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3606U - 折弯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折弯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3606U
CN207343606U CN201721403261.3U CN201721403261U CN207343606U CN 207343606 U CN207343606 U CN 207343606U CN 201721403261 U CN201721403261 U CN 201721403261U CN 207343606 U CN207343606 U CN 20734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block
centering block
holding pad
form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32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良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ongtai Se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ongtai Se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ongtai Se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ongtai Se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32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3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36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缺口的固定块,缺口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折弯摆块,枢接于缺口内,折弯摆块上设有折弯槽,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之间,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折弯摆块与第二侧面接触;上压料板,上压料板设有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当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折弯摆块自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方向摆动,并使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能够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折弯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折弯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因此,冲压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制造水平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目前,冲压车间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即有些零件的冲压折弯形状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在零件上加工出小于90度的角,由于这种角的加工工艺复杂,且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因此难以一次成型,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的方法是两步成型,首先需要利用上压料板102在零件104上压制出90度的折弯角,然后再利用标准斜楔106完成小于90度的折弯角的加工,整个制作过程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加工效率较低,且折弯稳定性差,加工质量不容易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弯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缺口的固定块,缺口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折弯摆块,枢接于缺口内,以使折弯摆块能够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摆动,折弯摆块上设有折弯槽,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之间,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折弯摆块与第二侧面接触;上压料板,上压料板设有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其中,当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折弯摆块自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方向摆动,且当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接触时,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具有缺口的固定块,并将折弯摆块枢接于缺口内,使得折弯摆块能够在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缺口的第二侧面之间摆动,另外,由于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件,因此,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使折弯摆块与缺口的第二侧面接触。
通过设置上压料板,以及在折弯摆块上设置折弯槽,具体地,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上压料板设有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当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折弯摆块自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方向摆动,且当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接触时,成型部正好移动至折弯槽内,从而能够利用可旋转的折弯摆块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在由松到紧的折弯过程中能够对折弯部位施加均匀的力,折弯稳定性好,公差小,提高了加工质量,且无需投入标准斜楔,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加工成本。
另外,通过在折弯摆块与第一侧面之间安装第一弹性件,还能够在将上压料板抬起时,利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折弯摆块摆动,实现对折弯后的零件进行脱料,减少上压料板抬起时将折弯后的零件带出的情况发生。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一些零件的冲压折弯形状比较复杂,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导致在制作小于90度折弯时不容易成型,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步工序才能完成,同时还需要投入标准斜楔,进而导致加工成本比较高,且加工质量不容易得到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无需投入标准斜楔,即可利用可旋转的折弯摆块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达到减少加工工序,操作简捷,且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折弯成型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圆弧过渡面,形成于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
