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0194U - 飞针测试机 - Google Patents

飞针测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0194U
CN207380194U CN201721208506.7U CN201721208506U CN207380194U CN 207380194 U CN207380194 U CN 207380194U CN 201721208506 U CN201721208506 U CN 201721208506U CN 207380194 U CN207380194 U CN 207380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uge
clamping structure
mentioned
fixed part
test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85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o Na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o Na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o Na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o Na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085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0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0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0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针测试机,其包括:治具,其安装上述检测用探头;夹具基座,其可拆装地支承上述治具;驱动结构,设置在夹具基座上;夹紧结构,与驱动结构连接,夹紧结构具有拆装位置及工作位置,在夹紧结构处于拆装位置时,治具可滑入夹紧结构中或从夹紧结构中滑出,在治具滑入夹紧结构后,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拆装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夹紧结构夹紧治具以限制治具的移动;RFID芯片,贴装在治具的外壁上,用于存储外界预先输入的信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治具通过螺钉固定在夹具基座上更换治具时存在耗时耗力及同一套治具在更换到另一台相同设备时相应参数的输入需要人工手动再次进行易出现失误、输入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飞针测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针测试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PCB测试领域中,由于测试的特殊性,每一个料号都需要单独开设一套或多套测试治具。PCB有多少个测试点,治具上就需要有多少条线进行连接用于测试时使用,测试设备均采用32或64位的标准治具进行连接,如果PCB有1024个点,就需要16个64位的治具或32个32位的治具,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治具均多于1024点。为了将PCB上的1024个点进行测试,需要频繁更换治具。现有技术中,治具上设有探针,治具通过螺丝固定在夹具基座上,故在每次更换治具时都存在耗时耗力的情况,并且定位也不精确,故障高等情况时有出现。
在PCB板制造业中由于每一个产品的形状与要求都不一样,现有生产中在加工每一个产品前都是由现场作业人员手动输入治具的相关参数,这样同一套治具更换到另一台相同设备时相应的参数需要再次重新输入。由此就会造成对现场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的细心程度要求较高,以保证每次输入的参数完全相同,否则在出现数据错误时就会使得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损坏治具;另外,重复的输入操作增加了作业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针测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治具通过螺钉固定在夹具基座上更换治具时存在耗时耗力及同一套治具在更换到另一台相同设备时相应参数的输入需要人工手动再次进行易出现失误、输入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针测试机,其通过使检测用探头接触设置在设置装置上的印刷基板的触点来进行上述印刷基板的电气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其安装上述检测用探头;夹具基座,其可拆装地支承上述治具;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治具相对于设置在上述设置装置上的上述印刷基板进退而使上述检测用探头接触上述印刷基板;反作用力传感器,当上述检测用探头与上述印刷基板接触时,其检测上述检测用探头施予上述印刷基板的按压力而作为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控制装置,其根据上述反作用力传感器的检测值驱动上述驱动机构,以控制使上述检测用探头以规定的按压力与上述印刷基板接触;驱动结构,设置在夹具基座上;夹紧结构,与驱动结构连接,夹紧结构具有拆装位置及工作位置,在夹紧结构处于拆装位置时,治具可滑入夹紧结构中或从夹紧结构中滑出,在治具滑入夹紧结构后,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拆装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夹紧结构夹紧治具以限制治具的移动;RFID芯片,贴装在治具的外壁上,用于存储外界预先输入的信息。
进一步地,夹紧结构和治具中的一个上具有滑槽,夹紧结构和治具中的另一个上具有适于在滑槽内滑动的滑轨。
