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5409U - 车锁 - Google Patents

车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5409U
CN207245409U CN201720456448.3U CN201720456448U CN207245409U CN 207245409 U CN207245409 U CN 207245409U CN 201720456448 U CN201720456448 U CN 201720456448U CN 207245409 U CN207245409 U CN 207245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groove
core
latch
lock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64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泽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564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5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5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54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锁,包括锁壳、线体、插杆、锁心、闩锁件及扭力弹簧;该线体二端分别连接于该锁壳一端及该插杆一端;该锁心、闩锁件及该扭力弹簧安装于该锁壳内部,且该扭力弹簧的弹性扭力可作用于该闩锁件带动该锁心;该插杆大致可沿径向插入该锁壳内部,并可弹性推转该闩锁件,该闩锁件可随后弹性扭转复位,将插杆自动卡扣定位于该锁壳内;使用者可通过锁匙以较小角度转动该锁心带动该闩锁件旋转松扣,使插杆得以快速地脱离该锁壳。据此,可以缩小车锁体积,简化构造,节省生产成本,且使用操作简易快速,符合人性化需求。

Description

车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锁,尤指一种用于闩锁固定自行车或机车的车锁。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263879揭示有一种“车锁改良结构”新型专利,包括有车锁本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置槽、插槽及穿孔,且壳体上开设有剖掣孔;掣锁件,其内部安装有一个可通过锁匙转动的锁心,且内侧端突伸有插杆;二弹簧,分别安装于容置槽与插槽内;插掣杆,具有颈缩槽,且与车锁本体一端间相连结有钢索;舌卡片,可搭配弹簧安装于该掣锁件的筒槽内。由此,当锁匙插入该锁心后,允许该掣锁件于该车锁本体的容置槽内被按压移动,故使用者可以将该插掣杆插入该车锁本体的插槽,并通过随后按压移动该掣锁件,使掣锁件上的舌卡片得以受其搭配的弹簧弹力作用,于移动至该车锁本体的剖掣孔时自动弹出,进而插入该剖掣孔内,迫使该掣锁件与车锁本体相互卡扣锁固,而该插杆也可以随着该掣锁件的移动,同步插入该插掣杆的颈缩槽内,将插掣杆卡扣锁固于该车锁本体上,藉以达到锁固的效果。
开锁时,可通过锁匙再次插入该锁心,并随后转动该锁心,使锁心上随着转动的拨掣销得以作用该舌卡片退出该剖掣孔,将掣锁件与车锁本体予以解锁,此时,该掣锁件可以通过安装在车锁本体其容置槽内的弹簧弹力作用,而自动往外移动退回原第二位置,该插杆也可随着该掣锁件的移动退回同步离开该插掣杆的颈缩槽,并通过安装在该车锁本体其插槽内的弹簧弹力作用,使该插掣杆自动弹出脱离该插槽,而完成该插掣杆与该车锁本体的解锁。
上述专利技术文献虽然可被应用于自行车或机车等车辆的锁固与防盗,且开锁时,其插掣杆具有自动弹出功能,但仍存在诸多缺点,例如,虽然通过舌卡片可以锁固该掣锁件与车锁本体,然而,该车锁本体却也因此必须在其壳体上开设一剖掣孔,而舌卡片也会裸露于该剖掣孔,故除了必须另外加工该剖掣孔外,该剖掣孔与裸露的舌卡片也会破坏整体外观美感与质感,且一旦砂尘异物阻塞于该狭长的剖掣孔内,也容易影响舌卡片的正常运作,进而减损甚至丧失锁固功能。
为了安装该舌卡片及其搭配的弹簧,以及设置该插杆,其锁心必须搭配该掣锁件,而无法直接安装于该车锁本体,因此,除了必须额外增加该掣锁件外,也必须加大该车锁本体的直径,确保其容置槽足以容纳该掣锁件,但增加的掣锁件与加大的车锁本体,均会提高材料与生产制作成本,重量也无法减轻。
