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31074U -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31074U
CN207231074U CN201720984698.4U CN201720984698U CN207231074U CN 207231074 U CN207231074 U CN 207231074U CN 201720984698 U CN201720984698 U CN 201720984698U CN 207231074 U CN207231074 U CN 207231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containing wet
runn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846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虎
刘忠
夏广斌
刘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uan Chuan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an Chuan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an Chuan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an Chuan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846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31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31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31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包括微波干燥设备、为微波干燥设备提供循环热风的循环风调控系统、温度传感器组以及辅助循环装置;微波干燥设备包括设有保温层的密封腔体,密封腔体上设有含湿风出口以及去湿暖风进口;循环风调控系统包括含湿风流通管、对含湿风进行后处理的处理部件以及去湿暖风流通管;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辅助循环装置设置在密封腔体的内部,用于加强密封腔体内的气体进行对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效果是:部件容易获得,便于实现;干燥过程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干燥方法充分利用了微波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大大缩短了干燥产品所需的时间,节能提效效果显著,微波干燥在社会生产中得到了充分认可。
微波干燥是一种内部加热的方法,具体是:湿物料处于振荡周期极短的微波高频电场内,其内部的水分子会发生极化并沿着微波电场的方向整齐排列,而后迅速随高频交变电场方向的交互变化而转动,并产生剧烈的碰撞和摩擦(每秒钟可达上亿次),结果一部分微波能转化为物料中水分子的动能,使水的温度升高直至气化脱离物料,从而使物料得到干燥。也就是说,微波进入物料并被吸收后,其能量在物料电介质内部直接转换成热能。
现有技术中采用微波干燥,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1)将待干燥产品直接放入微波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2)采用申请号为200920234330.1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3)用申请号为201410025343.3的发明专利所公开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现有技术中,微波干燥过程中存在以下尚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微波干燥的加热效率较低。商用微波技术节能的关键是因为微波能对样品进行从内向外的加热,无需像传统技术一样通过气体介质与待加热样品进行间接传热,加热干燥同样产量的样品,微波加热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体系的热负荷,能量利用率得以显著提高,实现节能。现有商用微波干燥技术重视微波对待干燥产品的高效加热作用,忽视了这些物料被微波加热时周边的低温气氛环境,大量的来自微波的热能通过对流、辐射、传导等途径从物料转移到微波干燥腔体内的冷空气中,导致升温速度的减慢和微波效率的降低。
其次,伴随现有微波干燥技术的热损失过大。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微波干燥腔体内的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温度也逐渐提高,现有微波干燥工艺采用定时或湿度高于阀值时的强行抽气排湿方法,大量携带显热和水汽潜热的湿热风被抽湿排空,损失气体则外部补充,虽然可以达到排湿出水的目的,代价却是干燥腔内热风的大量损失和温度的大幅降低,损失的热量的的补偿会直接增大能耗,降低微波干燥工艺的效益。
最后,现有商用微波干燥方法未能原有与物料最优干燥工艺对接,无法充分发挥微波干燥快速、高效、的特征,为了满足物料形状、形态、物理化学性质不在微波快速干燥作用下发生有害变化,只能采取压制微波加热贡献,降低微波输入功率等方案,这些都使微波干燥的效率大打折扣,无法“物尽其用”。
综上所述,急需开发一种具有干燥效率高、能耗适当且干燥产品质量好的干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干燥效率高、能耗低以及干燥产品质量好的微波干燥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包括微波干燥设备、为所述微波干燥设备提供循环热风的循环风调控系统、温度传感器组以及辅助循环装置;
所述微波干燥设备包括设有保温层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上设有含湿风出口以及去湿暖风进口;
所述循环风调控系统包括含湿风流通管、对含湿风进行后处理的处理部件以及去湿暖风流通管,所述处理部件的入口端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处理部件的出口端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所述去湿暖风流通管上设有用于将含湿风由密封腔体经含湿风出口抽出并将去湿暖风经去湿暖风进口鼓入密封腔体的循环风机;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所述含湿风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待干燥产品的表面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去湿暖风流通管或去湿暖风进口的温度;
所述辅助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的内部,用于加强密封腔体内的气体进行对流,确保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和成分均匀性,并增加水分的蒸发速率。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部件包括冷凝器和加热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含湿风进行降温处理和除湿处理,所述加热器用于对去湿风进行加热处理;