进一步地,夹紧结构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块,两个夹紧块之间形成滑动空间,两个夹紧块的相向的侧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形成滑槽,治具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凸缘形成滑轨,或者,两个夹紧块的相向的侧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凸缘形成滑轨,治具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形成滑槽。
进一步地,夹紧结构相对于夹具基座可移动地设置,夹紧结构向靠近夹具基座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向治具施加压紧力以将治具压紧在夹具基座上。
进一步地,治具沿水平方向滑入夹紧结构中,治具的上表面高于或等于夹紧结构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夹紧结构压紧治具时,治具的上表面与夹具基座的下表面接触并电连接。
进一步地,夹紧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位于夹具基座的下方。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夹紧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结构为气缸,气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气缸与两个夹紧块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气缸的个数为四个,每个夹紧块与两个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感应线圈,感应线圈通过一固定件安装在治具的外壁上,RFID芯片夹持在感应线圈与治具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中。
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一与治具的外壁接触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一通过支撑件与治具的外壁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一弧形过渡部。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为一水平件,第二固定部为与第一固定部垂直设置的两个竖直件,弧形过渡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弧形过渡部较低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固接,弧形过渡部较高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固接,以在第二固定部与治具的外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弧形过渡部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
进一步地,感应线圈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未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支撑件依次穿过第二固定部和感应线圈的端部与治具的外壁固定。
进一步地,感应线圈上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外接天线的插头。
进一步地,外接天线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为0~3mm。
进一步地,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与驱动上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的驱动力对应。
进一步地,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与对上述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相当,上述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为当上述检测用探头按压印刷基板时从该印刷基板藉由检测部对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针测试机,安装治具时,将治具滑入夹紧结构中,然后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拆换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这时夹紧结构夹紧治具以限制所述治具在工作位置的移动。更换治具时,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工作位置切换至拆换位置,这时将治具从夹紧结构中滑出,然后换上下一个治具进行安装,安装过程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上述结构更换治具时只需将治具滑出和滑入,然后通过驱动结构进行夹紧治具,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少更换治具的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进而提高设备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针测试机,RFID芯片贴装在治具的外壁上,用于存储外界预先输入的信息。这样治具的相关参数只需要现场作业人员在RFID芯片上输入一次即可存储记忆,即使治具更换到另一台相同设备使用时,由于预先输入的相关参数已经被存储记忆,由此避免了人工手动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简化了治具相关参数的输入方式,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针测试机,还包括一感应线圈,感应线圈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治具的外壁上,RFID芯片夹持在感应线圈与治具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中,在不影响治具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使得RFID芯片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固定件包括一与治具的外壁接触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一通过支撑件与治具的外壁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一弧形过渡部。