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2840U -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2840U
CN207392840U CN201721126077.9U CN201721126077U CN207392840U CN 207392840 U CN207392840 U CN 207392840U CN 201721126077 U CN201721126077 U CN 201721126077U CN 207392840 U CN207392840 U CN 207392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tie
steel structure
structure frame
tie beam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60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建新
李任戈
胡帅
吴佳龙
王振宇
韩杰
廖选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260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2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2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2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于交通设施领域,提供了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包括八根立柱以及装配式检修楼梯,将八根立柱分别围设成第一、第二长方体框架,并在第一、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周缘上共同围设若干矩形圈梁。在每一个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两根横梁,使得每一个矩形圈梁与两根横梁共同形成第一、第二平台。在第一、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内沿矩形圈梁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两根次梁,并在每一根次梁的顶部设置导轨,用于载车板横向移动进行公交车的存放。将装配式检修楼梯设置在钢结构框架的一侧,提高维修的安全性。该钢结构框架通过立体式结构的设计,节约了停车空间;同时,钢结构的施工较为方便,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以电力驱动的新能源公交车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推动公共交通也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交车停车难。
目前公交车的停放普遍采用平面铺开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现有的立体式停车库仅应用于小轿车的停放,暂未普及至公交车领域,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垂直升降类公交车立体停车设备。
目前,现有的公交车立体停车设备很少,而且多采用混凝土的结构形式,车库的梁、柱截面大,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间;而且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旨在节约停车空间并提高施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包括八根立柱以及装配式检修楼梯,所述八根立柱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八根立柱中的其中四根立柱形成第一长方体框架,另外四根立柱形成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与第二长方体框架之间形成用于载车板上下运动的通道,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周缘上共同围设有若干矩形圈梁,所述若干矩形圈梁沿竖直方向排列且所述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立柱垂直,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均位于地面上方;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两根横梁,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与其平面内的两根横梁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载车板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内沿所述矩形圈梁的宽度方向均设有至少两个次梁,所述两个次梁的顶部设有用于载车板横向移动的导轨;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钢结构框架还包括装配式检修通道,所述装配式检修通道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矩形圈梁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矩形圈梁之间设有若干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斜撑呈X型、V型或米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钢结构框架还包括若干中间立柱,所述若干中间立柱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通道的一侧,所述若干中间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圈梁上,且所述中间立柱底部均位于地面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包括八根立柱以及装配式检修楼梯。将所述八根立柱分别围设成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并通过在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周缘上共同围设若干矩形圈梁,使得若干矩形圈梁沿竖直方向排列并与立柱垂直。在每一个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两根横梁,使得每一个矩形圈梁与其平面内的两根横梁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载车板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内沿所述矩形圈梁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两根次梁,并在每一根次梁的顶部设置导轨,使得载车板从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之间的通道运动至每一层矩形圈梁时,都可以通过次梁上的导轨轻松地滑入相应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进行公交车的存放。此外,通过将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可拆卸地设置在钢结构框架的一侧,避免了检修人员乘坐车库升降机上下,提高了维修的安全性。该钢结构框架通过立体式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节约了停车空间;同时,由于本结构中全部采用钢结构设计,相比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更加方便,施工周期更短,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矩形圈梁、横梁以及次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100,其包括八根立柱1以及装配式检修楼梯2。
所述八根立柱1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八根立柱1中的其中四根立柱1形成第一长方体框架,另外四根立柱1形成第二长方体框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从而使得第一长方体框架与第二长方体框架之间形成用于载车板(未图示)上下运动的通道50。
在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周缘上共同围设有若干矩形圈梁3,所述若干矩形圈梁3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且所述矩形圈梁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立柱1垂直,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3均位于地面上方,使得最底部的矩形圈梁3与地面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公交车通行。参照图2,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3所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两根横梁31,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3与其平面内的两根横梁31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载车板的第一平台10和第二平台20。所述第一平台10和第二平台20所在的平面内沿所述矩形圈梁3的宽度方向均设有至少两个次梁32,所述两个次梁32的顶部设有用于载车板横向移动的导轨33。当公交车停放到载车板上后,通过所述通道50上下运动至相应的矩形圈梁3处,通过所述导轨33使得所述载车板能够轻松的横向移动至所述第一平台10或第二平台20进行公交车的存放。通过立体式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从而节约空间。