虽然舌卡片的设计可以使该掣锁件与车锁本体相互锁固,该插杆的设计可以使该插掣杆与车锁本体相互锁固,但其每次闩锁操作除了仍必须使用锁匙插入锁心,还得再往内按压移动该掣锁件才能达成,故闩锁操作程序较为繁复,且不够人性化,如未经特别解说,对初次使用者将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另外,当使用者转动锁匙进行开锁时,该掣锁件也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退回弹出,使掣锁件部分外周壁裸露于外,故当砂尘异物附着或沾染于该裸露部位时,便可能影响掣锁件移动的顺畅性,甚至造成掣锁件卡滞于容置槽内而无法自动退回复位。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336683亦揭示有一种“改良式锁头”新型专利,其组成构造与上述专利技术文献有部分相似之处,同样设计有卡柱用以插入扣杆的扣槽中,使该扣杆无法脱离锁心座,其缺点在于除了同样必须借助锁匙外,还得旋转锁匙才能完成闩锁操作,且每次的闩锁或开锁操作,都必须转动锁匙将近半圈,亦即约180度角,方可将圆周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以产生足够的轴向行程,迫使该卡柱卡入该扣杆的扣槽内,以致于影响闩锁与开锁的速度与效率。另外,其锁心上的螺旋槽与定位孔设计,也会提高加工的困难度,另搭配的定位销、弹簧与极小的钢珠,则会增加组装的困难性。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193368揭示有一种“排锁锁心结构改良”新型专利,包括有套筒;锁心,其上设置有多数个沿着径向贯穿的排片槽;多数个锁排片,可被安装于该排片槽内沿着径向限位移动;多数个弹簧,可被设置于该锁排片与该锁心各排片槽相对壁面间,使各锁排片于锁匙未插入该锁心的开锁状态下,可被弹性作用而突出于各排片槽的一侧,使其插入卡固于该套筒内壁的凹槽内,用以阻止该锁心转动,并可于锁匙插入该锁心时作动各锁排片内缩,而允许该锁心转动。惟该锁心结构未被详细揭示应用于车锁结构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锁,不但可以缩小车锁体积,简化构造,节省生产成本,且闩锁与解锁操作简易快速,符合人性化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锁,包括锁壳、线体、插杆、锁心、闩锁件及扭力弹簧;该线体二端分别连接于该锁壳一端及该插杆一端;该锁心、闩锁件及该扭力弹簧安装于该锁壳内部,且该扭力弹簧的弹性扭力可作用于该闩锁件带动该锁心;该插杆大致可沿径向插入该锁壳内部,并可弹性推转该闩锁件,该闩锁件可随后弹性扭转复位,将插杆自动卡扣定位于该锁壳内;使用者可通过一锁匙以较小角度转动该锁心带动该闩锁件旋转松扣,使插杆得以快速地脱离该锁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锁,采用可被弹性扭转及自动复位的闩锁件,作为该插杆的卡扣闩锁与松扣解锁的结构设计,相较于以往利用凸柱轴向移动闩锁与解锁的结构设计,只需要直接将该插杆插入该锁壳内部,便可自动快速地卡扣定位,而彼此相互闩锁固定,完全毋须使用锁匙;开锁时,也只需要将锁匙插入锁心以较小的转动角度,便可轻易将插杆予以松扣,使其得以脱离该锁壳,故整体操作极为简易快速,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锁,其锁心可以直接安装容纳于该锁壳内部,而毋须再搭配另一壳体构件,且内部只需另外安装闩锁件及扭力弹簧即可,整体构件数少,构造相当简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锁,利用闩锁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例如凹弧状的推抵面、平面状的卡扣部位,以及卡扣部位的凹弧缘设计,搭配压铸成型时采双边抽拉设计,可以使该锁壳提供插杆插入的孔洞部位轴线与提供锁心、闩锁件容纳的孔洞部位轴线更为靠近,如此,即可放宽该锁壳在体径或宽度上的尺寸要求,使整体尺寸极为精简巧小,还可以确保该插杆具有良好的闩锁与解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锁于闩锁状态下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锁的立体分解图,并显示有锁匙。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壳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壳沿着闩锁孔轴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壳沿着闩锁孔轴线的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锁于闩锁状态下,沿着闩锁孔轴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锁于闩锁状态下,沿着闩锁孔轴线的另一立体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锁的锁心可于第一位置与假想的第二位置间被限制转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锁心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车锁于闩锁状态下,沿着该筒槽轴线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并显示有卡入该卡槽的舌片。