固定件的这种设置方式在保证感应线圈与治具固定的前提下,使得固定件与治具的外壁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增大,固定更加牢固,不会出现由于固定件的松动,感应线圈脱落的现象,同时固定件、感应线圈和治具的外壁对RFID芯片的安装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针测试机,感应线圈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未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的一端,RFID芯片夹持在感应线圈和治具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内。这是由于固定件本身为一U型结构,将感应线圈固定在U型结构的开口处,使得整个结构的安装更加牢固,将RFID芯片夹持在感应线圈和治具的外壁之间,这样既不会损坏RFID芯片本身的结构,又通过夹紧作用使得RFID芯片与治具的外壁的贴装更加牢固,安装方式简单可靠。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针测试机,上述反作用力传感器由于可设置在驱动机构的外部,所以即使在根据电气检测的目的而将检测用探头与治具一同更换的情况下,反作用力传感器也能够仍旧那样地检测出对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而不需要更换反作用力传感器。另外,控制装置通过适当控制驱动机构而能够使检测用探头以适当的按压力接触印刷基板的触点,并且不引起接触不良,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电气检测。另外,反作用力传感器无需设置在检测用探头和治具附近,可提高其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进而,治具可拆装地安装在夹具基座上,在更换检测用探头时反作用力传感器也与夹具基座连接,所以不需拆下来而照旧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飞针测试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飞针测试机的治具未滑入夹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治具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合适的实施例的飞针测试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飞针测试机的平面图;
图7是飞针测试机的正面图;
图8是表示图7中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上配置的规定部件的关系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飞针测试机的电气机械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飞针测试机包括:夹具基座10、驱动结构、夹紧结构和治具30,驱动结构设置在夹具基座10上;夹紧结构与驱动结构连接,夹紧结构具有拆装位置及工作位置;在夹紧结构处于拆装位置时,治具30可滑入夹紧结构中或从夹紧结构中滑出,在治具30滑入夹紧结构后,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拆装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夹紧结构夹紧治具30以限制治具30的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飞针测试机,安装治具30时,将治具30滑入夹紧结构中,然后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拆换位置切换至工作位置,这时夹紧结构夹紧治具30以限制所述治具30在工作位置的移动。更换治具30时,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工作位置切换至拆换位置,这时将治具30从夹紧结构中滑出,然后换上下一个治具30进行安装,安装过程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上述结构更换治具时只需将治具滑出和滑入,然后通过驱动结构进行夹紧治具,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少更换治具的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进而提高设备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结构上具有滑槽21,治具30上具有适于在滑槽21内滑动的滑轨31。通过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实现治具和夹紧结构的安装,安装简便。当然,也可以进行如下设置:治具上具有滑槽,夹紧结构上具有适于在滑槽中滑动的滑轨。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结构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块20,两个夹紧块20之间形成滑动空间,两个夹紧块20的相向的侧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形成滑槽21,治具30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凸缘形成滑轨31。简化了夹紧结构的结构,降低制造难度。