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7904U -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7904U
CN207397904U CN201721203117.5U CN201721203117U CN207397904U CN 207397904 U CN207397904 U CN 207397904U CN 201721203117 U CN201721203117 U CN 201721203117U CN 207397904 U CN207397904 U CN 207397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ead
low pressure
pressure woun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31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丽娟
杨硕
朱茂坦
高保龙
张艳玲
徐洋
常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031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7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7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7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包括由扁铜线绕制而成的多层线匝的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端部设端绝缘,线圈本体的两头设线圈出头,分别是线圈首端出头和线圈末端出头,所述线圈本体轴向上设有多根紧缩带,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固定为一体,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每层端绝缘之间成为一体,提高了变压器线圈匝间、层间及段间的可靠性,可以完全避免在突发短路试验过程中因电磁力的作用使变压器线圈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对变压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变压器的例行试验必须满足要求之外,变压器的突发短路型式试验也列入国家电网对产品的检测范围之内。目前国内变压器厂家生产的10kV变压器低压线圈绕制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铜箔绕制,另外一种是采用扁铜线绕制的形式。
变压器低压线圈如果采用铜箔绕制,因铜箔比较薄,变压器铁心和线圈之间也没有支撑,在突发短路过程中低压线圈很容易变形,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从成本上来说,箔绕线圈比线绕线圈价格高,每公斤铜箔比普通导线每公斤多3-4元,每台变压器价格平均多500-1000元左右。
线绕的线圈从总体成本上来说,比箔绕的线圈价格便宜,而且不需要买很多价格比较昂贵的绕线机,但是线绕的线圈根数多,端绝缘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导线之前很难形成一个整体,在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过程中,端绝缘和导线之间导线和导线之间很容易分离,导致线圈变形严重,突发短路试验结果超出标准值,不符合要求,致使试验失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线绕的线圈比箔绕的线圈在结构和成本上来说更有优越性,那么如何才能把线绕线圈的出头和端绝缘、导线和导线之间固定为一个整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将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线圈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每层端绝缘之间成为一体,提高了变压器线圈匝间、层间及段间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包括由扁铜线绕制而成的多层线匝的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端部设端绝缘,线圈本体的两头设线圈出头,分别是线圈首端出头和线圈末端出头,所述线圈本体轴向上设有多根紧缩带,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紧缩带长度为3倍线圈高度,以固定端绝缘并拉紧线匝。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本体的截面包括两侧的半圆形A、半圆形B和中间的直线部分C,构成椭圆形,半圆形A处设有一根紧缩带,半圆形B处设有三根紧缩带。
进一步的,直线部分C长度大于等于70m,直线部分C处设紧缩带。
进一步的,直线部分C长度小于70m,直线部分C处不设紧缩带。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出头处相邻的线匝上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线圈出头也包设有绝缘层,外层通过紧缩带半叠一层绕包。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出头弯折,弯折内侧端绝缘设有倒角,所述线圈出头处的端绝缘起头位置通过紧缩带半叠一层绕包,端绝缘其余位置与相邻线匝采用花包式绑扎固定为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出头弯折处设一根30°方向斜拉的紧缩带。
进一步的,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通过紧缩带绑扎固定为一体,该紧缩带放置方式为对折双层,对折端套住端绝缘和第一层线匝的导线,双层的紧缩带呈S型的方式依次绕制第二个线匝、第三个线匝,直到最后一个线匝,绕制一周,紧缩带的末端压于导线下面。
进一步的,所述倒角角度大于线圈出头弯折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线圈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每层端绝缘之间成为一体,提高了变压器线圈匝间、层间及段间的可靠性,可以完全避免在突发短路试验过程中因电磁力的作用使变压器线圈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压线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出头绝缘绑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本体与端绝缘绑扎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本体;2.端绝缘;3.线圈出头;4.紧缩带;5.半叠一层绕包紧缩带;6.花包紧缩带;7.导线;31.线圈末端出头;32.线圈首端出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3所示,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包括由扁铜线绕制而成的多层线匝的线圈本体1,线圈本体1端部设端绝缘2,线圈本体1的两头设线圈出头3,分别是线圈首端出头32和线圈末端出头31,线圈本体1轴向上设有多根紧缩带4,紧缩带4长度为3倍线圈高度,以固定端绝缘并拉紧线匝,线圈首端出头32与端绝缘2绑扎固定为一体,线圈末端出头31与端绝缘2绑扎固定为一体,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固定为一体。
线圈本体1的截面包括两侧的半圆形A、半圆形B和中间的直线部分C,构成椭圆形,半圆形A处设有一根紧缩带,半圆形B处设有三根紧缩带,当直线部分C长度大于等于70m,直线部分C处设紧缩带,紧缩带的放置位置如图1所示;当直线部分C长度小于70m,直线部分C处不设紧缩带。
线圈出头的绝缘处理:
线圈首端出头32与线圈末端出头31的绝缘处理相同,如图2线圈出头绝缘绑扎结构示意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绑扎的绝缘层,线圈出头3处相邻的线匝上包设有绝缘层,线圈出头3也包设有绝缘层,外层通过紧缩带半叠一层绕包,绝缘层厚度为1mm。
端绝缘的绑扎固定方式如下:
线圈出头3弯折,弯折内侧端绝缘设有倒角,倒角角度大于线圈出头3弯折角度;端绝缘2端部平整度小于1mm,线圈出头3处的端绝缘2起头位置通过紧缩带即图3中的半叠一层绕包紧缩带5半叠一层绕包50mm,端绝缘2其余位置与相邻线匝采用花包式绑扎固定为一起,即用图3中的花包紧缩带6花包式绑扎。线圈出头3弯折处设一根30°方向斜拉的紧缩带。
线圈末端出头31处理与首端相同,端绝缘与最后一匝线圈花包在一起。如果低压线圈的导线是多根并绕的方式,末匝线圈需要先进行整体绑扎后再和端绝缘进行八字绑扎。
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的绑扎固定如图4所示:
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通过紧缩带4绑扎固定为一体,该紧缩带4放置方式为对折双层,对折端套住端绝缘2和第一层线匝的导线7,双层的紧缩带4呈S型的方式依次绕制第二个线匝、第三个线匝,直到最后一个线匝,绕制一周,紧缩带的末端压于导线下面;如果线圈上、下用整根紧缩带时,可两匝导线编织一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线圈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每层端绝缘之间成为一体,提高了变压器线圈匝间、层间及段间的可靠性,可以完全避免在突发短路试验过程中因电磁力的作用使变压器线圈变形。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包括由扁铜线绕制而成的多层线匝的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端部设端绝缘,线圈本体的两头设线圈出头,分别是线圈首端出头和线圈末端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轴向上设有多根紧缩带,线圈首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线圈末端出头与端绝缘绑扎固定为一体,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绑扎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缩带长度为3倍线圈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的截面包括两侧的半圆形A、半圆形B和中间的直线部分C,构成椭圆形,半圆形A处设有一根紧缩带,半圆形B处设有三根紧缩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直线部分C长度大于等于70m,直线部分C处设紧缩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直线部分C长度小于70m,直线部分C处不设紧缩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出头处相邻的线匝上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线圈出头也包设有绝缘层,外层通过紧缩带半叠一层绕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任一项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出头弯折,弯折内侧端绝缘设有倒角,所述线圈出头处的端绝缘起头位置通过紧缩带半叠一层绕包,端绝缘其余位置与相邻线匝采用花包式绑扎固定为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出头弯折处设一根30°方向斜拉的紧缩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8任一项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每层线匝与线匝之间通过紧缩带绑扎固定为一体,该紧缩带放置方式为对折双层,对折端套住端绝缘和第一层线匝的导线,双层的紧缩带呈S型的方式依次绕制第二个线匝、第三个线匝,直到最后一个线匝,绕制一周,紧缩带的末端压于导线下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角度大于线圈出头弯折角度。
CN201721203117.5U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Active CN207397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3117.5U CN207397904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3117.5U CN207397904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7904U true CN207397904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0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3117.5U Active CN207397904U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79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9878A (zh) * 2018-11-30 2019-04-02 广州市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CN109671560A (zh) * 2019-01-11 2019-04-23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式线圈以及测试装置
CN113421770A (zh) * 2021-06-30 2021-09-21 保定天威集团特变电气有限公司 螺旋线圈防反弹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9878A (zh) * 2018-11-30 2019-04-02 广州市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CN109671560A (zh) * 2019-01-11 2019-04-23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式线圈以及测试装置
CN109671560B (zh) * 2019-01-11 2024-03-29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式线圈以及测试装置
CN113421770A (zh) * 2021-06-30 2021-09-21 保定天威集团特变电气有限公司 螺旋线圈防反弹方法
CN113421770B (zh) * 2021-06-30 2022-09-06 保定天威集团特变电气有限公司 螺旋线圈防反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7904U (zh)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CN103477403B (zh) 连续的换位导线
JP5874875B1 (ja) コアケースユニット、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TW200934033A (en) Plane coil,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639939A1 (en) Conductive wire for motor, and coil for motor
CN103003894B (zh) 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
JP6092862B2 (ja) コイル状部材及びコイル装置
CN103503091A (zh) 连续的换位导线
WO2019124382A1 (ja) コイルおよ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886931B2 (ja) 静止誘導機器
US20140347156A1 (en) Coil, reactor, and coil formation method
JP2011040567A (ja) 超電導コイル装置及び該超電導コイル装置を具備した超電導回転機
CN109559878B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CN106024374B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分段圆筒式高压线圈绕制方法
CN104952593A (zh) 一种轴向双分裂整流全箔绕变压器及绕制方法
CN104576035B (zh) 一种三叠多并层式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其制成的层式线圈
CN112216481A (zh) 磁感线圈
JP6308036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19163159U (zh) 一种双螺旋线圈出头排布结构
CN203481012U (zh) 一种1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新型线圈分接出头
CN210325464U (zh) 磁感线圈
CN208225676U (zh) 一种多个扁平线圈组成的大电流高频电感器
JP2010109043A (ja) 超電導コイルの転位方法及び超電導コイル
CN2590138Y (zh) 低电压大电流层式绕组
JP3079446U (ja) 大電流用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