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7973U - 一种共板冲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板冲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7973U
CN207357973U CN201721147466.XU CN201721147466U CN207357973U CN 207357973 U CN207357973 U CN 207357973U CN 201721147466 U CN201721147466 U CN 201721147466U CN 207357973 U CN207357973 U CN 207357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gear
block
control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74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Lichuan Cold Roll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Lichuan Cold Roll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Lichuan Cold Roll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Lichuan Cold Roll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474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7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7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79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板冲压机,包括机体和冲击器,使用时,将两个板材贴合在一起,然后将其放在冲压头上,而在冲头往下冲击时,受到冲头的下端和缺口部的底面的挤压,进行横向的延伸,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而且上、下板材都会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从而实现两个板材的相互扣接,机体内设有的离合器离合结构可是实现对传动轮驱动力的传递从而实现对每个冲程力的传递,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冲压头,冲压头的固定螺钉实现动力传递块与动力机构实现连接,用手向前向后推动操作手柄,由于有摆动槽的设置,所以可实现摆动,而摆动复位弹簧可以在松手时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用于两块吧板材的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共板冲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板冲压机。
背景技术
要将两块板材连接在一起,往往采用扣接方式,而这样的扣接部位加工起来非常的耗时耗力,效率非常的低下。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有一种能快速实现两块板材快速连接的便携式机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共板冲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共板冲压机,包括机体和冲击器,
冲击器:
包括操作手柄,还包括弹力组件、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操作壳,操作壳内设有动力传递块,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螺钉,所述下螺钉具有圆柱状的下钉头,操作壳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下连接孔,下钉头设在下连接孔内,并且下钉头可在下连接孔内转动,动力传递块上设有一体式的摆动块,摆动块具有设在动力传递块前侧面前方的中央部、分别设在动力传递块左右两个侧面旁侧的耐磨部,所述两个耐磨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螺钉,操作壳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有上连接孔,上螺钉上设有圆柱状的上钉头,所述上钉头设在上连接孔内,动力传递块和中央部之间设有摆动间隙,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前后延伸的摆动槽,上钉头的螺纹段与耐磨部连接并穿过耐磨部后向前伸出并进入摆动槽内,操作壳的前壁上开有通孔,中央部上设有通过孔,弹力组件包括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穿过通过孔与动力传递块连接,弹力组件还包括摆动复位弹簧,摆动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钉的钉头和中央部抵接,动力传递块上设有动力传递孔,固定螺钉的螺纹段进入动力传递孔内;动力传递块的下底面设有具有通孔的固定块;动力传递孔为圆孔;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摆动块的左右两侧的耐磨部分别设在所述凹槽内,耐磨部的外侧面高于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侧面,使得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侧面与操作壳的左右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下钉头与动力传递块抵接;
机体内设有离合器离合结构,所述离合器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控制推块,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一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轴上套设有轴套轮,轴套轮包括与第一轴套接的套接部、设在套接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套接部上套设有控制套,套接部上设有控制弹簧,控制套套住控制弹簧,使得控制弹簧设在控制套和套接部之间,控制弹簧的上端与第一齿轮连接,控制弹簧的下端与控制套连接;套接部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跟随第一轴转动所扫过的区域称为控制区;控制弹簧为螺旋弹簧,第一轴的旋转向与控制弹簧的旋向相同,使得控制套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让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控制弹簧实现联动;
