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4969U - 线圈盘及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及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4969U
CN207304969U CN201721402980.3U CN201721402980U CN207304969U CN 207304969 U CN207304969 U CN 207304969U CN 201721402980 U CN201721402980 U CN 201721402980U CN 207304969 U CN207304969 U CN 207304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lane
main part
ladder section
magnetic str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29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开银
杨剑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29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4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4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4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炉,该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2)、线圈(3)以及磁条(1),线圈(3)包括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为一层,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为两层,磁条(1)具有对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32)的第二阶梯段(112),第一阶梯段(11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112)所处的高度,且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不高于外环线圈绕组(32)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321),从而确保磁条对内环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且提高了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线圈盘及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位于底壳顶部的面板以及位于底壳内的线圈盘。其中,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以及安装在线圈盘架上的磁条,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面板上的锅具,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线圈通常包括:内环线圈绕组和位于内环线圈绕组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且内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为一层,外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为两层。通过位于线圈下方的单平面磁条进行导磁,使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线圈盘上方,防止磁力线外泄,以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然而,由于内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比外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少,导致内环线圈绕组距离线圈下方的单平面磁条的距离较远,距离越远则磁条对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越差,导致加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炉,以提高磁条对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上的线圈以及安装在所述线圈盘架上的磁条,所述线圈包括内环线圈绕组和位于所述内环线圈绕组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为一层,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绕线层数为两层,所述磁条具有对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的第一阶梯段和对应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第二阶梯段,所述第一阶梯段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阶梯段所处的高度,且所述第一阶梯段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通过使磁条具有对应内环线圈绕组的第一阶梯段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的第二阶梯段,使第一阶梯段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所处的高度,即,使磁条的对应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的部分所处的位置较高,从而确保了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与磁条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磁条对内环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使第一阶梯段的上表面不高于外环线圈绕组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这样设置可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能够处于同一平面,使内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和外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提高了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梯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阶梯段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绕线的线径的比值范围为0.8~1。
这样可进一步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梯段和所述第二阶梯段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阶梯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阶梯段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与所述磁条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3~2/3。
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磁条对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梯段和所述第二阶梯段通过倾斜段过渡。
这样可提高第一阶梯段和第二阶梯段之间的强度,且节省耗材。
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梯段和所述倾斜段之间、所述倾斜段和所述第二阶梯段之间平滑过渡。
这样可避免第一阶梯段和倾斜段的结合处、倾斜段和第二阶梯段的结合处应力过大而导致破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磁条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磁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所述第一阶梯段和所述第二阶梯段,所述第二主体部为沿第一主体部的靠近所述线圈盘架中心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线圈盘架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
通过将磁条包括第一主体部和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端部的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一主体部对线圈下方的磁力线进行引导,通过第二主体部对线圈盘内侧和/或外侧的磁力线进行引导,从而使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聚集在线圈盘上方,使穿透锅具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台阶,所述线圈盘架上具有容纳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所述定位凸台的底面。
这样在装配时,由于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内,从而减小了磁条的第二主体部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是否安装到位。
可选的,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内侧,所述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
由于磁条的第二主体部位于线圈的侧部,通过使第二主体部顶面的第二平面位于第一平面的内侧,即,第二平面比第一平面更靠近线圈,由于更靠近线圈的第二平面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为一个,所述第二主体部为沿所述第二阶梯段的靠近所述线圈盘架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的外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面板和如上所述的线圈盘,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线圈盘位于所述底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使磁条具有对应内环线圈绕组的第一阶梯段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的第二阶梯段,使第一阶梯段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所处的高度,即,使磁条的对应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的部分所处的位置较高,从而确保了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与磁条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磁条对内环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使第一阶梯段的上表面不高于外环线圈绕组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这样设置可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能够处于同一平面,使内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和外环线圈绕组的上表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提高了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右半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一;
