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5817U - 一种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5817U
CN207345817U CN201721220677.1U CN201721220677U CN207345817U CN 207345817 U CN207345817 U CN 207345817U CN 201721220677 U CN201721220677 U CN 201721220677U CN 207345817 U CN207345817 U CN 207345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platform
base
transport vehicle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06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长英
涂建军
张飞飞
李柏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La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Lan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Lan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La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206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5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5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5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包括:车头和车体,车体包括车厢、平台和走行部;车厢为封闭式,车厢具有门和窗户,车厢内具有座椅,车厢的底部连接有支架,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位于车厢尾部的端面与平台的一端铰接,平台的另一端可绕支架的端面底部旋转,以呈水平状态或者转至车厢的尾部上端并与车厢的尾部连接的状态;走行部设置多组,并分别设置在支架和车头的底部,用于在钢轨上运行。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车厢为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作业人员位于封闭式的车厢内,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和平台为工具和物料放置区,作业人员与工具和物料分区设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轨道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炭、冶金、矿山、森林、地铁、铁道、公路隧道等非防爆场所施工中,工矿电机车及后配套车辆(统称运输车)组成盾构掘进的后配辅助部分,是盾构机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
在煤碳、矿山、地铁隧道建设等行业窄轨铁路地面等非防爆场所施工过程中,采用运输车进行作业人员和工具和物料的运输。
现有的运输车,车厢是半敞开、围栏式,并且车厢上没有分区,作业人员和工具和物料混合在一起,存在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该运输车具有作业人员和工具和物料放置区,减少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车头和车体,车体包括车厢、平台和走行部;
车厢为封闭式,车厢具有门和窗户,车厢内具有座椅,车厢的底部连接有支架,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位于车厢尾部的端面与平台的一端铰接,平台的另一端可绕支架的端面底部旋转,以呈水平状态或者转至车厢的尾部上端并与车厢的尾部连接的状态;
走行部设置多组,并分别设置在支架和车头的底部,用于在钢轨上运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支架包括底座、加强板和连接构件;
底座与车厢的底部连接,底座的长度和宽度均与车厢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底座的中部具有用于放置混凝土管片的凹槽,凹槽沿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凹槽的长度与底座的宽度相等;
加强板和连接构件均位于底座上,加强板用于加固底座,连接构件用于与走行部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凹槽内具有第一橡胶垫。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凹槽的侧面为斜面,加强板设置在斜面的底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凹槽的端面均连接连接构件,连接构件用于与走行部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底座的端面与平台通过转轴连接,平台与车厢的尾部上端通过连接件和固定件连接,连接件用于平台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对平台进行支撑,固定件用于平台旋转至车厢的尾部上端时,平台与车厢的尾部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底座上具有第一盖板,
第一盖板设置两块,两块第一盖板分别位于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底座与车厢的底部通过第一盖板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底座上具有第二盖板,
第二盖板位于凹槽底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车厢的尾部具有平开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走行部至少设置三组,走行部沿车体的长度方向排列并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通过设置封闭式的车厢、支架和平台,车厢为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作业人员位于封闭式的车厢内,车厢能为作业人员挡风遮雨,使作业人员免于风吹雨淋。车厢内具有座椅,座椅用于供作业人员就坐,改善作业人员坐车的舒适性。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和平台为工具和物料放置区,作业人员与工具和物料分区设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车厢、支架和平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走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头;
2-车体;
3-车厢;
4-平台;
5-座椅;
6-门;
7-窗户;
8-底座;
9-加强板;
10-连接构件;
11-凹槽;
12-第一盖板;
13-第二盖板;
14-车轴;
15-固定座;
16-车轮;
17-气缸;
18-制动杠杆;
19-闸瓦;