当然,滑槽和滑轨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如下结构:治具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凸缘形成滑轨,凸缘支撑在夹紧块的顶面,夹紧块的顶面形成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结构相对于夹具基座1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并位于夹具基座10的下方,治具30沿水平方向滑入夹紧结构中,治具30的上表面高于或等于夹紧结构的上表面,夹紧结构向靠近夹具基座10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向治具30施加压紧力以将治具30压紧在夹具基座10上,夹紧结构压紧治具30时,治具30的上表面与夹具基座10的下表面接触并电连接。驱动结构为气缸,气缸的个数为四个,每个夹紧块20与两个气缸连接,在夹具基座10上设有气嘴50,气嘴50与气缸连通。更换治具时,气嘴进气,夹紧块20向下运动到极限,此时将需要换下的治具30从滑槽中滑出,将需要换上的治具30滑入滑槽中,然后气嘴出气,夹紧块向上运动将治具夹紧,治具与夹具基座有标准一致的电极或接触端子进行电性能连接,从而治具与夹具基座实现对应连接。上述结构更换时只需将需要换下的治具滑出和换上的治具滑入,在通过控制气缸的按钮即可完成一键更换的动作。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缸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两个气缸与两个夹紧块20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测试的探针。飞针测试机还包括方座60和旋转支座70,旋转支座70固定在方座60上,夹具基座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支座70上。
如图3和4所示的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治具1上部安装有夹具2,夹具2上部安装用于控制夹具2旋转的旋转支座3和设置在旋转支座3一侧的方座4,方座4用于控制夹具2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带动治具1发生水平方向的旋转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RFID芯片5,贴装在所述治具1的外壁上,用于存储外界预先输入的信息。治具的相关参数由专业人员在RFID芯片5上一次性输入存储,当治具更换到另一台相同设备时,只需读取RFID芯片5存储的数据即可保证与前一次的数据完全一致,大大降低了人工再次输入引起的故障率。
还包括一感应线圈8,所述感应线圈8通过一固定件6安装在所述治具1的外壁上,所述RFID芯片5夹持在所述感应线圈8与所述治具1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同时安装在治具1和夹具2的外壁上,还起到了固定夹具2和治具1的作用。一般将RFID芯片5和固定件6安装在治具1靠近里侧的外壁上,以不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
所述固定件6包括一与所述治具1的外壁接触设置的第一固定部61和一通过支撑件7与所述治具1的外壁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62,所述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62之间设置有一弧形过渡部63。由于第一固定部61与治具1的外壁直接接触设置,而第二固定部62与治具1的外壁之间预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需要在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的连接处设置一过渡部,以进行有效的连接。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均可通过螺钉与治具1固定,但安装在第二固定部62上的螺钉的长度要大于安装在第一固定部61上的螺钉的长度,以形成RFID芯片5的安装空间。当然,支撑件7还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长度的紧固件,如销钉等。
所述第一固定部61为一水平件,所述第二固定部62为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垂直设置的两个竖直件,所述弧形过渡部6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6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的连接处。第一固定部61、第二固定部62和弧形过渡部63可以均为金属材质,以保证牢固性。两个第二固定部6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RFID芯片5的长度,以对RFID芯片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述弧形过渡部63较低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固接,所述弧形过渡部63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62固接,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62与所述治具1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固定部61、第二固定部62和弧形过渡部63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便于加工成型。
所述感应线圈8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62未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连接的一端,即U型结构的开口处,以与U型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加强固定的程度;所述RFID芯片5夹持在所述感应线圈8和所述治具1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内,依靠感应线圈8和治具1的外壁之间的夹持作用进行二次固定,不必损坏芯片本身,而且安装牢固可靠。当然,RFID芯片5也可以为其他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芯片。