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风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
所述冷凝器的降温换热面处设有用于监控换热面温度的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器为以空气为冷源的自然风冷凝器、以空气为冷源的强制风冷冷凝器或以循环水为冷源的冷凝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强制对流风扇组;
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为接触式测温器;
所述含湿风流通管、去湿暖风流通管、冷凝器和加热器的外壁上均设有保温层。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部件为热泵,所述热泵的冷端入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热泵的热端出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为接触式测温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易实现,设备初期投入低。
2、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干燥时,结合了物料干燥过程的物理化学规律,在常规微波干燥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微波干燥设备中密封腔体内气体介质的属性控制,增加了对于被干燥物料的监控,摒除微波干燥过程造成物料干燥过度、变形、烧焦、变性等工艺问题,达到高效利用微波能进行快速微波干燥的目的;同时通过湿气循环再利用、腔体保温等途径对微波干燥过程进行了节能强化,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采用图1的装置的干燥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的装置中的循环风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采用图3的装置的干燥流程示意图;
其中,1、微波干燥设备,1.1、密封腔体,1.11、含湿风出口,1.12、去湿暖风进口,2、循环风调控系统,2.1、含湿风流通管,2.2、处理部件,2.21、冷凝器,2.22、加热器,2.3、去湿暖风流通管,3、温度传感器组,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第二温度传感器, 3.3、第三温度传感器,3.4、第四温度传感器,3.5、第五温度传感器,4、辅助循环装置, 5、待干燥产品,6、干燥产品,7、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以干燥最大尺寸30mm的积木为例,含水21.5%至含水率2%),详见图1,具体包括微波干燥设备1、为所述微波干燥设备1提供循环热风的循环风调控系统2、温度传感器组3以及辅助循环装置4,详情如下:
所述微波干燥设备1包括设有保温层的密封腔体1.1,所述密封腔体1.1上设有含湿风出口1.11以及去湿暖风进口1.12。
所述循环风调控系统2包括含湿风流通管2.1、对含湿风进行后处理的处理部件2.2以及去湿暖风流通管2.3,所述处理部件的入口端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处理部件的出口端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此处上述处理部件采用热泵,具体连接关系是:所述热泵的冷端入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2.1与含湿风出口1.11连通,所述热泵的热端出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2.3与去湿暖风进口1.12连通。所述去湿暖风流通管上设有用于将含湿风由密封腔体经含湿风出口抽出并将去湿暖风经去湿暖风进口鼓入密封腔体的循环风机(未图示)。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3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第三温度传感器 3.3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3.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所述含湿风流通管2.1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含湿风流通管2.1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2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1.1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密封腔体1.1内部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3.3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1.1的内壁上,用于监测待干燥产品5的表面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3.4 设置在所述湿暖风流通管2.2的内部,用于监测去湿暖风流通管2.2的温度。
所述辅助循环装置4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的内部,其包括多个强制对流风扇,用于加强密封腔体内的气体进行对流,确保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和成分均匀性,并增加水分的蒸发速率。
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为接触式测温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
所述含湿风流通管和去湿暖风流通管的外壁上均设有保温层。
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可以与传送装置7联合使用。传送装置7可采用以下结构:包括传送待干燥产品5和干燥产品6的传送皮带、带动所述传送皮带进行运动的动力源以及支撑所述传送皮带的支撑架。
本实施例的微波干燥方法详见图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干燥产品置于微波干燥设备中的密闭且隔热的密封腔体中;
微波干燥设备发射微波进行微波干燥,同时将密封腔体内的气体进行强制对流,微波干燥为连续式微波干燥或/和间歇式微波干燥;
监控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和待干燥产品的表面温度,与此同时不间断地对密封腔体内的部分含湿气体进行后处理后循环至密封腔体内。
上述后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降温处理将从密封腔体内抽出的含湿风的温度降至其露点温度以下,此时部分水分结露成为液态水而从含湿风中脱除,得到去湿风;
步骤b、将去湿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去湿暖风。