本方案中,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圆弧过渡面,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成型部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在成型部对应于圆弧过渡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弧形凸起,通过设置圆弧过渡面及圆弧形凸起,能够在折弯过程中使零件的各个部位受力均匀,减少零件由于冲击力过大而造成损坏及报废的概率,提高加工折弯时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时,第三侧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成型部处于折弯槽内时,使第三侧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使得在折弯成型时,上压料板的下表面与第三侧面之间的零件部位受力均匀,提高上压料板与折弯摆块之间的力的稳定性,减少由于零件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报废的情况。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枢接槽,形成于缺口内,且处于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枢接槽呈圆形;枢接轴,形成于折弯摆块上,枢接轴枢接于枢接槽内,折弯摆块的外部尺寸小于缺口尺寸,以使折弯摆块能够在缺口内摆动设定角度。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圆形枢接槽,在折弯摆块上设置枢接轴,并将枢接轴枢接于枢接槽内,使得折弯摆块能够在缺口内摆动设定角度,例如15度或30度,可以理解的是,该设定角度应当小于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以使折弯摆块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不会自经过枢接轴中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同时转动至该铅垂面的另一侧,从而能够利用可转动的折弯摆块通过一步工序完成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加工。另外,通过设置折弯摆块的外部尺寸小于缺口尺寸,提高了利用折弯摆块进行折弯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侧面对应于安装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第一弹性件一端置于安装槽内,另一端与折弯摆块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侧面对应于安装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能够将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使第一弹性件不容易从第一侧面与折弯摆块之间脱落,有利于提高折弯成型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固定块与下模固定连接,上压料板与上模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模和下模,并将固定块与下模固定连接,将上压料板与上模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地将折弯成型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从而能够通过压力机实现使上模带动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且运动时的平稳性较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压料板通过第一弹性单元与上模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单元包括:导向柱和导向套,导向柱和导向套中的一个与上压料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上模固定连接,导向柱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分别设于导向柱和导向套上,以限制上压料板相对上模的活动范围;第二弹性件,设于上压料板与上模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向柱和导向套,将导向柱和导向套中的一个与上压料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上模固定连接,并使导向柱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以及在导向柱和导向套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能够使上压料板相对于上模做垂直运动,并能够限制上压料板相对上模的运动范围。通过在上压料板与上模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能够减小上压料板与零件刚接触时的冲击力,具有较佳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零件加工损坏的概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脱料浮块,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脱料浮块通过第二弹性单元与下模固定连接,在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脱料浮块的上表面略高于折弯摆块;其中,当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脱料浮块的上表面运动至低于折弯摆块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托料浮块,并使脱料浮块通过第二弹性单元与下模固定连接,能够在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脱料浮块的上表面略高于折弯摆块,从而能够在放置待加工零件时,对零件起一定的支撑定位作用。通过在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使脱料浮块的上表面能够运动至低于折弯摆块的位置,方便后续对零件进行折弯加工,具体地,在上压料板向下运动时,脱料浮块随零件的运动而向下运动,以在零件折弯成型后,使零件的折弯位置准确,从而提升折弯成型的质量。
可选地,第二弹性单元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和滑块结构,导轨和滑块中的一个与脱料浮块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下模固定连接,且导轨的开放端设有限制滑块与导轨分离的限位部,脱料浮块与下模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脱料浮块设置于折弯摆块的周侧,且脱料浮块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脱料浮块设置于折弯摆块的周侧,并使脱料浮块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即在第四侧面与铅垂面平行时正好面向脱料浮块,能够利用脱料浮块对零件的待折弯部位起到较佳的支撑定位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折弯精度,且在折弯成型后,能够利用脱料浮块更好的进行脱料操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定位部,设于固定块上,用于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定位;其中,定位部包括定位销和定位孔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固定块上设置用于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例如定位销和/或定位孔,具有较好的预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折弯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对零件进行折弯加工时第一步工序的加工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