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3370U -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3370U
CN207323370U CN201720538797.XU CN201720538797U CN207323370U CN 207323370 U CN207323370 U CN 207323370U CN 201720538797 U CN201720538797 U CN 201720538797U CN 207323370 U CN207323370 U CN 207323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block reinforcement
chamber
air inlet
dischar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87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长云
常见虎
魏喜明
伍世润
何新华
王跃
唐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87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3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3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3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活电器领域,公开了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其中,腔座内设有排气腔,排气腔具有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进气部位与出气部位之间设有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在排气腔内分隔形成连通于进气部位与出气部位之间的消音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通过在腔座的排气腔内设置分隔组件以形成消音通道,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料理机高速运行时漩涡与空气层产生的流噪声,进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噪音,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涉及腔座、具有该腔座的投料盖、具有该投料盖的杯盖组件及具有该杯盖组件的料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破壁机等料理机在运行时,其杯体组件中高速旋转的刀片会不断切割流体并在轴线方向产生较大漩涡,该漩涡与空气层产生流噪声,而现有产品中未对该噪声进行抑制,从而导致现有的破壁机运行噪音普遍较大,常达到90dB以上,这会对人耳产生极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腔座,其旨在解决现有料理机运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腔座,用于料理机的投料盖,该腔座内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具有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所述进气部位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设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在所述排气腔内分隔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气部位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的消音通道。
可选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环绕设于所述进气部位外周的内环形挡筋和设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的外分隔部件,所述内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进气部位连通的内连通开口。
作为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分布位置的第一种设置方案,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偏离所述排气腔的中心设置,且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位于所述排气腔之中心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与所述内环形挡筋之间的外环形挡筋和至少两个间隔分布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间的分隔筋条,每个所述分隔筋条都设有通气口,所述外环形挡筋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外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外连通开口,所述出气部位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外连通开口背对所述内连通开口设置,所述外环形挡筋还具有筋部,所述筋部与所述外连通开口相对设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中心的两侧,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靠近所述筋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隔筋条为弧形筋条或者直线型筋条或者弯折线型筋条;且/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筋条上的各所述通气口相互错开设置;且/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分隔筋条的两端都与所述外环形挡筋连接;且/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分隔筋条的所述通气口设于该分隔筋条与所述外环形挡筋的交汇处。
作为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分布位置的第二种设置方案,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偏离所述排气腔的中心设置,且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分别位于所述排气腔之中心的两相对侧。
可选地,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组,每个所述筋条组都包括两个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连接的端部筋条和设于两所述端部筋条之间的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片状筋条,同一所述筋条组中各所述片状筋条的排列方向与各所述筋条组的排列方向垂直,任意相邻两所述片状筋条配合形成一个透气口。
可选地,每个所述筋条组都包括两个所述通气结构,且每个所述筋条组都还包括一个设于两所述通气结构之间的中部筋条,所述中部筋条为直线型筋条;且/或,
每个所述通气结构都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片状筋条;且/或,
所述片状筋条为V形筋条或者弧形筋条;且/或,
所述端部筋条为直线型筋条。
作为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分布位置的第三种设置方案,所述进气部位设于所述排气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出气部位靠近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设置。