监控腔体内气体温度以及带干燥产品表温度的原则是:微波干燥时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T1与使用常规干燥方法的干燥环境温度To的关系为:T1≤To+10℃,此举可以实现物料微波干燥工艺与常规干燥工艺的快速、正确衔接;待干燥产品的表面温度T2与常规工艺中等速恒温阶段最高允许的物料的表面温度Tmax的关系为T2≤Tmax+5℃,与微波干燥时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T1的关系为T2≤T1+20℃,此举用于确保微波输入功率使物料表面温度自始至终被限定于该框架内,能够达到对物料内部水分向外迁徙具有合适的迁徙速度;对含湿风进行降温处理时降温换热面温度T3与含湿风的露点温度TL的关系为 TL-10℃≤T3≤TL;去湿暖风的温度T4与含湿风的露点温度TL的关系为T4≥TL+1℃,此举则可以控制循环气体的温度、湿度处于有利气体状态,维持物料表面水膜合适的蒸发速度。
强制对流的方式为采用可控对流的风扇进行搅拌;气体进行强制对流时相对于物料的风速V的取值为:0.5m/s≤V≤4m/s;所述风扇的转速式中:Nmax和Nmin分别为相对风速为4m/s及0.5m/s时风扇的转速,允许最大偏差为20r/min; T1为微波干燥时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T2为待干燥产品的表面温度。
每小时从密封腔体内抽出并进行后处理的气体的体积为密闭腔体的容积的1/4~2.5倍。
采用热泵的冷端作为冷源对所述含湿风进行降温处理和除湿处理的同时,采用该热泵的热端对所述去湿风进行加热处理(此处,所述热泵的热端的热量还可以包括热泵的冷端从大气、工业烟气、天然水体、含地热的水体中获取的热量)。
采用本实施例的干燥方法和装置所得干燥产品的性能详见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详见图3和图4,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装置结构不同,具体是:(1)所述处理部件包括冷凝器2.21和加热器2.22,所述冷凝器2.21用于对所述含湿风进行降温处理和除湿处理得到去湿风,所述加热器2.22用于对所述去湿风进行加热处理(加热器可以是换热器、热泵等可以加热的部件,采用热泵时,具体是:热泵的冷端从大气、工业烟气、天然水体、含地热的水体中获取热量并传递给热端,所述热泵的热端用作加热器);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风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2)所述冷凝器的降温换热面处设有用于监控换热面温度的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为接触式测温器;(3)所述冷凝器为以循环水为冷源的冷凝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空气为冷源的自然风或强制风冷冷凝器)。
1、工艺略有不同,详情是:去湿风经含湿风流通管进入冷凝器进行降温和去湿,得到去湿风;去湿风进入加热器加热后经去湿暖风流通管返回密封腔体内(在循环风机的协同作用下)。
采用本实施例的干燥方法和装置所得干燥产品的性能详见表1。
表1实施例1-2与对比实施例1-3所得干燥产品的性能比较表(抽样检测容量500件)
案例/参数 单位微波装机功率产能kg/(kW.h) 干燥能耗(kWh/kg) 良品率%
实施例1 7.11 0.565 96.5
实施例2 6.95 0.785 97.4
对比实施例1 5.16 2.16~2.42 78.4
对比实施例2 5.56 1.86~2.08 83.3
对比实施例3 5.74 1.78~1.97 85.2
从表1可知:
表1中实施例1和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例1是现阶段市面流行的微波干燥工艺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例2和对比实施例3都使用抽出部分热风作为循环风使用的方案,区别是对比实施例2抽出部分的循环风直接加热后返回用于干燥,同时排出部分混合风进行排湿;对比实施例3则对循环风进行甄别,风温高于某个阀值后才返回使用,返回使用的那部分热风进行除湿处理,否则直接排放掉。
微波能属于二次能源,即将原始能源转化的电能经微波元器件转化为微波能用于加热物品,电能转化为微波的效率约为70%,其余能量转化为微波元件的热能而耗散。对比实施例1采用微波加热联合电热的方式,采用直接甄别含湿热风的相对湿度,湿度超标则直接抽取含湿热风的方式排湿而不做任何循环使用,热能损失严重。对比实施例2采用部分循环风直接加热但并不除湿的方式,降低了循环风的相对湿度,同时提高了温度,整体措施比对比实施例1更有利与提高干燥效率,与此同时,该方案采用不间断循环使用部分含湿风加热返回循环利用的方式,同时不间断排放部分含湿风,有利于微波干燥气氛参数的整体平稳,因此干燥品质比对比实施例1高。对比实施例3和对比实施例2类似,因此两者的能耗指标均比对比实施例1低,干燥质量也比后者高。对比实施例3相对对比实施例2,主要多了对出风风温的甄别,温度太低的出风经济价值低,可以直接抽出排放,热损失相对较小;温度高于阀值的出风,除湿之后再返回使用,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返回这部分温度较高的热风,而除湿又有利于降低整体风的湿度,提高干燥腔内干燥的效率,因此该方案相对对比实施例2的改进效果显著,其各项指标也有所提升。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1在对比实施例2、3利用循环风这一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了干燥过程的物理学本质,先是对循环气体100%循环利用,循环风返回干燥腔前先是经过冷凝方式的除湿处理,除湿程度由于水的液相—气相平衡条件而精确可控,即做到对循环风湿度的精确控制,又容易实现冷凝过程温降尽可能小,即热损失尽可能小,因此这两个方案的能耗指标相对三个对比实施例方案改进巨大。另外,本实用新型两个方案还对待干燥积木物料的表面温度进行精密检测,防止微波加热过度造成被干燥样品损伤,因此以合格品个数为基础的良品率远在对比方案以上。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分别直接采用冷凝器和加热器配合对循环气体进行循环风湿度和温度调控,前者直接采用热泵的冷端和热端充当冷凝器和加热器,这样做的效果是循环风冷凝时损失的热能,包括大部分水蒸气冷凝释放的潜热,均由于热泵的作用直接转移至热泵的热端用于加热经过除湿的低温干燥风,再加上来自热泵自身机械能转化而来的热能,不考虑热泵的能源效率和器壁散热的热损失,可以做到循环风除湿—加热环节热能利用率100%,考虑热泵热贡献的实际效果,能源利用率甚至可以超过100%,如可以利用热泵从环境抓取热量用于给循环气体加热,因此实施例1的能耗指标较实施例 2更好;经过试验证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良品率相差很小,计件数量500件时仅相差4个,可以认为处于相同水平)。
对比实施例1:
将待干燥产品直接放入微波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
对比实施例2:
采用申请号为200920234330.1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对比实施例3:
采用申请号为201410025343.3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干燥设备、为所述微波干燥设备提供循环热风的循环风调控系统、温度传感器组以及辅助循环装置;
所述微波干燥设备包括设有保温层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上设有含湿风出口以及去湿暖风进口;
所述循环风调控系统包括含湿风流通管、对含湿风进行后处理的处理部件以及去湿暖风流通管,所述处理部件的入口端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处理部件的出口端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所述去湿暖风流通管上设有用于将含湿风由密封腔体经含湿风出口抽出并将去湿暖风经去湿暖风进口鼓入密封腔体的循环风机;
