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1723U -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1723U
CN207281723U CN201720509827.4U CN201720509827U CN207281723U CN 207281723 U CN207281723 U CN 207281723U CN 201720509827 U CN201720509827 U CN 201720509827U CN 207281723 U CN207281723 U CN 207281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touch
display panel
panel structur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98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98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1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1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1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属于终端领域的技术方案,包括机壳和触摸屏,所述机壳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往所述机壳的内部凸出形成有第一承托部,所述触摸屏承托于所述第一承托部上;由于支撑块属于一个独立部件,无需与中框一体成型,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不受现有中框模具限制,更利于控制第一承托部凸出的高度,即第一承托部件凸出高度减少得以实现,从而减少了黑边的面积,满足了超窄边框屏幕的设计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几乎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以手机为例,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屏手机由于具有显示范围广,操作便利的优点而备受青睐,然而手机显示面板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触摸屏、显示屏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固性,通常会设置定位胶框来进行辅助固定和防止光学膜片偏移导致显示错位的问题,这使得目前绝大部分手机显示区域边缘会出现一圈显示黑边,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外观和高屏占比的不断追求,也对手机制造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目前超窄边框的手机(即近似无黑边且手机外壳边缘与可视区的边缘间距极小的手机)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手机产品之一,想要占据市场主动权、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在满足超窄边框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显示面板固定可靠性是目前手机产商最主要的攻克难题。
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手机在中框侧边上设置承托部,通过承托部对触摸屏进行承托,但由于承托部与中框一体成型,为便于脱模,在设计承托部时,会将承托部凸出的高度设计为大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黑边的宽度增加,影响超窄边框屏幕的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以减少黑边的面积。
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包括机壳和触摸屏,所述机壳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往所述机壳的内部凸出形成有第一承托部,所述触摸屏承托于所述第一承托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包围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内壳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粘合;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粘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粘合;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粘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承托部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显示屏、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弹性填充块;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与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相对,所述显示屏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表面相对,所述光学膜片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相对;所述弹性填充块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导光板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填充块设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和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均与所述弹性填充块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填充块往所述机壳内侧面的朝向凸出形成第二承托部,所述导光板承托于所述第二承托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填充块包括第一弹性填充块和第二弹性填充块;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设于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凹槽的槽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凹槽的槽面弹性抵接;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均承托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覆盖有遮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为二维屏幕或2.5D屏幕。
一种终端,包括主控电路和上述的显示面板结构,所述主控电路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主控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终端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机壳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往所述机壳的内部凸出形成有第一承托部,即支撑块属于一个独立部件,无需与中框一体成型,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不受现有中框模具限制,更利于控制第一承托部凸出的高度,即第一承托部件凸出高度减少得以实现,从而减少了黑边的面积,满足了超窄边框屏幕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十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十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十三;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壳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壳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结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终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A、1B)、机壳;11、外壳;12、内壳;
(21A、21B)触摸屏;22、显示屏;23、光学膜片;24、导光板;
3、凹槽;
(4A、4B、4C、4D)、支撑块;41、第一承托部;
(5A、5B)双面胶带;
(6A、6B)弹性填充块;60、第二承托部;(61A、61B)第一弹性填充块; 62、第二弹性填充块;
