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6389U -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6389U
CN207246389U CN201721053236.7U CN201721053236U CN207246389U CN 207246389 U CN207246389 U CN 207246389U CN 201721053236 U CN201721053236 U CN 201721053236U CN 207246389 U CN207246389 U CN 207246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tripper
passenger car
keep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32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威
邹海洋
李亚飞
马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532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6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6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6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包括:锁止主动块(1),其顶部(11)设有用于安装弹簧(12)的安装孔(110),在安装孔(110)两侧设有安装槽(13);锁止勾(10),安装在安装槽(13)中并在纵向上与弹簧(12)相抵压;锁止槽运动块(2),其一端设有一对平行相对的配合鳍片(21),每一配合鳍片(21)上均设有配合槽(20);锁止主动块(1)置于锁止槽运动块(2)的两配合鳍片(21)之间,锁止勾(10)卡入配合槽(20)中,当锁止勾(10)被向下按压时,锁止勾(10)向下运动并从配合槽(20)中脱离。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变速器无法自动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带来的安全问题,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乘用车领域,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科技感,这造成电子换挡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但目前各大车企均未考虑由于蓄电池电压过低或者整车其他故障,造成变速器无法自动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进而引发安全和便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安全地解除P挡锁止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包括:
锁止主动块,其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两侧设有安装槽;
锁止勾,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弹簧相抵压;
锁止槽运动块,其一端设有一对平行相对的配合鳍片,每一配合鳍片上均设有配合槽;
所述锁止主动块置于所述锁止槽运动块的两配合鳍片之间,所述锁止勾卡入所述配合槽中,当所述锁止勾被向下按压时,所述锁止勾向下运动并从所述配合槽中脱离。
其中,所述锁止勾包括顶杆和自所述顶杆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的一对竖杆,所述顶杆的底部中央设有朝下突出的弹簧定位块,所述弹簧定位块与所述弹簧的中心孔对准。
其中,两个竖杆的末端外侧分别设有朝外突出的锁止部,两个竖杆的内侧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斜面,在所述限位斜面处的竖杆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两个竖杆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勾。
其中,两个竖杆上的所述锁止部、所述限位斜面和所述限位勾以所述弹簧定位块的中轴为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安装槽呈“ㄇ”形,包括自所述安装孔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的顶槽和分别自所述顶槽末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竖槽,在所述竖槽中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斜面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在所述竖槽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勾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
其中,两个竖槽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以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锁止槽运动块包括主体,两配合鳍片突出于所述主体一侧且平行相对,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锁止主动块的容纳空间。
其中,两配合槽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其所处平面与两配合鳍片的突出方向相垂直。
其中,所述锁止主动块的所述安装槽所处平面垂直于两配合鳍片的突出方向,所述锁止勾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安装槽所处平面共面,在纵向上卡入所述配合槽中。
其中,所述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面和突出于所述顶面设置并贯穿所述顶面的安装部;
按钮,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以及自所述按压部的底部中央竖直向下延伸的解锁柱,所述壳体的所述安装部卡入所述按压部中,所述解锁柱穿过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锁止勾的所述顶杆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需要强制解锁P挡锁止时,通过对锁止主动块上的锁止勾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原本处于锁止槽运动块的配合槽中的锁止勾向下运动,并从配合槽中脱离,即实现了变速器P挡锁止的解除,变速器可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当不再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锁止勾在弹簧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不仅解决了变速器无法自动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带来的安全问题,操作也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主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主动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槽运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槽运动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止主动块、锁止槽运动块与壳体及按钮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包括:
锁止主动块1,其顶部11设有用于安装弹簧12的安装孔110,在安装孔110两侧设有用于安装锁止勾10的安装槽13;
锁止勾10安装在安装槽13中并与弹簧12相抵压;
锁止槽运动块2,其一端设有一对平行相对的配合鳍片21,每一配合鳍片21上均设有配合槽20;
锁止主动块1置于锁止槽运动块2的配合鳍片21之间,锁止勾10卡入配合槽20中,当锁止勾10被向下按压时,锁止勾10向下运动并从配合槽20中脱离。
本实施例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在需要强制解锁P挡锁止时,通过对锁止主动块上的锁止勾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原本处于锁止槽运动块的配合槽中的锁止勾向下运动,并从配合槽中脱离,即实现了变速器P挡锁止的解除,变速器可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当不再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锁止勾在弹簧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不仅解决了变速器无法自动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带来的安全问题,操作也方便快捷。
具体地,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止勾10呈“几”字形,包括顶杆101和自顶杆101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的一对竖杆102,顶杆101的底部中央设有朝下突出的弹簧定位块103,两个竖杆102的末端外侧分别设有朝外突出的锁止部100。两个竖杆102的内侧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斜面104,在该限位斜面104处的竖杆102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两个竖杆102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勾10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锁止勾10是一个以弹簧定位块103的中轴为轴线对称的结构,即两个竖杆102的结构(包括其上的锁止部100、限位斜面104、限位勾105)完全相同,并且以弹簧定位块103的中轴为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请同时参照图3、图4所示,锁止主动块1的主体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安装孔110设置在顶部11的中央,安装槽13的结构与锁止勾10的结构相适应,呈“ㄇ”形,包括自安装孔110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的顶槽131和分别自顶槽131末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竖槽132,在竖槽132中部设有与锁止勾10的限位斜面104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133,在竖槽132底部设有与锁止勾10的限位勾10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134。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安装槽13是一个以安装孔110的轴线相对称的结构,即两个竖槽132的结构(包括其上的第一限位凸台133、第二限位凸台134)完全相同,并且以安装孔110的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当锁止勾10与锁止主动块1装配时,弹簧12首先被安装在锁止主动块1的安装孔110中,锁止勾10上的弹簧定位块103与弹簧12的中心孔对准,下压锁止勾10,锁止勾10的两根竖杆102分别沿安装槽13的两个竖槽132向下滑动,直到竖杆102上的限位斜面104与竖槽13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133卡接,竖杆102上的限位勾105与竖槽132上的第二限位凸台134卡接。由于锁止勾10被下压时,弹簧12在锁止勾10的顶杆101的推动下被压缩,因此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通过竖杆102上的限位斜面104与竖槽132上的第一限位凸台133的配合,以及竖杆102上的限位勾105与竖槽132上的第二限位凸台134的配合,可以抵消弹簧12向上的弹力,使锁止勾10的顶杆101置入安装槽13的顶槽131中,竖杆132置入竖槽132中,从而使锁止勾10被稳固安装到锁止主动块1中。
再请同时参照图5、图6所示,锁止槽运动块2的主体22大致呈长方体结构,两个配合鳍片21突出于主体22一侧,且平行相对,形成一用于容纳锁止主动块1的容纳空间200。两配合槽20的开口方向为竖直向下,其所处平面与配合鳍片21的突出方向相垂直。当安装有锁止勾10的锁止主动块1与锁止主动块1装配时,锁止主动块1被置于容纳空间200中,安装槽13所处平面垂直于配合鳍片21的突出方向,锁止勾10的锁止部100由于是设置在锁止勾10的竖杆102外侧,与安装槽13所处平面共面,因此正好可以在纵向上卡入锁止槽运动块2的配合槽20中。
当需要强制解锁P挡锁止时,进一步下压锁止勾10,由于在向下的方向上,第一限位凸台133和第二限位凸台134不起限位作用,只需对抗弹簧12的弹力,只需施加的下压力大于弹簧向上的弹力即可使锁止勾10向下运动,而锁止部100是在纵向上卡入锁止槽运动块2的配合槽20中,因此锁止部100可以向下运动从配合槽20中脱离,实现了变速器P挡锁止的解除,变速器可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当不再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锁止勾10在弹簧12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
再请同时参照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还包括壳体3和按钮4,其中,壳体3包括顶面31和突出于顶面31设置的安装部30,作为一种示例,安装部30可以为中空圆柱体,其贯穿顶面31,用于安装按钮4。按钮4包括按压部41以及自按压部41的底部中央竖直向下延伸的解锁柱40。作为一种示例,按压部41可以为圆台形。壳体3的安装部30卡入按钮4的按压部41中,按钮4的解锁柱40穿过按压部31,与锁止勾10的顶杆101相抵接。这样,在操作强制解除P挡锁定时,向下按压按钮4的按压部41,带动按钮4的解锁柱40向下运动,给锁止勾10的顶杆101施加向下的压力,锁止勾10的锁止部100相应向下运动,从锁止槽活动块2的配合槽20中脱离,实现了变速器P挡锁止的解除,变速器可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当不再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锁止勾10在弹簧12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需要强制解锁P挡锁止时,通过对锁止主动块上的锁止勾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原本处于锁止槽运动块的配合槽中的锁止勾向下运动,并从配合槽中脱离,即实现了变速器P挡锁止的解除,变速器可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当不再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锁止勾在弹簧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因此不仅解决了变速器无法自动从P挡切换到其他挡位带来的安全问题,操作也方便快捷。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止主动块(1),其顶部(11)设有用于安装弹簧(12)的安装孔(110),在所述安装孔(110)两侧设有安装槽(13);