20-前铰点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车厢、支架和平台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走行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中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包括:车头1和车体2,
其中,车头1可以为火车车头,也可以为工矿电机车,只要车头1能带动车体2移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车体2包括车厢3、平台4和走行部,
具体的,车厢3为封闭式,车厢3具有门6和窗户7,门6和窗户7分别用于作业人员上下车和透气,作业人员位于封闭式的车厢3内,车厢3能为作业人员挡风遮雨,使作业人员免于风吹雨淋;
车厢3内具有座椅5,座椅5用于供作业人员就坐,改善作业人员坐车的舒适性;
车厢3的底部连接有支架,支架和平台4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位于车厢3尾部的端面与平台4的一端连接,平台4的另一端可绕支架的端面底部旋转,以呈水平状态或者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并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的状态;
走行部设置多组,走行部分别设置在支架和车头1的底部,走行部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在钢轨上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使用时,车头1通过走行部带动车厢3移动,使运输车在钢轨上运行,作业人员乘坐在车厢3内具有座椅5上,车厢3为作业人员挡风遮雨,使作业人员免于风吹雨淋,座椅5供作业人员就坐,改善作业人员坐车的舒适性;
车厢3为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支架和平台4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和平台为工具和物料放置区,作业人员与工具和物料分区设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工具和物料比较多时,支架位于车厢3尾部的端面与平台4连接,平台4保持水平状态,将工具和物料放到平台4和支架上,少量工具和物料可以直接放到支架上,将平台4绕支架的端面旋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并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使平台4处于折叠和固定状态,节省了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平台4上放置工具和物料时,需要对工具和物料进行绑扎固定,防止运输车运行时,工具和物料从平台4脱落,以免工具和物料丢失。
平台4上也可以设置夹具,方便对工具和物料进行固定,可以采用在平台4上设置螺栓和压板等通用夹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夹具,只要能实现对工具和物料固定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通过设置封闭式的车厢、支架和平台,车厢为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作业人员位于封闭式的车厢内,车厢能为作业人员挡风遮雨,使作业人员免于风吹雨淋。车厢内具有座椅,座椅用于供作业人员就坐,改善作业人员坐车的舒适性。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和平台为工具和物料放置区,作业人员与工具和物料分区设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运输车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包括底座8、加强板9和连接构件10;
具体的,底座8与车厢3的底部连接,底座8的长度和宽度均与车厢3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底座8长度和宽度与车厢3的长度和宽度对齐后连接;底座8的长度和宽度均与车厢3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保证运输车进入隧道里也能顺利的运行;
底座8的中部具有用于放置混凝土管片的凹槽11,凹槽11沿底座8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凹槽11的长度与底座8的宽度相等,保证凹槽11的两端为开口,便于将混凝土管片放置到凹槽11内;
加强板9和连接构件10均位于底座8上,加强板9用于加固底座8,增加底座8承重性能,连接构件10用于与走行部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构件10可以设置两个,两个连接构件10分别连接在底座8的两侧,连接构件10与底座8的连接端中部的形状与凹槽11的端面相匹配。
由于混凝土管片容易碰坏,故不能直接与凹槽11直接接触,因此,凹槽11内具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处于在混凝土管片受力部位,有缓冲冲击力作用,还能避免混凝土管片运输过程中损坏。
混凝土管片一般为圆弧形,为了将混凝土管片固定在凹槽11内,将凹槽11的侧面设置为斜面,斜面增加了混凝土管片与凹槽11的接触面积,方便混凝土管片固定在凹槽11内。
进一步的,加强板9设置在斜面的底部,加强板9增加了凹槽11的承重性能,使凹槽11能承受较大冲击力和重量,对凹槽11内混凝土管片起到了支撑作用。
具体的,加强板9为钢板、槽钢等,可以在斜面的底部及其附进焊接多个加强板9,多个加强板9对于圆弧形混凝土管片受力部位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的,凹槽11的端面均与连接构件10连接,连接构件11用于与走行部连接。
优选的,连接构件11为钢板,使连接构件11与走行部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底座8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车钩,车钩位于底座8的底部,车钩用于底座8与车头1连接,车体2可以设置多节,多节车体2增加作业人员、工具和物料的运输量,多节车体2之间通过车钩连接,最后一节车体2的尾部连接平台4。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底座8的端面与平台4通过转轴连接,平台4与车厢3的尾部上端通过连接件和固定件连接(图中未画出),连接件用于平台4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对平台4进行支撑,连接件用于平台4旋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时,平台4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
其中,连接件可以为链条、钢丝、伸缩杆等,固定件为圆环和挂钩,圆环位于平台4上,挂钩位于车厢3的尾部上端,平台4旋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时,挂钩挂在圆环内,实现平台4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平台4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连接件只要保证平台4旋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时,平台4与车厢3的尾部连接即可,连接件的结构具体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平台4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在平台4上放置工具和物料,必须保证工具和物料不压垮平台4,需要对平台4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通过链条对平台4进行支撑,链条的一端与平台4连接,链条的另一端与车厢3的尾部上端连接,平台4旋转至水平位置时,链条处于张开状态,当平台4旋转至车厢3的尾部上端时,链条处于合并状态。
