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9878A -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9878A
CN109559878A CN201811457267.8A CN201811457267A CN109559878A CN 109559878 A CN109559878 A CN 109559878A CN 201811457267 A CN201811457267 A CN 201811457267A CN 109559878 A CN109559878 A CN 109559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ayer line
outside
winding structure
power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72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9878B (zh
Inventor
张军海
彭景伟
莫向松
郭敬旺
余小平
廖冬虹
彭志慷
董记斌
叶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72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9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9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9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027/2838Wires using transposed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外侧线圈、内侧线圈及间隔件,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取消了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不存在“S弯”换位处的剪刀口,线圈的绝缘处不容易受损,承受突发短路能力强,线圈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同时工艺简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变压器多根扁线叠绕的层式线圈在绕制时,在线圈每层的1/2匝数处要进行一次全换位,其目的是:
1、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
2、保证每根导线总长度相同。
当线圈的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和每根导线总长度相同时,线圈的换位损耗为0,否则线圈将产生不完全换位损耗,增加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请参阅图1-2,现有技术中,旧款电力变压器线圈100包括外线圈101及内线圈102,外线圈101及内线圈102均设有换位处103。但是,当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存在以下缺陷:
1、换位处要进行“S弯”换位,在“S弯”处要加垫U形纸槽,并用布带包紧,特别是当导线面积较大,导线的硬度比较大,进行“S弯”处理时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在“S弯”客观上存在一个剪刀口,在工艺处理不好时,特别是当变压器外部线路产生突发短路时,变压器线圈将承受较大的轴向和幅向机械力,在“S弯”的剪刀口处导线的绝缘容易破损,引起线圈匝间或者股间短路,造成变压器线圈烧毁,安全性能低。
2、在线圈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线圈的轴向高度要增加一根导线宽度,即尺寸H1和H与没有“S弯”换位时增加单根线宽尺寸W,由于线圈的高度增加,变压器铁心及油箱高度尺寸随之增加,铁心、油箱、变压器油的重量增加,当变压器的磁通密度不变时,其空载损耗、噪声与铁心的重量成正比,因此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变压器的成本、空载损耗及噪声会增加。
3、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工艺复杂,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较高,同时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能解决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外侧线圈、内侧线圈及间隔件,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线圈包括第一外层线及第一内层线,所述第一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层线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层线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外侧起头。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线圈包括第二外层线及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及所述第二内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层线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二内层线包括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形成所述内侧尾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焊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为轴向油道或层间绝缘部件,所述间隔件两侧分别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还包括绝缘板、外侧端部绝缘件及内侧端部绝缘件,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内侧线圈内侧,所述外侧端部绝缘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相对两侧,所述内侧端部绝缘件内侧线圈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尾头和所述外侧起头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内侧尾头和所述内侧起头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外侧尾头和所述内侧起头位于同一侧。
一种绕线结构,包括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及绕线模,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外侧线圈、内侧线圈及间隔件,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所述内侧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模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线圈包括第一外层线及第一内层线,所述第一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层线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层线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外侧起头。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线圈包括第二外层线及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及所述第二内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层线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二内层线包括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形成所述内侧尾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一种绕制方法,用于缠绕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绕线模固定于绕线机机轴上并锁紧;第一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内侧起头并包扎内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内侧尾头,完成内侧线圈绕制,固定内侧端部绝缘件;中层步骤:将间隔件缠绕于内侧线圈并扎紧;第二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外侧起头并包扎外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外侧尾头,完成外侧线圈绕制,固定外侧端部绝缘件;连接步骤:将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连接。