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闩锁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闩锁件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闩锁件可于第三位置与假想的第四位置间被限制转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插杆插入该闩锁孔后,其导缘与常态下处于第三位置的闩锁件相互接触的起始状态动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插杆的导缘推抵该闩锁件往该第四位置的方向转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插杆的导缘通过该闩锁件的推抵面、凹弧面后,其环状闩槽一侧环壁与该卡扣部位相互抵顶扣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闩锁件往该第四位置的方向转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锁壳沿着筒槽轴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锁壳以第一模芯及单边抽拉的第二模芯成型后的拔模动作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锁壳以第一模芯及双边抽拉的第二、三模芯成型后的拔模动作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锁壳的定位销插入该锁心的限位沟槽内,使该锁心可被限制于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立体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锁心的立体外观图,并显示有该限位沟槽。
图23为本实用新型锁心的定位凸块嵌入该锁壳的定位凹槽内,使锁心可被限制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立体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车锁沿着闩锁孔轴线的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该插杆的另一实施态样。
图25为本实用新型车锁沿着闩锁孔轴线的侧视剖面图,并显示有该封塞体的另一实施态样。
附图标记
1车锁 2锁匙
10锁壳 101壳壁
102销孔 103定位销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13筒槽 131卡槽
132容槽 133定位凹槽
14扭簧定位部 141凸柱
142剖槽 15闩锁孔
16抽拉孔 161阶级环缘
162压制缘 17封塞体
171弹簧定位槽 18复位弹簧
20线体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30插杆
31导缘 32环状闩槽
321环壁 33限位缘
40锁心
41舌片 42锁匙孔
43掣动部位 44锁心本体
441舌片槽 442限位沟槽
443帽状部位 444定位凸块
45压缩弹簧
50闩锁件
51受掣部位 52扭簧定位部
521凸柱 522剖槽
53卡扣部位 54凹槽
55推抵面 56凹弧缘
57内侧环部 571内侧环壁
58外侧环部 581外侧环壁
60扭力弹簧
61端部 62端部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t厚度 S1第一模芯
S2第二模芯 T1第一模芯
T2第二模芯 T3第三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锁的较佳实施例,该车锁1主要包括锁壳10、线体20、插杆30、锁心40、闩锁件50及扭力弹簧60;兹针对上述组成构件分述说明如下。
所述锁壳10,如图3至5所示,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该第一端11内凹有筒槽13,该筒槽13内周壁设置有至少卡槽131,并于该筒槽13的槽底部设置扭簧定位部14;该锁壳10的壳壁101上还贯穿有一个连通于该筒槽13的闩锁孔15。本实施例设置有二对称的卡槽131。
所述线体20,如图2所示,具有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该第一端21连接于该锁壳10的第二端12。本实施例的线体20为一个可挠性弯折的钢索,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为链条,或由多数个相互枢接,而形成多数个转动节点的块状物或条状物所构成。
所述插杆30,如图2、6所示,其一端连接于该线体20的第二端22,另端形成有圆锥状导缘31,以及一个邻接于该导缘31的环状闩槽32,且该插杆30的导缘31与环状闩槽32可经由该闩锁孔15插入该筒槽13。该插杆30与锁壳10无论固接于为钢索或链条的线体20,其相关固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所赘述。
