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3474U -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3474U
CN207393474U CN201721315601.7U CN201721315601U CN207393474U CN 207393474 U CN207393474 U CN 207393474U CN 201721315601 U CN201721315601 U CN 201721315601U CN 207393474 U CN207393474 U CN 207393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ue
openend
compressor housing
main casing
cas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56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苏红
金广礴
谢锋
郭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56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3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3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3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涉及电动压缩机技术领域。该压缩机壳体包括主壳本体,主壳本体包括侧表面和相对的两端面,主壳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容纳腔,第一开口端开设于其中一个端面,第二开口端开设于侧表面。第一开口端设置有多个气道,多个气道沿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周向依次设置。电动压缩机包括电机总成、涡盘前盖、动涡盘、静涡盘以及压缩机壳体。电机总成、涡盘前盖、动涡盘以及静涡盘依次嵌设于主壳本体的容纳腔内。主壳本体的侧表面还固定设置有控制模块总成。该压缩机壳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扩大了气道面积,有效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效率,整机能效比高。

Description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电动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动涡盘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现有的电动压缩机中,由于主壳体的空间有限,从而造成进气阻力较大,进气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减少进气阻力,提高进气效率,提高整机性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增大了主壳本体内的气道,有效减少了进气阻力,提高了进气效率,使得该电动压缩机的整体温度降低3-10度,同时提高制冷量,整机能效比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具有上述压缩机壳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壳体,包括主壳本体,所述主壳本体包括侧表面和相对的两端面,所述主壳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端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所述第二开口端开设于所述侧表面;
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有多个气道,所述多个气道沿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周向依次设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壳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气道分别依次为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以及第四气道;
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三气道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气道靠近于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所述第二气道和所述第四气道相对应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均为劣弧结构,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沿长度方向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距离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距离所述第二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道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中间部,所述第一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第二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向外侧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气道为圆环状,所述第四气道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距离所述第六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所述第四气道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五侧和第六侧,所述第五侧距离所述第六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道总面积为 1000-1500mm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于所述侧表面凸出,所述第二开口端为进气口;
所述多个气道总面积为所述进气口面积的5-10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壳体还包括后壳本体,所述后壳本体具有第三开口端和第四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第三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后壳本体的端面,所述第四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后壳本体的侧表面;
所述后壳本体具有第三开口端的一侧与所述主壳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端的一侧相互扣合;
所述主壳本体的所述第二开口端依次设置有进气堵头、进气封装块以及第一堵头螺栓;
所述后壳本体的所述第三开口端依次设置有排气堵头、排气封装块以及第二堵头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包括电机总成、涡盘前盖、动涡盘、静涡盘以及压缩机壳体;
所述电机总成、所述涡盘前盖、所述动涡盘以及所述静涡盘依次嵌设于所述主壳本体的容纳腔内;
所述主壳本体的侧表面还固定设置有控制模块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现有压缩机有限的主壳本体内,扩大了气道面积,有效减小进气阻力,提高进气效率,使得电动压缩机的整体温度降低3-10度左右,冷却效果更好,制冷量高,整机能效比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压缩机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壳本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开口端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后壳本体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动压缩机的爆炸图。
图标:100-压缩机壳体;200-电动压缩机;10-主壳本体;101-第一开口端;1013-第一气道;1015-第二气道;1016-第三气道;1018-第四气道; 1021-第一端;1023-第二端;1025-第一侧;1027-第二侧;1032-第一部; 1035-第二部;1038-中间部;105-第二开口端;108-固定部;112-进气堵头;114-进气封装块;116-第一堵头螺栓;15-后壳本体;152-第三开口端; 155-第四开口端;16-气路管;162-第一通道;165-第二通道;168-第三通道;18-油气分离管;20-电机总成;22-涡盘前盖;24-动涡盘;26-静涡盘; 28-控制模块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其中图1—图8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图9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压缩机壳体100,包括主壳本体10和后壳本体15,其中,主壳本体10开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端101的容纳腔,后壳本体15开设有具有第三开口端152的容纳腔,主壳本体10具有第一开口端101的一侧与后壳本体15具有第三开口端152的一侧相互扣合设置。