可选地,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与所述内环形挡筋之间的外环形挡筋和至少一个间隔设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间的过渡环形挡筋,每个所述过渡环形挡筋都设有过气口,所述外环形挡筋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外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外连通开口,所述出气部位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内。
可选地,与所述内环形挡筋邻近之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背对所述内连通开口设置;与所述外环形挡筋邻近之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背对所述外连通开口设置;任意相邻两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相互背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料盖,其包括上述的腔座和盖合安装于所述腔座上的腔盖,所述腔盖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并与所述出气部位对位设置的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组件,其包括具有投料孔的主杯盖和上述的投料盖,所述投料盖的底部插入安装在所述投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理机,其包括机座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座组件上的杯体组件和上述的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盖合安装于所述杯体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通过在排气腔内设置分隔组件以形成消音通道,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料理机高速运行时漩涡与空气层产生的流噪声,进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噪音,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腔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腔座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的指示为气体的流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投料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杯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料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腔座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的指示为气体的流向;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腔座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的指示为气体的流向;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腔座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的指示为气体的流向。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腔座1,用于料理机的投料盖10,该腔座1内设有排气腔11,排气腔11具有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进气部位111与出气部位112之间设有分隔组件12,分隔组件12在排气腔11内分隔形成连通于进气部位111与出气部位112之间的消音通道。
具体地,出气部位112与腔盖2上的排气孔21对位设置。分隔组件12可在排气腔11内分隔形成截面突变的消音通道,这些截面突变的消音通道可以不断消耗声能,从而达到消音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通过在排气腔11内设置分隔组件12以形成消音通道,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料理机刀片高速旋转时在轴线方向产生之漩涡与空气层产生的流噪声,进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噪音,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优选地,分隔组件12包括环绕设于进气部位111外周的内环形挡筋121和设于内环形挡筋121与出气部位112之间的外分隔部件122,内环形挡筋121设有与进气部位111连通的内连通开口1211。内环形挡筋121、外分隔部件122和排气腔11的内侧壁114配合形成连通于内连通开口1211与出气部位112之间的消音通道。内环形挡筋121的设置,主要用于控制气体从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内后的流向,从而使得气体可以更好地流经消音通道。
优选地,内环形挡筋121为圆环形挡筋。此处,内环形挡筋121设为圆环形,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形状柔和美观。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内环形挡筋121的形状不限于此,如也可设为方环形或者其它多边环形,即内环形挡筋121也可为方环形挡筋或者其它多边环形挡筋。
优选地,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且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位于排气腔11之中心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不是位于排气腔11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在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且位于排气腔11之中心同一侧的腔座1内设置消音通道,从而充分保证了这种结构的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外分隔部件122包括位于排气腔11之内侧壁114与内环形挡筋121之间的外环形挡筋1221和至少两个间隔分布于内环形挡筋121与外环形挡筋1221之间的分隔筋条1222,每个分隔筋条1222都设有通气口1223,外环形挡筋1221与排气腔11的内侧壁114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114,外环形挡筋1221设有与环形通道114连通的外连通开口1224,出气部位112设置在环形通道114内。外环形挡筋1221的设置,可以较好地分隔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分隔筋条1222用于分隔内环形挡筋121与外环形挡筋1221之间的空间,从而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保证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外连通开口1224背对内连通开口1211设置,外环形挡筋1221还具有筋部1225,筋部1225与外连通开口1224相对设于外环形挡筋1221之中心的两侧,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靠近筋部1225设置。此处,将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设于靠近筋部1225的位置处,这样,一方面可使得进气部位111与外连通开口1224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从而利于在进气部位111与外连通开口1224之间分布更多的分隔筋条1222,以保证气体从进气部位111流向外连通开口1224时具有较大的轨迹;另一方面可使得外连通开口1224与出气部位112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以保证气体从外连通开口1224流向出气部位112时具有较大的轨迹,最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分别位于筋部1225的两相对侧,这样,可使进气部位111与外连通开口1224之间的距离、外连通开口1224与出气部位112之间的距离都最大化,从而利于更好地保证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外环形挡筋1221为圆环形挡筋,筋部1225与外连通开口1224相对该圆环形挡筋的中心对称设置,筋部1225与外连通开口1224位于该圆环形挡筋的一径向两端。此处,将外环形挡筋1221设为圆环形,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形状柔和美观。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外环形挡筋1221的形状不限于此,如也可设为方环形或者其它多边环形等,即外环形挡筋1221也可为方环形挡筋或者其它多边环形挡筋。