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抵接端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与控制部抵接时,控制弹簧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三齿轮;还包括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与控制推块连接,使得滑动轴压在内侧面上;控制推块上设有滑动轴,第三齿轮的端面上立有环形的内侧面,滑动轴与内侧面抵接;
内侧面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内圆弧段和凹陷段,内圆弧段为以第三齿轮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凹陷段上的各点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与小于内圆弧段的半径,使得滑动轴与内圆弧段连接时抵接端离开控制区,而滑动轴与凹陷段连接时抵接端进入控制区;第三齿轮的端面上还立有环形的外侧面,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外圆弧段和渐高段,渐高段的始端与外圆弧段的末端顺滑连接,渐高段的末端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外圆弧段始端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外圆弧段为以第三齿轮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渐高段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小;还包括设在第一轴与套接部之间的减摩轴承,减摩轴承的外壁与套接部的内壁连接或减摩轴承的内壁与第一轴的外壁连接;减摩轴承与套接部过盈连接;
机体内还设有柱状的传动轮,传动轮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轮偏心设置,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连接,传动轮外套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在动力传递孔内,固定螺钉的螺纹段与连接头连接,使得冲击器可上下运动;
冲击器上固定块的通孔内设有冲头/冲压头,对应地冲击器的下方设有冲压头/冲头;
所述冲压头包括柱状的砧体,还包括弹性复位件,砧体的上端面设有碰接台,碰接台的两侧立壁的顶端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缺口,使得碰接台的顶端端面形成凹陷的缺口部,碰接台的两侧均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碰接台的立壁抵接,在砧体的上端面且在碰接台的两侧均设有承接部,所述两个移动块均立在承接部上,弹性复位件套住所述两个移动块,使得贴合面与碰接台的立壁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下相互抵接,移动块的上端端面高于缺口部的底面;所述弹性复位件为胶圈;
移动块的外立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件与凹槽连接;冲头的下端对准缺口部,冲头的厚度不大于碰接台的厚度,使得冲头可在两个贴合面之间进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钉头和下钉头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拧紧工具连接部;拧紧工具连接部上设有封堵拧紧工具连接部的封堵部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操作壳为冲压折弯构件,操作壳具有顶面,操作壳的前侧面的上、左、右边缘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的顶面、左侧壁、右侧壁,顶面的左右两个边缘分别与左侧壁、右侧壁焊接在一起;操作手柄与所述顶面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钉头与摆动块的外壁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控制部为设在套接部的外壁上的凸台;第三齿轮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第三齿轮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突筋,所述突筋的内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第三齿轮的端面设有圆形的凹坑,凹坑内设有所述的轨道部件,所述外圆弧段为凹坑的内立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移动块的底面与贴合面之间用倒角过渡连接;移动块所述倒角为圆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为倒梯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内腔设有所述的碰接台、移动块,限位套的内壁与移动块之间设有移动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在第一轴与套接部之间的单向轴承,单向轴承的外壁与套接部的内壁连接或单向轴承的内壁与第一轴的外壁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单向轴承与套接部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共板冲压机,包括机体和冲击器,
冲击器:
包括操作手柄,还包括弹力组件、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操作壳,操作壳内设有动力传递块,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螺钉,所述下螺钉具有圆柱状的下钉头,操作壳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下连接孔,下钉头设在下连接孔内,并且下钉头可在下连接孔内转动,动力传递块上设有一体式的摆动块,摆动块具有设在动力传递块前侧面前方的中央部、分别设在动力传递块左右两个侧面旁侧的耐磨部,所述两个耐磨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螺钉,操作壳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有上连接孔,上螺钉上设有圆柱状的上钉头,所述上钉头设在上连接孔内,动力传递块和中央部之间设有摆动间隙,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前后延伸的摆动槽,上钉头的螺纹段与耐磨部连接并穿过耐磨部后向前伸出并进入摆动槽内,操作壳的前壁上开有通孔,中央部上设有通过孔,弹力组件包括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穿过通过孔与动力传递块连接,弹力组件还包括摆动复位弹簧,摆动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钉的钉头和中央部抵接,动力传递块上设有动力传递孔,固定螺钉的螺纹段进入动力传递孔内;动力传递块的下底面设有具有通孔的固定块;动力传递孔为圆孔;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摆动块的左右两侧的耐磨部分别设在所述凹槽内,耐磨部的外侧面高于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侧面,使得动力传递块的左右侧面与操作壳的左右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下钉头与动力传递块抵接;使用时,将两个板材贴合在一起,然后将其放在冲压头上,而在冲头往下冲击时,冲头会将对应部位的板体材料冲压进缺口部内,由于在冲击的一瞬间移动块基本不往外移动,所以此时进入缺口部的材料的宽度略大于两个贴合面的间距,亦即此时进入缺口部的材料的宽度略大于缺口部的宽度,在这部分材料这部分材料与缺口部的底面抵接时,受到冲头的下端和缺口部的底面的挤压,进行横向的延伸,且仅仅是与到冲头的下端接触的材料会进行横向的延压,所以就会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而且上、下板材都会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从而实现两个板材的相互扣接,这样两件板材就冲压成功。
