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7009U -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7009U
CN207297009U CN201721271129.1U CN201721271129U CN207297009U CN 207297009 U CN207297009 U CN 207297009U CN 201721271129 U CN201721271129 U CN 201721271129U CN 207297009 U CN207297009 U CN 207297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op plate
wall
tunnel
prefabr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11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运鸿
赵通
孙春平
王涛
吴波
冉庆国
刘天银
钟健
王鸿
谭斌
李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hite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chite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11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7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7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7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L形,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该装配式下穿隧道通过对隧道进行合理的分块预制,且特别设计各个预制分块的形状,使其便于生产、运输、吊装和拼装,适应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施工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下穿隧道的建设施工中,主要存在两种施工方式:其一是在施工现场采用搭设模板支架、现浇混凝土的形式进行施工搭建,其二是预制隧道段并通过运输和吊装进行装配。
目前,国内地下结构领域已经开始推广运用预制装配工法。在小断面过街人行隧道中,现在一般采用整体预制的方式制作隧道段并进行吊装拼装。但是,当隧道断面较大时,整体预制的隧道块会存在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问题,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拼装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将隧道段分成对个拼装块进行预制,如何拆分隧道段及如何设计连接结构,以满足运输、快速施工和拼接性能,成为隧道段分块设计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通过对隧道进行合理的分块预制,使其能够便于运输和吊装拼装,从而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L形,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
其中,左侧墙和右侧墙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其中,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L形,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水平拼接结构是指两个预制分块之间的拼接缝为水平缝,将左顶板与左侧墙、右顶板与右侧墙之间设置为为水平拼接结构后,能够便于左侧墙对左顶板、右侧墙对右顶板进行水平的托举式承重,能够避免左顶板和右顶板在长久的使用后出现变形等情况。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提高了装配和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左顶板的下底面上设有左限位凸块,所述左限位凸块与左侧墙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右顶板的下底面上设有右限位凸块,所述右限位凸块与右侧墙内侧面相贴合。在将左顶板与左侧墙、右顶板与右侧墙之间设置为水平拼接结构后,左顶板和右顶板的外侧就不存在阻挡结构,这样就可能出现隧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出现左顶板和右顶板向外侧偏移的情况。而在设置了左限位凸块和右限位凸块后,左限位凸块和右限位凸块就避免左侧墙和右侧墙受外侧水土压力而出现向内侧偏移的趋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墙与左底板、中墙与左底板、右侧墙与右底板、中墙与右底板之间的拼接均为抗剪齿坎结构。抗剪齿坎结构是两个单独的预制分块之间以相互交错的结构进行竖向拼接的结构,其能够使不同的预制分块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各个预制分块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中墙顶部设有梁托,所述左顶板和右顶板与中墙的拼接均为梁托搭接结构。梁托又名“牛腿”,其是中墙顶部上向左顶板和右顶板延伸出的支撑结构,在中墙顶部设置梁托并左顶板和右顶板设置为搭接在梁托上之后,可以对左顶板和右顶板形成有效地支撑,避免其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免除了顶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支架的搭设,便于整环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左顶板与左侧墙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右顶板与右侧墙的接缝之间也设有剪力键结构,所述剪力键结构包括凸起的剪力键和与剪力键适配的凹槽,所述剪力键和凹槽分别设置在接缝两侧的墙体上。左顶板与左侧墙、右顶板与右侧墙之间均为水平接缝,在其上设置剪力键结构后,不同预制分块上所受的横向剪切应力就可以由多个相拼接的预制分块共同承担,从而实现了避免单个预制分块受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设有连接顶板与侧墙的预应力钢筋,在顶板和侧墙上对应设有贯穿墙体的预应力孔。预应力钢筋可以抵消预制分块拼接完成之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因此,在左顶板与左侧墙、右顶板与右侧墙之间均竖向贯穿设置预应力钢筋后,可以增强隧道左侧和右侧墙体的整体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接缝两侧的顶板和侧墙上还分别设有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上设有拉紧连接件。在设置预埋钢板和拉紧连接件后,能够进一步增强水平接缝处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处均设有纵向贯穿预制分块的预应力钢筋。纵向贯穿是指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延伸,在接缝处设置纵向贯穿的预应力钢筋后,可以抵消不同分段的隧道在拼接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增强隧道的整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内还设有膨胀止水条,在接缝外部设有防水涂层。环向缝是指隧道在长度方向上不同分段之间的接缝。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会膨胀,进而对接缝间隙形成密封,防水涂层可以方式外部水分从接缝处深入隧道结构,在设置膨胀止水条和防水涂层后即可避免出现向接缝内部渗水的现象,对隧道造成危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水涂层包括聚氨酯防水涂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三种防水层均具有优秀的防水效能,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渍透过接缝想隧道结构内部渗水,保护了隧道的结构安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拼装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2、在设置剪力键结构后,不同预制分块上所受的横向剪切应力就可以由多个相拼接的预制分块共同承担,从而实现了避免单个预制分块受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强度。
