部,调节部通过缓冲部与本体连接,缓冲部用于对轨道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缓冲部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本体连接;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弹性组件的一端与调节部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支撑件的上方,第二端位于第二支撑件的下方,第二端与调节部连接;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之间。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接件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连接或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或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与本体卡接,且第二支撑件可在本体上滑动。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U型板和卡槽,卡槽位于U型板的端部,卡槽的开口朝向U型板的内部;第二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板和卡勾,卡勾与卡槽卡接,卡勾可相对卡槽滑动,弹性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轨道基座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本体连接,第三连接件用于固定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测设备,包括轨道基座、轨道和监测装置,轨道基座为上述提供的轨道基座,轨道与轨道基座的调节部连接,监测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上。
进一步地,轨道的上部设置有凹槽,轨道基座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凹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监测装置包括:连接部;滚轮,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上,滚轮可在轨道上滚动;摄像部,设置在连接部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轨道基座设置为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调节部,这样在将调节部与轨道连接后,可通过调节部调节轨道的安装高度。这样在将监测装置设置在轨道上后,也可通过调节部调节监测装置的高度。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调节轨道和监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从而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监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监测设备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监测设备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11、U型板;12、卡槽;20、第一支撑件;30、第一连接件;31、T型螺栓;32、第一螺母;40、第二支撑件;41、支撑板;42、卡勾;50、弹性组件;51、第二连接件;52、弹性件;60、第三连接件;200、轨道;300、监测装置;301、连接部;302、滚轮;303、摄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基座,该轨道基座包括本体10和调节部。其中,调节部的一端与本体10连接,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本体10的下方,调节部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调节部用于调节轨道与本体10之间的距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轨道基座设置为本体10和与本体连接的调节部,这样在将调节部与轨道连接后,可通过调节部调节轨道的安装高度。这样在将监测装置设置在轨道上后,也可通过调节部调节监测装置的高度。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调节轨道和监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从而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而且,将调节部的另一端设置在本体10的下方,可以将轨道基座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并将监测装置设置在轨道基座的下方。例如,可以将轨道基座设置在电力管廊内的顶部或侧壁较高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监测设备与管廊内的电缆、设备发生干涉,从而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并且将监测设备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便于监测管廊内的情况。
具体地,调节部包括第一支撑件20和第一连接件30。其中,第一支撑件20与本体10连接。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0上,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如此设置在将第一连接件30与轨道连接后,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件30在第一支撑件20上的位置调节轨道的高度。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0包括T型螺栓31,T型螺栓31包括相互连接的螺帽和螺杆,螺帽用于与轨道的凹槽配合连接,螺杆穿设在第一支撑件20上。第一螺母32设置在螺杆远离螺帽的一端并位于第一支撑件20的上端面。T型螺栓31通过第一螺母32与第一支撑件20连接。T型螺栓31的螺帽的形状与轨道的凹槽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置可通过T型螺栓31的螺帽与轨道的凹槽紧密连接,从而提高轨道与调节部的连接强度。为了提高连接强度,可在T型螺栓31的位于第一支撑件20下部的螺杆上设置螺母,通过该螺母与第一螺母32共同紧固T型螺栓3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件20设置为L型板,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支撑件20的结构强度。L型板可设置为角钢或钣金件,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也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0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30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0上。这样可以提高对轨道进行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轨道基座还包括缓冲部,调节部通过缓冲部与本体10连接,缓冲部用于对轨道进行缓冲。通过设置缓冲部,当监测装置在轨道上移动时,可将监测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冲击传递到缓冲部以减缓或抵消冲击。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监测设备的冲击,防止设备发生损坏。
具体地,缓冲部包括第二支撑件40和弹性组件50。其中,第二支撑件40与本体10连接,弹性组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0上,弹性组件50的一端与调节部连接。如此设置可通过弹性组件50产生的弹力对轨道进行缓冲。当监测装置在轨道上移动时,监测装置与轨道之间的晃动或冲击可以传递到弹性组件50,通过弹性组件50可对冲击进行缓冲,以将冲击减缓或抵消,从而保护监测设备并使监测设备的运行更加平稳。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缓冲效果,可以将弹性组件50设置为多个,多个弹性组件50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件40上。如此设置可通过多个弹性组件50共同对轨道和监测装置进行缓冲。