图5为图4对应的俯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二;
图7为图6对应的俯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三;
图9为图8对应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磁条;
11—第一主体部;
111—第一阶梯段;
112—第二阶梯段;
111a、112a—上表面;
113—倾斜段;
12—第二主体部;
121—第一平面;
122—第二平面;
h0—高度差;
h1—厚度;
2—线圈盘架;
21—绕线隔板;
20—定位凸台;
3—线圈;
31—内环线圈绕组;
32—外环线圈绕组;
321—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右半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一。图5为图4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二。图7为图6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盘。
该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2、绕设在线圈盘架2上的线圈3以及安装在线圈盘架2上的磁条1。具体实现时,可以在线圈盘架2上设置绕线隔板21,相邻的绕线隔板21之间形成绕线槽,漆包线沿着绕线槽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2上形成线圈3。其中,绕线槽可以是螺旋状绕线槽,也可以是环形绕线槽,当绕线槽是环形绕线槽时,可以在各绕线隔板21的对应位置设置跳线缺口,以使绕线能够顺畅地从跳线缺口进入至相邻的绕线槽内。
下面通过将该线圈盘应用在电磁炉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电磁炉具体包括:底壳、面板和线圈盘,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面板可以是玻璃面板,也可以是陶瓷面板,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线圈盘位于底壳内。电磁炉的加热原理为: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3,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面板上的锅具,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为了使线圈3通电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线圈盘上方,即,指向面板上的锅具,通常在线圈盘架2上安装磁条1,通过位于线圈3下方的磁条1进行导磁,将磁力线导向线圈盘上方,从而防止磁力线泄露,提高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其中,线圈3包括:内环线圈绕组31和外环线圈绕组32,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小于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从而可避免线圈3中间区域加热过于集中的情况出现。参照图1或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为一层,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为两层。
由于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与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少,为了保证内环线圈绕组31与磁条1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磁条1对内环线圈绕组31的聚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磁条1具有对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32的第二阶梯段1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阶梯段111位于内环线圈绕组31下方,第二阶梯段112位于外环线圈绕组32下方。其中,第一阶梯段11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112所处的高度,从而确保了磁条1对内环线圈绕组31的聚磁效果。同时,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不高于外环线圈绕组32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321,这样设置可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上表面能够处于同一平面,使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上表面和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上表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提高了对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盘不仅可以应用在电磁炉上,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利用电磁加热的电器上,比如电饭煲、压力锅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通过使磁条1具有对应内环线圈绕组31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对应外环线圈绕组32的第二阶梯段112,使第一阶梯段11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阶梯段112所处的高度,即,使磁条1的对应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31的部分所处的位置较高,从而确保了层数较少的内环线圈绕组31与磁条1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磁条1对内环线圈绕组31的聚磁效果,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使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不高于外环线圈绕组32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这样设置可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上表面能够处于同一平面,使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上表面和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上表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加热的均匀性。
具体地,可将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与第二阶梯段112的上表面112a的高度差h0与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的线径的比值设置在0.8~1之间。这样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在装配好之后内环线圈绕组31的上表面与外环线圈绕组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可以理解的是,绕制成线圈3的绕线的线径一般都是均匀的。
具体实现时,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的厚度h1相同,可将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与第二阶梯段112的上表面112a的高度差h0与磁条1的厚度h1的比值设置在1/3~2/3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磁条1对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
继续参照图4,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具体通过倾斜段113过渡,这样可提高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之间的强度。较为优选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倾斜段113的结合处、倾斜段113和第二阶梯段112的结合处均平滑过渡,这样可减小结合处的应力,进一步提高磁条1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一阶梯段111、第二阶梯段112和倾斜段113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也可以通过竖直段过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对线圈3侧部的磁力线进行较好的引导,避免磁力线外泄,磁条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12,其中,第一主体部11包括上述的第一阶梯段111和第二阶梯段11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磁条1可以理解为仅具有第一主体部11。第二主体部12为由第一主体部11的靠近线圈盘架2中心的一端和/或靠近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参照图6所示,第一主体部11具体指的是磁条1的横向设置的那部分,第二主体部12为磁条1的竖向设置的那部分。这样设置使得第一主体部11对线圈3下方的磁力线进行引导,通过第二主体部12对线圈盘内侧和/或外侧的磁力线进行引导,从而使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聚集在线圈盘上方,使穿透锅具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继续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为1个,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磁条1具体为L型磁条。第二主体部12具体由第一主体部11的靠近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也就是说,在装配好之后,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3的外侧,通过第二主体部12对向线圈盘外侧泄露的磁力线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线圈3外围区域的加热效率,继而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一般地,在将磁条1装配在线圈盘架2上后,磁条1的竖直部分的顶面——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导致该暴露的部分容易受外物碰撞而发生损伤,而若将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包裹在线圈盘架2内,则会导致工人无法目测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且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形成为台阶,也就是说,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不同。线圈盘架2上具有容纳第二主体部12的容置槽,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定位凸台20,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开口中,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该定位凸台20的底面,即,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位于线圈盘架2内。
