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8881U -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8881U
CN207308881U CN201721054960.1U CN201721054960U CN207308881U CN 207308881 U CN207308881 U CN 207308881U CN 201721054960 U CN201721054960 U CN 201721054960U CN 207308881 U CN207308881 U CN 207308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note sand
discharge port
sa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49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正操
梁建军
周杰敏
伊丽艳
朱业英
张正明
邵长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Wanliy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Wanliy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Wanliy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Wanliy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549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8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8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888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其中,注砂料斗包括:具有送料通道的料斗本体,料斗本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进料口,料斗本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第一板,盖设于第二出料口,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能够连通送料通道;第二板,贴合于第一板设置,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驱动机构,与第二板配合设置,使第二板能够在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快速注砂和均匀注砂,在提高注砂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实用性好,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砂料斗及一种注砂设备。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工艺中,首先要在铸件箱中放置消失模,并在铸件箱内添加砂子,使砂子将消失模完全覆盖,并将消失模的导流柱留在砂子表面,然后,将铁水从导流柱位置注入,消失模被熔化,其所在空间被铁水侵占,冷却后形成模具。
现有的注砂方式包括人工覆砂和机器覆砂,其中,机器覆砂一般是将砂子直接注入铸件箱中,速度比较快,但容易导致注入不均匀,由于铸件箱内消失模数量和体积不定,因此砂量不好控制,量过多则会把导流柱掩埋,从而影响铸造质量,同时现有的机器覆砂过程中粉尘很大,对厂房内空气影响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砂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注砂料斗的注砂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砂料斗,包括:具有送料通道的料斗本体,料斗本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进料口,料斗本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第一板,盖设于第二出料口,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能够连通送料通道;第二板,贴合于第一板设置,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驱动机构,与第二板配合设置,使第二板能够在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砂料斗,料斗本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进料口,料斗本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且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通过将具有多个第一通孔的第一板盖设于第二出料口,并将第二板贴合于第一板设置,同时在第二板上开设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即在第二板与第一板贴合时,第二通孔能够与第一通孔连通,由于第一通孔能够连通送料通道,因此,送料通道内的砂子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排出至送料通道的外部,另外,通过增加与第二板配合设置的驱动机构,使第二板能够在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贴合面即第一板与第二板相贴合的平面,从而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
具体地,在向铸件箱内注砂时,首先从进料口向送料通道内添加砂子,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向下移动,通过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错开,可以关闭第二出料口,送料通道内的砂子不断累积后将高于第一出料口,以从第一出料口直接排出,实现快速向铸件箱内注砂,效率较高,当铸件箱内的砂子达到一定高度时将砂子压平整,此时,可以关闭第一出料口,或使送料通道内的砂子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并同时控制驱动机构使第二板在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交替连通和错开,以实现均匀地向铸件箱内注砂,直到砂子到达与消失模的导流柱齐平处,完成注砂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快速注砂和均匀注砂,在提高注砂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实用性好,可靠性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注砂料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料斗本体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板固定连接,当活塞杆相对于缸体运动时,第二板在贴合面上移动。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缸体组件,并将缸体与料斗本体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板固定连接,在驱动活塞杆相对于缸体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板在贴合面上移动,进一步地,通过使活塞杆做往复运动,即可实现第二板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从而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
