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4784U - 电子舱 - Google Patents

电子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4784U
CN207354784U CN201721008500.5U CN201721008500U CN207354784U CN 207354784 U CN207354784 U CN 207354784U CN 201721008500 U CN201721008500 U CN 201721008500U CN 207354784 U CN207354784 U CN 207354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ing plate
plate
mouth
install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85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曾广移
巩宇
王文辉
杨勇
褚伟
邓玉聪
陈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No 750 Testing Groun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Peak Shaving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Guangdo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75 0 Test Ground
Peak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Co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75 0 Test Ground, Peak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Co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75 0 Test Ground
Priority to CN2017210085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4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4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4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舱,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吹风装置,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吹风装置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吹风装置的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边设置。上述电子舱,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将装配空间分隔为不同的区域,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可用于安装不同的元件,吹风装置的出风口相对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顶边设置,此时吹风装置吹出的风经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分隔,可分别进入上述不同的区域,提高区域内的空气流动,防止局部过热,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电子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操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舱。
背景技术
水下环境恶劣、危险,而人体能够承受的潜水深度有限,一般利用水下机器人代替人体进行水下作业,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水下机器人主要利用电子舱进行电路控制,电子舱的工作环境要求密封防水,但是电子舱内的元件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元件的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元件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子舱。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舱,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吹风装置,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吹风装置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吹风装置的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边设置。
上述电子舱,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将装配空间分隔为不同的区域,上述不同的区域可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元件,吹风装置的出风口相对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顶边设置,此时吹风装置吹出的风经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分隔,可分别进入上述不同的区域,提高区域内的空气流动,防止安装于上述不同的区域内的元件由于工作发热导致局部过热,散热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舱还包括顶板,所述吹风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吹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边匹配的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边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通风口部分重合。
第一安装板通过与第一卡槽的配合安装于顶板上,第二安装板通过与第二卡槽的配合安装于顶板上,此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顶板之间的配合更稳定,同时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顶板上的通风口部分重合,则吹风装置吹出的风可通过通风口分别进入由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分隔的不同区域,此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起到对风进行引导分流的作用,使不同区域内的空气流动均被加强,散热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匹配,所述顶板上设有对流孔。
顶板的侧边与外壳的内壁接触设置,此时顶板将装配空间分隔,同时顶板上设置对流孔,吹风装置吹出的风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在的区域内流动,并经由对流孔重新进入吹风装置的进风口,形成空气对流的循环,可提高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一分口、第二分口、第三分口与第四分口,所述第一分口、所述第二分口、所述第三分口与所述第四分口呈圆周排列,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分口、所述第二分口部分重合,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分口、所述第四分口部分重合。
通过将通风口分隔为第一分口、第二分口、第三分口及第四分口,可将吹风装置的风进行分配,使进入不同区域的风量较为均衡,防止局部区域由于散热不及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电子舱主要通过吹风装置加快装配空间内的空气流通,并利用外壳与外界进行换热,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的侧边均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使不同区域内的空气充分流通,平均不同区域的温度,同时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均通过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可加快利用外壳与外界之间的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舱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电子组件及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电子组件,所述第一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