锁止勾(1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3)中并与所述弹簧(12)相抵压;
锁止槽运动块(2),其一端设有一对平行相对的配合鳍片(21),每一配合鳍片(21)上均设有配合槽(20);
所述锁止主动块(1)置于所述锁止槽运动块(2)的两配合鳍片(21)之间,所述锁止勾(10)卡入所述配合槽(20)中,当所述锁止勾(10)被向下按压时,所述锁止勾(10)向下运动并从所述配合槽(20)中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勾(10)包括顶杆(101)和自所述顶杆(101)两端分别垂直向下延伸的一对竖杆(102),所述顶杆(101)的底部中央设有朝下突出的弹簧定位块(103),所述弹簧定位块(103)与所述弹簧(12)的中心孔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竖杆(102)的末端外侧分别设有朝外突出的锁止部(100),两个竖杆(102)的内侧中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斜面(104),在所述限位斜面(104)处的竖杆(102)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两个竖杆(102)的内侧底部分别设有相对的限位勾(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竖杆(102)上的所述锁止部(100)、所述限位斜面(104)和所述限位勾(105)以所述弹簧定位块(103)的中轴为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呈“ㄇ”形,包括自所述安装孔(110)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的顶槽(131)和分别自所述顶槽(131)末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竖槽(132),在所述竖槽(132)中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斜面(104)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133),在所述竖槽(132)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勾(10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1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竖槽(132)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33)和第二限位凸台(134)以所述安装孔(110)的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运动块(2)包括主体(22),两配合鳍片(21)突出于所述主体(22)一侧且平行相对,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锁止主动块(1)的容纳空间(2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配合槽(20)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其所处平面与两配合鳍片(21)的突出方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主动块(1)的所述安装槽(13)所处平面垂直于两配合鳍片(21)的突出方向,所述锁止勾(10)的所述锁止部(100)与所述安装槽(13)所处平面共面,在纵向上卡入所述配合槽(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3),所述壳体(3)包括顶面(31)和突出于所述顶面(31)设置并贯穿所述顶面(31)的安装部(30);
按钮(4),所述按钮(4)包括按压部(41)以及自所述按压部(41)的底部中央竖直向下延伸的解锁柱(40),所述壳体(3)的所述安装部(30)卡入所述按压部(41)中,所述解锁柱(40)穿过所述按压部(41),与所述锁止勾(10)的所述顶杆(101)相抵接。
CN201721053236.7U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Active CN207246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3236.7U CN207246389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3236.7U CN207246389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6389U true CN207246389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3236.7U Active CN207246389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6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249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p挡脱开机构及其复位控制方法和系统、设备、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249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p挡脱开机构及其复位控制方法和系统、设备、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6595U (zh) 连接器
CN106864312B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的锁止机构
CN207246389U (zh) 一种乘用车p挡解锁装置
CN203739768U (zh) 用于汽车的储物盒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2462230U (zh) 一种新型锁紧结构
CN204548211U (zh) 一种汽车方向管柱包壳结构
CN203662126U (zh) 一种用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安全扣
CN102258236B (zh) 自锁式拉链头
CN201700113U (zh) 电子产品
JP3217477U (ja) カバン用面取りロック
CN102561853B (zh) 锁止装置和锁止方法
CN202896245U (zh) 汽车遮阳板轴杆
CN201601913U (zh) 电子产品
CN201657535U (zh) 电子产品
CN212033358U (zh) 充电枪
CN212810740U (zh) 一种时钟弹簧转子定位结构
CN213735571U (zh) 一种机载分体式衣橱挂钩
CN204552358U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门上的锁体构件
CN214689508U (zh) 车钩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760603U (zh) 一种轻型便捷快速安装线码
CN219077513U (zh) 一种测绘用无人机
CN220937021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拉头
CN112977189B (zh) 汽车座椅线束自锁链
CN213583552U (zh) 一种接触弹片与滑块配合的结构
JP4528169B2 (ja) クリップを用いた取付構造および取付用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