优选地,分隔筋条1222为弧形筋条,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外形柔和美观,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弧形筋条分隔形成的通道长度更长,利于更好地提高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个分隔筋条1222上的各通气口1223相互错开设置。这样,可使气体可流经更长的消音通道,从而利于保证消音效果。
优选地,至少有一个分隔筋条1222的两端都与外环形挡筋1221连接;且/或,至少有一个分隔筋条1222的通气口1223设于该分隔筋条1222与外环形挡筋1221的交汇处。如果一分隔筋条1222的两端与外环形挡筋1221连接,则该分隔筋条1222的通气口1223不在分隔筋条1222与外环形挡筋1221的交汇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至少有一个分隔筋条1222的两端都与外环形挡筋1221连接;且至少有一个分隔筋条1222的通气口1223设于该分隔筋条1222与外环形挡筋1221的交汇处,这样,利于更好地使相邻两个分隔筋条1222上的各通气口1223相互错开设置,从而使得气体在消音通道内的流动轨迹更长,进而更利于保证产品的消音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气体在排气腔11内流动的过程为:气体从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的一侧(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侧定义为排气腔11的第一侧),然后经过消音通道流到排气腔11的另一侧(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侧定义为排气腔11的第二侧),然后再经消音通道流到排气腔11的第一侧,最终从出气部位112排出排气腔11外。
进一步地,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投料盖10,其包括上述的腔座1和盖合安装于腔座1上的腔盖2,腔盖2上设有与排气腔11连通的排气孔21。腔盖2的排气孔21与腔座1的出气部位112对位设置。在排气过程中,气体从腔座1的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内,然后依次流经各分隔筋条1222,然后从出气部位112和排气孔21流出,从而完成了气体的排放。本实施例提供的投料盖1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腔座1,故,充分保证了投料盖10的消音效果,综合性能较好,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4-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杯盖组件100,其包括具有投料孔201的主杯盖20和上述的投料盖10,投料盖10插入安装在投料孔201。具体地,投料盖10的底部插入安装于投料孔201内,投料盖10的顶部卡于投料孔201的上方。本实施例提供的杯盖组件100,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投料盖10,故,能够很好地提高杯盖组件100的消音效果和排气量,提高了杯盖组件100的综合性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料理机,其包括机座组件200、安装于机座组件200上的杯体组件300和上述的杯盖组件100,杯盖组件100盖合安装于杯体组件30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杯盖组件100,故,既可降低产品的运行噪音,又可保证产品的排气量,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为破壁机,其可有效解决现有破壁机运行噪音大的技术问题。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也可为其它料理产品,如榨汁机或者豆浆机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分隔筋条1222的形状不同,具体地,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一中,分隔筋条1222的形状为弧形;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分隔筋条1222的形状为直线型。实施例一中的分隔筋条1222,外形更加柔和美观,分隔形成的流道更长;而本实施例中的分隔筋条1222,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制造。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分隔筋条1222,也可在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且位于排气腔11之中心的同一侧的腔座1上形成消音效果较好的消音通道,从而也可充分保证了该腔座1的消音效果。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的其它设置方式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气体在排气腔11内流动的过程为:气体从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的一侧(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侧定义为排气腔11的第一侧),然后经过消音通道流到排气腔11的另一侧(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侧定义为排气腔11的第二侧),然后再经消音通道流到排气腔11的第一侧,最终从出气部位112排出排气腔11外。
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分隔筋条1222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设置形式,例如分隔筋条1222的形状也可设为弯折线型,即分隔筋条1222也可为弯折线型筋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的分布位置不同,具体地,如图1-6所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且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位于排气腔11之中心的同一侧;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也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但是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分别位于排气腔11之中心的两相对侧。本实施例可以针对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分别在排气腔11中心两相对侧的腔座1进行设置消音通道,从而充分保证了这种结构的产品的消音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外分隔部件122的设置形式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外分隔部件122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组120,每个筋条组120都包括两个与排气腔11之内侧壁连接的端部筋条1201和设于两端部筋条1201之间的通气结构1202,通气结构1202包括至少两个片状筋条1203,同一筋条组120中各片状筋条1203的排列方向与各筋条组120的排列方向垂直,任意相邻两片状筋条1203配合形成一个透气口1204。任意相邻两筋条组120和排气腔1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个分隔腔道,气体从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内后,通过一个筋条组120的各透气口1204流到分隔腔道内,然后通过另一个筋条组120的各透气口1204流出该分隔腔道外。各透气口1204与分隔腔道连通形成消音通道。此处,采用间隔的片状筋条1203配合形成透气口1204,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较长轨迹的透气口1204,从而利于保证消音效果。