3、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会膨胀,进而对接缝间隙形成密封,防水涂层可以方式外部水分从接缝处深入隧道结构,在设置膨胀止水条和防水涂层后即可避免出现向接缝内部渗水的现象,对隧道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剪力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钢筋和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左侧墙,2-中墙,3-右侧墙,4-左顶板,401-左限位凸块,5-左底板,6-右顶板,601-右限位凸块,7-右底板,8-抗剪齿坎,9-梁托,10-剪力键,11-凹槽,12-预应力钢筋,13-预埋钢板,14-拉紧连接件,15-膨胀止水条,16-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预制分块,所述单个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1、中墙2和右侧墙3,所述左侧墙1和中墙2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4、下部拼接有左底板5;所述中墙2和右侧墙3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6、下部拼接有右底板7;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为水平拼接结构。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2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其中,左、右侧墙体可以设置成“L”形,中墙2可以设置成“工”形,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水平拼接结构是指两个预制分块之间的拼接缝为水平缝,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为水平拼接结构后,能够便于左侧墙1对左顶板4、右侧墙3对右顶板6进行水平的托举式承重,能够避免左顶板4和右顶板6在长久的使用后出现变形等情况。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在与左侧墙1的接缝处设有向左顶板4外部凸起的左限位凸块401,所述左限位凸块401贴合在左侧墙1内侧;所述右顶板6在与右侧墙3的接缝处设有向右顶板6外部凸起的右限位凸块601,所述右限位凸块601贴合在右侧墙3内侧。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的内侧是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在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水平拼接结构后,左顶板4和右顶板6的外侧就不存在阻挡结构,这样就可能出现隧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出现左顶板4和右顶板6向外侧偏移的情况。而在设置了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后,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就避免了左侧墙4和右侧墙6受外侧水土压力而出现向内侧偏移的趋势。
实施例2
如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预制分块,所述单个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1、中墙2和右侧墙3,所述左侧墙1和中墙2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4、下部拼接有左底板5;所述中墙2和右侧墙3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6、下部拼接有右底板7;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为水平拼接结构。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2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其中,左、右侧墙体可以设置成“L”形,中墙2可以设置成“工”形,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水平拼接结构是指两个预制分块之间的拼接缝为水平缝,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为水平拼接结构后,能够便于左侧墙1对左顶板4、右侧墙3对右顶板6进行水平的托举式承重,能够避免左顶板4和右顶板6在长久的使用后出现变形等情况。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在与左侧墙1的接缝处设有向左顶板4外部凸起的左限位凸块401,所述左限位凸块401贴合在左侧墙1内侧;所述右顶板6在与右侧墙3的接缝处设有向右顶板6外部凸起的右限位凸块601,所述右限位凸块601贴合在右侧墙3内侧。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的内侧是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在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水平拼接结构后,左顶板4和右顶板6的外侧就不存在阻挡结构,这样就可能出现隧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出现左顶板4和右顶板6向外侧偏移的情况。而在设置了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后,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就避免了左侧墙4和右侧墙6受外侧水土压力而出现向内侧偏移的趋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侧墙1与左底板5、中墙2与左底板5、右侧墙3与右底板7、中墙2与右底板7之间的拼接处均为抗剪齿坎结构。抗剪齿坎8结构是两个单独的预制分块之间以相互交错的结构进行竖向拼接的结构,其能够使不同的预制分块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各个预制分块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中墙2顶部设有梁托9,所述左顶板4和右顶板6与中墙2的拼接处均为梁托9搭接结构。梁托9又名“牛腿”,是中墙2顶部上向左顶板4和右顶板6延伸出的支撑结构,在中墙2顶部设置梁托9并左顶板4和右顶板6设置为搭接在梁托9上之后,可以对左顶板4和右顶板6形成有效地支撑,避免其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免除了顶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支架的搭设,便于整环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右顶板6与右侧墙3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所述剪力键结构包括凸起的剪力键10和与剪力键10适配的凹槽11。