对零件进行折弯加工时第二步工序的加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折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上压料板,104零件,106标准斜楔,108固定块,110折弯摆块,112第一弹性件,114上模,116下模,118第二弹性件,120脱料浮块,122第二弹性单元,1082第一侧面,1084第二侧面,1102第三侧面,1104第四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包括:具有缺口的固定块108,缺口包括第一侧面1082和第二侧面1084;折弯摆块110,枢接于缺口内,以使折弯摆块110能够在第一侧面1082和第二侧面1084之间摆动,折弯摆块110上设有折弯槽,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1102和第四侧面1104,第三侧面1102和第四侧面1104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第一弹性件112,安装于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之间,在第一弹性件112的作用下,使折弯摆块110与第二侧面1084接触;上压料板102,上压料板102设有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其中,当上压料板102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折弯摆块110自第二侧面1084向第一侧面1082方向摆动,且当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接触时,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具有缺口的固定块108,并将折弯摆块110枢接于缺口内,使得折弯摆块110能够在缺口的第一侧面1082和缺口的第二侧面1084之间摆动,另外,由于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件112,因此,在第一弹性件112的作用下,能够使折弯摆块110与缺口的第二侧面1084接触。
通过设置上压料板102,以及在折弯摆块110上设置折弯槽,具体地,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1102和第四侧面1104,第三侧面1102和第四侧面1104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上压料板102设有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当上压料板102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折弯摆块110自第二侧面1084向第一侧面1082方向摆动,且当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接触时,成型部正好移动至折弯槽内,从而能够利用可旋转的折弯摆块110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在由松到紧的折弯过程中能够对折弯部位施加均匀的力,折弯稳定性好,公差小,提高了加工质量,且无需投入标准斜楔106,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加工成本。
另外,通过在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之间安装第一弹性件112,还能够在将上压料板102抬起时,利用第一弹性件112的弹力使折弯摆块110摆动,实现对折弯后的零件104进行脱料,减少上压料板102抬起时将折弯后的零件104带出的情况发生。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一些零件104的冲压折弯形状比较复杂,配合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导致在制作小于90度折弯时不容易成型,相关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采用两步工序才能完成,同时还需要投入标准斜楔106,进而导致加工成本比较高,且加工质量不容易得到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无需投入标准斜楔106,即可利用可旋转的折弯摆块110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达到减少加工工序,操作简捷,且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或弓形弹簧。
可选地,第一侧面1082水平设置,第一侧面1082与第二侧面108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折弯摆块110与第一侧面1082接触时,第三侧面1102与水平面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折弯成型模具还包括:圆弧过渡面,形成于第三侧面1102与第四侧面1104之间的连接部位。
本方案中,第三侧面1102与第四侧面1104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圆弧过渡面,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成型部与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在成型部对应于圆弧过渡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弧形凸起,通过设置圆弧过渡面及圆弧形凸起,能够在折弯过程中使零件104的各个部位受力均匀,减少零件104由于冲击力过大而造成损坏及报废的概率,提高加工折弯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时,第三侧面1102与水平面互相平行。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成型部处于折弯槽内时,使第三侧面1102与水平面互相平行,使得在折弯成型时,上压料板102的下表面与第三侧面1102之间的零件104部位受力均匀,提高上压料板102与折弯摆块110之间的力的稳定性,减少由于零件104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报废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折弯成型模具还包括:枢接槽,形成于缺口内,且处于第一侧面1082与第二侧面1084之间的连接部位,枢接槽呈圆形;枢接轴,形成于折弯摆块110上,枢接轴枢接于枢接槽内,折弯摆块110的外部尺寸小于缺口尺寸,以使折弯摆块110能够在缺口内摆动设定角度。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侧面1082与第二侧面1084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圆形枢接槽,在折弯摆块110上设置枢接轴,并将枢接轴枢接于枢接槽内,使得折弯摆块110能够在缺口内摆动设定角度,例如15度或30度,可以理解的是,该设定角度应当小于第三侧面1102与第四侧面1104之间的夹角,以使折弯摆块110的第三侧面1102和第四侧面1104不会自经过枢接轴中轴线的铅垂面的一侧同时转动至该铅垂面的另一侧,从而能够利用可转动的折弯摆块110通过一步工序完成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加工。