这样在装配磁条1时,可使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使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线圈盘架2内,也就是说,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另一部分位于线圈盘架2内,与现有技术将第二主体部12的整个顶面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相比,明显减小了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而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
较为优选的,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的结合处平滑过渡。这样设置可减小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结合处的应力,避免应力过大而导致其结合处断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磁条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也就是说,上述的所处高度较高的平面为第一平面121,所处高度较低的平面为第二平面122。此处的内侧指的是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盘中心。由于在装配后,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线圈3的外侧,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2顶面的第二平面122位于第一平面121的内侧,即,第二平面122比第一平面121更靠近线圈3,由于更靠近线圈3的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因此,可保证向上的磁力线的切割范围,使切割到锅具底面上的磁力线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在装配时,第二平面122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第一平面121位于线圈盘架2内,即,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只有其中一部分暴露在线圈盘架2的顶面,这样同样可减小磁条1的第二主体部12的顶部与外部碰撞受破损的机率,且方便工人判断磁条1是否安装到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线圈盘,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3盘中的磁条的侧视结构图三。图9为图8对应的俯视结构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主体部12为两个。
两个第二主体部12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的两端,也就是说,磁条1形成为U型磁条,U型磁条对向下的磁力线和向线圈盘两侧泄露的磁力线同时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了该磁条1所对应的线圈3的外围区域和内围区域的加热效率。
由于线圈3为环形线圈,具体可以是,第一主体部11的外端延伸至线圈盘架2外缘,第一主体部11的内端延伸至线圈盘架2的中心,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外端上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环形线圈3的外环侧,垂直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1内侧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环形线圈3的内环侧,从而更好地将线圈3通电产生的磁力线聚集在线圈盘上方,提高了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包括:底壳、面板和线圈盘。其中,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线圈盘位于底壳和面板围成的空腔内。
本实施例中的线圈盘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线圈盘的结构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架(2)、绕设在所述线圈盘架(2)上的线圈(3)以及安装在所述线圈盘架(2)上的磁条(1),所述线圈(3)包括内环线圈绕组(31)和位于所述内环线圈绕组(31)外侧的外环线圈绕组(32),所述内环线圈绕组(31)的绕线层数为一层,所述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层数为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1)具有对应所述内环线圈绕组(31)的第一阶梯段(111)和对应所述外环线圈绕组(32)的第二阶梯段(112),所述第一阶梯段(111)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阶梯段(112)所处的高度,且所述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不高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32)的最底层绕线的上表面(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与所述第二阶梯段(112)的上表面(112a)的高度差(h0)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32)的绕线的线径的比值范围为0.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段(111)和所述第二阶梯段(11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阶梯段(111)的上表面(111a)与所述第二阶梯段(112)的上表面(112a)的高度差(h0)与所述第一阶梯段(111)的厚度(h1)的比值范围为1/3~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段(111)和所述第二阶梯段(112)通过倾斜段(113)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段(111)和所述倾斜段(113)之间、所述倾斜段(113)和所述第二阶梯段(112)之间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1)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主体部(12),所述第一主体部(11)包括所述第一阶梯段(111)和所述第二阶梯段(112),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为沿第一主体部(11)的靠近所述线圈盘架(2)中心的一端和/或靠近所述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121)和第二平面(122),所述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形成台阶,所述线圈盘架(2)上具有容纳所述第二主体部(12)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定位凸台(20),所述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高的平面暴露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平面(121)和所述第二平面(122)中所处位置较低的平面抵接在所述定位凸台(20)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122)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21) 的内侧,所述第一平面(121)所处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122)所处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为一个,所述第二主体部(12)为沿所述第二阶梯段(112)的靠近所述线圈盘架(2)外缘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主体部(12)位于所述外环线圈绕组(32)的外侧。
10.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线圈盘位于所述底壳内。
CN201721402980.3U 2017-10-27 2017-10-27 线圈盘及电磁炉 Active CN207304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2980.3U CN20730496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线圈盘及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2980.3U CN20730496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线圈盘及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4969U true CN207304969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27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2980.3U Active CN207304969U (zh) 2017-10-27 2017-10-27 线圈盘及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49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777A (zh) * 2019-05-19 2020-11-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777A (zh) * 2019-05-19 2020-11-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0496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5921776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747591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625137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5666983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6251380U (zh)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CN207382620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105682277B (zh) 一种自动烹饪机
CN20741055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102697375B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CN207410552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2178888U (zh) 一种磁条及电磁线盘及电磁炉
CN202198413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电饭煲
CN20634144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1708969U (zh) 电磁炉用线盘
CN205664442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3950631U (zh) 一种高频感应全桥谐振电感装置
CN207410553U (zh) 磁条
CN202551393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电热锅
CN204906754U (zh) 线圈盘及饭煲
CN20940275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7369342U (zh) 磁条、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9435474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