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所述含湿风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密封腔体内的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待干燥产品的表面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去湿暖风流通管或去湿暖风进口的温度;
所述辅助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干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件包括冷凝器和加热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含湿风进行降温处理和除湿处理,所述加热器用于对去湿风进行加热处理;
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风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
所述冷凝器的降温换热面处设有用于监控换热面温度的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器为以空气为冷源的自然风冷凝器、以空气为冷源的强制风冷冷凝器或以循环水为冷源的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干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强制对流风扇组;
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为接触式测温器;
所述含湿风流通管、去湿暖风流通管、冷凝器和加热器的外壁上均设有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干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件为热泵,所述热泵的冷端入口通过含湿风流通管与含湿风出口连通,所述热泵的热端出口通过去湿暖风流通管与去湿暖风进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波干燥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为接触式测温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为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CN201720984698.4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Active CN207231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4698.4U CN207231074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84698.4U CN207231074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31074U true CN207231074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84698.4U Active CN207231074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31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6350A (zh) * 2018-12-04 2019-04-02 湖南源创高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陶瓷坯体的微波干燥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6350A (zh) * 2018-12-04 2019-04-02 湖南源创高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陶瓷坯体的微波干燥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5910B (zh) 一种热量循环式热泵烘干装置的运行模式和结构
CN205843311U (zh) 一种新型多能热泵干燥一体机
CN203848526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干燥系统
CN102603150A (zh) 密闭空气循环污泥干燥机
CN204177172U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脱水干燥装置
CN101839616A (zh) 一种回收式太阳能烘干装置
CN107314621A (zh) 一种微波干燥方法及其采用的装置
CN102797064B (zh) 粘胶纤维的烘干与调节工艺及装置
CN202303831U (zh) 烟草库房无调温盲区的风冷调温除湿机组
CN101889713A (zh) 一种太阳能和热泵复合型食品空气解冻系统及解冻方法
CN207231074U (zh) 一种微波干燥用装置
CN107120947A (zh) 一种热风过热蒸汽干燥系统
CN206073756U (zh) 一种阶梯式换热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CN103966814A (zh) 一种直接加热式单筒干衣机
CN210602718U (zh) 一种余热回收的闭式循环干燥系统
CN103966815A (zh) 一种直接加热式双筒干衣机
CN207317397U (zh) 一种具有双向环形风道的干燥系统
CN207163111U (zh) 一体式空气热泵果蔬烘干机
CN206755740U (zh) 一种新型节能降温干燥器系统
CN206338898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CN201938285U (zh) 一种移动式双热源二级捕热食品烘箱
CN206182308U (zh) 一种咖啡豆烘干机
CN113776318A (zh) 一种绿色节能燃气直燃干燥系统
CN204255045U (zh) 一种玻璃纤维湿制品干燥系统
CN208588173U (zh) 一种发酵烘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device for microwave dry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Pledgee: Bank of Changsha Limited by Share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Pledgor: HUNAN YUANCHUANG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177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Pledgee: Bank of Changsha Limited by Share 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Pledgor: HUNAN YUANCHUANG HIGH-TECH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177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