所述锁心40,如图7至10所示,可被安装于该锁壳10的筒槽13内,并可被限制在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间相对于该锁壳10转动,其上设置有多数个可弹性突伸的舌片41,可一起卡入该锁壳10的卡槽131内,以限制该锁心40转动;该锁心40外侧端设置有锁匙孔42,内侧端设置有掣动部位43;如图2所示,所述舌片41可于锁匙2插入该锁匙孔42时依序内缩退出该卡槽131,而允许该锁心40限位转动。本实施例设置有二对称卡槽131,故所述舌片41可卡入其中一相对的卡槽131中。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心40包括一锁心本体44,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沿径向贯穿的舌片槽441;所述舌片41可被卡扣限位于所述舌片槽441内;多数个压缩弹簧45,可被安装定位于该所述舌片槽441一边侧,用以弹性抵顶各舌片41保持于弹性突伸状态。所述锁心本体44的舌片槽441、舌片41、压缩弹簧45与锁壳10的卡槽131相互间的组成构造与闩锁作动原理属于现有技术。
所述闩锁件50,如图10至12所示,可被安装容纳于该锁壳10的筒槽13内,且具有一个位于外侧的受掣部位51、一个位于内侧的扭簧定位部52,以及一个位于该受掣部位51与扭簧定位部52间的卡扣部位53;该闩锁件50可通过该锁心40的掣动部位43作动该受掣部位51而被转动;该受掣部位51同时可受该锁心40的掣动部位43挡止作用,而被限制在第三位置P3及第四位置P4间相对于该锁心40转动,如图13所示;通过该闩锁件50被转动,其卡扣部位53可于该插杆30末端导缘31通过后,用以嵌卡扣合于该环状闩槽32内,如图 6所示,将该插杆30卡扣闩锁于该锁壳10上,也可以允许该插杆30的环状闩槽32与该卡扣部位53相互松扣而解锁。
所述扭力弹簧60,如图2、10所示,其二端分别定位于该闩锁件50的扭簧定位部52与该锁壳10的扭簧定位部14,可以通过其弹性扭力作用于该闩锁件50,同时带动该锁心40一起转动,使该闩锁件50得以保持弹性定位于该第三位置P3,如图13、14所示,并可受该插杆30的导缘31推抵往该第四位置P4的松扣方向弹性转动旋开,如图15所示,以及随后通过弹性回复力,使该卡扣部位53自动嵌卡扣合于该环状闩槽32内,同时弹性回复定位于该第三位置P3,如图16所示,还可以使该锁心40得以保持弹性定位于该第一位置P1,如图8 所示,并可通过该锁匙2插入该锁心40后往该第二位置P2弹性转动,同步带动处于第三位置P3的该闩锁件50往松扣方向弹性转动旋开,如图17所示,使该卡扣部位53脱离退出该环状闩槽32,而允许该插杆30依序脱离该筒槽13及闩锁孔15,并可于使用者释放该锁匙2 的同时自动弹性回复定位。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未使用锁匙2的状态下,由于该锁心40处于固定不转动状态,故可直接通过该插杆30插入该闩锁孔15推抵该闩锁件50,使该闩锁件50从常态下的第三位置 P3往第四位置P4方向转动,并在转动中途或终点时与该插杆30产生相互闩锁作用。欲解锁时,由于是通过锁匙2插入该锁心40带动该闩锁件50转动,故该闩锁件50与锁心40彼此间不会作相对转动,因此,该闩锁件50不会往第四位置P4方向转动,而是仍然保持于该第三位置P3,但可往松扣方向被转动,如图17所示,而达到松扣解锁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壳10可为一体成型的模塑件,例如常见的塑料模塑件,或金属压铸件如锌合金压铸件,可以想见的是,该筒槽13、卡槽131及该闩锁孔15可利用压铸等成型模具的模芯抽拉形成。另外,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闩锁孔15的轴线X1偏离该筒槽13的轴线X2,且该筒槽13的轴线X2被该闩锁孔15的孔径范围所涵盖。原则上,该闩锁孔15 的轴线X1越接近该筒槽13的轴线X2,则可以避免该锁壳10必须设置较大的壁厚供设置该闩锁孔15,因此,可以确保该锁壳10在该闩锁孔15部位具有最小的体径或宽度,使整体外形与构造更为简洁美观,并可减少材料的使用。
但需特别说明的是,一旦该筒槽13的轴线X2被该闩锁孔15的孔径范围所涵盖,亦即,一旦该闩锁孔15的孔径与该筒槽13的孔径重叠干涉部位已经涵盖到该筒槽13的中心轴线,就必须考虑压铸成型时该模芯是否能够顺利的拔模,一种假设的情况,如图19所示,当压铸模具以第一模芯S1形成该筒槽13,以第二模芯S2形成该闩锁孔15,虽然可以先对第二模芯 S2拔模后,再对第二模芯S2拔模来完成,但因为设计时该闩锁孔15的孔径已经与筒槽13 直径一半以上相互重叠,故导致第一模芯S1在衔接该第二模芯S2的部位只有少许的厚度t,这样的厚度t容易使该第一模芯S1在拔模时产生变形甚至断裂。为了克服该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改采双边抽拉成型,亦即,如图20所示,再设计一个第三模芯T3与该第二模芯T2 相对,且利用该第二模芯T2与第三模芯T3末端各形成偏心的弧形凹槽R与该第一模芯T1的外周壁吻合衔接,如此,即可顺利地在该锁壳10的壳壁101上形成二相对的孔洞,一个孔洞用以作为该闩锁孔15,另一孔洞即为一抽拉孔16;可以想见的是,理想的状况下,该抽拉孔16与该闩锁孔15同轴且孔径大小相同。
