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8551U -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8551U
CN207328551U CN201721018117.8U CN201721018117U CN207328551U CN 207328551 U CN207328551 U CN 207328551U CN 201721018117 U CN201721018117 U CN 201721018117U CN 207328551 U CN207328551 U CN 207328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ppet
strut
fore
st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81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俭
朱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wang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Guangzhou Aofei Ba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Aofei Chaotao Cultural Creativ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lyi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lying Bab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lyi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81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8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8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8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车架和具有其的手推车,可折叠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扶手、撑杆、连杆以及推杆,前支架、后支架、连杆和下撑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后支架、侧扶手、推杆和上撑杆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限制机构,以限制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最大展开角度,侧扶手和上撑杆之间设有使第六铰点限制在侧扶手上的第二限制机构,可折叠车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下,前支架的下端、侧扶手的上端、撑杆的上端均朝向后支架的下端靠拢折叠,推杆的上端朝向后支架的上端靠拢折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展开状态下状态稳定,收纳状态下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很多具备折叠功能的手推车,手推车的支架设计十分复杂、操作繁琐。尤其现有高景观轻便车架,运用了四边形原理,折叠后尺寸大,推杆向下收车和打开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折叠车架,所述可折叠车架结构简单紧凑稳定、便于携带而且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可折叠车架的手推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侧扶手、撑杆、连杆以及推杆,所述前支架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前支架上设有第一铰点和第二铰点,所述第一铰点位于所述第二铰点的上方,所述后支架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后支架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铰点、第四铰点和第五铰点,所述第四铰点与所述第一铰点转动连接,所述侧扶手设在所述后支架的上方,所述侧扶手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铰点转动连接,所述撑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撑杆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六铰点、第七铰点和第八铰点,所述第七铰点与所述第五铰点转动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第六铰点和所述第七铰点之间的部分构成上撑杆,所述撑杆位于所述第七铰点和所述第八铰点之间的部分构成下撑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铰点和所述第八铰点转动连接,所述推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扶手的顶端,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六铰点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所述连杆和所述下撑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所述后支架、所述侧扶手、所述推杆和所述上撑杆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限制机构,以限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之间最大展开角度,所述侧扶手和所述上撑杆之间设有使所述第六铰点限制在所述侧扶手上的第二限制机构,所述可折叠车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下,所述前支架的下端、所述侧扶手的上端、所述撑杆的上端均朝向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靠拢折叠,所述推杆的上端朝向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靠拢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前支架、后支架、连杆以及下撑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后支架、侧扶手、推杆以及上撑杆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第一四杆连杆机构的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设置第一限制机构,在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侧扶手与上撑杆之间设置第二限制机构,第一限制机构与第二限制机构可分别限制两个四杆连杆机构的状态。