7、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18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包括机壳(1A、 1B)和触摸屏(21A、21B),所述机壳(1A、1B)的内侧面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有支撑块(4A、4B、4C、4D),所述支撑块(4A、4B、4C、4D) 往所述机壳(1A、1B)的内部凸出形成有第一承托部41,所述触摸屏(21A、 21B)承托于所述第一承托部41上。
以图1和16为例,触摸屏21A的内表面与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抵接,触摸屏21A左侧至第一承托部41右侧面的距离便是黑边的宽度,由于第一承托部41设于支撑块4A上,支撑块4A属于一个独立部件,无需与中框一体成型,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不受现有中框模具限制,更利于控制第一承托部41凸出的高度,即第一承托部41凸出高度减少得以实现,从而减少了黑边的面积,满足了超窄边框屏幕的设计需求。
还需指出,所述机壳(1A、1B)的外形并无限制,以机壳(1A、1B)设计为矩形体为例,定义其包括上下左右四个侧面,此时可有如下情况:
1、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设于机壳(1A、1B)的一内侧面,譬如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设于机壳(1A、1B)的左内侧面,此时触摸屏(21A、21B)的左侧将得以承托,而触摸屏(21A、21B)的其余各侧可直接或间接与机壳(1A、1B)的相关内侧面固定,如粘合固定;
2、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设于机壳(1A、1B)相邻的两内侧面,譬如在机壳(1A、1B)左内侧面和上内侧面均设有凹槽3和支撑块(4A、 4B、4C、4D),此时触摸屏(21A、21B)的左侧和上侧将均得以承托,而触摸屏(21A、21B)的其余各侧可直接或间接与机壳(1A、1B)的相关内侧面固定,如粘合固定;
3、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设于机壳(1A、1B)的三内侧面,譬如在机壳(1A、1B)左内侧面、上内侧面和右内侧面均设有凹槽3和支撑块 (4A、4B、4C、4D),此时触摸屏(21A、21B)的左侧、上侧和右侧将均得以承托,而触摸屏(21A、21B)的下侧可直接或间接与机壳(1A、1B)的相关侧面固定,如粘合固定;
4、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设于机壳(1A、1B)相对的两内侧面,譬如在机壳(1A、1B)左内侧面和右内侧面均设有凹槽3和支撑块(4A、 4B、4C、4D),此时触摸屏(21A、21B)的左侧和右侧将均得以承托,而触摸屏(21A、21B)的其余各侧可直接或间接与机壳(1A、1B)的相关内侧面固定,如粘合固定;
5、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围绕机壳(1A、1B)的内侧面布置,譬如在机壳(1A、1B)左内侧面、上内侧面、右内侧面和下内侧面均设有凹槽3和支撑块(4A、4B、4C、4D),此时触摸屏(21A、21B)的左右上下侧均得以承托。
再者,一条凹槽3内可以设有一块支撑块(4A、4B、4C、4D)或多块支撑块(4A、4B、4C、4D),具体如下:
1、一条凹槽3内设有一块支撑块(4A、4B、4C、4D)时,该支撑块(4A、 4B、4C、4D)上可设置一个第一承托部41,将第一承托部41的长度设定于适当值后,便可满足触摸屏(21A、21B)的承托需求;
2、一条凹槽3内设有一块支撑块(4A、4B、4C、4D)时,该支撑块(4A、 4B、4C、4D)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承托部41,多个第一承托部41以一定间距排列于同一直线上,也可满足触摸屏(21A、21B)的承托需求;
3、一条凹槽3内设有多块支撑块(4A、4B、4C、4D)时,每个支撑块(4A、 4B、4C、4D)上可设置一个第一承托部41,各个第一承托部41可以相邻或间隔排列的方式置于同一直线上,同样满足了触摸屏(21A、21B)的承托需求,当然,每个支撑块(4A、4B、4C、4D)上同时设置多个第一承托部41亦是如此。
综上可知,第一承托部41用于承托触摸屏(21A、21B),虽然其长度越长,对触摸屏(21A、21B)的有效承托面积将越大,但第一承托部41的长度并非必须与触摸屏(21A、21B)的长度一致,所以只要达到必要的承托效果便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7至12所示,所述机壳1B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外壳11包围于所述内壳12外,所述凹槽3设于所述内壳12的内侧面。
由于机壳1B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两个部件,此时的外壳11可等同于现有技术的机壳,所以在进行生产时,只需将凹槽3设于内壳12上,无需对外壳11进行过多改动,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重要帮助。
其中如图17和18所示,外壳11与内壳12可以螺钉7进行固定,而在进行拆卸时,只需将螺钉7拆除,然后使用吸盘对触摸屏21A进行吸附,便可将整个显示面板取出,整个过程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4、5、6、10、11 和1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5B,所述触摸屏21A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5B与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21A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5B与所述凹槽3的槽面粘合;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21A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21A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凹槽3的槽面粘合。
大致可有如下情况:
1、如图4、5、6、10、11和12所示,无论机壳(1A、1B)是一体成型或是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此时双面胶带5B均置于支撑块(4A、4C、4D) 的上方,由于双面胶带5B呈L形,所以双面胶带5B的左侧面能与凹槽3的槽面粘合,双面胶带5B的下表面能与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双面胶带5B 的右侧面能与触摸屏21A的左侧面粘合,双面胶带5B的上表面能与触摸屏21A 的内表面粘合;
2、无论机壳(1A、1B)是一体成型或是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均可在触摸屏(21A、21B)的左侧面和内表面均涂覆有粘合胶,触摸屏(21A、21B) 的左侧面便能通过粘合胶与凹槽3的槽面粘合,触摸屏(21A、21B)的内表面便能通过粘合胶与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以图4为例,粘合胶的设置位置与双面胶带5B的设置位置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4、5、6、10、11 和12所示,所述支撑块(4A、4C、4D)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1A、1B)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平齐。
以图4为参考,支撑块4C的第一表面朝向下方,支撑块4C的第二表面朝向上方,由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平齐,从而使得支撑块4C整体大致呈导致的L形,此时双面胶带5B置于支撑块4C的上方,以便双面胶带5B同时与凹槽3的槽面、第二表面和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保证触摸屏21A的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3、7、8、 9和1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5A,所述触摸屏(21A、21B) 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5A与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21A、21B)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5A与所述支撑块(4A、4B)朝向所述机壳(1A、1B)内部的表面粘合;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21A、21B)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21A、21B)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支撑块(4A、4B) 朝向所述机壳(1A、1B)内部的表面粘合。
大致可有如下情况:
1、如图1、2、3、7、8、9和13所示,无论机壳(1A、1B)是一体成型或是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此时双面胶带5A均置于第一承托部41的上方,由于双面胶带5A呈L形,所以双面胶带5A的左侧面能与支撑块(4A、4B) 的侧面粘合,双面胶带5A的下表面能与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双面胶带5A的右侧面能与触摸屏(21A、21B)的左侧面粘合,双面胶带5A的上表面能与触摸屏(21A、21B)的内表面粘合;
2、无论机壳(1A、1B)是一体成型或是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均可在触摸屏(21A、21B)的左侧面和内表面均涂覆有粘合胶,触摸屏(21A、21B) 的左侧面便能通过粘合胶与支撑块(4A、4B)的侧面粘合,触摸屏(21A、21B) 的内表面便能通过粘合胶与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以图1为例,粘合胶的设置位置与双面胶带5A的设置位置相一致。
其中,所述双面胶带(5A、5B)并非必须一体设置,譬如可采用一块双面胶带(5A、5B)与触摸屏(21A、21B)的左侧面粘合,采用另一块双面胶带(5A、 5B)与触摸屏(21A、21B)的内表面粘合,同样可以实现触摸屏(21A、21B) 的粘合牢固。
另外,所述双面胶带(5A、5B)可以是双面泡棉胶带,由于双面泡棉胶带具有一定弹性,所以当触摸屏(21A、21B)受到外力冲击时,双面泡棉胶带还能产生缓冲作用,以此对触摸屏(21A、21B)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3、7、8、 9和13所示,所述支撑块(4A、4B)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1A、1B)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承托部41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以图1为参考,支撑块4A的第一表面朝向下方,支撑块4A的第二表面朝向上方,第一承托部41设置于支撑块4A的中部,从而使得支撑块4A整体大致呈凸字形,此时双面胶带5A置于第一承托部41的上方,以便双面胶带5A 同时与支撑块4A的侧面和第一承托部41的承托面粘合,保证触摸屏21A的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1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显示屏22、光学膜片23、导光板24和弹性填充块(6A、6B);所述显示屏22的一表面与所述触摸屏(21A、21B)的内表面相对,所述显示屏22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光学膜片23的一表面相对,所述光学膜片23 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24相对;所述弹性填充块(6A、6B)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23和所述导光板24的安装位置。
如图1和16所示,此时显示屏22的上表面与触摸屏21A贴合抵接,显示屏22的侧面将与第一承托部41的侧面抵接,即第一承托部41能在水平方向对显示屏22施加夹持力,以此实现显示屏22的安装固定;而显示屏22的下表面与光学膜片23的上表面抵接,光学膜片23的下表面与导光板24的上表面抵接,且光学膜片23和导光板24均置于第一承托部41的下方,此时由于所述弹性填充块(6A、6B)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23和所述导光板24的安装位置,所以导光板24还可用于承托光学膜片23和显示屏22。
其中,由于弹性填充块(6A、6B)具备一定弹性,所以弹性填充块(6A、 6B)能够吸外界产生的振动,避免光学膜片23和导光板24产生振动偏移,以保持光学膜片23和导光板24始终设置于正确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4、5、7、 8、10、11和13所示,所述弹性填充块(6A、6B)设于所述支撑块(4A、4C) 朝向所述机壳(1A、1B)内部的表面,所述光学膜片23的侧面和所述导光板 24的侧面均与所述弹性填充块(6A、6B)弹性抵接。
无论机壳(1A、1B)是一体成型或是同时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此时弹性填充块(6A、6B)的左侧面将与支撑块(4A、4C)的下部侧面抵接,弹性填充块(6A、6B)的右侧面将与光学膜片23的左侧面和导光板24的左侧面抵接,即弹性填充块(6A、6B)能够对光学膜片23和导光板24施加水平方向的推力,以此实现光学膜片23和导光板24的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5、8、11和 13所示,所述弹性填充块6B往所述机壳(1A、1B)内侧面的朝向凸出形成第二承托部60,所述导光板24承托于所述第二承托部60上。
从图2、5、8、11和13可知,此时弹性填充块的下部大致呈L形,通过第二承托部60对导光板24进行承托后,防止了导光板24的掉落,从而加强了导光板24、光学膜片23和显示屏22的安装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3、6、9和12所示,所述弹性填充块包括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和第二弹性填充块62;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设于所述支撑块(4B、4D)与所述凹槽3的槽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与所述支撑块(4B、4D)和所述凹槽3的槽面弹性抵接;所述导光板24的侧面与所述支撑块(4B、4D)抵接,所述光学膜片23和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62均承托于所述导光板24上,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62与所述支撑块(4B、4D)和所述光学膜片23的侧面弹性抵接。
从图3、6、9和12可知,此时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的左侧面与凹槽3的槽面弹性抵接,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的右侧面与支撑块(4B、 4D)的左侧面弹性抵接,所以第一弹性填充块(61A、61B)能够对支撑块(4B、 4D)施加水平方向的推力,以此实现对导光板24的夹持固定;而第二弹性填充块62的左侧面与支撑块(4B、4D)的右侧面抵接,第二弹性填充块62的右侧面与光学膜片23的左侧面抵接,所以第二弹性填充块62能够对光学膜片23施加水平方向的推力,以此实现对光学膜片23的夹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下,所述光学膜片 23的侧面覆盖有遮光层。
所述遮光层可以是在光学膜的侧面涂刷的黑边,或其他可以防止透光的材质,由于光线难以通过遮光层,所以能够对导光板24多余的透射光进行遮挡。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显示面板结构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13所示,所述触摸屏(21A、21B)为二维屏幕或2.5D屏幕。
以图1和13为例,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
1、如图1所示,当触摸屏21A、为二维屏幕时,触摸屏21A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且触摸屏21A的上表面与机壳1A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2、如图13所示,当触摸屏21B为2.5D屏幕时(2.5D屏幕是一种弧面屏幕,又称水滴屏,2.5D屏幕中间部分与一般的二维屏幕都呈一个平面,但与之不同的是它的边缘呈一定的弧度,使边缘看起来有水滴状般的效果),2.5D屏幕的上表面也为一平面,但触摸屏21B上表面所在高度高于机壳1A上表面的所在高度,即使得所述触摸屏21B的外表面凸出至机壳1A的外表面外。
从而表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能够同时适用于二维屏幕和2.5D屏幕,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一种终端,包括主控电路和上述的显示面板结构,所述主控电路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主控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终端运作。
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所以应用上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后,终端便能够符合超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触摸屏,所述机壳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往所述机壳的内部凸出形成有第一承托部,所述触摸屏承托于所述第一承托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粘合;
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凹槽的槽面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双面胶带,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粘合;