关于该抽拉孔160,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固接封塞体17予以密封,例如嵌置黏接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体,或是以焊接、卡扣、螺接等常见方式固接。此外,还可通过在该封塞体17内端壁设置弹簧定位槽171,用以供嵌卡定位复位弹簧18,如图6所示,利用该复位弹簧18,可供弹性抵顶于该插杆30上经由该闩锁孔15插入该筒槽13内的导缘31,并可通过该弹性回复力,使该插杆30在该闩锁件50的卡扣部位53脱离其环状闩槽32后,得以自动弹出脱离该锁壳10的闩锁孔1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10及12所示,该锁壳10的扭簧定位部14形成有凸柱141,可供该扭力弹簧60相对端穿套定位,且该凸柱141上凹设有剖槽142,可供该扭力弹簧60 相对端部61嵌卡定位。另外,该闩锁件50的扭簧定位部52也可以同样形成凸柱521,可供该扭力弹簧60相对端穿套定位,且该凸柱521上凹设有剖槽522,可供该扭力弹簧60相对端部62嵌卡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该锁心40的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相隔有角度θ1,该θ1约60度,即表示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180度的转动角度,可以较小角度转动该锁心40达到快速解锁的功效,当然,更大转动角度的锁心40仍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只是本实用新型允许设计成较小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22及22所示,该锁壳10的壳壁101上还贯设有销孔102,可供定位销103由此穿设固定。该锁心40的锁心本体44在靠近内侧端的外周壁凹设有限位沟槽442,可供所述定位销103插入定位,除了可以限制该锁心40沿着轴向移动脱离该锁壳10,还可以限制该锁心40在该第一位置P1与该第二位置P2间相对于该锁壳1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锁心40的锁心本体44在外侧端形成有一个较大体径的帽状部位443,该帽状部位443的内环壁设置有一定位凸块444。该锁壳10的筒槽13外侧则形成有一较大孔径的容槽132,如图3所示,可供容纳所述锁心本体44的帽状部位443,且该容槽132的槽底部凹设有定位凹槽133,可供所述定位凸块444嵌置于内,藉以限制该锁心40相对于该锁壳10的转动范围,如图23所示,使该定位销103得以在该转动范围内快速对准定位于该限位沟槽442内,藉以提高组装效率与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该闩锁件50为一个中段形成有凹槽54的圆柱体,该凹槽54至少超过体径一半的范围,并形成有一个可供所述插杆30导缘31抵顶呈凹弧状的推抵面55。该闩锁件50的外周壁更形成有该卡扣部位53相连于该推抵面55,实质上,该卡扣部位53被设计成平面,可与该环状闩槽32相连于该导缘31的相对环壁321彼此平贴扣合。其中,该推抵面55采凹弧状设计,除有助于产生导引效果,其与所述导缘31间还可产生较大的接触面积,藉以避免因线接触加速磨损,还可以缩短该导缘31从接触推抵面55后至该卡扣部位53卡入该环状闩槽32止间的移动距离,使闩锁动作更为快速,可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其中,虽然该推抵面55实质上只有靠近该卡扣部位53的一小部分产生接触抵顶作用,但已足以产生上述效果。
另外,为了便于成型加工,该闩锁件50实质上形成有一个较大面积的平面,但只有靠近该导缘31动作路径处的少部分平面形成该卡扣部位53,用以与该环壁321相互接触平贴,通过该平面设计,除了可以增加该环壁321与卡扣部位53彼此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扣合的稳定度与强度,避免快速磨损与崩坏,还可以缩短该插杆30帽缘31的移动行程,使其环状闩槽32更快地与该卡扣部位53顺利扣合,以避免发生该帽缘31抵顶该筒槽13相对内周壁时,该卡扣部位53尚未卡入该环状闩槽32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该推抵面55在该导缘31的推抵路径末端及相连于该卡扣部位53处还形成有凹弧缘56,利用该凹弧缘56,除了同样可以缩短该插杆30帽缘31的移动行程,以避免发生该帽缘31抵顶该筒槽13相对内周壁时,该卡扣部位53尚未卡入该环状闩槽32情形,该闩锁件50从其推抵面55被抵顶碰触至其卡扣部位53卡入该环状闩槽32所需要的转动角度要求也较小,亦即,可以在更短的瞬间完成扣合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至12所示,该闩锁件50在其凹槽54二边侧分别形成有内侧环部57及外侧环部58,该内侧环部57与外侧环部58上分别形成有内侧环壁571及外侧环壁581,可与所述锁壳10的筒槽13内周壁相互滑套转动,通过二边侧的相互滑套与转动构造,可以增加转动的顺畅度与稳定性。另外,该内侧环部57的端壁面上形成有所述闩锁件50的扭簧固定部52,该外侧环部58的端壁面上则形成有所述受掣部位5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3所示,该闩锁件50的受掣部位51为凹槽,该凹槽由二个彼此相连的扇形槽所形成;该锁心30的掣动部位43为凸肋,可供嵌入该受掣部位51的凹槽内,藉以限制该闩锁件50在该第三位置P3与该第四位置P4间相对于该锁心30转动。其中,该闩锁件50的第三位置P3及第四位置P4相隔有一θ2角度,该θ2大约45度。