在平台4上放置工具和物料,为了实现对平台4进行支撑,可以在平台4的底部设置走行部,走行部实现了对平台4底部的支撑,保证工具和物料不压垮平台4。
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对平台4进行支撑,例如将链条更换为伸缩杆,利用伸缩杆的伸缩性能,在平台4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实现对平台4进行支撑,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运输车中,如图1-图3所示,底座8上具有第一盖板12,
具体的,第一盖板12设置两块,两块第一盖板12分别位于车体2长度方向的两端,底座8与车厢3的底部通过第一盖板12连接,第一盖板12增加了底座8与车厢3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车厢3的底部均匀设置多个通孔,第一盖板12和底座8的相应位置也均匀设置多个通孔,底座8底部的所有通孔焊接螺母,螺钉依次穿过车厢3的底部的通孔、第一盖板12上的通孔和底座8上的通孔,与底座8底部的螺母连接,实现底座8与车厢3的活动连接。
只需要运输混凝土管片时,将活动连接的底座8与车厢3拆开,将车厢3移走,利用底座8上的凹槽11只运输混凝土管片,实现了一车两用。
进一步的,底座8上具有第二盖板13,第二盖板13用于加固底座8,增加底座8承重性能;
第二盖板13位于凹槽11的底部,第二盖板13利于工具和物料的放置,并增加了凹槽11的承重性能。
进一步的,车厢3采用框架式焊接钢结构,车厢3由矩形型钢焊接成框架,车厢3的外部由2mm厚的钢板作为外墙板,
门6和窗户7位于车厢3的侧面,车厢3的两侧均设置门6和窗户7,门6采用滑动门,滑动门上设置玻璃窗,方便作业人员观察车厢3外面的情况,滑动门开关门方便,方便人员上下车;
窗户7采用玻璃窗,方便作业人员观察车厢3外面的情况,
车厢3的尾部具有平开门,紧急情况下方便医疗担架的进出。
进一步的,车厢3内安装有照明装置、灭火器和安全手锤等设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运输车中,如图1-图4所示,走行部至少设置三组,走行部沿车体2的长度方向排列并相互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走行部位于凹槽11的两侧,不影响凹槽11进行工具和物料的放置。
具体的,每组走行部可以包括车轴14、固定座15和车轮16;
固定座15和车轮16均成对设置,固定座15均与底座8连接,固定座15也均与连接构件10连接,每个固定座15上均连接有轴承,车轴14的两端分别与成对设置的固定座15上的轴承连接,车轮16均穿在车轴14上,车轮16均位于成对设置的固定座15之间,车轮16分别位于钢轨上。
具体的,每组走行部还包括轴箱,固定座15具有支腿,轴箱位于支腿内,轴承位于轴箱内,固定座15与底座8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垫,第二橡胶垫具有缓冲和减震作用,不仅提高了运输车行走的平稳性,也大大延长了轴承的寿命。
第二橡胶垫位于固定座15与底座8之间,使运输车的车身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运输车中,还包括制动装置,如图1-图5所示,制动装置用于保证所述车体2和车头1行车及驻车安全,制动装置的数量与走行部数量相等。
具体的,每组制动装置可以包括气缸17、制动杠杆18和闸瓦19;
气缸17和闸瓦19均成对设置,制动杠杆18类似于井字形,制动杠杆18用于连接成对设置的闸瓦19,使闸瓦19保持联动状态;
气缸17与连接构件10连接,气缸17的活塞杆和闸瓦19均与制动杠杆18连接;
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时,通过制动杠杆18带动闸瓦19移动,闸瓦19与车轮16的踏面之间具有3-5mm间隙,使车轮16处于转动状态;
气缸17的活塞杆收缩时,通过制动杠杆18带动闸瓦19移动,闸瓦19与车轮16的踏面之间贴合,使车轮16处于制动状态。
闸瓦19长期使用,会发生磨损,气缸17的活塞杆收缩时,闸瓦19与车轮16的踏面之间无法贴合,保持车轮16制动状态,因此,需要调节闸瓦19的位置,具体的,每组制动装置还包括前铰点座20和销子,前铰点座20连接在气缸17的活塞杆和制动杠杆18之间,制动杠杆18两侧的高度方向上均设置有长条孔,销子穿过通孔可以自动调节制动杠杆18的高度,从而调节闸瓦19的位置,使气缸17的活塞杆收缩时,闸瓦19与车轮16的踏面之间贴合,保持车轮16制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走行部和制动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火车上使用的走行部和制动装置,只要能实现本实施例的运输车行走和制动即可,走行部和制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的运输车,通过设置封闭式的车厢、支架和平台,车厢为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作业人员位于封闭式的车厢内,车厢能为作业人员挡风遮雨,使作业人员免于风吹雨淋。车厢内具有座椅,座椅用于供作业人员就坐,改善作业人员坐车的舒适性。支架和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支架和平台为工具和物料放置区,作业人员与工具和物料分区设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支架通过设置凹槽,便于将混凝土管片放置到凹槽内,实现混凝土管片的运输。底座与车厢活动连接,将车厢移走,利用底座上的凹槽只运输混凝土管片,实现了一车两用。运输车制造周期较短,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长度”、“宽度”、“两侧面”、“首部”、“尾部”、“端面”、“上部”、“下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车,应用于轨道运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和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平台和走行部;
所述车厢为封闭式,所述车厢具有门和窗户,所述车厢内具有座椅,所述车厢的底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平台均用于放置工具和物料,所述支架位于所述车厢尾部的端面与所述平台的一端铰接,所述平台的另一端可绕所述支架的端面底部旋转,以呈水平状态或者转至所述车厢的尾部上端并与所述车厢的尾部连接的状态;
所述走行部设置多组,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车头的底部,用于在钢轨上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加强板和连接构件;
所述底座与所述车厢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的长度和宽度均与所述车厢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所述底座的中部具有用于放置混凝土管片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底座的宽度相等;