由此,当可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制机构与第二限制机构均发挥限制作用使可折叠车架结构稳定,当可折叠车架在收纳状态下,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与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收缩,不仅可折叠车架占用的空间较小,而且推杆的上端与前支架、后支架的上端靠拢一处,便于可折叠车架的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折叠车架还包括:椅座,所述椅座的前端与所述侧扶手或者所述后支架相连,所述椅座的后端与所述上撑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椅座包括:座板和滑杆,所述座板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铰点上,所述座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杆可伸缩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撑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车架还包括设在所述椅座上的解锁带,所述解锁带与所述连杆或者所述撑杆相连,向上提拉所述解锁带时可带动所述第八铰点向上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带的端部从所述撑杆的下端伸入到所述撑杆内、并连接至所述撑杆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解锁带包括:设在所述椅座上的松紧带和设在所述撑杆内的拉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支架上设有配合转杆,所述前支架的上端设有配合转槽,所述配合转杆设在所述配合转槽内且通过转动销连接,当所述前支架相对所述后支架转动至最大展开角度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止抵在所述第四铰点的前侧以构成所述第一限制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限制机构包括:设在所述侧扶手上的卡台以及设在所述上撑杆上的卡榫,在展开状态时所述卡榫卡在所述卡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榫设在所述上撑杆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六铰点的上方,所述推杆的底部设有配合所述卡台的第一配合槽,所述侧扶手上设有配合所述卡榫的第二配合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架、前轮以及后轮,所述前轮设在所述可折叠车架的所述前支架的底部,所述后轮设在所述可折叠车架的所述后支架20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的一个示意图(手推车在展开过程中);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的另一个示意图(手推车处在收纳状态)。
附图标记:
可折叠车架100,前轮200,后轮300,
前支架10,第一铰点11,第二铰点12,配合转杆13,转动销14,后支架20,第三铰点21,第四铰点22,第五铰点23,
侧扶手30,卡台31,
撑杆40,第六铰点41,第七铰点42,第八铰点43,上撑杆44,卡榫441,避让凹部442,下撑杆45,
连杆50,推杆60,椅座70,座板71,滑杆72,解锁带80,松紧带81,拉索82,
第一限制机构A,第二限制机构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100包括:前支架10、后支架20、侧扶手30、撑杆40、连杆50以及推杆60。
如图1和图2所示,前支架10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前支架10上设有第一铰点11和第二铰点12,第一铰点11位于第二铰点12的上方,后支架20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后支架20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铰点21、第四铰点22和第五铰点23,第四铰点22与第一铰点11转动连接。
侧扶手30设在后支架20的上方,侧扶手30的前端与第三铰点21转动连接,撑杆40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撑杆40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六铰点41、第七铰点42和第八铰点43,第七铰点42与第五铰点23转动连接,撑杆40位于第六铰点41和第七铰点42之间的部分构成上撑杆44,撑杆40位于第七铰点42和第八铰点43之间的部分构成下撑杆45,连杆5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铰点12和第八铰点43转动连接,推杆60可转动地连接在侧扶手30的顶端,推杆60的下端与第六铰点41转动连接。
通过可枢转连接的第四铰点22与第一铰点11、侧扶手30前端与第三铰点21、第五铰点23和第七铰点42、连杆50前端与第二铰点12、连杆50后端与第八铰点43以及推杆60与侧扶手30后端,使可折叠车架100能够被折叠收纳。
参照图1,前支架10、后支架20、连杆50和下撑杆45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后支架20、侧扶手30、推杆60和上撑杆4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之间设有第一限制机构A,以限制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之间最大展开角度,侧扶手30和上撑杆44之间设有使第六铰点41限制在侧扶手30上的第二限制机构B,可折叠车架100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收纳状态下,前支架10的下端、侧扶手30的上端、撑杆40的上端均朝向后支架20的下端靠拢折叠,推杆60的上端朝向后支架20的上端靠拢折叠。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后支架20以及撑杆40是两个四杆连杆机构的组成杆件,因此两个四杆连杆机构处于联动关系。
其中,由图1可以看出,在可折叠车架100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位于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下方,二者形成对立双三角形结构。
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在可折叠车架100处在展开状态时,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的上端彼此倾斜相连,形成三角形的顶角。通过第一限制机构A的限制,当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之间达到最大展开角时,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将不能打开得更大,同时,连杆50以及下撑杆45连接在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之间,因此前支架10、后支架20、连杆50以及下撑杆45形成稳定的正立三角形结构。
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可折叠车架100处在展开状态时,后支架20的下端和上撑杆44的下端彼此倾斜相连,形成三角形的顶角。通过第二限制机构B的限制,第六铰点41限制在侧扶手30上,因此后支架20、上撑杆44、以及侧扶手30形成稳定的倒立三角形结构。
其中,前支架10、后支架20、侧扶手30、撑杆40、连杆50和推杆60,组成可折叠车架100的整体骨架,在展开状态下可折叠车架100处于稳定状态,安装在此状态下的椅座70也处于稳定状态,此时使用者可以平稳地坐在该椅座70上。
而且,由于两组四杆连杆机构的连接,使得可折叠车架100整体高度可以设计得很高,展开时椅座70可位于高处,便于高处观景。