实质上,该闩锁件50被插杆30作动,从第三位置P3往第四位置P4转动的途中,便可与插杆30产生卡扣闩锁作用;该闩锁件50被锁心40带动旋转时,也会在该锁匙2从第一位置P1往第二位置 P2转动的途中产生松扣解锁作用,故本实用新型允许该闩锁件50以极小的转动角度达到快速闩锁与解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未使用锁匙2的状态下,该闩锁件50常态性地处于第三位置P3,此时,其推抵面55与该闩锁孔15的轴线X3间形成有夹角θ3,如图14所示,该θ3大约45度,但40~50度的夹角均为理想的角度。该夹角θ3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空间允许该插杆 30导缘31更深入该筒槽13,使该导缘31从接触推抵面55后至该卡扣部位53卡入该环状闩槽32为止,期间的移动距离可以大幅地缩短,使闩锁动作更为快速。可以想见的是,该插杆 30可以较短的移动距离完成推抵与卡扣,也代表可以较小的转动角度快速地完成松扣,亦即,使用者可通过该锁匙2以较小的转动角度作用该锁心40连动闩锁件50的卡扣部位53脱离该环状闩槽32,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锁匙2大约只需要转动60度,便可以轻易地完成开锁的动作。实质上,从该插杆30导缘31抵顶接触该推抵面55至卡扣部位53卡入该环状闩槽 32为止,该闩锁件50最多也只需要转动45度,因此,该锁匙2真正完成开锁时的转动角度最多也只需要45度角左右,且在实测过程中,该锁匙2大约只转动30度,该插杆30便可自动弹出脱离该锁壳10,而完成解锁操作。
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插杆30每次闩锁操作时过于用力深入该筒槽13,而施予该复位弹簧18与封塞体17过大作用力,造成复位弹簧18或封塞体17固接结构的损坏,可以在该插杆30的外周壁形成限位缘33,如图24所示,用以与该闩锁孔15入口处相互抵顶,故可藉以限制该插杆30深入的位置。为了同时达到防撬效果,该限位缘33可为锥缘面,且至少一部分深入该闩锁孔15中。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靠近该锁壳10抽拉孔16外侧端处利用抽拉形成阶级环缘161,如图25所示,并供一个为垫片型式的所述封塞体17嵌置于内,再通过类似铆接的方式,于该抽拉孔16外侧端内弯压制缘162将该封塞体17固定于内。该复位弹簧18相对于该封塞体 17的一端,则可被夹固于该封塞体17与该抽拉孔16的孔壁间,藉以固定该复位弹簧18。
本实用新型锁壳10于内部筒槽13内周壁设置有卡槽131,以供锁心40的舌片41相互卡扣定位,可以想见的是,该锁心40外部可以先穿套定位一壳套(图中未示),用以形成该卡槽131,再将该壳套以栓设、卡扣、黏着或焊接等常见方式固接于该锁壳10内部,亦可达到大致相同的功效,而毋须在该锁壳10内部设置该卡槽131。
本实用新型锁心40设置有舌片41与该锁壳10的卡槽131相互配合,但锁心40的种类众多,故不以此为限,亦可为舌片41与卡槽131以外的其他配合结构与方式。
本实用新型于闩锁件50的扭簧定位部52与锁壳10的扭簧定位部14间设置有扭力弹簧 60,但如未设置该扭力弹簧60,使用者仍然可以透过锁匙2作动该锁心40连动该闩锁件50 往其松扣方向转动,而允许该插杆30插入该闩锁孔15,并于插杆30插置定位后,通过回转该锁心40带动该闩锁件50往其卡扣闩锁方向转动,而达到闩锁的效果,其解锁方式大致相同,故不以设置扭力弹簧60为限。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车锁1具有诸多优点与特性,第一,其闩锁操作毋须使用锁匙,同时,只需要小角度转动锁匙2,例如转动30度,便可快速地完成解锁操作,故闩锁与解锁操作极为简易快速,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第二,该插杆30从碰触该闩锁件50至被闩锁固定,整个移动行程相当小,且通过扭力弹簧60的弹性回复力,可以使该插杆30被自动地卡扣闩锁,故闩锁过程的操作手感极佳。
第三,该锁心40可以直接安装于锁壳10内部,毋须另外搭配其他壳体构件,锁壳10内部也只需再安装闩锁件50及扭力弹簧60,故整体构件数少,构造相当简化,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利用该闩锁件50本身的特殊结构设计,例如凹弧状的推抵面55、平面状的卡扣部位53,以及卡扣部位53的凹弧缘56设计,搭配压铸成型时采双边抽拉设计,可以允许该闩锁孔15的轴线更靠近该锁壳10筒槽13的轴线,进而放宽该锁壳10对于体径或宽度的尺寸要求,使整体尺寸极为精简巧小,故兼具最小的体积,以及极佳的闩锁与解锁效果。
第五,利用该封塞体17上安装的复位弹簧18,可使该插杆30于解锁时,得以被弹性作用而自动弹出脱离该锁壳10,而有助于插杆30的快速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具极佳的创作实用性,同时以上所述仅本实用新型部分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车锁,包括:
锁壳,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内凹有筒槽;所述的锁壳的壳壁上更贯穿有一个连通于所述的筒槽的闩锁孔;
线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的锁壳的第二端;