其中,剪力键10和凹槽11应当设置在不同的预制分块上。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为水平接缝,在其上设置剪力键结构后,不同预制分块上所受的横向剪切应力就可以由多个相拼接的预制分块共同承担,从而实现了避免单个预制分块受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设有连接顶板与侧墙的预应力钢筋12,在顶板和侧墙上对应设有贯穿顶板的预应力孔,所述预应力钢筋12分别贯穿连接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预应力钢筋12可以抵消预制分块拼接完成之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因此,在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竖向贯穿设置预应力钢筋12后,可以增强隧道左侧和右侧墙体的整体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在接缝处设有预埋钢板13、所述右顶板6与右侧墙3在接缝处设有预埋钢板13,所述预埋钢板13上设有拉紧连接件14。在设置预埋钢板13和拉紧连接件14紧固后,能够进一步增强水平接缝处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有不同预制分块的接缝处均设有纵向贯穿预制分块的预应力钢筋12。纵向贯穿是指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延伸,在接缝处设置纵向贯穿的预应力钢筋12后,可以抵消不同分段的隧道在拼接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增强隧道的整体结构。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下穿隧道,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预制分块,所述单个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1、中墙2和右侧墙3,所述左侧墙1和中墙2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4、下部拼接有左底板5;所述中墙2和右侧墙3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6、下部拼接有右底板7;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为水平拼接结构。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是隧道的左右两侧的侧墙,中墙2将隧道分割为两个仓体,通过拼接左右顶板和底板后即可完全地形成隧道。其中,左、右侧墙体可以设置成“L”形,中墙2可以设置成“工”形,这样设置便于拼装过程中构件的临时稳定,不致使构件向两侧倾倒,能够免除墙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斜支撑的搭设,便于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水平拼接结构是指两个预制分块之间的拼接缝为水平缝,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为水平拼接结构后,能够便于左侧墙1对左顶板4、右侧墙3对右顶板6进行水平的托举式承重,能够避免左顶板4和右顶板6在长久的使用后出现变形等情况。将预制隧道分设成所述的7个独立的预制分块后,可以保证每一块预制分块都具有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运输和拼接隧道的便利性和操作简便性,解决了因整体预制块重量和体积较大给运输和吊装装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在与左侧墙1的接缝处设有向左顶板4外部凸起的左限位凸块401,所述左限位凸块401贴合在左侧墙1内侧;所述右顶板6在与右侧墙3的接缝处设有向右顶板6外部凸起的右限位凸块601,所述右限位凸块601贴合在右侧墙3内侧。其中,左侧墙1和右侧墙3的内侧是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在将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设置为水平拼接结构后,左顶板4和右顶板6的外侧就不存在阻挡结构,这样就可能出现隧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出现左顶板4和右顶板6向外侧偏移的情况。而在设置了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后,左限位凸块401和右限位凸块601就避免了左侧墙4和右侧墙6受外侧水土压力而出现向内侧偏移的趋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侧墙1与左底板5、中墙2与左底板5、右侧墙3与右底板7、中墙2与右底板7之间的拼接处均为抗剪齿坎结构。抗剪齿坎8结构是两个单独的预制分块之间以相互交错的结构进行竖向拼接的结构,其能够使不同的预制分块之间有效地分担各自所受的剪切应力,使各个预制分块拼接后的整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中墙2顶部设有梁托9,所述左顶板4和右顶板6与中墙2的拼接处均为梁托9搭接结构。梁托9又名“牛腿”,是中墙2顶部上向左顶板4和右顶板6延伸出的支撑结构,在中墙2顶部设置梁托9并左顶板4和右顶板6设置为搭接在梁托9上之后,可以对左顶板4和右顶板6形成有效地支撑,避免其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免除了顶板拼装过程中临时支架的搭设,便于整环下穿隧道快速拼装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右顶板6与右侧墙3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所述剪力键结构包括凸起的剪力键10和与剪力键10适配的凹槽11。其中,剪力键10和凹槽11应当设置在不同的预制分块上。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为水平接缝,在其上设置剪力键结构后,不同预制分块上所受的横向剪切应力就可以由多个相拼接的预制分块共同承担,从而实现了避免单个预制分块受力过大的情况出现,增强了隧道结构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设有连接顶板与侧墙的预应力钢筋12,在顶板和侧墙上对应设有贯穿顶板的预应力孔,所述预应力钢筋12分别贯穿连接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预应力钢筋12可以抵消预制分块拼接完成之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因此,在左顶板4与左侧墙1、右顶板6与右侧墙3之间均竖向贯穿设置预应力钢筋12后,可以增强隧道左侧和右侧墙体的整体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顶板4与左侧墙1在接缝处设有预埋钢板13、所述右顶板6与右侧墙3在接缝处设有预埋钢板13,所述预埋钢板13上设有拉紧连接件14。在设置预埋钢板13和拉紧连接件14紧固后,能够进一步增强水平接缝处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有不同预制分块的接缝处均设有纵向贯穿预制分块的预应力钢筋12。纵向贯穿是指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延伸,在接缝处设置纵向贯穿的预应力钢筋12后,可以抵消不同分段的隧道在拼接后所受的外部应力,增强隧道的整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预制分块的环向缝和水平缝上设有膨胀止水条15,所述环向缝和水平缝外部设有防水涂层16。