机体内设有离合器离合结构,所述离合器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控制推块,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一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轴上套设有轴套轮,轴套轮包括与第一轴套接的套接部、设在套接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套接部上套设有控制套,套接部上设有控制弹簧,控制套套住控制弹簧,使得控制弹簧设在控制套和套接部之间,控制弹簧的上端与第一齿轮连接,控制弹簧的下端与控制套连接;套接部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部,控制部跟随第一轴转动所扫过的区域称为控制区;控制弹簧为螺旋弹簧,第一轴的旋转向与控制弹簧的旋向相同,使得控制套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让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控制弹簧实现联动;
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抵接端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与控制部抵接时,控制弹簧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三齿轮;还包括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与控制推块连接,使得滑动轴压在内侧面上;控制推块上设有滑动轴,第三齿轮的端面上立有环形的内侧面,滑动轴与内侧面抵接;
内侧面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内圆弧段和凹陷段,内圆弧段为以第三齿轮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凹陷段上的各点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与小于内圆弧段的半径,使得滑动轴与内圆弧段连接时抵接端离开控制区,而滑动轴与凹陷段连接时抵接端进入控制区;第三齿轮的端面上还立有环形的外侧面,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外圆弧段和渐高段,渐高段的始端与外圆弧段的末端顺滑连接,渐高段的末端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外圆弧段始端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外圆弧段为以第三齿轮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渐高段与第三齿轮转轴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小;还包括设在第一轴与套接部之间的减摩轴承,减摩轴承的外壁与套接部的内壁连接或减摩轴承的内壁与第一轴的外壁连接;减摩轴承与套接部过盈连接;第一轴顺时旋转,而控制弹簧从上到下顺时针螺旋下降,当然若第一轴逆时旋转,而控制弹簧从上到下逆时针螺旋下降,使得控制套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而且由于第一轴的旋转会让控制弹簧越抱越紧,从而防止打滑,让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控制弹簧实现联动;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抵接端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与控制部抵接时,控制弹簧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这样就可以实现离合的功能。而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三齿轮,就可以实现传动。
机体内还设有柱状的传动轮,传动轮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传动轮偏心设置,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连接,传动轮外套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在动力传递孔内,固定螺钉的螺纹段与连接头连接,使得冲击器可上下运动;
冲击器上固定块的通孔内设有冲头/冲压头,对应地冲击器的下方设有冲压头/冲头;
所述冲压头包括柱状的砧体,还包括弹性复位件,砧体的上端面设有碰接台,碰接台的两侧立壁的顶端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缺口,使得碰接台的顶端端面形成凹陷的缺口部,碰接台的两侧均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上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碰接台的立壁抵接,在砧体的上端面且在碰接台的两侧均设有承接部,所述两个移动块均立在承接部上,弹性复位件套住所述两个移动块,使得贴合面与碰接台的立壁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下相互抵接,移动块的上端端面高于缺口部的底面;所述弹性复位件为胶圈;移动块的外立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件与凹槽连接;冲头的下端对准缺口部,冲头的厚度不大于碰接台的厚度,使得冲头可在两个贴合面之间进出。