插杆,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线体的第二端,另端形成有导缘,以及一个邻接于所述的导缘的环状闩槽,且所述的插杆的导缘与环状闩槽可经由所述的闩锁孔插入所述的筒槽;
锁心,可被安装于所述的锁壳的筒槽内,其外侧端设置有锁匙孔,内侧端设置有掣动部位,并可通过一锁匙插入所述的锁匙孔,允许所述的锁心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相对于所述的锁壳转动;
闩锁件,可被安装容纳于所述的锁壳的筒槽内,且具有一个位于外侧的受掣部位,以及一个位于中段的卡扣部位;所述的闩锁件可通过所述的锁心的掣动部位作动所述的受掣部位而被转动;所述的受掣部位同时可受所述的锁心的掣动部位挡止作用,而被限制在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间相对于所述的锁心转动;通过所述的闩锁件被转动,其卡扣部位可于所述的插杆末端导缘通过后,用以嵌卡扣合于所述的环状闩槽内,将所述的插杆卡扣闩锁于所述的锁壳上,也可以允许所述的插杆的环状闩槽与所述的卡扣部位相互松扣而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为一体成型的模塑件;所述的锁壳的壳壁更贯穿有一个同轴于所述的闩锁孔且孔径大小相同的抽拉孔,并于所述的抽拉孔处固接有封塞体;所述的闩锁孔的轴线偏离所述的筒槽的轴线,且所述的筒槽的轴线被所述的闩锁孔的孔径范围所涵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塑件为塑料成型件或金属压铸件两者中的任一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塞体内端壁设置有弹簧定位槽,可供嵌卡定位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可供弹性抵顶所述的插杆的导缘,并可通过所述的弹性回复力,使所述的插杆在所述的闩锁件的卡扣部位脱离其环状闩槽后,得以自动弹出脱离所述的锁壳的闩锁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槽的槽底部设置扭簧定位部;所述的闩锁件设置有一个位于内侧的扭簧定位部;所述的卡扣部位位于所述的受掣部位与扭簧定位部间;更包括扭力弹簧,其二端分别定位于所述的闩锁件的扭簧定位部与所述的锁壳的扭簧定位部,通过所述的扭力弹簧的弹性扭力经由所述的闩锁件作用于所述的锁心,可使所述的闩锁件于常态下保持弹性定位于所述的第三位置,并得以受所述的插杆的导缘推抵往所述的第四位置的方向弹性转动旋开,以及随后通过弹性回复力使所述的卡扣部位自动嵌卡扣合于所述的环状闩槽内,还可以使所述的锁心保持弹性定位于所述的第一位置,并可通过所述的锁匙插入所述的锁心后往所述的第二位置弹性转动,同步带动所述的闩锁件往所述的松扣方向转动,使所述的卡扣部位脱离退出所述的环状闩槽,而允许所述的插杆依序脱离所述的筒槽及闩锁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的扭簧定位部形成有凸柱,可供所述的扭力弹簧相对端穿套定位,且所述的凸柱上凹设有剖槽,可供所述的扭力弹簧相对端部嵌卡定位;所述的闩锁件的扭簧定位部形成有凸柱,可供所述的扭力弹簧相对端穿套定位,且所述的凸柱上凹设有剖槽,可供所述的扭力弹簧相对端部嵌卡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体为钢索、链条,或由多数个相互枢接的块状物或条状物所构成者中的任一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的筒槽内周壁设置有至少卡槽;所述的锁心设置有多数个可弹性突伸的舌片,可供卡入所述的锁壳的卡槽内,以限制所述的锁心转动;所述舌片可于所述的锁匙插入所述的锁匙孔时依序内缩退出所述的卡槽,以允许所述的锁心限位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心包括锁心本体,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沿径向贯穿的舌片槽;所述舌片可被卡扣限位于所述舌片槽内;多数个压缩弹簧,可被安装定位于所述的所述舌片槽一边侧,用以弹性抵顶各舌片保持于弹性突伸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壳的壳壁上贯设有销孔,可供定位销由此穿设固定;所述的锁心在靠近内侧端的外周壁凹设有限位沟槽,可供所述定位销插入定位,藉以限制所述的锁心沿着轴向移动脱离所述的锁壳,同时限制所述的锁心在所述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的第二位置间相对于所述的锁壳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心在外侧端形成有一个较大体径的帽状部位,所述的帽状部位的内环壁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的锁壳的筒槽外侧形成有一较大孔径的容槽,可供容纳所述锁心的帽状部位,且所述的容槽的槽底部凹设有定位凹槽,可供所述定位凸块嵌置于内,藉以限制所述的锁心相对于所述的锁壳的转动范围,使所述的定位销得以在所述的转动范围内快速对准定位于所述的限位沟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锁件为一个中段形成有凹槽的圆柱体,所述的凹槽至少超过体径一半的范围,并形成有一个可供所述插杆导缘抵顶呈凹弧状的推抵面;所述的闩锁件的外周壁形成有所述的卡扣部位相连于所述的推抵面,且所述的卡扣部位为一平面,可与所述的环状闩槽相连于所述的导缘的相对环壁彼此平贴扣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抵面在所述的导缘的推抵路径末端及相连于所述的卡扣部位处更形成有凹弧缘。