其中,该缸体组件可以是包括气缸和气缸活塞杆的气缸组件,反应速度较快,也可以是包括液压缸和液压缸活塞杆的液压缸组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料斗本体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凸轮结构,凸轮结构的外周面与第二板的第一端相接触,第二板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与料斗本体相连,其中,第二端为第一端的对端,在输出轴带动凸轮结构转动时,使第二板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在本方案中,将驱动电机固定在料斗本体上,并使第二板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与料斗本体相连,第二板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结构的外周面接触,在驱动电机带动凸轮结构转动时,即可实现第二板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从而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提高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贴合面朝向送料通道的内部。
在本方案中,贴合面朝向送料通道的内部,即第二板处于第一板的上方,并与第一板相贴合,在第二板在第一板上往复运动时,第二通孔的侧壁能够推动砂子,使其从第一通孔处均匀落下,提高注砂过程的可控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出料口的边缘设有一圈围板,在围板上开设有排尘口,排尘口与吸尘管对应连通。
在本方案中,由于注砂过程中粉尘较大,通过在第二出料口的边缘设置一圈围板,并在围板上开设有排尘口,使排尘口与吸尘管对应连通,能够减小粉尘四处乱飞的情况,大幅提升厂房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阻风片,铰接在吸尘管内,在阻风片转动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吸尘管截断;旋钮,设于吸尘管外部,并与阻风片相连;卡接部,设于吸尘管的外壁上,卡接部具有多个能够与旋钮卡接的卡槽,用于固定阻风片。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吸尘管内设置阻风片,并将其与外部的旋钮相连,在转动旋钮时能够使阻风片转动,从而能够使吸尘管导通、截断,以及控制吸尘管的导通面积,防止吸尘管过多的吸取砂子,从而不容易影响对铸造箱内进行均匀注砂,另外,通过在吸尘管的外壁上设置具有多个卡槽的卡接部,能够随时与旋钮卡接,实现固定阻风片,提高注砂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将旋钮旋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拉动旋钮的操作,来实现旋钮与卡槽的卡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延伸管,与第一出料口对应连通;开关阀,设于延伸管内,用于控制延伸管的导通、截断,以及可控制延伸管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与第一出料口对应的延伸管,并在延伸管内设置开关阀,能够控制延伸管的导通、截断,以及控制延伸管的流量,从而实现在快速注砂时对注砂速度的调节,有效提高注砂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延伸管为软管;和/或延伸管的开放端设有布套,布套呈筒状,且两端具有开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延伸管为软管,提高可控性,使其能够向指定区域注砂,操作便捷,在向铸件箱内注砂时,不需要频繁移动注砂料斗。
通过设置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布套,使筒状布套的一端开口与延伸管的开放端相连,可以任意地调节出口方向,使出砂时布套另一端的开口能指向各个方向,且布套内不易积留砂子,实用性好,且可靠性较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直通道及倒锥形通道,直通道的顶端开口为进料口,直通道的底端开口与倒锥形通道的大端开口连通,倒锥形通道的小端开口为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开设于倒锥形通道的侧壁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直通道及倒锥形通道,并设置直通道的顶端开口为进料口,倒锥形通道的小端开口为第二出料口,使送料通道内不易出现死角,砂子在送料通道内的流动性好,不易堵塞,通过在倒锥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出料口,由于侧壁为斜边,使得砂子从第一出料口流出时,不易在第一出料口处出现堵闭现象,可靠性较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阵列,且任一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菱形;其中,多个第二通孔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菱形,且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阵列,多个第二通孔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使得砂子能够均匀的落至指定区域,可靠性较高,能满足多种注砂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矩形阵列,也可以是圆形阵列,或者其他不规则设置方式,能够满足均匀落砂即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砂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注砂料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砂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注砂料斗,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注砂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注砂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注砂料斗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料斗本体,104A第一板,104B第二板,106驱动机构,108围板,110吸尘管,112旋钮,114卡接部,116延伸管,118开关阀,120布套,122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注砂料斗。