如图3所示,当可折叠车架100需要收纳时,其中一个四杆连杆机构动作后会带动另一个四杆连杆机构联动。折叠状态下,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的下端聚拢于一处,同时,前支架10、后支架20、推杆60的上端聚拢于一处,整体便于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100,前支架10、后支架20、连杆50以及下撑杆45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后支架20、侧扶手30、推杆60以及上撑杆4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第一四杆连杆机构的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之间设置第一限制机构A,在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侧扶手30与上撑杆44的铰接区域设置第二限制机构B,第一限制机构A与第二限制机构B联动,由此,当可折叠车架100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制机构A与第二限制机构B的作用使可折叠车架100的结构稳定,当可折叠车架100在收纳状态下,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与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收缩且推杆60朝上,不仅可折叠车架100占用的空间较小,而且推杆60朝上便于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折叠车架100还包括:椅座70,椅座70的前端与侧扶手30或者后支架20相连,椅座70的后端与上撑杆44相连。从而在可折叠车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椅座70大体处于水平状态,可以直接乘坐。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椅座70前端与后支架20相连,椅座70的后端与上撑杆44连接,并且椅座70与后支架20以及上撑杆44的连接都是可枢转的,将椅座70安装在上撑杆44以及侧扶手30限定出的空间内,这样,不仅在可折叠车架100展开时椅座70所在的空间较大,而且椅座70能够随着撑杆40运动,便于可折叠车架100的收纳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车架100的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与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由此,可折叠车架100适用于高景观的手推车,进而较高位置的椅座70有效地避免了儿童在乘坐手推车时对空气沉积在离地面一米以下区域的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物的吸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椅座70包括:座板71和滑杆72,座板71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三铰点21上,座板71上设有滑槽(图未示出),滑杆72可伸缩地配合在滑槽内,滑杆72的后端与上撑杆44连接。
具体地,座板71上具有滑槽,滑杆72插接配合在滑槽上并且滑杆72的前端可以相对滑槽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运动。这样,在对可折叠车架100进行展开时,滑杆72的前端相对座板71的前端向前运动,直至滑杆72的前端止抵在座板71的前端面上时,可折叠车架100完全展开,反之当滑杆72的前端与座板71的后端相止抵时,可折叠车架100处于收纳状态。由此,不仅使椅座70在可折叠车架100的展开状态下更加稳定,还通过滑槽与滑杆72的配合使可折叠车架100的收纳或者展开操作时不需要将椅座70卸下,进而方便了可折叠车架100的收纳以及展开操作。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椅座70还可以是一端转动连接在后支架20上,椅座70的另一端卡接在上撑杆44上。当可折叠车架100收纳时可将椅座70的另一端从上撑杆44上拆下;反之,当可折叠车架100展开时可将椅座70的另一端卡在上撑杆44上。
又例如,椅座70还可以是一端转动连接在上撑杆44上,椅座70的另一端卡接在后支架20上。当可折叠车架100收纳时可将椅座70的另一端从后支架20上拆下;反之,当可折叠车架100展开时可将椅座70的另一端卡在后支架20上。
还例如,椅座70是柔性布件,当可折叠车架100展开时柔性布件展开,当可折叠车架100收纳时柔性布件收缩。
简言之,椅座70的安装方式不是唯一的,但便于可折叠车架100进行收纳以及展开操作的可折叠车架100固定方式都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折叠车架100还包括设在椅座70上的解锁带80,解锁带80与连杆50或者撑杆40相连,向上提拉解锁带80时可带动第八铰点43向上靠拢。由此,使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在可折叠车架100展开状态下所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被破坏,进而使可折叠车架100可以被收纳。
具体而言,当可折叠车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可折叠车架100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以及第二四杆连杆机构都形成为三角形的结构,结构十分稳定,这时通过向上提拉解锁带80,使连杆50与撑杆40的连接端向上运动,使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中的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相靠拢,与此同时,撑杆40的后端向下运动,带动侧扶手30的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可折叠车架100被收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后支架20上设有配合转杆13,前支架10的上端设有配合转槽(图未示出),配合转杆13设在配合转槽内且通过转动销14连接,当前支架10相对后支架20转动至最大展开角度时,前支架10的上端止抵在第四铰点22的前侧以构成第一限制机构A。
也就是说,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并且在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相对转动的连接区域,前支架10的顶壁与前侧壁之间是直角连接,前支架10的顶壁与后侧壁之间是弧形过渡连接,这样,当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之间达到了最大角度之后,前支架10的顶壁垂直止抵在后支架20上,进而使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之间达到最大角度后,前支架10不能继续向前转动。由此,使展开状态下的可折叠车架100结构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二限制机构B包括:设在侧扶手30上的卡台31以及设在上撑杆44上的卡榫441,在展开状态时卡榫441卡在卡台31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侧扶手30上的卡台31与上撑杆44上的卡榫441卡接,其中,卡榫441在与卡台31卡接的一侧形成台阶面,在另一侧设置有避让凹部442。由此,不仅在展开状态时卡榫441与卡台31通过卡接使侧扶手30与上撑杆44的连接紧密性更高,在收纳状态时避让凹部442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侧扶手30与上撑杆44相对运动时的干涉。