所述支撑件7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62和所述感应线圈8的端部与所述治具1的外壁固定。第二固定部62远离第一固定部61的一端和感应线圈8的两个端部的相应位置上均开设有允许支撑件7穿过的通孔,支撑件7穿过通孔后插入治具1的外壁中固定。
所述感应线圈8上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外接天线的插头81,插头81靠近感应线圈8的端部设置。具体地,所述外接天线与所述感应线圈8之间的距离为0~3mm。感应线圈8和外接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为线路传输,RFID芯片5和感应线圈8之间的信号传输为无线传输。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合适的实施例的印刷基板的电气检测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电气检测装置10检测作为检测对象物的设于印刷基板11上的电极图案(未图示)是否成为适当的电导通状态。电气检测装置10由用于将印刷基板11设置在规定位置的设置装置20、在印刷基板11的上侧可移动地设置的上部检测装置30和在印刷基板11的下侧可移动地设置的下部检测装置40构成。
印刷基板11由具有可挠性的矩形的基板构成,其表背(即上下侧)两面保持有规定间隔而配置有与电极图案导通的多个触点11a。设置装置20、上部检测装置30以及下部检测装置40,由图6和7所示的电气机械结构分别形成可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的状态,而配置在基台12上。基台12其上部形成框状,基台12的上部的左右两端部保持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构成设置装置20的一对固定部件20a、20b。
固定部件20a由沿基台12的左侧(参照图6、7)的边缘部设置的导轨(rail)21a和可沿该导轨21a移动设置的一对把持机构22a构成。各把持机构22a包括:致动器23a,其由沿相对于印刷基板11进退的方向(即图6和7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气缸构成;把持部件24a,其由该致动器23a的驱动而把持或打开印刷基板11。
即,各把持部件24a的前端部由从上下把持固定印刷基板11的边缘部的一对爪部构成。一对把持机构22a可使相互间隔变宽或变窄地沿导轨21a移动,可根据印刷基板11的宽度来调整其间隔。另外,在基板12的上部左侧的固定部件20a的两侧设置有沿与导轨21a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25a,固定部件20a配置成可沿一对导轨25a移动。固定部件20a根据印刷基板11的长度而调整在导轨25a上的位置来定位。
另一固定部件20b保持规定间隔沿基台12的右侧(参照图6、7)的边缘部配置。固定部件20b,与固定部件20a左右对称形成,并且由导轨21b和沿该导轨21b可移动配置的一对把持机构22b构成。各把持机构22b由致动器23b和把持部件24b构成。一对把持机构22b可使相互间隔变宽或变窄地沿导轨21b移动,从而根据印刷基板11的宽度调整其间隔。
在基板12上配置的固定部件20b的两端部设有沿与导轨21b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25b,并且固定部件20b设置为可沿一对导轨25b移动。固定部件20b根据印刷基板11的长度进行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如上所述,把持部件24a、24b在图6和7中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印刷基板11的四角部适当位置定位,其前端部夹持印刷基板11的四角部,并且进而通过略微调整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对印刷基板11恒定的张力的状态支承其上。
基板12的上部的前后方向的边缘部的附近分别沿该边缘部设置导轨13a、13b。可沿一对导轨13a、13b的上侧移动的支承台14定位安装在印刷基板11的上方,该支承台14以架设在一对导轨13a、13b间的状态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上部检测装置30安装在支承台14上。支承台14通过具有与导轨13a、13b平行延伸设置的旋转轴15a的驱动机构15而可沿导轨13a、13b左右方向移动。即,上部检测装置30与支承台14一起沿导轨13a、13b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具有在与导轨13a、13b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轨道16a和旋转轴16b的驱动机构16安装在支承台14上。上部检测装置30藉由可移动地安装于驱动机构16上的移动部31而安装在该驱动机构16上。即,上部检测装置30可与移动部31一起沿驱动机构16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部31设有两个电动机32。由此,上部检测装置30由其一个电动机32的驱动而上下方向移动,并且由另一个电动机32的驱动以垂直轴为中心旋转。
上部检测装置30藉由图5和8所示的支承部33而安装在移动部31上。在支承部33的下部安装有升降装置34,由电动机32的驱动而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夹具基座35安装在升降装置34的下部。在夹具基座35的下侧安装有检测用探头36、治具39以及检测部37。检测部37由电动机32的驱动与升降装置34一起上下方向移动。
在电动机32上连接有反作用力传感器38,从而检测出对电动机32的驱动力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传感器38当由电动机32的驱动而使检测部37下降、检测用探头36的前端部与印刷基板11接触时,将对检测印刷基板11施予的检测用探头36的按压力作为电动机32受到的反作用力而进行检测。反作用力传感器38配置在后述的控制装置50附近。上述移动部31、支承部33、升降装置34、夹具基座35以及电动机3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
下部检测装置40安装在可沿基板14的上部的前后方向上设置的一对的导轨13a、13b的下侧移动的支承台17上。支承台17设置在印刷基板11的下侧,通过具有与一对导轨13a、13b平行延伸设置的旋转轴18a的驱动机构18而沿该导轨13a、13b左右方向移动。因此,下部检测装置40可与支承台17一起沿导轨13a、13b左右方向移动。另外,轨道和旋转轴构成的驱动机构19也安装在支承台17上。