优选地,每个筋条组120都包括两个通气结构1202,且每个筋条组120都还包括一个设于两通气结构1202之间的中部筋条1205。此处,通气结构1202设有两个,利于提高排气量。在两个通气结构1202之间设置中部筋条1205,主要用于使透气口1204不与进气部位111、出气部位112不在同一直线上,利于保证消音通道的轨迹长度。
优选地,每个通气结构1202都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片状筋条1203。这样。每个通气结构1202都有两个透气口1204,利于提高腔座1的排气量。
优选地,中部筋条1205为直线型筋条,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优选地,片状筋条1203为V形筋条,透气口1204对应为V形开口,这样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较长的流道,从而利于充分保证消音效果。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片状筋条120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弧形筋条,此时,透气口1204对应为弧形开口。
优选地,端部筋条1201为直线型筋条,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筋条组120设有两个,且每个筋条组120都包括两个端部筋条1201、两个通气结构1202和一个中部筋条1205,每个通气结构1202都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V形筋条。当然了,具体应用中,筋条组120的数量和通气结构1202的数量不限于此。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的其它设置方式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气体在排气腔11内流动的过程为:气体从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的一侧,然后经过消音通道流到排气腔11的另一侧,最后再从出气部位112流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的分布位置不同,具体地,如图1-7所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进气部位111和出气部位112都偏离排气腔11的中心设置;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气部位111设于排气腔11的中心位置处,出气部位112靠近排气腔11的内侧壁114设置。本实施例可以针对进气部位111在排气腔11中心、出气部位112靠近排气腔11内侧壁114的腔座1进行设置消音通道,从而充分保证了这种结构的产品的消音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外分隔部件122的设置形式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外分隔部件122包括位于排气腔11之内侧壁与内环形挡筋121之间的外环形挡筋1221和至少一个间隔设于内环形挡筋121与外环形挡筋1221之间的过渡环形挡筋1226,每个过渡环形挡筋1226都设有过气口1227,外环形挡筋1221与排气腔1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114,外环形挡筋1221设有与环形通道114连通的外连通开口1224,出气部位112设置在环形通道114内。内环形挡筋121、过渡环形挡筋1226、外环形挡筋1221、排气腔11内侧壁114的配合可以在进气部位111与出气部位112之间形成多个从排气腔11中心向内侧壁114依次连通的环形流道,各环形流通依次连通形成消音通道,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进气部位111与出气部位112的相对位置布置较长的消音通道,充分保证了产品的消音效果。
优选地,与内环形挡筋121邻近之过渡环形挡筋1226的过气口1227背对内连通开口1211设置;与外环形挡筋1221邻近之过渡环形挡筋1226的过气口1227背对外连通开口1224设置;任意相邻两过渡环形挡筋1226的过气口1227相互背对设置。这样,可使得气体可以在各环形流道内充分流动,充分保证了气体流经轨迹的长度,保证了产品的消音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过渡环形挡筋1226设有两个,即分隔组件12包括一个内环形挡筋121、一个外环形挡筋1221和两个位于内环形挡筋121和外环形挡筋1221之间的过渡环形挡筋1226,消音通道包括四个连通的环形流道。当然了,具体应用中,过渡环形挡筋1226的数量不限于此。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腔座1的其它设置方式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气体在排气腔11内流动的过程为:气体从排气腔11中心位置的进气部位111进入排气腔11内,然后依次经过多个环形流道流到排气腔11的内侧壁114,最后再从排气腔11内侧壁114的出气部位112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腔座,用于料理机的投料盖,该腔座内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具有进气部位和出气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位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设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在所述排气腔内分隔形成连通于所述进气部位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的消音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环绕设于所述进气部位外周的内环形挡筋和设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出气部位之间的外分隔部件,所述内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进气部位连通的内连通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偏离所述排气腔的中心设置,且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位于所述排气腔之中心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与所述内环形挡筋之间的外环形挡筋和至少两个间隔分布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间的分隔筋条,每个所述分隔筋条都设有通气口,所述外环形挡筋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外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外连通开口,所述出气部位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通开口背对所述内连通开口设置,所述外环形挡筋还具有筋部,所述筋