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2832U -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2832U
CN207222832U CN201720951304.5U CN201720951304U CN207222832U CN 207222832 U CN207222832 U CN 207222832U CN 201720951304 U CN201720951304 U CN 201720951304U CN 207222832 U CN207222832 U CN 20722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earing
liftout
plugged
str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13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勇
王峰
黄涛
王仁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JI FOUNDRY AND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JI FOUNDRY AND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JI FOUNDRY AND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JI FOUNDRY AND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13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28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安设有顶料管套,顶料管套上安设有有向配合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下模侧机床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一支座上,第一支座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支架,伺服电机固定在伺服电机支架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键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的侧边上铰接有伸缩套,伸缩套呈水平插接在第一支座内,伸缩套内插接固定有连杆,连杆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铰接支架,铰接支架内插接有联动支架,联动支架由竖直的第一支杆、水平的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圆弧形的铰接部组成。它能提高锻造模具的冷却效果,同时避免完成锻造的工件因为毛刺落入下模内。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锻造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轴承根据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珠和保持架组成。滚动轴承的外圈或内圈一般由棒料进行锻造,再经过车加工成型。锻造是轴承制造中重要的加工方式。现有一种轴承的套圈锻造方式图1 所示,其通过下料成型为棒料A,经过镦饼成型为圆饼B,再经过冲压成型为第一锻件C,然后对第一锻件C的中心冲孔成型为第二锻件 D,最后通过成型冲压成半成品E,而现有的模具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安设有KO管套3(顶料管套),而现有的KO管套3只能实现锻件顶起后立即复位,但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KO套管在KO后,由弹簧立即退回,下模冷却效果不好;2、PKO 套管处放进O环时,锻件能够直的压进,但是,由于PKO套管覆盖冲头,从机械手上的冷却效果不好;3、由于有毛刺,KO后锻件与KO 套管一起退回到下模内,碰到机械手。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其能提高锻造模具的冷却效果,同时避免完成锻造的工件因为毛刺落入下模内。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上安设有顶料管套,顶料管套上安设有相配合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下模侧机床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一支座上,第一支座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支架,伺服电机固定在伺服电机支架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键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的侧边上铰接有伸缩套,伸缩套呈水平插接在第一支座内,伸缩套内插接固定有连杆, 连杆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铰接支架,铰接支架内插接有联动支架,联动支架由竖直的第一支杆、水平的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圆弧形的铰接部组成,联动支架上第一支杆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铰接支架上,联动支架上的铰接部通过第二铰接轴和竖直的支撑板相铰接;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板固定在下模侧的机床上;
所述联动支架上第二支杆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的插头,插头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夹块,夹块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相铰接并安设在下模侧的机床上,夹块相对的侧边上成型有圆弧形夹槽,夹块的圆弧形夹槽内夹持有顶料管套,两个的夹块的上端插接有水平的螺栓,螺栓上螺接有螺帽,螺栓的两端插套有若干碟形弹簧,碟形弹簧压靠在夹块上,夹块的上端均通过螺钉铰接有导向轮,插头插接在夹块的导向轮之间。
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铰接支架呈“匚”字形,铰接支架的前端成型有圆角,连杆插接在铰接支架的后端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成型有插槽,联动支架插接在第二连接板的插槽内,支撑板设有两块,支撑板分布在联动支架的两侧。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它完成KO后,制动KO套管,KO套管在下模前面停止,进行阴模冷却。锻件进到阴模时启动伺服电机,开放制动,KO往下,压造,从而有效提高下模侧的冷却效果。
2、它采用的KO套管制动到锻件进到下模内,由于冲头和KO套管保持锻件的状态下进行压造。对PKO套管通水,滑块在后死点时,让PKO套管保持在下边,冷却冲头,提高上模侧的冷却效果。
3、它采用的模具最后一步是因为锻件内壁存在毛刺,插套在冲头上,随冲头以及KO套管的作用一起上升脱离下模,后通过挡板实现锻件从冲头上脱落,而制动KO套管,可以阻止锻件落入下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承套圈锻造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上述轴承套圈锻造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模侧冷却时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上模侧冷却时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工件完成锻造后不制动与制动的对比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顶料管套;4、第一连接板;5、第一支座;6、偏心轮;7、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支架;9、伸缩套; 10、连杆;11、铰接支架;12、后挡板;121、第一支杆;122、铰接部;123、第二支杆;13、第一铰接轴;14、第二连接板;15、支撑板;16、插头;17、夹块;18、第三铰接轴;19、螺栓;20、碟形弹簧;21、螺帽;22、导向轮;23、第二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2、3、4所示,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安设有顶料管套3,顶料管套3 上安设有相配合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下模2侧机床上的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上固定有第一支座5上,第一支座5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支架8,伺服电机7固定在伺服电机支架8上,伺服电机7的转轴键连接有偏心轮6,偏心轮6的侧边上铰接有伸缩套9,伸缩套9呈水平插接在第一支座5内,伸缩套9内插接固定有连杆10,连杆10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铰接支架11,铰接支架11内插接有联动支架12,联动支架12由竖直的第一支杆121、水平的第二支杆123和第一支杆121和第二支杆123之间圆弧形的铰接部122组成,联动支架12上第一支杆121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在铰接支架11上,联动支架12上的铰接部122通过第二铰接轴23和竖直的支撑板15相铰接;支撑板1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14上,第二连接板14固定在下模2侧的机床上;
