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2133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2133U
CN207402133U CN201721168466.8U CN201721168466U CN207402133U CN 207402133 U CN207402133 U CN 207402133U CN 201721168466 U CN201721168466 U CN 201721168466U CN 207402133 U CN207402133 U CN 207402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ressing plate
smart car
chuck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84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甘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TA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TA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TA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TA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INDUST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84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2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2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2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包括定位夹紧装置,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卡盘和压板,所述卡盘为中空结构用于撑开工件,所述卡盘的中空部分设置有中心拉杆,所述中心拉杆上设置有连动板,所述压板通过拉杆与所述连动板连接,所述压板可以随中心拉杆在卡盘的中空部分内做上下运动以压紧工件;所述夹具在撑开工件并准确定位压紧工件,然后对工件进行精车,避免了工件出现变形,解决了工件同心度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件加工的合格率和工件加工的生产效率,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此外,该夹具设置有防错杆,可以防止工件放置错误。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机内壳加工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对于电机内壳的加工,常规工艺首先使用卧式车床,用三爪内撑工件内孔,粗车削外径,其次用环形三爪夹持以车削外径,精车内孔及内槽,再次用三爪内撑以车削内孔,警车削外径和外槽,最后用立式铣床铣削加工,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具有壁薄、材料去除率大等特点,使用传统夹具会造成工件变形,同心度超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工件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车电机内壳内孔和端面后,用于精车其外径和外槽径的专用夹具,该夹具避免了同心度超差,产品变形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件的合格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有: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定位夹紧装置,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座内,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卡盘和压板,所述卡盘为中空结构,所述卡盘中心设置有中心拉杆,所述中心拉杆连接有驱动缸,所述中心拉杆上设置有连动板,所述压板与所述连动板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拉杆做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连动板上设置有拉杆,所述压板通过所述拉杆与所述连动板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铰链座,所述铰链座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且与所述压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压板做杠杆运动。
优选的,所述压板为双边压板,所述压板的数量为3个。
优选的,所述卡盘为三爪卡盘,所述卡盘的卡爪的形状为圆弧状。
优选的,还包括防错杆,所述防错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外壁的安装槽内,所述防错杆连接有驱动缸。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环外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防错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防错杆的数量为3个。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精车电机内壳外径和外槽径的专用夹具,包括用于定位和撑开工件的卡盘,以及用于压紧工件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连动板随设置在卡盘中心的中心拉杆做上下运动;本夹具通过卡盘定位并撑开工件,然后通过压板压紧工件后,机床对工件的外径和外槽径进行精车,可以避免工件在加工中出现变形,导致工件同心度超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件加工合格率,节省了生产成本;此外,该夹具还设置有防错杆,防止由于工件放置颠倒而损坏工件的问题,进一步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具侧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俯视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夹具侧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中夹具立体图;
10-底座;11-支撑座;12-定位夹紧装置;121-卡盘;122-压板;13-中心拉杆;14-连接块;15-拉杆;16-铰链座;17-支撑环;18-第一法兰盘;19-第二法兰盘;20-防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精车电机内壳外径和外槽径的专用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底座10、支撑座11和定位夹紧装置12,所述支撑座1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支撑座11用于粗定位工件,精车时,工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1上;所述定位夹紧装置12用于在精车时定位和压紧工件,保证工件的精度。
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放置工件时出现颠倒放置的问题,即当工件的两个端面的尺寸不同时,放置端面放置颠倒。在支撑座11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防错杆20,所述防错杆20连接有驱动缸,初始状态下,防错杆20在驱动缸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即驱动缸的活塞伸出;当工件放置在支撑座11上时,若工件放置正确,则防错杆20缩回;若工件放置颠倒,则工件无法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夹具还包括支撑环17,所述支撑环17能够仅有一步增加保证工件加工的精度,所述支撑环17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1上,精车时,工件放置在所述支撑环17上。同时为了防止工件端面放置颠倒,在支撑环17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防错杆2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请参照图2。所述定位夹紧装置12包括卡盘121和压板122,所述卡盘121用于撑开工件内孔,所述卡盘121的子爪为圆弧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盘121的子爪为软爪,在撑开工件的同时不会损坏工件内孔。所述卡盘121为中空结构,所述卡盘121的中心设置有中心拉杆13,所述中心拉杆13连接有一驱动缸,所述驱动缸驱动中心拉杆在所述卡盘121的中心做上下运动;所述中心拉杆13上设置有连动板14,所述压板122连接至连动板14上;为实现压板122压紧工件和打开工件的动作,压板122需设计成以某一支点做杠杆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卡盘121内的铰链座16实现,所述铰链座16固定设置在卡盘内,且一端与所述压板122连接;所述定位压紧装置还包括一拉杆15,所述拉杆15设置在所述连动板14上,使压板122随着中心拉杆的运动而运动,铰链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板122上,形成压板122做杠杆运动的支点,当驱动缸驱动中心拉杆13向上移动时,带动连动板上14的拉杆15向上运动,使压板122远离压紧工件的一端向上运动,而铰链座16固定设置,从而压板122以与铰链座的连接点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板122压住工件的一端向下压紧工件,当驱动缸驱动中心拉杆13向下运动时,使压板122远离压紧工件的一端向下运动,从而压紧工件的一端向上运动,松开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盘121为三爪卡盘,所述压板122为双边压板,所述压板122的数量为3个,以获得稳固压紧工件的效果。