进一步地,卡榫441设在上撑杆44的顶部且位于第六铰点41的上方,推杆60的底部设有配合卡台31的第一配合槽,侧扶手30上设有配合卡榫441的第二配合槽。通过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的设置,提高了卡榫441与卡台31的连接紧密性,而且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的设置使侧扶手30、撑杆40以及推杆60之间相对运动时不会出现干涉的现象。
参照图1所示,解锁带80包括:设在椅座70上的松紧带81和设在撑杆40内的拉索82。解锁带80的端部从撑杆40的下端伸入到撑杆40内、并连接至撑杆40的上端。这样,在拉动解锁带80时,解锁带80不仅能够带动整个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向后支架20方向运动,还可以带动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向后支架20靠拢,进而使整个可折叠车架100完成收纳动作。换言之,解锁带80的设置便于可折叠车架100的收纳操作。
这里,解锁带80设置成松紧带81和拉索82的组合结构,较宽的松紧带81便于使用者提拉可折叠车架100,而细窄的拉索82不仅可保证连接可靠性,而且便于穿设在撑杆4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手推车包括:可折叠车架100、前轮200以及后轮300,前轮200设在可折叠车架100的前支架10的底部,后轮300设在可折叠车架100的后支架20的底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车架100的前支架10的下端安装前轮200,在后支架20的下端安装后轮300,其中一对前轮200与一对后轮300中至少一对为万向轮。由此,方便手推车在路上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上,在推杆60上还可以有向前撑起的遮阳棚,在椅座70上还可以有儿童扶手,侧扶手30可具有向上凸起的凸部,侧扶手30向上凸起的凸部以及遮阳棚使手推车的舒适性更高,而设置在椅座70上的儿童扶手使手推车的安全性更高。由此,提高了手推车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下面参照图1至图3具体描述手推车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
当将手推车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首先将解锁带80向上拉动,解锁带80向上运动进而带动连杆50和下撑杆45的连接端运动,同时解锁带80通过与第二限制机构B连接的一端,使撑杆40的上端向下运动。
在连杆50与下撑杆45的连接端向上移动时,会带动前支架10的下端朝向后支架20移动,使得第一四杆连杆机构收拢。
与此同时,由于撑杆40的下端向上移动,撑杆40的上端向下移动,带动侧扶手30的上端、推杆60的下端向下移动,推杆60的上端朝向后支架20的上端移动,第二限制机构B解锁,使得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收拢。
如图2所示,在收纳状态时,前支架10的下端、侧扶手30的上端、撑杆40的上端均朝向后支架20的下端靠拢折叠,推杆60的上端朝向后支架20的上端靠拢折叠,进而完成对手推车的收纳操作,收纳状态下的手推车如图3所示。手推车从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的操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操作得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通过前支架10、后支架20、连杆50以及下撑杆45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后支架20、侧扶手30、推杆60以及上撑杆4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第一四杆连杆机构的前支架10与后支架20之间设置第一限制机构A,在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侧扶手30与上撑杆44的铰接区域设置第二限制机构B,第一限制机构A与第二限制机构B联动。由此,当可折叠车架100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限制机构A与第二限制机构B使可折叠车架100的结构稳定,当可折叠车架100在收纳状态下,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与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收缩且推杆60朝上,不仅可折叠车架100占用的空间较小,而且推杆60朝上便于携带手推车。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可以在展开状态以及收纳状态中随意切换,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手推车的空间占用,而且手推车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且操作简单,在使用时方便且安全性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支架,所述前支架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前支架上设有第一铰点和第二铰点,所述第一铰点位于所述第二铰点的上方;
后支架,所述后支架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后支架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铰点、第四铰点和第五铰点,所述第四铰点与所述第一铰点转动连接;
侧扶手,所述侧扶手设在所述后支架的上方,所述侧扶手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铰点转动连接;
撑杆,所述撑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撑杆上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六铰点、第七铰点和第八铰点,所述第七铰点与所述第五铰点转动连接,所述撑杆位于所述第六铰点和所述第七铰点之间的部分构成上撑杆,所述撑杆位于所述第七铰点和所述第八铰点之间的部分构成下撑杆;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铰点和所述第八铰点转动连接;
推杆,所述推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扶手的顶端,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六铰点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所述连杆和所述下撑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所述后支架、所述侧扶手、所述推杆和所述上撑杆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
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之间设有第一限制机构,以限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之间最大展开角度,所述侧扶手和所述上撑杆之间设有使所述第六铰点限制在所述侧扶手上的第二限制机构;
所述可折叠车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下,所述前支架的下端、所述侧扶手的上端、所述撑杆的上端均朝向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靠拢折叠,所述推杆的上端朝向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靠拢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椅座,所述椅座的前端与所述侧扶手或者所述后支架相连,所述椅座的后端与所述上撑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包括:
座板,所述座板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铰点上,所述座板上设有滑槽;
滑杆,所述滑杆可伸缩地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撑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椅座上的解锁带,所述解锁带与所述连杆或者所述撑杆相连,向上提拉所述解锁带时可带动所述第八铰点向上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带的端部从所述撑杆的下端伸入到所述撑杆内、并连接至所述撑杆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带包括:设在所述椅座上的松紧带和设在所述撑杆内的拉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上设有配合转杆,所述前支架的上端设有配合转槽,所述配合转杆设在所述配合转槽内且通过转动销连接,当所述前支架相对所述后支架转动至最大展开角度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止抵在所述第四铰点的前侧以构成所述第一限制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机构包括:
设在所述侧扶手上的卡台;
设在所述上撑杆上的卡榫,在展开状态时所述卡榫卡在所述卡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榫设在所述上撑杆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六铰点的上方,所述推杆的底部设有配合所述卡台的第一配合槽,所述侧扶手上设有配合所述卡榫的第二配合槽。
10.一种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折叠车架,所述可折叠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车架;
前轮,所述前轮设在所述可折叠车架的所述前支架的底部;
后轮,所述后轮设在所述可折叠车架的所述后支架20的底部。
CN201721018117.8U 2017-08-14 2017-08-14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Active CN207328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8117.8U CN207328551U (zh) 2017-08-14 2017-08-14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8117.8U CN207328551U (zh) 2017-08-14 2017-08-14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8551U true CN207328551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8117.8U Active CN207328551U (zh) 2017-08-14 2017-08-14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8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5832B (zh) 儿童推车
CN108773408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6968734U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CN206384002U (zh) 儿童推车
CN207697787U (zh)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CN207328551U (zh) 可折叠车架以及具有它的手推车
CN206317869U (zh) 儿童推车
CN106428181B (zh) 一种儿童手推车
CN207955752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7933673B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106741094B (zh) 儿童推车
CN108177679A (zh) 儿童推车
CN205854242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6465988U (zh) 儿童推车
CN20868289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7790804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8583669B (zh) 双向折叠推车
CN103057576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9336784U (zh) 童车
CN20868288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868288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8344304U (zh) 双向折叠推车
CN208498529U (zh) 一种推车
CN106627720A (zh) 儿童推车
CN207955754U (zh) 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08, No. 18, Jiufo Jianshe New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ofei Chaotao Cultural Creativit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No. 18, Jiufo Jianshe New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ofei Ba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Room 208, No. 18, Jiufo Jianshe New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ofei Ba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No. 18, Jiufo Jianshe New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OFEI BABY SUPPL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9

Address after: 523,000 Unit, Building 1, Dongguan Jinwang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No. 10, Lengshuikeng Street,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JINWANG CHILDREN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No. 18, Jiufo Jianshe New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ofei Chaotao Cultural Creativit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