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5262U -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5262U
CN207225262U CN201721074659.7U CN201721074659U CN207225262U CN 207225262 U CN207225262 U CN 207225262U CN 201721074659 U CN201721074659 U CN 201721074659U CN 207225262 U CN207225262 U CN 207225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ng
front wall
insulating mattress
automobile front
line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46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46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5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5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5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包括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线缆的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所述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放置所述扇形挡板;通过所述本体和具有所述弹性围挡的所述过线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前围内隔热垫重量大和无线缆过线口影响隔热垫隔音、隔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降低汽车内的噪音和减少外界温度对汽车轿厢内的影响,各汽车厂家均选择在车厢底盘上铺设吸音隔热垫,尤其是在前围发动机与轿厢之间会铺设较厚的前围内隔热垫,但是前围内隔热垫厚度越大越不利于减轻汽车重量,降低车身自重能耗,而厚度小的前围内隔热垫吸音、隔热效果差;现有的前围内隔热垫还存在前围内隔热垫上无过线口,汽车发动机等的线缆只能从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的缝隙处穿过,穿过的线缆会使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间的缝隙加大,热量和噪音会从缝隙处传入车内,且随着车的运动轿厢壁会对线缆造成挤压,长时间挤压会使线缆破损。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通过所述本体和具有所述弹性围挡的所述过线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前围内隔热垫重量大和无线缆过线口影响隔热垫隔音、隔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XPE层、硬质毡层和三聚氢胺泡棉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线缆的过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扇形挡板。
进一步地,各所述走线豁口等角度间隔布设。
进一步地,沿所述本体的边缘布设有多个所述过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毡层的厚度为2mm-6mm。
进一步地,所述XPE层的厚度为2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的厚度为2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所述过线口的设计;所述三聚氰胺泡棉层可以吸收正常波段的音频,所述硬质毡层可以吸收低频波段的音频,而所述XPE层可以吸收热量,汽车发动机及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先经过所述XPE层由其吸收,可以避免热量造成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损坏,影响吸音效果;且以上三种材料均具有密度小的优点,由该三种材料制成的所述本体较市场上的轻50%以上;所述过线口为线缆提供了穿装的通道,解决了现有线缆从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壁间穿装,使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壁间缝隙变大影响吸音、隔热效果和容易造成线缆损坏的问题;所述弹性围挡围设于线缆上防止热量或噪音从所述过线口传入轿厢内。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所述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所述扇形挡板的设计;线缆穿过所述过线口后各所述扇形挡板可夹住线缆,所述走线豁口使所述过线口的壁更容易变形,使所述扇形挡板可更好的贴覆于线缆外表面,尤其是线缆发生倾斜等时,所述扇形挡板可适应线缆倾斜的形状,使所述过线口与线缆间更好贴合,减小热量和噪音自所述过线口与线缆外壁间的缝隙传导到轿厢内。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的设计,不实用任何胶黏剂,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插装线缆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XPE层101、硬质毡层102和三聚氢胺泡棉层103;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线缆2的过线口111。本实施例中所述XPE层内还设置有真空囊层104,所述真空囊层的上、下囊壁105分别于所述XPE层相接,上、下两所述下囊壁围城真空腔106。本实施例中所述XPE层为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所述XPE层为1立方米聚乙烯发泡至5立方米——30立方米形成的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所述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所述过线口的设计;所述三聚氰胺泡棉层可以吸收正常波段的音频,所述硬质毡层可以吸收低频波段的音频,而所述XPE层可以吸收热量,汽车发动机及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先经过所述XPE层由其吸收,可以避免热量造成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损坏,影响吸音效果;且以上三种材料均具有密度小的优点,由该三种材料制成的所述本体较市场上的轻50%以上;所述过线口为线缆提供了穿装的通道,解决了现有线缆从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壁间穿装,使前围内隔热垫与轿厢壁间缝隙变大影响吸音、隔热效果和容易造成线缆损坏的问题;所述弹性围挡围设于线缆上防止热量或噪音从所述过线口传入轿厢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真空囊层的设计,应用真空具有隔音隔热效果好的优点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隔音、隔热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囊壁传导热量和温度,将所述真空囊置于所述XPE层内,对所述真空囊层的囊壁进行全面包裹,防止所述真空囊的囊壁传音、导热。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走线豁口112,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放置扇形挡板113;各所述走线豁口等角度间隔布设。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所述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所述扇形挡板的设计;线缆穿过所述过线口后各所述扇形挡板可夹住线缆,所述走线豁口使所述过线口的壁更容易变形,使所述扇形挡板可更好的贴覆于线缆外表面,尤其是线缆发生倾斜等时,所述扇形挡板可适应线缆倾斜的形状,使所述过线口与线缆间更好贴合,减小热量和噪音自所述过线口与线缆外壁间的缝隙传导到轿厢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走线豁口3-10个,所述扇形挡板的数量与所述走线豁口的数量相同;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豁口的数量为8个,所述扇形挡板的数量为8个;所述走线豁口的数量越多,单个所述扇形挡板越方便,越有利于将线缆稳定的插装于所述过线口,越有利于所述过线口更好的贴合于线缆外壁;但是所述走线豁口的数量过多则当个所述扇形挡板的强度变小,不利于卡住线缆,所以优选的所述走线豁口3-10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走线豁口的数量,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所述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所述扇形挡板的设计;线缆穿过所述过线口后各所述扇形挡板可夹住线缆,所述走线豁口使所述过线口的壁更容易变形,使所述扇形挡板可更好的贴覆于线缆外表面,尤其是线缆发生倾斜等时,所述扇形挡板可适应线缆倾斜的形状,使所述过线口与线缆间更好贴合,减小热量和噪音自所述过线口与线缆外壁间的缝隙传导到轿厢内。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本体的边缘布设有多个所述过线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毡层的厚度为2mm-6mm。