固定螺钉实现动力传递块与动力机构实现连接,用手向前向后推动操作手柄,由于有摆动槽的设置,所以可实现摆动,而摆动复位弹簧可以在松手时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用于两块吧板材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击器的后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击器的右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抵接端进入控制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内圆弧段与滑动轴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第二传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轨道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控制推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器离合结构的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头刚跟板材接触瞬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头将板材冲入缺口部内并让板材与缺口部底部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砧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14,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共板冲压机,包括机体和冲击器,
冲击器:
包括操作手柄500,还包括弹力组件、与操作手柄500连接的操作壳501,操作壳501内设有动力传递块502,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螺钉503,所述下螺钉503具有圆柱状的下钉头5031,操作壳501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下连接孔5032,下钉头5031设在下连接孔5032内,并且下钉头5031可在下连接孔 5032内转动,动力传递块502上设有一体式的摆动块504,摆动块 504具有设在动力传递块502前侧面前方的中央部、分别设在动力传递块502左右两个侧面旁侧的耐磨部,所述两个耐磨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螺钉505,操作壳501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有上连接孔 5052,上螺钉505上设有圆柱状的上钉头5051,所述上钉头5051设在上连接孔5052内,动力传递块502和中央部之间设有摆动间隙,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前后延伸的摆动槽506,上钉头5051的螺纹段与耐磨部连接并穿过耐磨部后向前伸出并进入摆动槽506内,操作壳501的前壁上开有通孔,中央部上设有通过孔,弹力组件包括固定螺钉507,固定螺钉507穿过通过孔与动力传递块 502连接,弹力组件还包括摆动复位弹簧508,摆动复位弹簧50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钉507的钉头和中央部抵接,动力传递块502上设有动力传递孔,固定螺钉507的螺纹段进入动力传递孔内;动力传递块502的下底面设有具有通孔的固定块509;动力传递孔为圆孔,这样动力传递块就可以绕动力机构转动;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摆动块504的左右两侧的耐磨部分别设在所述凹槽内,耐磨部的外侧面高于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侧面,使得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侧面与操作壳501的左右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而由于有摆动块的设置,所以可以避免操作壳与动力传递块之间发生摩擦。下钉头 5031与动力传递块502抵接,这样,下螺钉的螺纹段就不用承受巨大的扭矩,扭矩由下钉头5031与动力传递块502的抵接面承受,而螺纹段仅仅承受剪切力。当然,可以让上钉头与摆动块504的外壁抵接;使用时,将两个板材贴合在一起,然后将其放在冲压头上,而在冲头往下冲击时,冲头会将对应部位的板体材料冲压进缺口部内,由于在冲击的一瞬间移动块基本不往外移动,所以此时进入缺口部的材料的宽度略大于两个贴合面的间距,亦即此时进入缺口部的材料的宽度略大于缺口部的宽度,在这部分材料这部分材料与缺口部的底面抵接时,受到冲头的下端和缺口部的底面的挤压,进行横向的延伸,且仅仅是与到冲头的下端接触的材料会进行横向的延压,所以就会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而且上、下板材都会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从而实现两个板材的相互扣接,这样两件板材就冲压成功。
机体内设有离合器离合结构,所述离合器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控制推块,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 101,第一轴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2,第一轴101上套设有轴套轮,轴套轮包括与第一轴101套接的套接部103、设在套接部103 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4;套接部103上套设有控制套105,套接部103上设有控制弹簧106,控制套105套住控制弹簧106,使得控制弹簧106设在控制套105和套接部103之间,控制弹簧106的上端与第一齿轮102连接,控制弹簧106的下端与控制套105连接;套接部103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部107,控制部107跟随第一轴101转动所扫过的区域称为控制区;控制弹簧106为螺旋弹簧,第一轴101的旋转向与控制弹簧106的旋向相同,使得控制套105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106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103,让第一齿轮102 与第二齿轮104通过控制弹簧106实现联动;
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302,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302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303,抵接端303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302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303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303与控制部107抵接时,控制弹簧106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101;固定螺钉实现动力传递块与动力机构实现连接,用手向前向后推动操作手柄,由于有摆动槽的设置,所以可实现摆动,而摆动复位弹簧可以在松手时自动复位。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104连接的第三齿轮201;还包括拉紧弹簧4,所述拉紧弹簧4与控制推块连接,使得滑动轴301压在内侧面上;为了便于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离合状态,控制推块上设有滑动轴301,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立有环形的内侧面,滑动轴301与内侧面抵接;