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砂料斗,包括:具有送料通道的料斗本体102,料斗本体102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进料口122,料斗本体102的下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第一板104A,盖设于第二出料口,第一板104A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能够连通送料通道;第二板104B,贴合于第一板104A设置,第二板104B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驱动机构106,与第二板104B配合设置,使第二板104B能够在第一板104A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砂料斗,料斗本体102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进料口122,料斗本体102的下部开设有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且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通过将具有多个第一通孔的第一板104A盖设于第二出料口,并将第二板104B贴合于第一板104A设置,同时在第二板104B上开设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即在第二板104B与第一板104A贴合时,第二通孔能够与第一通孔连通,由于第一通孔能够连通送料通道,因此,送料通道内的砂子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排出至送料通道的外部,另外,通过增加与第二板104B配合设置的驱动机构106,使第二板104B能够在第一板104A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贴合面即第一板104A与第二板104B相贴合的平面,从而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
具体地,在向铸件箱内注砂时,首先从进料口122向送料通道内添加砂子,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向下移动,通过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错开,可以关闭第二出料口,送料通道内的砂子不断累积后将高于第一出料口,以从第一出料口直接排出,实现快速向铸件箱内注砂,效率较高,当铸件箱内的砂子达到一定高度时将砂子压平整,此时,可以关闭第一出料口,或使送料通道内的砂子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并同时控制驱动机构106使第二板104B在第一板104A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交替连通和错开,以实现均匀地向铸件箱内注砂,直到砂子到达与消失模的导流柱齐平处,完成注砂操作。通过上述方案,实现第一步的快速注砂和第二步的均匀注砂,在提高注砂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实用性好,可靠性高。
其中,第一板104A和第二板104B均为平板式结构,且互相贴合,第二板104B可以设置在第一板104A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板104A的下方,当将第二板104B设置于第一板104A的上方时,在料斗本体102上开设有滑槽,第二板104B能够通过滑槽插入送料通道内,并贴合在第一板104A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6包括:缸体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料斗本体102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板104B固定连接,当活塞杆相对于缸体运动时,第二板104B在贴合面上移动。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缸体组件,并将缸体与料斗本体102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板104B固定连接,在驱动活塞杆相对于缸体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板104B在贴合面上移动,进一步地,通过使活塞杆做往复运动,即可实现第二板104B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从而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
其中,该缸体组件可以是包括气缸和气缸活塞杆的气缸组件,反应速度较快,也可以是包括液压缸和液压缸活塞杆的液压缸组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6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料斗本体102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凸轮结构,凸轮结构的外周面与第二板104B的第一端相接触,第二板104B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与料斗本体102相连,其中,第二端为第一端的对端,在输出轴带动凸轮结构转动时,使第二板104B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在本方案中,将驱动电机固定在料斗本体102上,并使第二板104B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与料斗本体102相连,第二板104B的第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结构的外周面接触,在驱动电机带动凸轮结构转动时,即可实现第二板104B在贴合面上往复运动,从而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提高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贴合面朝向送料通道的内部。
在本方案中,贴合面朝向送料通道的内部,即第二板104B处于第一板104A的上方,并与第一板104A相贴合,在第二板104B在第一板104A上往复运动时,第二通孔的侧壁能够推动砂子,使其从第一通孔处均匀落下,提高注砂过程的可控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出料口的边缘设有一圈围板108,在围板108上开设有排尘口,排尘口与吸尘管110对应连通。
在本方案中,由于注砂过程中粉尘较大,通过在第二出料口的边缘设置一圈围板108,并在围板108上开设有排尘口,使排尘口与吸尘管110对应连通,能够减小粉尘四处乱飞的情况,大幅提升厂房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阻风片,铰接在吸尘管110内,在阻风片转动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吸尘管110截断;旋钮112,设于吸尘管110外部,并与阻风片相连;卡接部114,设于吸尘管110的外壁上,卡接部114具有多个能够与旋钮112卡接的卡槽,用于固定阻风片。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吸尘管110内设置阻风片,并将其与外部的旋钮112相连,在转动旋钮112时能够使阻风片转动,从而能够使吸尘管110导通、截断,以及控制吸尘管110的导通面积,防止吸尘管110过多的吸取砂子,从而不容易影响对铸造箱内进行均匀注砂,另外,通过在吸尘管110的外壁上设置具有多个卡槽的卡接部114,能够随时与旋钮112卡接,实现固定阻风片,提高注砂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地,将旋钮112旋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拉动旋钮112的操作,来实现旋钮112与卡槽的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注砂料斗还包括:延伸管116,与第一出料口对应连通;开关阀118,设于延伸管116内,用于控制延伸管116的导通、截断,以及可控制延伸管116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与第一出料口对应的延伸管116,并在延伸管116内设置开关阀118,能够控制延伸管116的导通、截断,以及控制延伸管116的流量,从而实现在快速注砂时对注砂速度的调节,有效提高注砂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管116为软管;和/或延伸管116的开放端设有布套120,布套120呈筒状,且两端具有开口。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延伸管116为软管,提高可控性,使其能够向指定区域注砂,操作便捷,在向铸件箱内注砂时,不需要频繁移动注砂料斗。