请参照图3和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夹具还包括第一法兰盘18和第二法兰盘19,所述第二法兰盘19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18上,所述底座10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19上,所述第一法兰盘18用于将该夹具连接到机床主轴上,所述第二法兰盘19用于放置驱动中心拉杆13的驱动缸、用于驱动防错杆20的驱动缸以及用于驱动卡盘121的驱动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中心拉杆13的驱动缸、用于驱动防错杆20的驱动缸以及用于驱动卡盘121的驱动机构均为油缸,油缸能够获得较稳定的驱动力,保证夹具的正常工作。
该夹具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防错杆处于打开状态,卡盘处于收缩状态;将工件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工件端面放置正确,防错杆缩回;支撑座粗定位工件;随后卡盘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打开,撑开工件,接着中心拉杆在驱动缸的驱动向上运动,带动连接块上的拉杆向上,在铰链座的作用下,压板连接拉杆的一端上升,继而压紧工件的一端下降压紧工件,即压板以铰链座与压板的连接点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压板压紧工件后,精车工件的外径和外槽径,完成精车后,中心拉杆下降,带动压板做杠杆运动,压板松开工件,随后卡盘收回,取回工件。
当需要加工其他类型的工件时,只需更换合适的支撑环和防错杆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用于已完成内孔和端面精车的电机内壳工件,使用该夹具精车进一步精车工件的外径和外槽径,通过卡盘撑开工件内孔,利用压板压紧工件端面,避免了在精车时工件出现变形的问题,解决了工件同心度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件加工的合格率以及工件加工的效率,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定位夹紧装置,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座内,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包括卡盘和压板,所述卡盘为中空结构,所述卡盘中心设置有中心拉杆,所述中心拉杆连接有驱动缸,所述中心拉杆上设置有连动板,所述压板与所述连动板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拉杆做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板上设置有拉杆,所述压板通过所述拉杆与所述连动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链座,所述铰链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且与所述压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压板做杠杆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为双边压板,所述压板的数量为3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为三爪卡盘,所述卡盘的卡爪的形状为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错杆,所述防错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外壁的安装槽内,所述防错杆连接有驱动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环外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防错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错杆的数量为3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盘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盘上。
CN201721168466.8U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Active CN207402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8466.8U CN207402133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8466.8U CN207402133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2133U true CN207402133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8466.8U Active CN207402133U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213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9242A (zh) * 2018-09-12 2019-01-04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错功能的夹具
CN109605047A (zh) * 2019-01-25 2019-04-12 广东毅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法兰端板全自动孔加工机
CN109623448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南京灵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五金壳体专用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9242A (zh) * 2018-09-12 2019-01-04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错功能的夹具
CN109605047A (zh) * 2019-01-25 2019-04-12 广东毅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法兰端板全自动孔加工机
CN109605047B (zh) * 2019-01-25 2021-06-08 广东毅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管桩法兰端板全自动孔加工机
CN109623448A (zh) * 2019-02-28 2019-04-16 南京灵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五金壳体专用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213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精车专用夹具
CN2076427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内壳加工专用夹具
CN108422158A (zh) 一种制动鼓机械加工方法
CN110711992A (zh) 一种连接法兰气动组对焊接工装及使用方法
CN209465998U (zh) 一种外卡车夹具
CN104044053B (zh) 立式珩磨机的缓冲式下定位装置
CN21551009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液压系统零件的铣削夹具
CN105014437A (zh) 一种定心夹紧装置
CN212824059U (zh) 异型产品孔加工夹具
CN210451889U (zh) 一种工作台自动定心卡紧机构
CN208543249U (zh) 发动机连杆大小头镗孔一体加工装置
CN107813108A (zh) 一种薄壁零件加工方法
CN208644750U (zh) 加工中心液压铣夹具
CN102909581A (zh) 一种定位压紧装置及工作台
CN209364176U (zh) 一种用于加工异形毛坯件的高精度定位工装
CN2912919Y (zh) 模具与工作台的快速定位装置
CN205085679U (zh) 自动脱料的钻削加工用自动工装
CN207344191U (zh) 加工圆钢柱的夹具
CN211028763U (zh) 一种连接法兰气动组对焊接工装
CN220480886U (zh) 一种一体压铸件可翻转夹具
CN203918728U (zh) 立式珩磨机的缓冲式下定位装置
CN204277826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拨叉加工夹具
CN207058160U (zh) 一种用于管接头内壁加工的卡盘装置
CN110774019A (zh) 多序同一套夹具
CN205111355U (zh) 水汽混合清洁的快速工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