另外,通过设置折弯摆块110的外部尺寸小于缺口尺寸,提高了利用折弯摆块110进行折弯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侧面1082对应于安装第一弹性件112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第一弹性件112一端置于安装槽内,另一端与折弯摆块110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侧面1082对应于安装第一弹性件112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能够将第一弹性件112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使第一弹性件112不容易从第一侧面1082与折弯摆块110之间脱落,有利于提高折弯成型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折弯成型模具还包括:上模114和下模116;其中,固定块108与下模116固定连接,上压料板102与上模114固定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上模114和下模116,并将固定块108与下模116固定连接,将上压料板102与上模114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地将折弯成型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从而能够通过压力机实现使上模114带动上压料板102自上而下竖直运动,且运动时的平稳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压料板102通过第一弹性单元与上模114固定连接,第一弹性单元包括:导向柱和导向套,导向柱和导向套中的一个与上压料板102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上模114固定连接,导向柱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分别设于导向柱和导向套上,以限制上压料板102相对上模114的活动范围;第二弹性件118,设于上压料板102与上模114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向柱和导向套,将导向柱和导向套中的一个与上压料板102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上模114固定连接,并使导向柱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以及在导向柱和导向套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能够使上压料板102相对于上模114做垂直运动,并能够限制上压料板102相对上模114的运动范围。通过在上压料板102与上模114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118,能够减小上压料板102与零件104刚接触时的冲击力,具有较佳的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零件104加工损坏的概率。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或弓形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折弯成型模具还包括:脱料浮块120,设置于上模114与下模116之间,脱料浮块120通过第二弹性单元122与下模116固定连接,在第二弹性单元122的作用下,脱料浮块120的上表面略高于折弯摆块110;其中,当上压料板102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脱料浮块120的上表面运动至低于折弯摆块110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上模114与下模116之间设置托料浮块,并使脱料浮块120通过第二弹性单元122与下模116固定连接,能够在第二弹性单元122的作用下,使脱料浮块120的上表面略高于折弯摆块110,从而能够在放置待加工零件104时,对零件104起一定的支撑定位作用。通过在上压料板102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使脱料浮块120的上表面能够运动至低于折弯摆块110的位置,方便后续对零件104进行折弯加工,具体地,在上压料板102向下运动时,脱料浮块120随零件104的运动而向下运动,以在零件104折弯成型后,使零件104的折弯位置准确,从而提升折弯成型的质量。
可选地,第二弹性单元122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和滑块结构,导轨和滑块中的一个与脱料浮块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下模固定连接,且导轨的开放端设有限制滑块与导轨分离的限位部,脱料浮块与下模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可选地,第三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或弓形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脱料浮块120设置于折弯摆块110的周侧,且脱料浮块120与第四侧面1104相对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脱料浮块120设置于折弯摆块110的周侧,并使脱料浮块120与第四侧面1104相对设置,即在第四侧面1104与铅垂面平行时正好面向脱料浮块120,能够利用脱料浮块120对零件104的待折弯部位起到较佳的支撑定位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折弯精度,且在折弯成型后,能够利用脱料浮块120更好的进行脱料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成型模具还包括:定位部,设于固定块108上,用于对待加工的零件104进行定位;其中,定位部包括定位销和定位孔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固定块108上设置用于对待加工的零件104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例如定位销和/或定位孔,具有较好的预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折弯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零件104放置于脱料浮块120上,上模114及上压料板102向下运动与零件104接触,在继续下压的过程中,上压料板102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逐渐压紧零件104,在上压料板的作用下,折弯摆块110与上压料板的成型部对零件104的折弯部位进行折弯,且在折弯摆块110摆动的过程中,具有侧整形功能,能够大幅减小零件104由于折弯而产生报废的概率,当成型部运动至折弯槽内时,零件完成折弯。当上模向上运动时,在第二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脱料浮块将折弯完成的零件托起,以便于将折弯加工成型后的零件拿出。通过上述方案,利用摆块的可转动性,实现了一步工序即可完成角度小于90度的折弯成型,省去了一步工序,简化了模具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提高零件折弯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成型模具,能够利用可旋转的折弯摆块通过一步工序实现制作小于90度的折弯,在由松到紧的折弯过程中能够对折弯部位施加均匀的力,折弯稳定性好,公差小,提高了加工质量,且无需投入标准斜楔,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缺口的固定块,所述缺口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折弯摆块,枢接于所述缺口内,以使所述折弯摆块能够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摆动,
所述折弯摆块上设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包括用于折弯成型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并小于90度;
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折弯摆块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所述折弯摆块与所述第二侧面接触;
上压料板,所述上压料板设有与所述折弯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部,
其中,当所述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所述折弯摆块自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第一侧面方向摆动,且当所述折弯摆块与所述第一侧面接触时,所述成型部移动至折弯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弧过渡面,形成于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成型部移动至所述折弯槽内时,所述第三侧面与水平面互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枢接槽,形成于所述缺口内,且处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所述枢接槽呈圆形;