进一步地,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焊接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取消了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不存在“S弯”换位处的剪刀口,线圈的绝缘处不容易受损,承受突发短路能力强,线圈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同时工艺简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生产效率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旧款电力变压器线圈的绕线展开图;
图2为旧款电力变压器线圈的接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局部展开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接线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图9为一种绕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0、旧款电力变压器线圈;101、外线圈;102、内线圈;103、换位处;200、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外侧线圈;21、外侧尾头;22、外侧起头;201、第一外层线;2011、第一端;202、第一内层线;2021、第二端;30、内侧线圈;31、内侧尾头;32、内侧起头;301、第二外层线;3011、第三端;302、第二内层线;3021、第四端;40、间隔件;50、绝缘板;60、外侧端部绝缘件;70、内侧端部绝缘件;300、绕线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在现有技术中,旧款电力变压器线圈100包括外线圈101及内线圈102,外线圈101及内线圈102均设有换位处103。但是,当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存在以下缺陷:
1、换位处要进行“S弯”换位,在“S弯”处要加垫U形纸槽,并用布带包紧,特别是当导线面积较大,导线的硬度比较大,进行“S弯”处理时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在“S弯”客观上存在一个剪刀口,在工艺处理不好时,特别是当变压器外部线路产生突发短路时,变压器线圈将承受较大的轴向和幅向机械力,在“S弯”的剪刀口处导线的绝缘容易破损,引起线圈匝间或者股间短路,造成变压器线圈烧毁,安全性能低。
2、在线圈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线圈的轴向高度要增加一根导线宽度,即尺寸H1和H与没有“S弯”换位时增加单根线宽尺寸W,由于线圈的高度增加,变压器铁心及油箱高度尺寸随之增加,铁心、油箱、变压器油的重量增加,当变压器的磁通密度不变时,其空载损耗、噪声与铁心的重量成正比,因此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变压器的成本、空载损耗及噪声会增加。
3、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时,工艺复杂,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较高,同时生产效率较低。
请参阅图3-5,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包括外侧线圈20、内侧线圈30及间隔件40,所述内侧线圈3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内侧,所述间隔件4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之间,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20包括外侧尾头21及外侧起头22,所述内侧线圈30包括内侧尾头31及内侧起头32,所述外侧起头22与所述内侧尾头31连接。
在常用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中,当线圈的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和每根导线总长度相同时,线圈的换位损耗为0,否则线圈将产生不完全换位损耗,增加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在本申请中,通过采用所述外侧起头22与所述内侧尾头31连接,取消了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不存在“S弯”换位处的剪刀口,线圈的绝缘处不容易受损,承受突发短路能力强,线圈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同时工艺简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生产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6-8,R1为线圈平均直径,R2为线圈外径,在本申请中,无需采用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即可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具体的,整个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的高度尺寸与改进前相比,减少一根导线宽度,由于线圈的高度降低,变压器铁心及油箱高度尺寸随之减少,铁心、油箱、变压器油的重量减少,当变压器的磁通密度不变时,其空载损耗、噪声与铁心的重量成正比,因此变压器的成本、空载损耗及噪声会降低。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线圈采用双层层式线圈,导线采用两根相同截面尺寸的扁铜线叠绕为例。导线为纸包或漆包扁铜钱,在此实施例仅供方便说明,并不限制其他导线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法来实施此方案。
优选的,所述外侧起头22与所述内侧尾头31焊接连接,具体的,所述外侧线圈20包括第一外层线201及第一内层线202,所述第一外层线201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201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202;所述第一外层线201包括第一端2011,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包括第二端2021,所述第一端2011和所述第二端2021形成所述外侧起头22。具体的,在绕制过程中,所述外侧线圈20的绕制初始端与所述内侧线圈30的绕制末端焊接,一方面满足在绕制工艺上的简化,提升了绕线效率,便于机器的设置和工人师傅绕线的手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头尾焊接的手法,提升了整个结构的稳固性,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及总长度相同,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具体和详尽的方案,提高了可操作性。