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构件均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加强板用于加固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构件用于与所述走行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具有第一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面为斜面,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斜面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端面均连接所述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用于与所述走行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端面与所述平台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平台与所述车厢的尾部上端通过连接件和固定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平台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对所述平台进行支撑,所述固定件用于所述平台旋转至所述车厢的尾部上端时,所述平台与所述车厢的尾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第一盖板,
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两块,两块所述第一盖板分别位于所述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底座与所述车厢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盖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第二盖板,
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凹槽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尾部具有平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部至少设置三组,所述走行部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排列并相互平行设置。
CN201721220677.1U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运输车 Active CN207345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0677.1U CN207345817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0677.1U CN207345817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5817U true CN207345817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41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0677.1U Active CN207345817U (zh) 2017-09-22 2017-09-22 一种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5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547A (zh) * 2018-07-27 2018-12-14 钟晓芳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配电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547A (zh) * 2018-07-27 2018-12-14 钟晓芳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配电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5860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7345817U (zh) 一种运输车
ES2286403T5 (es) Vehículo de mantenimiento.
CN106985838B (zh) 用于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
CN210317352U (zh) 一种运输车
RU2294293C1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типа трамвайного вагона с пониженным уровнем пола, моторного вагона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или локомотива н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тяге и трамвайный вагон
CN206800251U (zh) 耐撞安全防护升降限高设备
CN107472270A (zh) 一种运输车
US2184298A (en) Articulated train
CN106985835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2294860U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的拖车
RU2294294C1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типа трамвайного вагона, моторного вагона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или локомотива н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тяге, трамвайный вагон с пониженным уровнем пола
CN212313564U (zh) 一种侧开式防跑车装置
CN106985870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RU79854U1 (ru) Крытый вагон со сдвижными боковыми стенами и крышей для пакетированных и штучных грузов
CN210825314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高空施工作业车
CN220031956U (zh) 一种具有双侧水平轮的驱动总成、机车及运输编组
RU2774304C1 (ru) Комплекс мобильного ограждения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путевых работ
CN212172204U (zh) 一种隧道内用滑移式载人轨道车
US20230142608A1 (en) Tamping machine, rail works trai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train
CN106985866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JPH072092A (ja) 登山鉄道
CN207673369U (zh) 一种地铁疏散平台用支撑装置
CN209281663U (zh) 电梯轿厢系统安装与维修实训装置
CN106985852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