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1537U -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1537U
CN207371537U CN201721170053.3U CN201721170053U CN207371537U CN 207371537 U CN207371537 U CN 207371537U CN 201721170053 U CN201721170053 U CN 201721170053U CN 207371537 U CN207371537 U CN 207371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ing furnace
regeneration
inner housing
actifier
actifie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00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胜
赵正崇
覃彩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1700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1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1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1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涉及吸附剂再生技术领域,该再生炉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室,内壳体内形成有再生室,加热管和再生柱分别设置于加热室和再生室内,再生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可以向再生柱中引入气体进行吹扫。内壳体设置有用以沟通加热室和再生室的循环风扇和通风孔。通过循环风扇和通风孔的作用,让加热室和再生室内的空气产生循环,使加热室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再生室中对再生柱进行加热,循环的热空气可以提高热效率并防止积热,可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再生。该再生设备包括上述再生炉以及监测控制模块。通过监测控制模块,可以及时监测再生炉的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再生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剂再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物工程、医药等相关行业的工业生产中,利用活性炭、氧化铝、4A分子筛、硅藻土等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工业分离的技术,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吸附材料的应用再生技术始终是一个技术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生产厂家都采用不断更换新的吸附材料的方式来保持工业生产中的吸附效果,而将使用后的吸附材料当废弃物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解决吸附剂的再生技术即是突破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空白,和标准化空白,同时也具有极广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炉,其可以高效实现吸附剂的再生,具有标准化、无污染、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设备,其包括上述再生炉和监测控制模块,可以及时监测再生炉的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再生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再生炉,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加热管和再生柱;
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室,加热管设置于加热室内;
内壳体内形成有再生室,再生柱设置于再生室内,再生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
内壳体设置有用以沟通加热室和再生室的循环风扇和通风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进气管、出气管和再生柱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进气管为刚性进气管,出气管为绕性出气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循环风扇位于内壳体的顶部,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风孔位于内壳体的侧面和/或底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再生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再生柱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多个再生柱分成多个再生柱组,每个再生柱组内的多个再生柱沿竖直方向排成一列,相邻两个再生柱组之间用隔板隔开。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多个隔板之间并排间隔设置,将再生室分隔成多个次级再生室;循环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对应每个次级再生室的室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扇和至少一个通风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有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加热管为电热管,加热管外套设有用以增加散热面积的金属翅片。
一种再生设备,其包括上述再生炉,以及用于对再生炉进行监测控制的监测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炉,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加热管和再生柱。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室,加热管设置于加热室内。内壳体内形成有再生室,再生柱设置于再生室内,再生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用以沟通加热室和再生室的循环风扇和通风孔。通过循环风扇和通风孔的作用,让加热室和再生室内的空气产生循环,使加热室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再生室中对再生柱进行加热,循环的热空气可以提高热效率并防止积热,再配合由进气管通入气体对再生柱内的吸附剂进行吹扫,即可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再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再生设备,其包括上述再生炉以及用于对再生炉进行监测控制的监测控制模块。通过监测控制模块,可以及时监测再生炉的工作情况,例如电流、电压,以及炉内的温度、气压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再生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再生炉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再生炉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再生炉卸下隔板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再生炉的隔板的示意图。