所述内侧线圈30包括第二外层线301及第二内层线302,所述第二外层线301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302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301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302,所述第二外层线301及所述第二内层线302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内侧;所述第二外层线301包括第三端3011,所述第二内层线302包括第四端3021,所述第三端3011和所述第四端3021形成所述内侧尾头31。在实际过程中,所述第二端2021与所述第三端3011连接,所述第一端2011与所述第四端3021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端2021与所述第三端3011焊接,所述第一端2011与所述第四端3021焊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两端,加工简便,适用性强,可操作性较强,同时设置所述第一端2011、所述第二端2021、所述第三端3011及所述第四端3021,来保证整个结构的绕线合理性,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且每根导线总长度相同,使线圈的换位损耗为0,避免线圈产生不完全换位损耗,避免增加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优选的,所述间隔件40为轴向油道或层间绝缘部件,所述间隔件40两侧分别与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贴合。
优选的,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还包括绝缘板50,所述绝缘板50位于所述内侧线圈30内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50为0.5mm厚的绝缘纸板,进一步解决了加工困难的问题,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板50亦可采用胶类绝缘材料制造的其他材料或具有绝缘性能的其他部件。
优选的,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还包括外侧端部绝缘件60及内侧端部绝缘件70,所述外侧端部绝缘件6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相对两侧,所述内侧端部绝缘件70内侧线圈30相对两侧,通过对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的两侧设置绝缘端,使加工完整,使用方便。
优选的,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外侧起头22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内侧尾头31和所述内侧起头32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内侧起头32位于同一侧,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内侧尾头31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既方便了在绕制过程中的首尾连接,给绕线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为整个方案的实施提供细节上的保证,使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可操作性高,再者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保证了整个结构的强度。在绕制过程中,绕线机将绕制线先弯折成内侧起头32,然后沿着绕线模300一匝一匝连续绕,绕到最后一匝时,绕制成内侧尾头31;然后在绕制外侧线圈20时,绕线机将绕制线先弯折成外侧起头22,然后沿着绕线模300一匝一匝连续绕,绕到最后一匝时,绕制成外侧尾头21,所述外侧起头22朝向所述外侧尾头21的绕制方向与所述内侧起头32朝向所述内侧尾头31的绕制方向相反,绕制方便,简化操作。
一种绕线结构,包括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及绕线模300,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包括外侧线圈20、内侧线圈30及间隔件40,所述内侧线圈3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内侧,所述间隔件4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之间,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20包括外侧尾头21及外侧起头22,所述内侧线圈30包括内侧尾头31及内侧起头32,所述外侧起头22与所述内侧尾头31连接,所述内侧线圈30缠绕于所述绕线模300上。取消了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不存在“S弯”换位处的剪刀口,线圈的绝缘处不容易受损,承受突发短路能力强,线圈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同时工艺简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生产效率较高。具体的,整个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的高度尺寸与改进前相比,减少一根导线宽度,由于线圈的高度降低,变压器铁心及油箱高度尺寸随之减少,铁心、油箱、变压器油的重量减少,当变压器的磁通密度不变时,其空载损耗、噪声与铁心的重量成正比,因此变压器的成本、空载损耗及噪声会降低。
优选的,所述外侧线圈20包括第一外层线201及第一内层线202,所述第一外层线201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201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202。所述第一外层线201包括第一端2011,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包括第二端2021,所述第一端2011和所述第二端2021形成所述外侧起头22。所述内侧线圈30包括第二外层线301及第二内层线302,所述第二外层线301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302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301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302,所述第二外层线301及所述第二内层线302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202内侧。所述第二外层线301包括第三端3011,所述第二内层线302包括第四端3021,所述第三端3011和所述第四端3021形成所述内侧尾头31。所述第二端2021与所述第三端3011连接,所述第一端2011与所述第四端3021连接。所述第二端2021与所述第三端3011焊接,所述第一端2011与所述第四端3021焊接。所述间隔件40为轴向油道或层间绝缘部件,所述间隔件40两侧分别与所述外侧线圈20和所述内侧线圈30贴合。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还包括绝缘板50,所述绝缘板50位于所述内侧线圈30内侧。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200还包括外侧端部绝缘件60及内侧端部绝缘件70,所述外侧端部绝缘件60位于所述外侧线圈20相对两侧,所述内侧端部绝缘件70内侧线圈30相对两侧。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外侧起头22分布于所述绕线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内侧尾头31和所述内侧起头32分布于所述绕线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内侧起头32位于同一侧。所述外侧尾头21和所述内侧尾头31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外侧起头22与所述内侧尾头31焊接连接。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请参阅图9,一种绕制方法,用于缠绕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上述绕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实施,在实施此方法的过程中,线圈采用双层层式线圈,导线采用两根相同截面尺寸的扁铜线叠绕为例,导线为纸包或漆包扁铜钱,在此实施例仅供方便说明,并不限制其他导线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法来实施此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绕线模固定于绕线机机轴上并锁紧;
在所述准备步骤中,还包括:将绝缘板缠绕于绕线模并扎紧。
在所述准备步骤中,还包括:内侧起头与外侧尾头焊接固定。
第一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内侧起头并包扎内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内侧尾头,完成内侧线圈绕制,固定内侧端部绝缘件;