通过设置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布套120,使筒状布套120的一端开口与延伸管116的开放端相连,可以任意地调节出口方向,使出砂时布套120另一端的开口能指向各个方向,且布套120内不易积留砂子,实用性好,且可靠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直通道及倒锥形通道,直通道的顶端开口为进料口122,直通道的底端开口与倒锥形通道的大端开口连通,倒锥形通道的小端开口为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开设于倒锥形通道的侧壁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直通道及倒锥形通道,并设置直通道的顶端开口为进料口122,倒锥形通道的小端开口为第二出料口,使送料通道内不易出现死角,砂子在送料通道内的流动性好,不易堵塞,通过在倒锥形通道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出料口,由于侧壁为斜边,使得砂子从第一出料口流出时,不易在第一出料口处出现堵闭现象,可靠性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阵列,且任一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菱形;其中,多个第二通孔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菱形,且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阵列,多个第二通孔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使得砂子能够均匀的落至指定区域,可靠性较高,能满足多种注砂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矩形阵列,也可以是圆形阵列,或者其他不规则设置方式,能够满足均匀落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注砂漏斗(即料斗本体102),注砂漏斗上设有多孔的孔板一(即第一板104A)和孔板二(即第二板104B),孔板一和孔板二横向阻挡在注砂漏斗底部,孔板一与注砂漏斗相对固定,孔板二穿过注砂漏斗侧壁,并设有驱动机构106使孔板二能相对孔板一做往复运动,孔板一和孔板二的孔部交错叠加,注砂漏斗的斜边上设有向下的延伸管116,延伸管上设有启闭阀(即开关阀118),延伸管连通至注砂漏斗内部,延伸管下端部设有柔性的布套120,注砂漏斗底部的边缘设有一圈围板108,围板侧边与吸尘管110连接,吸尘管上有流量控制阀门(即阻风片)。
进一步地,孔板二处于孔板一上方,孔板二面向注砂漏斗内的砂子。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注砂漏斗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孔板二连接,并驱动孔板二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启闭阀(即开关阀)为一块挡板,挡板铰接在延伸管上,挡板能横向插入延伸管中,将延伸管截面封堵。
进一步地,流量控制阀门为阻风片,阻风片铰接在吸尘管内,吸尘管外设有旋转扳手(即旋钮112),旋转扳手连接在阻风片转轴上,吸尘管上还设有旋转扳手的卡位部(即卡接部114)。
综上,该装置能实现第一步的粗略注砂和第二步的均匀注砂,第一步通过延伸管能提高注砂的速度,当注砂到一半时,更换为孔板一和孔板二注砂,使其均匀落砂,细砂能均匀升至铸件箱的预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一个注砂漏斗(即料斗本体102),注砂漏斗分两步出砂。
第一步,在注砂漏斗的斜边上设有向下的延伸管116,延伸管连通至注砂漏斗内部,延伸管上设有启闭阀(即开关阀118),延伸管下端部设有柔性的布套120,延伸管设置在注砂漏斗斜边上能保证下砂时不会堵闭,同时布套120可任意地调节方向,出砂时出口能对向各个方向。
其中,启闭阀包括一块挡板,挡板铰接在延伸管116上,并能够横向插入延伸管中,将延伸管116截面封堵。
第二步,注砂漏斗(即料斗本体102)底部设有多孔的孔板一(即第一板104A)和孔板二(即第二板104B),孔板一与注砂漏斗相对固定,孔板二穿过注砂漏斗1侧壁,并设有驱动机构106使孔板二能相对孔板一做往复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一个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注砂漏斗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孔板二连接,并驱动孔板二往复移动。
孔板一和孔板二的孔部交错叠加,孔板二处于孔板一上方,孔板二面向注砂漏斗内的砂子,孔板二移动时拨动砂子使其从孔洞中均匀落下。
注砂漏斗底部的边缘设有一圈围板,围板侧边与吸尘管连接,吸尘管10上有流量控制阀门,流量控制阀门为阻风片,阻风片铰接在吸尘管110内,阻风片转至一定角度时能将吸尘管110完全的堵闭,吸尘管110外设有旋转扳手(即旋钮112),旋转扳手连接在阻风片转轴上,吸尘管上还设有旋转扳手的卡位部(即卡接部114)。
工作时,使用延伸管116快速注砂,细砂达到一定高度时将细砂(即砂子)压平整,然后在孔板一和孔板二的作用下均匀落砂,直到细砂到达消失模的导流柱齐平处。
另外,在注砂的过程中可以打开吸尘管,当注砂过慢时需要调节吸尘管吸力,防止吸尘管过多的吸取细砂。
本实施例提供的注砂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注砂料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砂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注砂料斗,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通过在料斗本体的下部设置连通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且第一出料口高于第二出料口设置,并将相互贴合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盖设于第二出料口,同时通过增加与第二板配合设置的驱动机构,使第二板能够在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贴合面即第一板与第二板相贴合的平面,从而使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能够交替实现连通和错开,如此循环,从而达到均匀落砂的目的,实现快速注砂和均匀注砂,在提高注砂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注砂过程的可控性,使其不易覆盖导流柱,进而大幅提升铸造质量,实用性好,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送料通道的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送料通道的进料口,所述料斗本体的下部开设有连通所述送料通道的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
第一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能够连通所述送料通道;