图标:100-再生炉;110-外壳体;120-内壳体;130-加热管;131-加热室;1311-左加热室;1312-右加热室;132-连接板;140-再生柱;141-再生室;1411-次级再生室;142-进气管;143-出气管;144-安装支架;145-隔板;1451-凸块;150-循环风扇;16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炉100,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外壳体110、内壳体120、加热管130和再生柱14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再生炉100整体成一立方体,包括相互套设的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之间形成有加热室131,加热管130设置于加热室131内。加热管130的数量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具体数量视使用时需要达到的热效率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3组加热管130,分别设置于内壳体120的两侧以及底部,每组加热管130通过支架(图未示)与内壳体120或外壳体110进行连接。每组加热管130采用蜿蜒的布局方式,以尽可能增加其在加热室131内的散热面积。加热管130采用电加热管,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来对加热室13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加热管130也可以采用中空导热管,加热管130的两端分别与热介质提供装置和热介质回收装置连通,通过向中空导热管内灌注热介质的形式,来对加热室13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热介质可以是热水、导热油等。
进一步地,加热管130外设置有用以增加散热面积的金属翅片(图未示)。金属翅片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仅提供了其可能的一种形式。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翅片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金属翅片均沿加热管13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金属翅片沿加热管130的周向排列。在加热管130的横截面上,多个金属翅片呈放射状,由加热管130的轴线向外延伸。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10的内壁设置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图未示),隔热材料优选为硅酸铝岩棉,该材料对人体无致癌作用,污染性更小。
如图1和图3所示,内壳体120内形成有再生室141,再生柱140设置于再生室141内,再生柱14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42和出气管143,进气管142和出气管143贯穿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在再生过程中,气体由进气管142进入再生柱140,对再生柱140内的吸附剂进行吹扫,再与解吸出的杂质一起由出气管143排出。该气体可以直接是空气,也可以是氮气、氦气等惰性气体,或者是根据吸附剂的不同类型而通入还原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等。
内壳体120设置有用于夹持再生柱140的安装支架144,同时,进气管142、出气管143和再生柱14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再生柱140的快速拆装。进一步地,进气管142为刚性无伸缩性,附带有与再生柱140连接的快速接头,刚性的进气管142可以增加连接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现与再生柱140的快速连接。另一方面,出气管143为绕性可伸缩,例如金属波纹管,由于再生柱140的不同,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尺寸上的差异,绕性的出气管143可以弥补这一部分的尺寸差,保证出气管143与再生柱14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进一步地,再生柱140呈水平放置,对应的进气管142和出气管143贯穿内壳体120和外壳体110相对的两个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再生柱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再生柱140并列设置。优选地,多个再生柱140分成多个再生柱组(未标示),每个再生柱组内的多个再生柱140沿竖直方向排成一列,多个再生柱组间隔设置。
内壳体120设置有用以沟通加热室131和再生室141的循环风扇150和通风孔160。循环风扇150和通风孔160的数量都可以设置为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热空气循环效率的需求而定。进一步地,循环风扇150位于内壳体120的顶部,而通风孔160设置于内壳体120的侧面和/或底部。循环风扇150可以是吸气式的,即将再生室141内的空气吸入到加热室131中,并在再生室141中形成负压,迫使加热室131中的热空气由通风孔160进入到再生室141中,对再生柱140进行加热。循环风扇150也可以是吹气式的,即将加热室131中的热空气吹入到再生室141中,使加热室131中形成负压,迫使再生室141中的空气进入到加热室131中被加热管130加热。通过这种循环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管130因高温积热而烧毁。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20与外壳体11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32,连接板1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加热室131的上部与下部。一方面,连接板132连接着内壳体120与外壳体110,使内壳体120与外壳体110之间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上下两个连接板132将加热室131分隔为左加热室1311和右加热室1312,对应左加热室1311和右加热室1312分别设置有循环风扇150和通风孔160与再生室141沟通。对加热室131的分隔,可以使热空气的循环路径更加稳定,保证风量和风速,以提高传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再生室14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145,多个隔板145之间并排间隔设置,将再生室141分隔成多个次级再生室1411。同时,对应每个次级再生室1411的室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循环风扇150和至少一个通风孔160。隔板145将相邻两个再生柱组分隔开,使得每一个次级再生室1411内均有着一个再生柱组。通过将再生室141进行分隔,可以进一步确保循环风的风向稳定,使循环风的风量大、风速快,提高加热管130的传热效率。隔板145之上同样设置有用于夹持再生柱140的安装支架144,可以对次级再生室1411内的再生柱140进行固定。