所述联动支架12上第二支杆123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的插头16,插头16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夹块17,夹块17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 18相铰接并安设在下模2侧的机床上,夹块17相对的侧边上成型有圆弧形夹槽,夹块17的圆弧形夹槽内夹持有顶料管套3,两个的夹块17的上端插接有水平的螺栓19,螺栓19上螺接有螺帽21,螺栓 19的两端插套有若干碟形弹簧20,碟形弹簧20压靠在夹块17上,夹块17的上端均通过螺钉铰接有导向轮22,插头16插接在夹块17 的导向轮22之间。
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14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铰接支架11呈“匚”字形,铰接支架11的前端成型有圆角,连杆10插接在铰接支架11的后端并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4上成型有插槽141,联动支架12插接在第二连接板14的插槽141内,支撑板15设有两块,支撑板15分布在联动支架12的两侧。
工作原理:实用新型为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主要的技术点为制动装置,其制动装置通过私服电机7驱动,通过偏心轮6 实现伸缩套9在第一支座5上伸缩,从而带动联动支架12绕第二铰接轴23转动,则带动插头16上升或下降,插头16上升,则夹块17夹持顶料管套3,实现制动;
其顶料管套3实现私服制动和无制动的示意图分别如图5、图6、图7所示;图5为下模侧冷却的示意图,左侧为无制动的、右侧为制动;图6为上模侧冷却的示意图,左侧为无制动的、右侧为制动;图 7为工件毛刺问题的示意图;左侧为无制动的、右侧为制动。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列。

Claims (4)

1.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安设有顶料管套(3),顶料管套(3)上安设有相配合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下模(2)侧机床上的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上固定有第一支座(5)上,第一支座(5)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支架(8),伺服电机(7)固定在伺服电机支架(8)上,伺服电机(7)的转轴键连接有偏心轮(6),偏心轮(6)的侧边上铰接有伸缩套(9),伸缩套(9)呈水平插接在第一支座(5)内,伸缩套(9)内插接固定有连杆(10),连杆(10)另一端插接固定在铰接支架(11),铰接支架(11)内插接有联动支架(12),联动支架(12)由竖直的第一支杆(121)、水平的第二支杆(123)和第一支杆(121)和第二支杆(123)之间圆弧形的铰接部(122)组成,联动支架(12)上第一支杆(121)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13)铰接在铰接支架(11)上,联动支架(12)上的铰接部(122)通过第二铰接轴(23)和竖直的支撑板(15)相铰接;支撑板(1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14)上,第二连接板(14)固定在下模(2)侧的机床上;
所述联动支架(12)上第二支杆(123)的端部固定有锥形的插头(16),插头(16)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夹块(17),夹块(17)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18)相铰接并安设在下模(2)侧的机床上,夹块(17)相对的侧边上成型有圆弧形夹槽,夹块(17)的圆弧形夹槽内夹持有顶料管套(3),两个的夹块(17)的上端插接有水平的螺栓(19),螺栓(19)上螺接有螺帽(21),螺栓(19)的两端插套有若干碟形弹簧(20),碟形弹簧(20)压靠在夹块(17)上,夹块(17)的上端均通过螺钉铰接有导向轮(22),插头(16)插接在夹块(17)的导向轮(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14)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支架(11)呈“匚”字形,铰接支架(11)的前端成型有圆角,连杆(10)插接在铰接支架(11)的后端并通过螺钉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4)上成型有插槽(141),联动支架(12)插接在第二连接板(14)的插槽(141)内,支撑板(15)设有两块,支撑板(15)分布在联动支架(12)的两侧。
CN201720951304.5U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2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1304.5U CN20722283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1304.5U CN20722283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2832U true CN207222832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130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2283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2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4004A (zh) * 2017-08-01 2017-12-01 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4004A (zh) * 2017-08-01 2017-12-01 浙江中集铸锻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9329U (zh) 一种冲床机械加工自动脱模机构
CN104209702B (zh) 异形螺母冷镦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2319828A (zh) 带有轴头的整体汽车桥壳的加工方法
CN207222832U (zh)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CN203448642U (zh) 压铸模具
EP2763805B1 (de) Schmiede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lbenrohlings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kolbenrohlings unter verwendung der schmiedevorrichtung
CN104128554A (zh) 盘式转向节劈挤锻造工艺
CN102941269A (zh) 一种管状接头冲压机及其冲压方法
CN106925700B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大高径比锻造成形方法
CN107414004A (zh) 一种轴承锻造模具上的顶料制动装置
CN202943120U (zh) 一种管状接头冲压机
CN210023523U (zh) 中厚壁整体式汽车驱动桥壳桥拱的成形设备
CN206997451U (zh) 轮毂倒拔模冷旋压模具
CN201064815Y (zh) 一种轿车减震器骨架螺栓冷镦模具
CN206677094U (zh) 一种零部件锻造系统及其锻造机
CN205254892U (zh) 一种机车车体通风机扇叶的拆卸工具
CN103464718A (zh) 压铸模具
CN212003869U (zh) 一种异形偏心销柱
CN206046968U (zh) 自动热锻设备
CN202398774U (zh) 大规格螺栓缩径装置
CN207103668U (zh) 镁合金锻造轮毂水平胀型液压机
CN206824942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小齿轮轴挡圈压紧装置
CN204639614U (zh) 一种轴管生产系统
CN215467821U (zh) 一种高性能铝法兰锻造装置
CN109676068A (zh) 一种vl型球笼内侧分型结构产品轧锻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