第一电子组件与第二电子组件的上述设置方式,使第一电子组件与第二电子组件分别位于不同区域内,不会由于区域内元件过多,产生的热量过大导致散热不及时,同时第一电子组件与第二电子组件均靠近外壳的内壁设置,可加快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舱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边匹配的第三卡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边匹配的第四卡槽,所述底板上设有过线孔。
第一安装板通过第三卡槽设于底板上,第二安装板通过第四卡槽设于底板上,底板可对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进行限位,在安装底板、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时更方便。底板与顶板进行配合,进一步加强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稳定性,此外,过线孔用于通过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舱还包括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可保证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同时将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于顶板与底板上,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顶座及底座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筒体、安装底座及顶盖,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顶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筒体的两端的开口处,所述安装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筒体围成所述装配空间,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一凸体,所述第一凸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匹配,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插座的安装口,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二凸体,所述第二凸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匹配。
第一凸体、第二凸体的外侧壁与筒体的内壁匹配,可保证安装底座及底盖与筒体的连接防水性能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凸体连接,所述顶盖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凸体之间设有间隙。
当电子舱位于水下时,顶盖与安装底座均会受压,导致第一凸体向底板方向发生形变,第二凸体向顶板方向发生形变,由于顶板与第二凸体之间设有间隙,顶板或底板不会受到挤压,可防止顶板与底板之间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受压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舱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舱拆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舱拆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底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110、装配空间,120、筒体,130、安装底座,131、第一凸体,131a、布线槽,132、安装口,140、顶盖,141、第二凸体,141a、让位槽,200、第一安装板,300、第二安装板,400、吹风装置,500、顶板,510、通风口,511、第一分口,512、第二分口,513、第三分口,514、第四分口,520、第一卡槽,530、第二卡槽,540、对流孔,600、第一电子组件,610、深度传感器,620、NI实时控制器,630、光纤陀螺,700、第二电子组件,710、DC250V/DC24V电源转换板,720、绝缘检测器,730、声纳同步控制器,740、接线排,750、继电器板,800、底板,810、第三卡槽,820、第四卡槽,830、过线孔,910、第一连接座,920、第二连接座,10、综合业务光端机,20、第三安装座,30、插座,40、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实施例中,电子舱用于对水下机器人的推进器进行电路控制,但电子舱也可对其他设备进行电路控制。
如图1及图2所示,电子舱包括外壳100、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及吹风装置400,外壳100内设有装配空间110,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及吹风装置400设于装配空间110内,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间隔设置,吹风装置400的出风口相对第一安装板200及第二安装板300的顶边设置。上述电子舱,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间隔设置,将装配空间110分隔为不同的区域,上述不同的区域可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元件,吹风装置400的出风口相对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的顶边设置,此时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经过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的分隔,可分别进入上述不同的区域,提高区域内的空气流动,防止安装于上述不同的区域内的元件由于工作发热导致局部过热,散热效果好。可选地,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均为方形板,可用于安装元件的面积较大,但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梯形等。
本实施例中,吹风装置400包括风道、电机及扇叶,扇叶套设于电机的转轴上,扇叶设于风道内,有利于形成集中的风,输送距离更远。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均沿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的风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之间设有综合业务光端机10,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分别贴设于综合业务光端机10的两个侧面,可充分利用装配空间110,此外,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之间也可安装其他设备或电子元件。
可选地,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均为导热件,可平均不同区域的温度,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电子舱还包括顶板500,吹风装置400设于顶板500上,顶板500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连接,顶板500上设有与吹风装置400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口510,顶板500靠近第一安装板200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板200的顶边匹配的第一卡槽520、及与第二安装板300的顶边匹配的第二卡槽530,第一卡槽520、第二卡槽530与通风口510部分重合。第一安装板200通过与第一卡槽520的配合安装于顶板500上,第二安装板300通过与第二卡槽530的配合安装于顶板500上,此时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与顶板500之间的配合更稳定,同时第一卡槽520、第二卡槽530与顶板500上的通风口510部分重合,则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可通过通风口510分别进入由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分隔的不同区域,此时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起到对风进行引导分流的作用,使不同区域内的空气流动均被加强,散热效果更好。
可选地,顶板500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垂直设置,此时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的风向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平行设置,此时风的输送距离更远,可对离通风口510较远的元件进行散热。