中层步骤:将间隔件缠绕于内侧线圈并扎紧;
第二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外侧起头并包扎外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外侧尾头,完成外侧线圈绕制,固定外侧端部绝缘件;
连接步骤:将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连接。
在所述连接步骤中,还包括:在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连接之前,将紧缩布带缠绕于外侧线圈。
在所述连接步骤中,还包括:焊接处打磨光滑直至无毛刺,进行绝缘包扎。
在所述连接步骤中,还包括:外侧线圈的起头端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内侧线圈设有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焊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焊接。通过上述方法来保证整个结构的绕线合理性,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且每根导线总长度相同,使线圈的换位损耗为0,避免线圈产生不完全换位损耗,避免增加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在常规绕线方法中,在“S弯”处要加垫U形纸槽,并用布带包紧,特别是当变压器外部线路产生突发短路时,变压器线圈将承受较大的轴向和幅向机械力,在“S弯”的剪刀口处导线的绝缘容易破损,本申请通过此种方法,一方面简化了绕线工艺,优化变压器线圈的性能,同时提升了变压器线圈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2、避免线圈在每层的1/2匝数进行一次全换位,避免线圈的轴向高度采用常规方法要增加一根导线宽度,降低变压器的成本及空载损耗,减小噪声。
3、采用上述的绕制方法后,一方面满足在绕制工艺上的简化,提升了绕线效率,便于机器的设置和工人师傅绕线的手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头尾焊接的手法,提升了整个结构的稳固性,保证每根导线在漏磁场中的平均位置相同,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具体和详尽的方案,提高了可操作性。.
4、通过采用外侧起头与内侧尾头连接,取消了常用变压线圈“S弯”换位,不存在“S弯”换位处的剪刀口,线圈的绝缘处不容易受损,承受突发短路能力强,线圈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同时工艺简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生产效率较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外侧线圈、内侧线圈及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焊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线圈包括第一外层线及第一内层线,所述第一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线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层线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外侧起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线圈包括第二外层线及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及所述第二内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层线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二内层线包括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形成所述内侧尾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焊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焊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为轴向油道或层间绝缘部件,所述间隔件两侧分别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贴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还包括绝缘板、外侧端部绝缘件及内侧端部绝缘件,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内侧线圈内侧,所述外侧端部绝缘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相对两侧,所述内侧端部绝缘件内侧线圈相对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尾头和所述外侧起头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内侧尾头和所述内侧起头分布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相对两侧,所述外侧尾头和所述内侧起头位于同一侧。
12.一种绕线结构,包括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及绕线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包括外侧线圈、内侧线圈及间隔件,所述内侧线圈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内侧,所述间隔件位于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之间,所述外侧线圈和所述内侧线圈为双层绕线,所述外侧线圈包括外侧尾头及外侧起头,所述内侧线圈包括内侧尾头及内侧起头,所述外侧起头与所述内侧尾头连接,所述内侧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模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线圈包括第一外层线及第一内层线,所述第一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一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一内层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线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层线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形成所述外侧起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线圈包括第二外层线及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位于所述第二内层线外侧,所述第二外层线环绕所述第二内层线,所述第二外层线及所述第二内层线位于所述第一内层线内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层线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二内层线包括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形成所述内侧尾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
18.一种绕制方法,用于缠绕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绕线模固定于绕线机机轴上并锁紧;
第一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内侧起头并包扎内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内侧尾头,完成内侧线圈绕制,固定内侧端部绝缘件;
中层步骤:将间隔件缠绕于内侧线圈并扎紧;
第二层绕制步骤:弯折绕制线的端部形成外侧起头并包扎外侧端部绝缘件,线圈绕完最后一匝时,弯折绕制线形成外侧尾头,完成外侧线圈绕制,固定外侧端部绝缘件;
连接步骤:将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步骤中:内侧尾头和外侧起头焊接固定。