本实施例的内侧面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内圆弧段202和凹陷段203,内圆弧段202为以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凹陷段203上的各点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与小于内圆弧段202的半径,使得滑动轴301与内圆弧段202连接时抵接端303离开控制区,而滑动轴301与凹陷段203连接时抵接端303进入控制区。如图3所示,滑动轴301与凹陷段203连接,使得抵接端与控制部抵接,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处于“离”的状态。如图4所述,滑动轴301与内圆弧段202连接,使得抵接端离开控制区,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处于“合”的状态。同时让内圆弧段202的始端为冲头的行程的始端而让内圆弧段202的末端为冲头行程的末端,这样就能实现冲头在整个行程内都能得到动力,所述冲头与第一齿轮连接,而电动机与第三齿轮连接。这样也便于实现点动式工作,第一轴转动一圈后,便自动处于“离”的状态,需要滑动轴往外移动,才能让本实用新型处于“合”的状态,而圆弧段202能冲头在整个行程内都处于“合”的状态。
为了便于让滑动轴能顺利地从圆弧段导向至凹陷段,第三齿轮 201的端面上还立有环形的外侧面,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外圆弧段204和渐高段205,渐高段205的始端与外圆弧段204的末端顺滑连接,渐高段205的末端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外圆弧段204始端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外圆弧段204为以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渐高段205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小;
为了让离合更加灵敏,还包括设在第一轴101与套接部103之间的减摩轴承108,减摩轴承108的外壁与套接部103的内壁连接或减摩轴承108的内壁与第一轴101的外壁连接;为便于装配,减摩轴承 108与套接部103过盈连接;第一轴顺时旋转,而控制弹簧从上到下顺时针螺旋下降,当然若第一轴逆时旋转,而控制弹簧从上到下逆时针螺旋下降,使得控制套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而且由于第一轴的旋转会让控制弹簧越抱越紧,从而防止打滑,让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控制弹簧实现联动;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抵接端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与控制部抵接时,控制弹簧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这样就可以实现离合的功能。而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三齿轮,就可以实现传动。
为了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用于冲压式、冲压的机械上,在冲击的瞬间会有巨大的反冲力,为了防止反冲力导致失去保压,本实施例还包括设在第一轴101与套接部103之间的单向轴承109,单向轴承109的外壁与套接部103的内壁连接。单向轴承109与套接部103过盈连接。
机体内还设有柱状的传动轮600,传动轮600上设有驱动齿轮 601,驱动齿轮601与传动轮600偏心设置,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102 连接,传动轮600外套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有连接头602,所述连接头602设在动力传递孔内,固定螺钉507的螺纹段与连接头602连接,使得冲击器可上下运动;
冲击器上固定块509的通孔内设有冲头404/冲压头,对应地冲击器的下方设有冲压头/冲头404;
所述冲压头包括柱状的砧体401,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3,砧体 401的上端面设有碰接台411,碰接台411的两侧立壁的顶端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缺口,使得碰接台411的顶端端面形成凹陷的缺口部 4111,碰接台411的两侧均设有移动块402,移动块402上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碰接台411的立壁抵接,在砧体401的上端面且在碰接台411的两侧均设有承接部,所述两个移动块402均立在承接部上,弹性复位件403套住所述两个移动块402,使得贴合面与碰接台 411的立壁在弹性复位件403的弹力下相互抵接,移动块402的上端端面高于缺口部4111的底面;为了节省成本和便于制造,所述弹性复位件403为胶圈;
移动块402的外立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件403与凹槽连接,这样就能让弹性复位件能很好地藏在凹槽内。冲头404的下端对准缺口部4111,冲头404的厚度不大于碰接台411的厚度,使得冲头 404可在两个贴合面之间进出。
为了便于装拆,上钉头5051和下钉头5031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拧紧工具连接部;为了防止工具连接部的锈蚀,拧紧工具连接部上设有封堵拧紧工具连接部的封堵部件。
为了便于生产和加工,操作壳501为冲压折弯构件,操作壳501 具有顶面,操作壳501的前侧面的上、左、右边缘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的顶面、左侧壁、右侧壁,顶面的左右两个边缘分别与左侧壁、右侧壁焊接在一起;为了提高连接强度,操作手柄500与所述顶面连接。
上钉头与摆动块504的外壁抵接。
为了便于抵接端与控制部107连接,控制部107为设在套接部 103的外壁上的凸台;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为便于加工,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突筋,所述突筋的内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第三齿轮201的端面设有圆形的凹坑,凹坑内设有所述的轨道部件,所述外圆弧段204为凹坑的内立壁。
移动块402的底面与贴合面之间用倒角过渡连接。这样便于让两个移动块呈如图4的“八”字形,让冲压部位上下大小差距变得更大,有利于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移动块402所述倒角为圆角。这样就能让移动块活动顺畅。
所述缺口为倒梯形。这样能避免出现冲压部410断裂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套413,所述限位套413的内腔设有所述的碰接台411、移动块402,限位套413的内壁与移动块402之间设有移动间隙。这样就能防止受到冲击力而让移动块脱出承接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共板冲压机,包括机体和冲击器,其特征在于:
冲击器:
包括操作手柄(500),还包括弹力组件、与操作手柄(500)连接的操作壳(501),操作壳(501)内设有动力传递块(502),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螺钉(503),所述下螺钉(503)具有圆柱状的下钉头(5031),操作壳(501)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下连接孔(5032),下钉头(5031)设在下连接孔(5032)内,并且下钉头(5031)可在下连接孔(5032)内转动,动力传递块(502)上设有一体式的摆动块(504),摆动块(504)具有设在动力传递块(502)前侧面前方的中央部、分别设在动力传递块(502)左右两个侧面旁侧的耐磨部,所述两个耐磨部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螺钉(505),操作壳(501)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分别设有上连接孔(5052),上螺钉(505)上设有圆柱状的上钉头(5051),所述上钉头(5051)设在上连接孔(5052)内,动力传递块(502)和中央部之间设有摆动间隙,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前后延伸的摆动槽(506),上钉头(5051)的螺纹段与耐磨部连接并穿过耐磨部后向前伸出并进入摆动槽(506)内,操作壳(501)的前壁上开有通孔,中央部上设有通过孔,弹力组件包括固定螺钉(507),固定螺钉(507)穿过通过孔与动力传递块(502)连接,弹力组件还包括摆动复位弹簧(508),摆动复位弹簧(508)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螺钉(507) 的钉头和中央部抵接,动力传递块(502)上设有动力传递孔,固定螺钉(507)的螺纹段进入动力传递孔内;动力传递块(502)的下底面设有具有通孔的固定块(509);动力传递孔为圆孔;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两侧设有凹槽,摆动块(504)的左右两侧的耐磨部分别设在所述凹槽内,耐磨部的外侧面高于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侧面,使得动力传递块(502)的左右侧面与操作壳(501)的左右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下钉头(5031)与动力传递块(502)抵接;
机体内设有离合器离合结构,所述离合器离合结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控制推块,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101),第一轴(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2),第一轴(101)上套设有轴套轮,轴套轮包括与第一轴(101)套接的套接部(103)、设在套接部(10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4);套接部(103)上套设有控制套(105),套接部(103)上设有控制弹簧(106),控制套(105)套住控制弹簧(106),使得控制弹簧(106)设在控制套(105)和套接部(103)之间,控制弹簧(106)的上端与第一齿轮(102)连接,控制弹簧(106)的下端与控制套(105)连接;套接部(103)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部(107),控制部(107)跟随第一轴(101)转动所扫过的区域称为控制区;控制弹簧(106)为螺旋弹簧,第一轴(101)的旋转向与控制弹簧(106)的旋向相同,使得控制套(105)在自由的状态下,控制弹簧(106)的内孔直径变小从而抱紧套接部(103),让第一齿轮(102)与第二齿轮(104)通过控制弹簧(106)实现联动;
控制推块上设有第二轴(302),控制推块可绕第二轴(302)转动,控制推块上设有抵接端(303),抵接端(303)跟随控制推块在第二轴(302)转动而进出所述的控制区,使得抵接端(303)进入控制区且抵接端(303)与控制部(107)抵接时,控制弹簧(106)的内孔直接变大从而释放第一轴(101);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齿轮(104)连接的第三齿轮(201);还包括拉紧弹簧(4),所述拉紧弹簧(4)与控制推块连接,使得滑动轴(301)压在内侧面上;控制推块上设有滑动轴(301),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立有环形的内侧面,滑动轴(301)与内侧面抵接;
内侧面包括首尾连接在一起的内圆弧段(202)和凹陷段(203),内圆弧段(202)为以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凹陷段(203)上的各点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与小于内圆弧段(202)的半径,使得滑动轴(301)与内圆弧段(202)连接时抵接端(303)离开控制区,而滑动轴(301)与凹陷段(203)连接时抵接端(303)进入控制区;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还立有环形的外侧面,外侧面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外圆弧段(204)和渐高段(205),渐高段(205)的始端与外圆弧段(204)的末端顺滑连接,渐高段(205)的末端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外圆弧段(204)始端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外圆弧段(204)为以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为圆点的环形立壁的一部分;渐高段(205)与第三齿轮(201)转轴轴心的距离逐渐变小;还包括设在第一轴(101)与套接部(103)之间的减摩轴承(108),减摩轴承(108)的外壁与套接部(103)的内壁连接或减摩轴承(108)的内壁与第一轴(101)的外壁连接;减摩轴承(108)与套接部(103)过盈连接;
机体内还设有柱状的传动轮(600),传动轮(600)上设有驱动齿轮(601),驱动齿轮(601)与传动轮(600)偏心设置,驱动齿轮(601)与第一齿轮(102)连接,传动轮(600)外套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有连接头(602),所述连接头(602)设在动力传递孔内,固定螺钉(507)的螺纹段与连接头(602)连接,使得冲击器可上下运动;
冲击器上固定块(509)的通孔内设有冲头(404)/冲压头,对应地冲击器的下方设有冲压头/冲头(404);
所述冲压头:
包括柱状的砧体(401),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03),砧体(401)的上端面设有碰接台(411),碰接台(411)的两侧立壁的顶端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缺口,使得碰接台(411)的顶端端面形成凹陷的缺口部(4111),碰接台(411)的两侧均设有移动块(402),移动块(402)上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碰接台(411)的立壁抵接,在砧体(401)的上端面且在碰接台(411)的两侧均设有承接部,所述两个移动块(402)均立在承接部上,弹性复位件(403)套住所述两个移动块(402),使得贴合面与碰接台(411)的立壁在弹性复位件(403)的弹力下相互抵接,移动块(402)的上端端面高于缺口部(4111)的底面;所述弹性复位件(403)为胶圈;移动块(402)的外立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复位件(403)与凹槽连接;冲头(404)的下端对准缺口部(4111),冲头(404)的厚度不大于碰接台(411)的厚度,使得冲头(404)可在两个贴合面之间进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上钉头(5051)和下钉头(5031)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拧紧工具连接部;
拧紧工具连接部上设有封堵拧紧工具连接部的封堵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操作壳(501)为冲压折弯构件,操作壳(501)具有顶面,操作壳(501)的前侧面的上、左、右边缘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的顶面、左侧壁、右侧壁,顶面的左右两个边缘分别与左侧壁、右侧壁焊接在一起;操作手柄(500)与所述顶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上钉头(5051)与摆动块(504)的外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控制部(107)为设在套接部(103)的外壁上的凸台;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第三齿轮(201)的端面上设有轨道部件,轨道部件设有突筋,所述突筋的内立壁为所述的内侧面;第三齿轮(201)的端面设有圆形的凹坑,凹坑内设有所述的轨道部件,所述外圆弧段(204)为凹坑的内立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移动块(402)的底面与贴合面之间用倒角过渡连接;移动块(402)所述倒角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倒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套(413),所述限位套(413)的内腔设有所述的碰接台(411)、移动块(402),限位套(413)的内壁与移动块(402)之间设有移动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第一轴(101)与套接部(103)之间的单向轴承(109),单向轴承(109)的外壁与套接部(103)的内壁连接或单向轴承(109)的内壁与第一轴(101)的外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共板冲压机,其特征在于:单向轴承(109)与套接部(103)过盈连接。
CN201721147466.XU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共板冲压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57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7466.XU CN207357973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共板冲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7466.XU CN207357973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共板冲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7973U true CN207357973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5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7466.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57973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共板冲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79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6496A (zh) * 2017-09-07 2017-12-19 佛山市南海力钏冷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共板冲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6496A (zh) * 2017-09-07 2017-12-19 佛山市南海力钏冷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共板冲压机
CN107486496B (zh) * 2017-09-07 2023-02-28 佛山市南海力钏冷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共板冲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2660U (zh) 一种摆轴式散索鞍
CN207357973U (zh) 一种共板冲压机
CN201857746U (zh) 脚手架的底座
KR20120073315A (ko) 관절 스핀들용 슬라이딩 블록
CN203809527U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十字万向节
JP2016518974A (ja) リニアモーションミキサ
CN102797741A (zh) 销轴、转动连接结构、臂架连接结构和工程机械
CN104802012A (zh) 倍力连杆式松夹刀机构
CN201483417U (zh) 棘轮扳手方向控制构造
CN102943815B (zh) 偏心轴承和多功能锯
CN204658044U (zh) 倍力连杆式松夹刀机构
CN204983924U (zh) 一种把手快速换向机构
CN107486496A (zh) 一种共板冲压机
CN204908699U (zh) 一种电动床用床板翻折机构
CN103807310A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十字万向节
CN201201140Y (zh) 焊接变位机翻转装置
CN208951135U (zh) 一种改进型轴承锻件
CN202391940U (zh) 发动机连杆
CN207246277U (zh) 一种离合器离合结构
CN206202415U (zh) 加重型驱动转向桥
CN201446985U (zh) 一种高强度、易制造的履带板
CN207246280U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
CN202109157U (zh) 倒挡器外壳
CN203655881U (zh) 一种新型铰链
CN205758475U (zh) 一种脚踏式拖布脱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