如图1及图3所示,顶板500的侧边与外壳100的内壁匹配,顶板500上设有对流孔540。顶板500的侧边与外壳100的内壁接触设置,此时顶板500将装配空间110分隔,同时顶板500上设置对流孔540,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在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所在的区域内流动,并经由对流孔540重新进入吹风装置400的进风口,形成空气对流的循环,可提高散热效果。可选地,对流孔540为至少两个,对流孔540沿通风口510的外侧呈圆周设置,用于不同区域的空气对流。
本实施例中,筒体120为圆形筒状结构,筒体120上的通孔为圆形孔,筒体120的上述结构耐压效果较好,此外,筒体120的壁厚分布均匀,筒体120内部各处的散热效果相近,同时筒体120的上述结构可增加筒体120的内壁与筒体120内的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筒体120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效率。
如图3所示,通风口510包括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第三分口513与第四分口514,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第三分口513与第四分口514呈圆周排列,第一卡槽520与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部分重合,第二卡槽530与第三分口513、第四分口514部分重合。通过将通风口510分隔为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第三分口513及第四分口514,可将吹风装置400的风进行分配,使进入不同区域的风量较为均衡,防止局部区域由于散热不及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损坏。可选地,吹风装置400设于顶板500的中部,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第三分口513及第四分口514均设于顶板500的中部,此时吹风装置400的出风口正对上述第一分口511、第二分口512、第三分口513及第四分口514,风量损失较小,可提高空气的对流效果,同时吹风装置400吹出的风由装配空间110的中部向四周扩散,可在装配空间110内形成气流,可更好的均衡装配空间110内的温度,防止局部过热。
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板200的侧边与外壳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安装板300的侧边与外壳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上述电子舱主要通过吹风装置400加快装配空间110内的空气流通,并利用外壳100与外界进行换热,第一安装板200及第二安装板300的侧边均与外壳100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使不同区域内的空气充分流通,平均不同区域的温度,同时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均通过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与外壳100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可加快利用外壳100与外界之间的换热。
如图2所示,上述电子舱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板200上的第一电子组件600及设于第二安装板300上的第二电子组件700,第一电子组件600设于第一安装板200远离第二安装板300的侧面上,第二电子组件700设于第二安装板300远离第一安装板200的侧面上。第一电子组件600与第二电子组件700的上述设置方式,使第一电子组件600与第二电子组件700分别位于不同区域内,不会由于区域内元件过多,产生的热量过大导致散热不及时,同时第一电子组件600与第二电子组件700均靠近外壳100的内壁设置,可加快散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电子组件600包括深度传感器610、NI实时控制器620及光纤陀螺630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电子组件700包括DC250V/DC24V电源转换板710、绝缘检测器720、声纳同步控制器730、接线排740及继电器板750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2及图5所示,上述电子舱还包括底板800,底板800与第一安装板200远离顶板500的一端连接,底板800与第二安装板300远离顶板500的一端连接,底板80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板200的底边匹配的第三卡槽810、及与第二安装板300的底边匹配的第四卡槽820,底板800上设有过线孔830。第一安装板200通过第三卡槽810设于底板800上,第二安装板300通过第四卡槽820设于底板800上,底板800可对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进行限位,在安装底板800、第一安装板200及第二安装板300时更方便。底板800与顶板500进行配合,进一步加强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的稳定性,此外,过线孔830用于通过导线。本实施例中,底板800上被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分隔的三个部分均设有过线孔830。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电子舱还包括第一连接座910与第二连接座920,第一连接座910设于顶板500上,第一连接座91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连接,第二连接座920设于底板800上,第二连接座92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连接。第一连接座910与第二连接座920可保证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间隔设置,同时将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固定于顶板500与底板800上,使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顶座及底座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此外,第一安装板200与第二安装板300之间还设有第三连接座20,第三连接座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连接,且第三连接座20设于底板800与顶板500之间的位置,用于进一步增加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及图6所示,外壳100包括筒体120、安装底座130及顶盖140,安装底座130与顶盖140分别安装于筒体120的两端的开口处,安装底座130、顶盖140与筒体120围成装配空间110,安装底座130上设有第一凸体131,第一凸体131的外侧壁与筒体120的内壁匹配,安装底座130上设有用于安装插座30的安装口132,顶盖140上设有第二凸体141,第二凸体141的外侧壁与筒体120的内壁匹配。第一凸体131、第二凸体141的外侧壁与筒体120的内壁匹配,可保证安装底座130及底盖与筒体120的连接防水性能更好。可选地,插座30为水密插座,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此外,上述电子舱还包括堵头40,堵头40用于堵住不安装插座30的安装口132。
如图1所示,安装底座130设于筒体120靠近底板800的一端,底板800与第一凸体131连接,顶盖140设于筒体120靠近顶板500的一端,顶板500与第二凸体141之间设有间隙。当电子舱位于水下时,顶盖140与安装底座130均会受压,导致第一凸体131向底板800方向发生形变,第二凸体141向顶板500方向发生形变,由于顶板500与第二凸体141之间设有间隙,顶板500或底板800不会受到挤压,可防止顶板500与底板800之间的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受压导致损坏。第一凸体131、第二凸体141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O型圈,用于提高防水性能。