本实施例中,所述XPE层的厚度为2mm-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的厚度为2mm-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由2mm厚的所述XPE层、2mm厚的所述硬质毡层和2mm厚的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其中所述XPE层为1立方米聚乙烯发泡至25立方米形成的电子交联发泡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的设计,不实用任何胶黏剂,安全环保。
本实施例提供的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占市场上现有汽车前围内隔热垫质量的15%,且材料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的制作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按汽车轿厢前围的形状分别裁剪出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在所述XPE层一侧入裁剪刀将其中部割出容置腔,此时需注意预留出不割缝隙的所述过线口位置,将聚四氟乙烯真空囊平铺放置于该容置腔内;采用火焰复合的方法将所述XPE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复合于所述硬质毡层两侧,同时将所述容置腔的开口采用火焰复合的方法闭合,形成基体;将基体在烘箱中加热180度、1分钟后,使用复合形状规格的钢制模具进行模压冷成型,30分钟后开模取件;用刀割出所述走线豁,完成所述汽车轻量化前围内隔热垫的制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敷设置的XPE层、硬质毡层和三聚氢胺泡棉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线缆的过线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为圆形,沿所述过线口圆心向四周成辐射状设有多个走线豁口,相邻两所述走线豁口间设有扇形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走线豁口等角度间隔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本体的边缘布设有多个所述过线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毡层的厚度为2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XPE层的厚度为2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的厚度为2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XPE层、所述硬质毡层和所述三聚氢胺泡棉层一体模压制成。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
CN201721074659.7U 2017-08-25 2017-08-25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Active CN207225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4659.7U CN207225262U (zh) 2017-08-25 2017-08-25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4659.7U CN207225262U (zh) 2017-08-25 2017-08-25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5262U true CN207225262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4659.7U Active CN207225262U (zh) 2017-08-25 2017-08-25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52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975A (zh) * 2018-06-20 2018-10-0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隔音板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975A (zh) * 2018-06-20 2018-10-0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隔音板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7209B2 (ja) 防音カバー
CN106218540B (zh) 一种降噪隔声隔热新型材料板
CN204323243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吸声件
EP1430215B1 (en) Engine intake manifold made of noise barrier composite material
CN108215443B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外饰件的超轻高强gmt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CN206090995U (zh) 一种楼层地面保温隔声系统
CN105694431A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吸声复合材料
CN207225262U (zh) 轻量化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CN202115033U (zh) 一种隔音无纺布复合材料
CN104005175A (zh) 一种车用多功能隔音隔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5332B (zh) 汽车内饰面料复合再生泡棉压制的顶棚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88630B1 (ko) 열 차단 기능을 가진 자동차용 헤드라이닝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24102B1 (ko) 요철형 롤러를 이용한 차량용 흡차음재 제조방법 및 차량 흡차음재
CN203438952U (zh) 隔音隔热垫及车辆
US20080017445A1 (en) Lightweight dash insulator construction
CN203637728U (zh) 一种用于汽车门板的减振吸音垫
CN207225263U (zh) 带连接件的汽车前围内隔热垫及汽车
CN20662348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底部护板
KR19990070066A (ko) 자동차의 방음 및 단열재의 제조방법
CN206494009U (zh) 一种具有低频吸声结构的汽车
CN214354628U (zh) 一种隔热性能佳的隔音棉
JPH0362535B2 (zh)
CN107804042A (zh) 一种新式复合型隔音泡棉
CN206691040U (zh) 一种汽车隔音降噪板层
CN20363773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侧围的减振吸音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