如图1所示,弹性组件50包括第二连接件51和弹性件52。其中,第二连接件5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支撑件40的上方,第二端位于第二支撑件40的下方,第二端与调节部连接。弹性件52设置在第二连接件5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40之间。监测设备在运行时,监测装置与轨道之间的冲击传递给第二连接件51使第二连接件51相对第二支撑件40上下运动,同时弹性件52受到第二连接件51的作用力发生压缩并产生向上的回弹力,通过弹性件52的作用可减缓第二连接件51的上下运动,避免发生刚性冲击,从而保护监测装置并使监测装置更加平稳地在轨道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弹性件52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接件51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件40连接或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51的第一端连接或抵接。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弹性组件50的结构,从而在保证缓冲效果的同时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其中,第二连接件51可以设置为螺栓和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与弹簧以及第一支撑件20的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40与本体10卡接,且第二支撑件40可在本体10上滑动。如此设置可以调整第二支撑件40与本体10的相对距离,从而便于调整轨道的安装位置。
具体地,本体10包括U型板11和卡槽12,卡槽12位于U型板11的端部,卡槽12的开口朝向U型板11的内部。第二支撑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板41和卡勾42,卡勾42与卡槽12卡接,卡勾42可相对卡槽12滑动,弹性组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板41上。如此设置可通过卡勾42与卡槽12的配合连接实现第二支撑件40相对本体10的滑动,并且连接可靠、便于拆装。本体10与第二支撑件40均可设置为钣金件,此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轨道基座还包括第三连接件60,第三连接件60的一端与本体10连接,第三连接件60用于固定本体10。例如,可以将第三连接件60设置为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将本体10设置在管廊内的墙壁上,以提高轨道基座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包括轨道基座、轨道200和监测装置300,轨道基座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座,轨道200与轨道基座的调节部连接,监测装置300可移动地设置在轨道200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轨道基座设置为本体10和与本体连接的调节部,并将调节部与轨道200连接,这样可通过调节部调节轨道200的安装高度。这样在将监测装置300设置在轨道200上后,也可通过调节部调节监测装置300的高度。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调节轨道200和监测装置300的安装高度,从而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而且,将调节部的另一端设置在本体10的下方,可以将轨道基座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并将监测装置300设置在轨道基座的下方。例如,可以将轨道基座设置在电力管廊内的顶部或侧壁较高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监测设备与管廊内的电缆、设备发生干涉,从而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并且将监测设备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便于监测管廊内的情况。
如图2所示,轨道200的上部设置有凹槽,轨道基座的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凹槽配合连接。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轨道200的凹槽紧密连接,从而提高轨道200与调节部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监测装置300包括连接部301、滚轮302和摄像部303。其中,滚轮30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01上,并且滚轮302可在轨道200上滚动。如此设置可使监测装置300顺畅地在轨道200上移动。如图2所示,可以将滚轮302设置为两个,两个滚轮302对应设置在轨道200的两侧,这样既能够提高监测装置300运行的稳定性,又能够防止监测装置300从轨道200上脱离。摄像部303设置在连接部301上,摄像部303用于监测管廊内的情况,例如可以监测管廊内是否有火灾。摄像部303拍摄到的画面可以输送到显示设备,工作人员通过查看显示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监测设备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与监测装置300电联接,通过控制部可对监测装置300的移动位置、速度等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0)连接,所述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本体(10)的下方,所述调节部的另一端用于与轨道连接,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轨道与所述本体(10)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
第一支撑件(20),与所述本体(10)连接;
第一连接件(30),所述第一连接件(30)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0)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轨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包括:
T型螺栓(31),所述T型螺栓(31)包括相互连接的螺帽和螺杆,所述螺帽用于与所述轨道的凹槽配合连接,所述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0)上;
第一螺母(32),设置在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螺帽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0)为L型板,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3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基座还包括:
缓冲部,所述调节部通过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本体(10)连接,所述缓冲部用于对所述轨道进行缓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
第二支撑件(40),所述第二支撑件(40)与所述本体(10)连接;
弹性组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40)上,所述弹性组件(5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50)包括:
第二连接件(51),所述第二连接件(5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上方,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40)的下方,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调节部连接;