下部检测装置40设置于可移动地被安装在驱动机构19上的移动部41上,可与该移动部41一起在驱动机构19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移动部41上设有两个电动机42。即,下部检测装置40由一个电动机42的驱动而上下方向移动,同时由另一个电动机42的驱动而以垂直轴为中心旋转。
下部检测装置40藉由夹具基座43而安装在移动部41上。在夹具基座43的上部设有升降装置44,由电动机42的驱动使夹具基座43在上下方向移动。在升降装置44的上部安装有夹具基座45。检测用探头46、治具49以及检测部47安装在夹具基座45的上部。治具49和检测用探头46可拆装地安装在检测部47上。检测部47通过由电动机42驱动的升降装置44而在上下方向移动。
电动机42上设置反作用力传感器48,从而检测对电动机42的驱动力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传感器48当由电动机42的驱动而使检测部47上升,检测用探头46的前端部与印刷基板11接触时,将对印刷基板11施予的检测用探头46的按压力作为电动机42受到的反作用力而进行检测。上述反作用力传感器38和48配置在控制装置50的附近。
上述检测用探头36、46例如由设定成宽度0.025mm、厚度0.02mm、长度1.2mm的微细材料形成。各检测用探头36、46例如可进行0.2mm左右的变形。由此,检测用探头36、46容易因压曲或冲击而损伤。另外,电气检测装置10上,在上述各种部件和机构的基础上,还设有具有图9所示的CPU51、ROM 52和RAM53的控制装置50、检测电路54以及操作盘(未图示)。
控制装置50中,ROM52存储用于执行导通检测的规定的程序,CPU 51执行该程序。即、通过由CPU 51执行程序来实施各种控制动作,从而,适当控制驱动机构15、18和驱动机构16、19以及电动机32、42等,结果,检测部37、47分别移动到规定位置。RAM 53预先存储表1所示的按压力算出用数据53a。按压力算出用数据53a是用于算出当检测用探头36、46的前端部接触印刷基板11时发生的按压力的适当值而作成的。由此,根据检测用探头36、46的种类、个数、配置等的参数来算出适当的按压力。
在表1所示的按压力算出用数据53a中,检测用探头36、46根据变形时的弹簧常数分成A、B、C三类。即、A是10g/2mm,B是20g/2mm,C是30g/2mm。检测部37、47上分别安装的检测用探头36、46的个数,关于各种类A、B、C,设定100个、150个、200个和500个四个模式。
关于检测用探头36、46的配置,根据分布来设定Pa、Pb、Pc三个模式。例如,模式Pa表示检测用探头36、46整体保持大致均匀的间隔而配置在检测部37、47上的分布,模式Pb表示检测用探头36、46大多配置在检测部37、47的中央部上的分布,模式Pc表示检测用探头36、46少量配置在检测部37、47的中央部上且大多配置在周边部上的分布。
根据上述数据算出按压力的适当值,决定产生适当按压力所必需的电动机电流值。检测电路54检测检测用探头36、46和印刷基板11的触点11a的导通状态,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50。上述操作盘上设有用于打开关闭电气检测装置10的开关及用于输入各种数据的操作键等。
用具有上述这样的结构的电气检测装置10来进行印刷基板11的导通检测。首先,输入关于操作使用操作盘的操作键的检测用探头36、46的数据。其次,将印刷基板11设置在设置装置20上。这时,使固定部件20a、20b移动以使一对把持部件24a和一对把持部件24b的相对间隔与印刷基板11的长度相同。另外,使一对把持机构22a和一对把持机构22b分别移动以使一对把持部件24a的间隔及一对把持部件24b的间隔分别与印刷基板11的宽度相同。由上述把持部件24a、24b分别夹持印刷基板11的四角部,从而以对印刷基板11恒定的张力的状态支承在其上。
其次,通过将驱动机构15、16驱动并且驱动移动部31的电动机32,从而使检测部37移动到印刷基板11的规定的触点11a的上方。另外,通过将驱动机构18、19驱动并且驱动移动部41的电动机42,从而使检测部47移动到印刷基板11的规定的触点11a的下侧。进而驱动电动机42,使检测部47上升,检测用探头46移动到印刷基板11的下侧的触点11a。之后,驱动电动机32,使检测部37下降,使检测用探头36与印刷基板11的上侧的触点11a接触。
由上述动作,被按压到印刷基板11的检测用探头36的反作用力藉由检测部37传递到电动机32上。由此,反作用力传感器38检测反作用力,其检测信号送给控制装置50的RAM53。CPU 51根据存于ROM 52的程序执行数据处理,根据上述按压力算出用数据53a算出按压力的适当值,比较该适当值和反作用力传感器38的检测值。另外,算出为了产生适当的按压力而提供给电动机32的电流值。CPU 51由算出的电流值驱动电动机32,从而使由检测用探头36施予印刷基板11上的按压力与算出的适当值一致。
由此,检测用探头36以适当的按压力与印刷基板11的触点11a接触。该状态下,通过藉由检测用探头36而通电来进行导通检测。导通检测结束后,使检测部47下降,并使检测部37上升,返回原来的配置状态。之后,再次进行上述动作,使检测部37相对于印刷基板11的下一个检测位置移动而执行导通检测。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一连动作,从而关于印刷基板11的全部的部分进行导通检测。
在使用下部检测装置40进行印刷基板11的导通检测的情况下,使检测用探头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与算出的合适值一致。即,使检测部37下降而使检测用探头36与印刷基板11的上侧的触点11a接触的状态下,使检测部47上升,使检测用探头46与印刷基板11的下侧的触点11a接触。这时,检测用探头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藉由检测部47传递给电动机42。反作用力传感器48检测出该反作用力,该检测信号送给控制装置50的RAM 53。
CPU 51根据检测信号,基于按压力算出用数据53a算出按压力的适当值,比较该适当值和反作用力传感器48的检测值。由此,算出用于对电动机42产生合适的按压力的电流值。CPU 51由算出的电流值驱动电动机42,使检测用探头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与适当值一致。该状态下通过藉由检测用探头46通电而实施导通检测。
在进行大小不同的其他印刷基板的导通检测的情况下,把检测后的印刷基板11的四角部从把持部件24a、24b拆下,把印刷基板11从电气检测装置10取出,将其他印刷基板设置在设置装置20上。之后,进行前述的动作,将把持部件24a、24b设定出间隔而与上述印刷基板的四角部对应,同时进行定位。进而,印刷基板的四角部由把持部件24a、24b夹持,从而将该印刷基板固定在规定位置。该印刷基板的导通检测按照上述动作实施。