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锁件在其凹槽二边侧分别形成有内侧环部及外侧环部,所述的内侧环部与外侧环部上分别形成有内侧环壁及外侧环壁,可与所述锁壳的筒槽内周壁相互滑套转动,且所述的内侧环部的端壁面上形成有所述闩锁件的扭簧固定部,所述的外侧环部的端壁面上形成有所述受掣部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锁件的受掣部位为凹槽,所述的凹槽由二个彼此相连的扇形槽所形成;所述的锁心的掣动部位为凸肋,可供嵌入所述的受掣部位的凹槽内,藉以限制所述的闩锁件在所述的第三位置与所述的第四位置间相对于所述的锁心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锁件于第三位置时,其推抵面与所述的闩锁孔的轴线间形成有40~50度的夹角。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杆外周壁形成有限位缘,用以与所述的闩锁孔入口处相互抵顶,且至少一部分深入所述的闩锁孔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缘为锥缘面。
CN201720456448.3U 2017-04-27 2017-04-27 车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5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6448.3U CN207245409U (zh) 2017-04-27 2017-04-27 车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6448.3U CN207245409U (zh) 2017-04-27 2017-04-27 车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5409U true CN207245409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75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644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5409U (zh) 2017-04-27 2017-04-27 车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5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744B (zh) 用于对线状元件进行引导和固定位置的系统
TWM554872U (zh) 車鎖
CN207245409U (zh) 车锁
JPH0238879Y2 (zh)
CN201857805U (zh) 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
JP4145334B2 (ja) 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錠
CN201420420Y (zh) 门锁把手的改良结构
CN205422199U (zh) 梅花锁
RU2008111821A (ru)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ий замок, выполненны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смены ключей
CN104420729A (zh) 推、拉、旋转式锁具
CN104179394B (zh) 锁及钥匙
JP2007239265A (ja) シリンダ錠
CN204492360U (zh) 用于平板十字型钥匙的防盗锁芯
CN22142297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密码挂锁
CN103982091B (zh) 摩托车双开式锁具
CN218881871U (zh) 一种旋转式双面叶片锁芯
CN206110902U (zh) 一种自动上锁的铁链锁
CN215301164U (zh) 一种加温仪壳体的扣装结构
KR200360987Y1 (ko) 가구용 푸쉬손잡이
JP2011169007A (ja) ディスクタンブラー錠
CN216277330U (zh) 情侣锁链用锁扣结构
US20020116967A1 (en) Lock core assembly
JP3045678U (ja) 自転車円形ロックの構造
CN201024750Y (zh) 排片式锁芯的转轴及其钥匙改良
KR100969811B1 (ko) 기능성 도어록 플레이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