第二板,贴合于所述第一板设置,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板配合设置,使所述第二板能够在所述第一板的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缸体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料斗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板固定连接,当所述活塞杆相对于所述缸体运动时,所述第二板在所述贴合面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料斗本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凸轮结构,所述凸轮结构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板的第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板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料斗本体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对端,在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凸轮结构转动时,使所述第二板在所述贴合面上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朝向所述送料通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边缘设有一圈围板,在所述围板上开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与吸尘管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阻风片,铰接在所述吸尘管内,在所述阻风片转动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所述吸尘管截断;
旋钮,设于所述吸尘管外部,并与所述阻风片相连;
卡接部,设于所述吸尘管的外壁上,所述卡接部具有多个能够与所述旋钮卡接的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阻风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延伸管,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连通;
开关阀,设于所述延伸管内,用于控制所述延伸管的导通、截断,以及可控制所述延伸管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管为软管;和/或
所述延伸管的开放端设有布套,所述布套呈筒状,且两端具有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直通道及倒锥形通道,
所述直通道的顶端开口为所述进料口,所述直通道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倒锥形通道的大端开口连通,所述倒锥形通道的小端开口为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倒锥形通道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阵列,且任一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和菱形;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通孔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11.一种注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注砂料斗。
CN201721054960.1U 2017-08-22 2017-08-22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08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4960.1U CN207308881U (zh) 2017-08-22 2017-08-22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4960.1U CN207308881U (zh) 2017-08-22 2017-08-22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8881U true CN207308881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43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4960.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08881U (zh) 2017-08-22 2017-08-22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8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2875A (zh) * 2017-08-22 2017-10-24 金华万里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2875A (zh) * 2017-08-22 2017-10-24 金华万里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CN107282875B (zh) * 2017-08-22 2023-10-10 金华万里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85433A1 (ja) 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282875A (zh)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CN107881712B (zh) 洗涤设备和用于洗涤设备的投放装置
CN106179055B (zh) 一种化学反应溶液高效混合装置
CN207308881U (zh) 注砂料斗及注砂设备
EP1669180A3 (en) Machine for mixing and pumping mortar, plaster and cement mixes in general
CN110102095A (zh) 一种水性涂料高效过滤装置
CN108679028A (zh)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阀块结构和液压动力单元及应用的叉车
KR102584783B1 (ko) 공기청정기
CN109139432A (zh) 一种地拖用自带止流功能微型水泵
CN108643066A (zh) 交通工程施工防风抑尘网
CN206703433U (zh) 缸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N107398105A (zh) 一种智能机械过滤装置及反清洗方法
CN110939577A (zh) 一种自吸泵的气液分离装置
CN108547749A (zh) 一种电动水泵和水枪结构
CN109989361B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211216388U (zh) 一种用于食品添加剂的螺旋混合机
CN107310150A (zh) 一种用于打印建筑设计模型的3d打印机
CN207813929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984777A (zh) 消失模铸造砂箱结构
CN113145252A (zh) 一种废旧混凝土路面回收再利用装置、回收再利用工艺
CN2637149Y (zh) 加气混凝土搅拌机
CN208990761U (zh) 一种甜菊素生产用摇摆式制粒装置
CN208280613U (zh) 一种带有振动筛的混凝土料斗
CN219486275U (zh) 一种塑料助剂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