同时,为了实现快速拆装的目的。本实施例的隔板145与内壳体120之间可拆卸连接。二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给出了其中一种连接的形式,本实施例中,在内壳体120的两侧及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条形的通风孔160,对应地,在隔板145的两侧及底部均设置有多个凸块1451,凸块1451可以滑动嵌设于通风孔160中。这样的设置方式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通风效果,同时,还可以方便地调整相邻隔板145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次级再生室1411的大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再生设备,其包括上述再生炉100,以及用于对再生炉100进行监测控制的监测控制模块。通过监测控制模块,可以及时监测再生炉100的工作情况,例如电流、电压,以及炉内的温度、气压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再生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炉,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加热管和再生柱。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室,加热管设置于加热室内。内壳体内形成有再生室,再生柱设置于再生室内,再生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用以沟通加热室和再生室的循环风扇和通风孔。通过循环风扇和通风孔的作用,让加热室和再生室内的空气产生循环,使加热室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再生室中对再生柱进行加热,循环的热空气可以提高热效率并防止积热,再配合由进气管通入气体对再生柱内的吸附剂进行吹扫,即可实现吸附剂的高效再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再生设备,其包括上述再生炉以及用于对再生炉进行监测控制的监测控制模块。通过监测控制模块,可以及时监测再生炉的工作情况,例如电流、电压,以及炉内的温度、气压等情况,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再生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再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加热管和再生柱;
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室,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加热室内;
所述内壳体内形成有再生室,所述再生柱设置于所述再生室内,所述再生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贯穿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
所述内壳体设置有用以沟通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再生室的循环风扇和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再生柱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刚性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为绕性出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扇位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内壳体的侧面和/或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再生柱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再生柱分成多个再生柱组,每个所述再生柱组内的多个所述再生柱沿竖直方向排成一列,相邻两个所述再生柱组之间用隔板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板之间并排间隔设置,将所述再生室分隔成多个次级再生室;所述循环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对应每个所述次级再生室的室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循环风扇和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电热管,所述加热管外设置有用以增加散热面积的金属翅片。
10.一种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再生炉,以及用于对所述再生炉进行监测控制的监测控制模块。
CN201721170053.3U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Active CN207371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0053.3U CN207371537U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0053.3U CN207371537U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1537U true CN207371537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0053.3U Active CN207371537U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1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1337A (zh) 一种吸附剂再生系统以及吸附剂再生的方法
WO2023202332A1 (zh) 一种涂布机烘箱以及涂布机废气回收系统
CN207371537U (zh) 一种再生炉以及再生设备
CN109289438B (zh) 活性炭吸附器
CN212842536U (zh) 石英管干燥装置
CN216644847U (zh) 一种极片烘干设备
KR101944486B1 (ko) 가스 정제 장치
CN102080935A (zh) 一种工业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5760519U (zh) 一种等离子废气净化设备
CN212799629U (zh) 一种氨气分解制氢纯化装置
CN102698561B (zh) 净化回收废气中挥发有机物的板式吸附-脱附装置
CN210544200U (zh) 活性炭吸附隔离脱附装置
CN200946994Y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中的换热器
CN209978689U (zh) 一种管道余热回收器及管道设备
CN105783560A (zh) 一种利用卤水的卧式冷却装置
CN113097546A (zh) 一种顶置散热器热管理系统并带有消氢装置的燃料电池
CN216245611U (zh) 一种有色金属冶炼余热回收装置
CN212961947U (zh) 一种空气除湿系统及压缩机系统
CN205784733U (zh) 一种利用卤水的卧式冷却装置
CN213334935U (zh) 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CN2733290Y (zh) 熔铝炉用多管程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CN209809890U (zh) 一种节能干燥机
CN213455034U (zh)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换热器
CN203642758U (zh) 热管式多介质气体加热器
CN202025703U (zh) 排气框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