另外,进行板状的印刷基板的导通检测的情况下,也可使上部检测装置30和下部检测装置40同时动作,同时进行导通检测。
这样,本实施例的电气检测装置10中,检测对检测用探头36、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不设置在检测部37、47,而安装在控制装置50附近。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将检测用探头36、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作为藉由检测部37、47而施予电动机32、42的反作用力,对其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用探头36、46与检测部37、47一起替换时,也不需要更换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可照旧使用。
另外,由于通过控制装置50将检测用探头36、46施予印刷基板11的按压力控制成适当的值,所以不会有检测用探头36、46和印刷基板11的触点11a之间的接触不良,从而可进行高精度的电气检测。另外,检测用探头36、46和印刷基板11的触点11a之间可确定合适的接触状态,所以可防止检测用探头36、46的破损。另外,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检测对电动机32、42的反作用力,所以不仅可设置在控制装置50的附近,而且可设置在任意位置(例如移动部31、41的附近)。即,可增加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没有必要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可在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上的变更。例如,可将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设置在夹具基座35、45上。这时,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检测当检测用探头36、46按压印刷基板11时从该印刷基板11藉由检测部37、47对夹具基座35、45的反作用力。在这样的设计变更中,更换检测用探头36、46时无需更换反作用力传感器38、48,而照旧使用,从而可起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部检测装置30和下部检测装置40分别设置在印刷基板11的上方和下方,但也可将单一的检测装置设置在印刷基板11的上下方向的一方上。另外,关于表1所示的各种数据和项目也没有必要作限定,也可适当设定能够计算出适当的按压力这样的数据、特性以及参数。
另外,本实施例中,水平设置印刷基板11,但关于该印刷基板11的设置方向也可任意设定。例如,倾斜设置印刷基板11,或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各种驱动机构由电动机32、42驱动,但除电动机以外也可使用气缸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检测不限定于导通检测,也可包含绝缘检测等其他电气检测。
表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0)

1.一种飞针测试机,其通过使检测用探头接触设置在设置装置上的印刷基板的触点来进行上述印刷基板的电气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其安装上述检测用探头;
夹具基座,其可拆装地支承上述治具;
驱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治具相对于设置在上述设置装置上的上述印刷基板进退而使上述检测用探头接触上述印刷基板;
反作用力传感器,当上述检测用探头与上述印刷基板接触时,其检测上述检测用探头施予上述印刷基板的按压力而作为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
控制装置,其根据上述反作用力传感器的检测值驱动上述驱动机构,以控制使上述检测用探头以规定的按压力与上述印刷基板接触;
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夹具基座上;
夹紧结构,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所述夹紧结构具有拆装位置及工作位置,在所述夹紧结构处于所述拆装位置时,所述治具可滑入所述夹紧结构中或从所述夹紧结构中滑出,在所述治具滑入所述夹紧结构后,所述驱动结构驱动夹紧结构从所述拆装位置切换至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夹紧结构夹紧所述治具以限制所述治具的移动;
RFID芯片,贴装在所述治具的外壁上,用于存储外界预先输入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和所述治具中的一个上具有滑槽,所述夹紧结构和所述治具中的另一个上具有适于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结构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块,两个所述夹紧块之间形成滑动空间,
两个所述夹紧块的相向的侧面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滑槽,所述治具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凸缘形成所述滑轨,或者,两个所述夹紧块的相向的侧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凸缘形成所述滑轨,所述治具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相对于所述夹具基座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夹紧结构向靠近所述夹具基座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向所述治具施加压紧力以将所述治具压紧在所述夹具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沿水平方向滑入所述夹紧结构中,所述治具的上表面高于或等于所述夹紧结构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压紧所述治具时,所述治具的上表面与所述夹具基座的下表面接触