CN201811457267.8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Active CN109559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7267.8A CN109559878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7267.8A CN109559878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9878A true CN109559878A (zh) 2019-04-02
CN109559878B CN109559878B (zh) 2021-12-10

Family

ID=6586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7267.8A Active CN109559878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98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8087A (zh) * 2020-09-02 2020-12-04 岳西县天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变压器的线圈绕制方法
CN115668417A (zh) * 2020-04-20 2023-01-31 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绝缘间隔件的部件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173A (zh) * 2013-07-30 2013-10-16 江苏亨特集团华特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多层圆筒式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04485224A (zh) * 2014-12-31 2015-04-01 中变集团上海变压器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用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05719799A (zh) * 2014-07-30 2016-06-29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裂变压器
CN207397904U (zh) * 2017-09-20 2018-05-22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CN207938451U (zh) * 2018-03-28 2018-10-02 山东泰开箱变有限公司 一种调容调压变压器新型绕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173A (zh) * 2013-07-30 2013-10-16 江苏亨特集团华特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多层圆筒式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05719799A (zh) * 2014-07-30 2016-06-29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裂变压器
CN104485224A (zh) * 2014-12-31 2015-04-01 中变集团上海变压器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用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
CN207397904U (zh) * 2017-09-20 2018-05-22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辐向多根并绕绑扎的层式低压线绕线圈
CN207938451U (zh) * 2018-03-28 2018-10-02 山东泰开箱变有限公司 一种调容调压变压器新型绕组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电机修理工工艺学(中级本)》", 31 July 198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8417A (zh) * 2020-04-20 2023-01-31 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绝缘间隔件的部件和方法
CN115668417B (zh) * 2020-04-20 2024-02-09 日立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绝缘间隔件的部件和方法
CN112038087A (zh) * 2020-09-02 2020-12-04 岳西县天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变压器的线圈绕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9878B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7709A (zh) 一种变压器椭圆形多层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09559878A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线圈结构、绕线结构及绕制方法
CN107039163B (zh) 一种绕线型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69144A (zh) 变压器双层圆筒式低压线圈绕制工艺
CN106158355B (zh) 一种内屏蔽线圈的绕制方法
EP0676776B1 (en) Core assembly for toroidal transformer
CN101826391B (zh) 分段层式结构变压器
JP2006302674A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端末処理方法
CN103794340A (zh) 一种三相五柱平面卷铁芯及其制造方法
CN205751803U (zh) 一种大功率工业用抗振变压器
US20190295762A1 (en) Three-dimensional wound core of transformer with isosceles triangular iron yokes
CN206864295U (zh) 控制变压器
JPS637009B2 (zh)
EP3330980A1 (en) Semi-hybrid transformer core
CN106057434A (zh) 一种大功率工业用抗振变压器
CN204651139U (zh) 一种三相电力变压器
CN211628872U (zh) 一种应用于tig弧焊和电阻焊复合焊机的高频变压器
CN210325466U (zh) 一种大电流分流调压绕组
CN104078216B (zh) 一种可替代变压器端空绝缘的梳状绝缘纸及其使用方法
CN206163303U (zh) 一种油浸倒立式电流互感器主绝缘包扎联接结构
CN207719017U (zh) 三相立体叠铁芯结构
CN203481012U (zh) 一种1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新型线圈分接出头
CN106158353B (zh) 一种高压线圈的绕制方法
CN217719256U (zh) 铁抗用纸包换位铜绞线
CN202487342U (zh) 一种节材型配电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Assignee: West (Donggua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44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ower transformer coil structure, winding structure and wind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228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Assignee: Shenzhen lidashu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ZHOU YIBIAN POWER SOURCE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44000023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ower transformer coil structure, winding structure and wind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