枢接轴,形成于所述折弯摆块上,所述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枢接槽内,所述折弯摆块的外部尺寸小于所述缺口尺寸,以使所述折弯摆块能够在所述缺口内摆动设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对应于安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摆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模和下模;
其中,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料板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料板通过第一弹性单元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单元包括:
导向柱和导向套,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导向套中的一个与所述上压料板固定连接,另一个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
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分别设于导向柱和所述导向套上,以限制所述上压料板相对所述上模的运动范围;
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上压料板与所述上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脱料浮块,设置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所述脱料浮块通过第二弹性单元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单元的作用下,所述脱料浮块的上表面略高于所述折弯摆块;
其中,当所述上压料板自上而下竖直运动时,能够使所述脱料浮块的上表面运动至低于所述折弯摆块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料浮块设置于所述折弯摆块的周侧,且所述脱料浮块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弯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部,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用于对待加工的零件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销和定位孔中的一种或组合。
CN201721403261.3U 2017-10-27 2017-10-27 折弯成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3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3261.3U CN207343606U (zh) 2017-10-27 2017-10-27 折弯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3261.3U CN207343606U (zh) 2017-10-27 2017-10-27 折弯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3606U true CN207343606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326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3606U (zh) 2017-10-27 2017-10-27 折弯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360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3909A (zh) * 2018-09-19 2018-12-18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回型件空压折弯成型类级进模
CN112517750A (zh) * 2020-11-26 2021-03-19 童丹桂 用于型钢局部二次成型的阴模
CN112547926A (zh) * 2020-11-26 2021-03-26 童丹桂 一种c型钢局部成型装置
CN112547930A (zh) * 2020-11-26 2021-03-26 童丹桂 一种型材加工系统
CN114029408A (zh) * 2020-09-07 2022-02-1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包角模具及折弯包角方法
CN114147127A (zh) * 2021-12-09 2022-03-08 江苏讯齐微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条形件的外翻折弯模具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3909A (zh) * 2018-09-19 2018-12-18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回型件空压折弯成型类级进模
CN114029408A (zh) * 2020-09-07 2022-02-1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包角模具及折弯包角方法
CN114029408B (zh) * 2020-09-07 2023-07-14 卡奥斯模具(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包角模具及折弯包角方法
CN112517750A (zh) * 2020-11-26 2021-03-19 童丹桂 用于型钢局部二次成型的阴模
CN112547926A (zh) * 2020-11-26 2021-03-26 童丹桂 一种c型钢局部成型装置
CN112547930A (zh) * 2020-11-26 2021-03-26 童丹桂 一种型材加工系统
CN112517750B (zh) * 2020-11-26 2023-04-21 山东德昊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用于型钢局部二次成型的阴模
CN114147127A (zh) * 2021-12-09 2022-03-08 江苏讯齐微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条形件的外翻折弯模具
CN114147127B (zh) * 2021-12-09 2024-05-03 江苏讯齐微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条形件的外翻折弯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3606U (zh) 折弯成型模具
CN102764807B (zh) 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装置
CN202087692U (zh) 一种用于钣金负角折弯的模具
CN202667408U (zh) 一种v型件弯曲模具
CN209288108U (zh) 一种设有导向柱结构的定位模具
CN206662057U (zh) 一种凸缘旋转体校正模取件装置
CN206794532U (zh) 一种带弯折冲头的快速冲压电视机模具
CN104209406A (zh) 一种新型汽车大梁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
CN103801623A (zh) 弯曲冲压模具
CN205289438U (zh) 卷圆模具
CN103551460B (zh) 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
CN204135183U (zh) 一种大角度多折弯一次成型模具
CN207996951U (zh) 一种折弯冲压模具
CN207823729U (zh) 侧翻边治具
CN106180270A (zh) 一种智能测量整形装置
CN203448528U (zh) 折弯模具机
CN107321858B (zh) 一种冲压模装置
CN203281735U (zh) 刹车片拉簧连接弯条的一体成型冲压模具
CN207057450U (zh) 一种具有浮动内定位装置的冲压模具
CN202984359U (zh) 预顶式钣金件折弯成型装置
CN206927796U (zh) 一种浮动式补偿3d玻璃加热装置
CN206455022U (zh) 一种智能测量整形装置
CN104384344A (zh) 一种钣金冲压模具
CN204262195U (zh) 一种支架弯曲模具
CN106334753A (zh) 一种z形折弯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