或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粘合胶,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承托面粘合,所述触摸屏的侧面通过所述粘合胶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粘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承托部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结构还包括显示屏、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弹性填充块;
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与所述触摸屏的内表面相对,所述显示屏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一表面相对,所述光学膜片相对的另一表面与所述导光板相对;
所述弹性填充块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导光板的安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块设于所述支撑块朝向所述机壳内部的表面,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和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均与所述弹性填充块弹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块往所述机壳内侧面的朝向凸出形成第二承托部,所述导光板承托于所述第二承托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填充块包括第一弹性填充块和第二弹性填充块;
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设于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凹槽的槽面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填充块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凹槽的槽面弹性抵接;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支撑块抵接,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均承托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弹性填充块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光学膜片的侧面弹性抵接。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电路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所述主控电路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主控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终端运作。
CN201720509827.4U 2017-05-09 2017-05-09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Active CN207281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9827.4U CN207281723U (zh) 2017-05-09 2017-05-09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9827.4U CN207281723U (zh) 2017-05-09 2017-05-09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1723U true CN207281723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9827.4U Active CN207281723U (zh) 2017-05-09 2017-05-09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17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765A (zh) * 2018-08-01 2018-11-13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48208A (zh) * 2018-05-31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032257A (zh) * 2018-08-10 2018-12-18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208A (zh) * 2018-05-31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810765A (zh) * 2018-08-01 2018-11-13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10765B (zh) * 2018-08-01 2019-09-06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9032257A (zh) * 2018-08-10 2018-12-18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9032257B (zh) * 2018-08-10 2021-06-11 刘博文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1723U (zh) 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终端
CN105120023B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843574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装置
CN209283274U (zh) 一种终端设备
WO2017036169A1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5263281B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1261381B (zh) 背光模块组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CN206470542U (zh) 电子表盘及智能手表
CN214846481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519338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920432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壳体
CN201599666U (zh) 一种超薄中尺寸led背光源
CN103558707B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1173408Y (zh) 背光模块
CN20651745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9373286U (zh) 一种全贴合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CN207518651U (zh) 一种手机无边框结构
CN210925326U (zh) 一种封胶结构透明显示屏
CN209460527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WO2022160516A1 (zh) 显示装置
CN207516695U (zh) 直下式无边框液晶模组
CN207051612U (zh) 一种金属下框和背光模块
CN202261418U (zh) 显示屏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6282053U (zh) 显示器中框及显示器
CN103852919A (zh) 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的显示元件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6

Address after: 518057 Des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9789 Shennan Avenu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7th Floor (15th Floor of Natural Floor) 1702-170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21 floor, east block, Times Technology Building, 7028 Shennan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GOLDE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