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位于所述夹具基座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夹紧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与两个所述夹紧块一一对应连接,或者,所述气缸的个数为四个,每个所述夹紧块与两个所述气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通过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治具的外壁上,所述RFID芯片夹持在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治具的外壁之间的安装空间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一与所述治具的外壁接触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一通过支撑件与所述治具的外壁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一弧形过渡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一水平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垂直设置的两个竖直件,所述弧形过渡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过渡部较低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接,所述弧形过渡部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接,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治具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弧形过渡部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感应线圈的端部与所述治具的外壁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上设置有一用于连接外接天线的插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天线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为0~3m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与驱动上述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的驱动力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针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对上述驱动机构的反作用力与对上述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相当,上述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为当上述检测用探头按压印刷基板时从该印刷基板藉由检测部对夹具基座的反作用力。
CN201721208506.7U 2017-09-20 2017-09-20 飞针测试机 Active CN207380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8506.7U CN207380194U (zh) 2017-09-20 2017-09-20 飞针测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08506.7U CN207380194U (zh) 2017-09-20 2017-09-20 飞针测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0194U true CN207380194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8506.7U Active CN207380194U (zh) 2017-09-20 2017-09-20 飞针测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0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8551U (zh) Pcba板的检测工装
US2008004114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laneness testing
CN202075388U (zh) 一种ict测试治具
CN202994935U (zh) 一种连接器产品测试装置
CN105258834A (zh) 键帽拉拔力测试用按压模组及键帽拉拔力测试机
CN203566091U (zh) 低压断路器双金支架系统全自动多工位焊接系统
CN100585415C (zh) 印刷基板的电气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7380194U (zh) 飞针测试机
CN109521233A (zh) 飞针测试机
CN2888452Y (zh) 电路板性能测试辅助装置
CN109991448B (zh) 显示屏幕模组精密测试治具
CN105675924A (zh) 臭氧机电源板的检测夹具
CN208993072U (zh) 一种用于手机定位检测模型的加工设备
CN101386128B (zh) 一种用于加工双层电路板用支撑柱的铆接工装装置
CN216979181U (zh) 一种电感线圈检测治具
CN105242201A (zh) 按键耐久试验机
CN203595785U (zh) 可控压缩行程的测试装置
CN203405525U (zh) 一种pcb板自动测试系统
CN203422393U (zh) 一种快速检测触摸屏接口的测试台
CN102879693B (zh) 一种辅助测试治具
CN208477071U (zh) 一种pcb板检测装置
CN207882400U (zh) 一种打印机主板升降式测试治具
CN207007136U (zh) 一种钣金件厚度测试设备
CN102413490A (zh) 无线路由器固件测试治具
CN215005488U (zh) 通用型测试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