此外,第一凸体131的端面上设有用于通过导线的布线槽131a,第二凸体141的端面上设有让位槽141a,上述让位槽141a可防止第二凸体141与吹风装置400发生干涉,同时可缩短上述电子舱的轴向长度,使其结构更紧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吹风装置,所述外壳内设有装配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吹风装置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吹风装置的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所述吹风装置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吹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边匹配的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边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通风口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匹配,所述顶板上设有对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一分口、第二分口、第三分口与第四分口,所述第一分口、所述第二分口、所述第三分口与所述第四分口呈圆周排列,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分口、所述第二分口部分重合,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分口、所述第四分口部分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电子组件及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电子组件,所述第一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边匹配的第三卡槽、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边匹配的第四卡槽,所述底板上设有过线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筒体、安装底座及顶盖,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顶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筒体的两端的开口处,所述安装底座、所述顶盖与所述筒体围成所述装配空间,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一凸体,所述第一凸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匹配,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插座的安装口,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二凸体,所述第二凸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凸体连接,所述顶盖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凸体之间设有间隙。
CN201721008500.5U 2017-08-11 2017-08-11 电子舱 Active CN207354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8500.5U CN207354784U (zh) 2017-08-11 2017-08-11 电子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8500.5U CN207354784U (zh) 2017-08-11 2017-08-11 电子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4784U true CN207354784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41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8500.5U Active CN207354784U (zh) 2017-08-11 2017-08-11 电子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4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3874A (zh) 一种电路板散热安装箱
CN107154589A (zh) 一种通风防尘型配电柜
CN105814977B (zh) 具有双重冷却的电子设备
CN207354784U (zh) 电子舱
CN108270050A (zh) 一种动力电池一体化液冷箱体
CN205070236U (zh) 一种电气柜
CN104022659A (zh) 长寿命低功耗零噪音光伏逆变器
CN205987677U (zh) 散热器以及无人机
CN101148148B (zh) 船舶动力装置
CN104837319A (zh) 一种配电间电气柜的散热控制方法
CN205901571U (zh) 变频器壳体
CN106058376B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2850217Y (zh) 一种电子类产品的风散热装置
CN206611078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高效环流散热电气柜
CN204529032U (zh) 施工电梯专用驱动器
CN209665385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控制装置
CN207517829U (zh)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
CN205793894U (zh) 新型自动化电气箱
CN201811312U (zh) 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系统
CN214755079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蒸汽锅炉控制柜
CN208421708U (zh) 散热机箱
CN20937544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电源适配器
CN204529031U (zh) 施工电梯专用驱动器
CN201657582U (zh) 一种风冷机箱
CN209081205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电梯轿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Room 208, No. 100, Dongxing Road, Donghua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94

Co-patentee after: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 750 TEST SIT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eak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35 No. 32 Longkou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NO.750 PROVING GROUND,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Tiaofeng Frequency Modulation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08, No. 100, Dongxing Road, Donghua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94

Co-patentee after: NO.750 PROVING GROUND,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eak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No. 100, Dongxing Road, Donghua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94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 750 TEST SIT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eak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208, 100 Dongxing Road, Donghua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peak shaving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Guangdo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Shipbuilding Group Co.,Ltd. No 750 Testing Groun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No. 100, Dongxing Road, Donghua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94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eak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NO.750 PROVING GROUND,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