弹性件(5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5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2)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51)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0)连接或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1)的第一端连接或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40)与所述本体(10)卡接,且所述第二支撑件(40)可在所述本体(10)上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0)包括U型板(11)和卡槽(12),所述卡槽(12)位于所述U型板(11)的端部,所述卡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U型板(11)的内部;
所述第二支撑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板(41)和卡勾(42),所述卡勾(42)与所述卡槽(12)卡接,所述卡勾(42)可相对所述卡槽(12)滑动,所述弹性组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基座还包括:
第三连接件(60),所述第三连接件(60)的一端与所述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60)用于固定所述本体(10)。
12.一种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基座、轨道(200)和监测装置(300),所述轨道基座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基座,所述轨道(200)与所述轨道基座的调节部连接,所述监测装置(30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轨道(20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基座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基座,所述轨道(200)的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轨道基座的第一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300)包括:
连接部(301);
滚轮(302),所述滚轮(30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01)上,所述滚轮(302)可在所述轨道(200)上滚动;
摄像部(30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01)上。
CN201721418997.8U 2017-10-30 2017-10-30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Active CN20742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8997.8U CN207421703U (zh) 2017-10-30 2017-10-30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8997.8U CN207421703U (zh) 2017-10-30 2017-10-30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1703U true CN207421703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09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18997.8U Active CN207421703U (zh) 2017-10-30 2017-10-30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17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94A (zh) * 2021-08-25 2021-12-14 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铁轨几何形位监测装置
CN113922275A (zh) * 2021-10-26 2022-01-11 江苏宇诚业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线路的移动巡检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0694A (zh) * 2021-08-25 2021-12-14 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铁轨几何形位监测装置
CN113922275A (zh) * 2021-10-26 2022-01-11 江苏宇诚业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线路的移动巡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21703U (zh)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CN103175510B (zh) 一种自动调平调向智能激光断面仪
CN207421718U (zh) 轨道基座及具有其的监测设备
CN102145755A (zh) 一种零重力悬挂式展开试验装置
CN108105472A (zh) 一种用于安装管道的防松抗震支吊架
CN108150720A (zh) 一种用于安装管道的防松抗震支吊架
CN207946398U (zh) 一种手推式房屋裂缝检测仪
CN219937866U (zh) 一种实现安全安装电缆桥架的电缆桥架支架
CN103134642B (zh) 接头的五自由度对接密封性调试设备
CN211292352U (zh) 一种卧式拉伸框架试验装置
CN110901966A (zh) 一种用于空间可展机构的气浮吊挂式重力卸载装置
CN209198033U (zh) 一种输电导线脱冰振动测试装置
CN207553702U (zh) 一种基于可调节底座的实时监控报警系统
CN103148989B (zh) 接头密封性调试设备的轴向摆动装置
CN210920886U (zh) 一种监控设备安装架
CN207597175U (zh) 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动态位移监测装置
CN21576702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房屋安全监测评估采集装置
CN208025041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减震支座
CN220184368U (zh) 幕墙支座
CN117346753B (zh) 一种转体桥梁水平对齐检测装置
CN215596934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辅助测绘工具
CN210667219U (zh) 一种多媒体教学数字信号发生器
CN110332960A (zh) 一种支模安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216697491U (zh) 一种水利工程防汛报警装置
CN215057913U (zh) 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倾斜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bo

Inventor after: Wang Jia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ji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Nan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bo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ji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N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