环向缝是指隧道在长度方向上不同分段之间的接缝。膨胀止水条15在遇水后会膨胀,进而对接缝间隙形成密封,防水涂层16可以方式外部水分从接缝处深入隧道结构,在设置膨胀止水条15和防水涂层16后即可避免出现向接缝内部渗水的现象,对隧道造成危害。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防水涂层16包括聚氨酯防水涂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三种防水层均具有优秀的防水效能,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渍透过接缝想隧道结构内部渗水,保护了隧道的结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组成隧道段的多个预制分块,所述预制分块包括左侧墙、中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中墙的上部拼接有左顶板、下部拼接有左底板;所述中墙和右侧墙的上部拼接有右顶板、下部拼接有右底板;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为相对设置的L形,所述中墙为工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在左顶板的下底面上设有左限位凸块,所述左限位凸块与左侧墙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右顶板的下底面上设有右限位凸块,所述右限位凸块与右侧墙内侧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与左底板、中墙与左底板、右侧墙与右底板、中墙与右底板之间的拼接均为抗剪齿坎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墙顶部设有梁托,使左顶板和右顶板与中墙的拼接均为梁托搭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板与左侧墙的接缝之间设有剪力键结构、右顶板与右侧墙的接缝之间也设有剪力键结构,所述剪力键结构包括凸起的剪力键和与剪力键适配的凹槽,所述剪力键和凹槽分别设置在接缝两侧的墙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连接顶板与侧墙的预应力钢筋,在顶板和侧墙上对应设有贯穿墙体的预应力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在接缝两侧的顶板和侧墙上还分别设有预埋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处均设有纵向贯穿预制分块的预应力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根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有预制分块的接缝内还设有膨胀止水条,在接缝外部设有防水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层包括聚氨酯防水涂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保护层。
CN201721271129.1U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Active CN207297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1129.1U CN207297009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1129.1U CN207297009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7009U true CN207297009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1129.1U Active CN207297009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7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2520A (zh) * 2021-02-25 2021-07-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大尺寸装配式混凝土箱型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2520A (zh) * 2021-02-25 2021-07-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大尺寸装配式混凝土箱型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102302B1 (en)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for use in ventilation shaft diaphragm wall, and usage method
CN108589771B (zh) 一种已运营地下车站增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
CN103510723B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住宅体系
CN105569355B (zh) 一种包括预制构件模块化住宅的装配方法
CN207144538U (zh) 一种地下结构顶板预留孔洞临时封堵结构
CN103669402A (zh) 一种主体地下室外墙与围护桩相结合的桩墙一体化构造
CN105040816A (zh) 预制装配式带暗支撑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CN108708396A (zh) 一种预制拼装的u形通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8999044B (zh) 一种应用模块化路基箱的钢栈道平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2263295B1 (ko) 플립 타입 스토퍼가 구비된 더블월 구조물 및 시공방법
CN207420584U (zh) 一种快速拼装的装配式下穿隧道
CN114808924B (zh)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7245953A (zh) 一种多层桥梁结构的排架装置及交叉施工方法
CN207297009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下穿隧道
CN107246014A (zh) 可拆卸式基坑栈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8632986U (zh) 一种预制拼装的矩形通道结构
CN105040810B (zh) 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逆作法施工的连接节点
CN105386779B (zh) 浅埋岩层中修建大型地下结构物的拱柱法
CN103643681A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逆做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85061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地下空间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206298906U (zh) 预制拼装式地下综合管廊
CN105821908A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851265U (zh) 一种高水压条件下的工作井内支撑结构
CN207245716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装配式下穿隧道
CN115387378B (zh)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