下面对该压缩机壳体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详细介绍主壳本体1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该主壳本体10为柱状结构,且包括侧表面和相对的两端面,该主壳本体 10具有第一开口端101和第二开口端105的容纳腔,其中,第一开口端 101开设于其中一个端面,定义该端面为前端面,第二开口端105开设于侧表面,作为进气口。
可选的,第一开口端101的开口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端105的开口尺寸,该第一开口端101与第二开口端105均为规则的圆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第一开口端101设置有多个气道,该多个气道沿第一开口端101的端面周向依次设置,即全部气道分布于第一开口端101靠近容纳腔的一侧,且全部气道均与第二开口端105的进气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气道的数量为四个,与第二开口端105 相对应的气道开始顺时针分别定义该四个气道依次为:第一气道1013、第二气道1015、第三气道1016以及第四气道1018,即第一气道1013与第三气道1016相对应,第二气道1015和所述第四气道1018相对应,且第一气道1013靠近于第二开口端105设置,第三气道1016远离于第二开口端105设置,第二气道1015和第四气道1018均位于上述第一气道1013 和第三气道1016的两侧。
具体的,上述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均为劣弧结构,在此处是指月牙状,该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具有以下的尺寸要求即可。
定义该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沿长度方向均包括第一端1021 和第二端1023,沿宽度方向均包括第一侧1025和第二侧1027,其中,第一端1021距离第二端1023之间的距离为20-50mm,第一侧1025距离第二侧1027之间的距离为5-10mm即可,此处,第一气道1013的第一端1021 与第三气道1016的第一端1021可以相对应,也可以不对应,第一气道1013 的第一侧1025与第三气道1016的第一侧1025可以相对应,也可以不对应,只要满足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的长度、宽度尺寸要求即可。
具体的,第二气道1015包括第一部1032、第二部1035以及中间部1038,其中,第一部1032、中间部1038以及第二部1035依次连接,且第一部1032 和第二部1035相对于中间部1038向外侧凹陷,使得第一部1032和第二部 1035相对于中间部1038宽度尺寸加大。
同上,定义第二气道1015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第三端距离第四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第三侧距离第四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第二气道1015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气道1013和第三气道1016的面积。
具体的,该第四气道1018为圆环状,同上,第四气道1018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五侧和第六侧,该第五端距离第六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第五侧距离第六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该多个气道的总面积为1000-1500mm2,相对于现有的压缩机主壳体,气道面积增大,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进气阻力,提高了进气效率,使得压缩机的整体温度降低3-10度,提高了整机性能。
可选的,该主壳本体10的侧表面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控制模块总成28 的固定部108,该固定部108靠近于上述第四气道1018的一侧设置。
请参照图4所示,上述的第二开口端105设置于主壳本体10的侧表面且相对于侧表面凸出,即第二开口端105为凸台状,在凸台中间设置有通孔,定义该第二开口端105为进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全部气道的总面积为进气口面积的5-10 倍。
同时,主壳本体10的第二开口端105依次设置有进气堵头112、进气封装块114以及第一堵头螺栓116,其中,该第二开口端105设置有固定螺纹孔,该固定螺纹孔开设的方向与进气口的方向相同,进气封装块114与该第二开口端105配合连接,同样,在该进气封装块114上也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进气口相对应,第二通孔与固定螺纹孔相对应,进气堵头112嵌设于第一通孔内从而将进气口封堵,第一堵头螺栓116穿过第二通孔后与固定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进气封装块114 与主壳本体10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可选的,进气堵头112为进气封装橡胶堵头,进气封装块114为进气封装尼龙块,第一堵头螺栓116为堵头六角法兰螺栓,该进气堵头112、进气封装块114以及第一堵头螺栓116是用于在运输过程中,防止灰尘等外物进入进气口中。
其次,详细介绍后壳本体15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5所示,该后壳本体15具有第三开口端152和第四开口端155的容纳腔,其中,第三开口端152开设于后壳本体15的端面,第四开口端155开设于后壳本体15 的侧表面。
可选的,后壳本体15的容纳腔底壁设置有气路管16,气路管16内设置有第一通道162,后壳本体15的容纳腔侧设置有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第二环部位于第一环部的内部,且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均与容纳腔的底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二环部与第一环部相贴合的一端定义为流通部,该流通部从开口端向容纳腔底壁开设有第二通道165,该第二通道165能够与第一通道162连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该第二通道165内设置有高压过滤网。
可选的,请参照图6所示,该气路管16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通道162,该第一通道162与上述第二通道165连通,其中,该气路管16 的侧壁方向开设有第三通道168,该第三通道168也与第一通道162连通。
具体的,该第三通道168位于第二环部内侧,且第二通道165与第三通道168相对应的位于第二环部的两端,请参照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第三通道168开设为偏心结构,即第三通道168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通道162的中心轴线不在同一面内。
可选的,请参照图8所示,该后壳本体15的第一通道162内设置有油气分离管18,且第四开口端155还依次设置有排气堵头、排气封装块以及第二堵头螺栓,其中,油气分离管18设置于排气堵头的远离第二堵头螺栓的一侧。
可选的,该油气分离管18包括过盈配合部和连通部,其中,过盈配合部能够与第一通道162过盈配合,连通部的截面尺寸小于过盈配合部的截面尺寸。
可选的,定义后壳本体15的与油气分离管18相配合的一端为封装部,该封装部凸出于后壳本体15,该封装部设置有固定螺纹孔,该固定螺纹孔开设的方向与气路管16的第一通道162方向相同,排气封装块与该封装部配合连接,同样,在该排气封装块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中,第三通孔与第一通道162相对应,第四通孔与固定螺纹孔相对应,排气堵头嵌设于第三通孔内从而将第一通道162封堵,第二堵头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后与固定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排气封装块与后壳本体15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可选的,排气堵头为排气封装橡胶堵头,排气封装块为排气封装尼龙块,第二堵头螺栓为堵头六角法兰螺栓,其是用于在运输过程中,防止灰尘等外物进入第一气路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压缩机壳体100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现有压缩机有限的主壳本体10内,增大了气道面积,从而减小了进气阻力,提高进气效率,使得电动压缩机的整体温度降低3-10度,冷却效果更好,同时提高制冷量,整机能效比高。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200,请参照图9所示,该电动压缩机200包括电机总成20、涡盘前盖22、动涡盘24、静涡盘26以及实施例1提供的压缩机壳体100,具体说明如下:
该电机总成20、涡盘前盖22、动涡盘24以及静涡盘26依次嵌设于主壳本体10的容纳腔内,后壳本体15扣合于主壳本体10的第一开口端101,该主壳本体10的侧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模块总成2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本体,所述主壳本体包括侧表面和相对的两端面,所述主壳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开口端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所述第二开口端开设于所述侧表面;
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有多个气道,所述多个气道沿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周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气道分别依次为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以及第四气道;
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三气道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气道靠近于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所述第二气道和所述第四气道相对应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均为劣弧结构,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沿长度方向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距离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三气道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距离所述第二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中间部,所述第一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第二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向外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距离所述第四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所述第二气道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距离所述第四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道为圆环状,所述第四气道沿长度方向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距离所述第六端之间的距离为20-50mm;
所述第四气道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五侧和第六侧,所述第五侧距离所述第六侧之间的距离为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道总面积为1000-1500mm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于所述侧表面凸出,所述第二开口端为进气口;
所述多个气道总面积为所述进气口面积的5-10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壳体还包括后壳本体,所述后壳本体具有第三开口端和第四开口端的容纳腔,所述第三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后壳本体的端面,所述第四开口端开设于所述后壳本体的侧表面;
所述后壳本体具有第三开口端的一侧与所述主壳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端的一侧相互扣合;
所述主壳本体的所述第二开口端依次设置有进气堵头、进气封装块以及第一堵头螺栓;
所述后壳本体的所述第四开口端依次设置有排气堵头、排气封装块以及第二堵头螺栓。
10.一种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总成、涡盘前盖、动涡盘、静涡盘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壳体;
所述电机总成、所述涡盘前盖、所述动涡盘以及所述静涡盘依次嵌设于所述主壳本体的容纳腔内;
所述主壳本体的侧表面还固定设置有控制模块总成。
CN201721315601.7U 2017-10-12 2017-10-12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Active CN207393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5601.7U CN207393474U (zh) 2017-10-12 2017-10-12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5601.7U CN207393474U (zh) 2017-10-12 2017-10-12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3474U true CN207393474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3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5601.7U Active CN207393474U (zh) 2017-10-12 2017-10-12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3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6794B2 (en) Compressor with oil separation and storage
CN100467874C (zh) 低压型绕动叶片式压缩机
CN101598128B (zh) 双缸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
CN108204353B (zh) 封闭式压缩机
CN207363890U (zh) 油气分离组件及电动压缩机
CN105570127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090100852A1 (en) Miniaturized ice water cooling circulatory system
CN203655636U (zh) 低背压压缩机
CN202597102U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7701401A (zh) 气缸组件、气缸及压缩机
CN107061291A (zh) 一种卧式转子压缩机
CN207393474U (zh) 压缩机壳体及电动压缩机
CN102483061A (zh) 多段蜗管机器
CN107084134A (zh) 新型两级压缩涡旋式空气压缩机
CN209414173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8093369U (zh) 压缩机和空调
CN208347920U (zh) 单螺杆发动机
JPH11241693A (ja) 圧縮機
US20060029510A1 (en) Motor-driven Roots compressor
CN207363875U (zh) 背压压紧式动静盘及电动压缩机
CN104819153A (zh) 具有圆锥排气流道和分歧入口结构的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CN105351195B (zh) 中背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216381859U (zh) 一种干式双作用双螺杆压缩机
CN112253461B (zh) 压缩机、空调器及热水器
CN109555702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5

Address after: 40000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Yube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super forc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No. 2001, Golden Road, North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OLI HI-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