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框架100的一侧,检修人员可通过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2进行钢结构框架100的检修,避免了检修人员乘坐车库升降机上下,提高了检修的安全性。同时,所述钢结构框架100还包括装配式检修通道4,所述装配式检修通道4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100的顶部,可供检修人员行走,方便检修人员对钢结构框架100进行检修。
参照图1,为了进一步加强整个钢结构框架100的强度,在相邻两个矩形圈梁3之间设有若干斜撑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斜撑5呈X型、V型或米字型,但不限定于所述斜撑5的形状。同时,所述钢结构框架100还包括若干中间立柱6,所述若干中间立柱6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通道50的一侧,所述若干中间立柱6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圈梁3上,且所述中间立柱6底部均位于地面上方,所述若干中间立柱6通过桁架结构将力转换至四角的立柱1上的方式冲二层起设,用以腾出洗车及维修间的运行通道。通过所述斜撑5以及中间立柱6使得钢结构框架100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公交车停放到载车板上,通过载车板在所述通道50内上下运动,使得公交车在载车板的带动下运动至相应的矩形圈梁3处。然后,利用所述导轨33,将所述载车板以及载车板上的公交车横向移动至所述第一平台10或第二平台20处进行公交车存放。当需要取用公交车时,将载车板与载车板上的公交车首先通过所述导轨33平移至所述通道50处,然后下降至地面即可,取用和存取十分方便。需要检修时,通过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2以及所述装配式检修通道4可对钢结构框架100进行检修,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100,其通过立体式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节约了停车空间;同时,由于本结构中全部采用钢结构设计,相比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更加方便,施工周期更短,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立柱以及装配式检修楼梯,所述八根立柱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八根立柱中的其中四根立柱形成第一长方体框架,另外四根立柱形成第二长方体框架,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与第二长方体框架之间形成用于载车板上下运动的通道,且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及高度所在的平面为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的周缘上共同围设有若干矩形圈梁,所述若干矩形圈梁沿竖直方向排列且所述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立柱垂直,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均位于地面上方;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所在的平面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两根横梁,每一个所述的矩形圈梁与其平面内的两根横梁共同形成用于存放载车板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在的平面内沿所述矩形圈梁的宽度方向均设有至少两个次梁,所述两个次梁的顶部设有用于载车板横向移动的导轨;所述装配式检修楼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框架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还包括装配式检修通道,所述装配式检修通道设置在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矩形圈梁沿竖直方向等间距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矩形圈梁之间设有若干斜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斜撑呈X型、V型或米字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还包括若干中间立柱,所述若干中间立柱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长方体框架和第二长方体框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通道的一侧,所述若干中间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圈梁上,且所述中间立柱底部均位于地面上方。
CN201721126077.9U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Active CN207392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6077.9U CN207392840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6077.9U CN207392840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2840U true CN207392840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1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6077.9U Active CN207392840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28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4852A (zh) * 2021-03-15 2021-05-2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节约高向空间的立体车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4852A (zh) * 2021-03-15 2021-05-28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节约高向空间的立体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9678B (zh) 一种提高基坑钢支撑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
CN207392840U (zh) 一种垂直升降类公交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CN217652413U (zh) 一次性无断层装配式外立面防护体系
CN203144908U (zh) 城市钢箱梁高架桥施工的支撑体系
CN208345549U (zh) 一种适应于顶升施工的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
CN207260605U (zh) 一种超大平面结构施工物料运输系统
CN203531421U (zh) 一种可移动塔式爬梯
CN105019657A (zh) 建筑建造系统
CN206034264U (zh) 新型钢结构廊桥基础结构
CN213328707U (zh) 一种薄壁墩高空作业组合平台
CN201850510U (zh) 现浇箱梁倒三角支架
CN204876579U (zh) 建筑建造系统
CN109267820B (zh) 一种模块化附带参观走道活动围挡及安装方法
CN112647701A (zh) 水电站发电机检修组合平台
CN202990511U (zh) 自助式空中停车场
CN215290260U (zh) 装配式地铁车站自行走顶板张拉工作台架
CN206015875U (zh) 多层大跨度改进型混凝土蜂窝状空间网格盒式结构
CN207314944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钢结构框架
CN205170290U (zh) 一种提升装置
CN211114734U (zh) 一种定型化可周转使用的桥墩施工操作平台
CN115288407B (zh) 一种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紧跟竖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138499B (zh) 一种预制楼梯定型化施工防护架
CN215714560U (zh) 一种用于有限净空下高烈度区的双层高架结构
CN220828104U (zh) 塔式车库的框架结构
CN220521799U (zh) 一种应用于地铁车站的单梁式组合楼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Zhongj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er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Center Road No. 3331 steel built in 27 storey building room 2701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