部与所述外连通开口相对设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中心的两侧,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靠近所述筋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条为弧形筋条或者直线型筋条或者弯折线型筋条;且/或,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筋条上的各所述通气口相互错开设置;且/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分隔筋条的两端都与所述外环形挡筋连接;且/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分隔筋条的所述通气口设于该分隔筋条与所述外环形挡筋的交汇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都偏离所述排气腔的中心设置,且所述进气部位和所述出气部位分别位于所述排气腔之中心的两相对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筋条组,每个所述筋条组都包括两个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连接的端部筋条和设于两所述端部筋条之间的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片状筋条,同一所述筋条组中各所述片状筋条的排列方向与各所述筋条组的排列方向垂直,任意相邻两所述片状筋条配合形成一个透气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筋条组都包括两个所述通气结构,且每个所述筋条组都还包括一个设于两所述通气结构之间的中部筋条,所述中部筋条为直线型筋条;且/或,
每个所述通气结构都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片状筋条;且/或,
所述片状筋条为V形筋条或者弧形筋条;且/或,
所述端部筋条为直线型筋条。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位设于所述排气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出气部位靠近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隔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之内侧壁与所述内环形挡筋之间的外环形挡筋和至少一个间隔设于所述内环形挡筋与所述外环形挡筋之间的过渡环形挡筋,每个所述过渡环形挡筋都设有过气口,所述外环形挡筋与所述排气腔的内侧壁配合形成一环形通道,所述外环形挡筋设有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的外连通开口,所述出气部位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腔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内环形挡筋邻近之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背对所述内连通开口设置;与所述外环形挡筋邻近之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背对所述外连通开口设置;任意相邻两所述过渡环形挡筋的所述过气口相互背对设置。
13.一种投料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腔座和盖合安装于所述腔座上的腔盖,所述腔盖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连通并与所述出气部位对位设置的排气孔。
14.一种杯盖组件,包括具有投料孔的主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料盖,所述投料盖插入安装在所述投料孔。
15.一种料理机,包括机座组件和安装于所述机座组件上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盖合安装于所述杯体组件上。
CN201720538797.XU 2017-05-15 2017-05-15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Active CN207323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797.XU CN207323370U (zh) 2017-05-15 2017-05-15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797.XU CN207323370U (zh) 2017-05-15 2017-05-15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3370U true CN207323370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8797.XU Active CN207323370U (zh) 2017-05-15 2017-05-15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3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760A (zh) * 2020-03-13 2020-06-09 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稳定降噪的布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760A (zh) * 2020-03-13 2020-06-09 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稳定降噪的布水装置
CN111249760B (zh) * 2020-03-13 2022-01-28 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稳定降噪的布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55993U (zh) 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6621329U (zh) 尘杯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7323370U (zh)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5025827U (zh) 一种用于呼吸机风机的软胶套及呼吸机的导流机构
CN204486267U (zh) 卷接机组梗丝、烟丝二次分离系统
CN106859493B (zh) 吸尘器的电机前导风结构和吸尘器
CN109333880A (zh) 多产品共模模具
CN203962432U (zh) 风扇
CN207400672U (zh)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8645919U (zh) 一种螺旋式进胶热流道嘴尖及热流道系统
CN207323376U (zh)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7384144U (zh) 腔座、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8146245U (zh) 一种多档转动花洒
CN207093383U (zh) 低噪音真空泵
CN203829706U (zh) 一种血液成分分离杯
CN207323373U (zh) 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6747041U (zh) 一种紫菜分拣装置
CN105202009B (zh) 压缩机轴承以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5509379B (zh) 一种分液器滤网支架及分液器
CN207323375U (zh) 投料盖、杯盖组件及料理机
CN206796367U (zh) 一种u型乳胶枕模具
CN209236948U (zh) 一种香氛切换装置
CN104229122B (zh) 飞机
CN104213263B (zh) 一种转杯纺纱器
CN209325944U (zh) 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