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2240U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22240U CN207222240U CN201721153573.3U CN201721153573U CN207222240U CN 207222240 U CN207222240 U CN 207222240U CN 201721153573 U CN201721153573 U CN 201721153573U CN 207222240 U CN207222240 U CN 2072222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dip tank
- plate
- draining
- d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一种机械部件防锈处理用防锈槽在使用时,由于载物架设置在防锈槽内部,造成大量防锈漆不能被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包括沥干槽和设置在沥干槽边侧的浸漆槽,所述沥干槽上部和靠近浸漆槽一侧均呈开口结构,所述浸漆槽呈上开口结构,且所述浸漆槽上部开口位于沥干槽边侧开口下方,所述沥干槽内设置有相适配的沥干板,所述沥干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槽,且所述沥干板离开沥干槽内底面。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可以减少使用时防锈漆的浪费,增加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中,发动机零部件的表面防锈是重要的一环。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主要部件是一种高紧密的机械,由大量的铸铁件构成,在使用过程中,受工作环境影响铸铁件容易产生锈蚀,从而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发动机整体寿命,因此需要对零部件进行一定的防锈处理。
现在有着一种浸粘防锈方法:一个长方体的防锈槽,在防锈槽内加入防锈漆;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零件放入防锈槽内做浸粘处理,接着再取出零件,并将零件移动到指定位置沥干,沥干后零件上覆盖有防锈漆,实现防锈处理。这种方法虽然实现了对零件的防锈处理,但是在移动浸粘处理过的零件时,容易将防锈漆带出防锈槽,在移动过程中,零件带出的防锈漆滴在地面上,破坏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
公开号为CN104357846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机械部件防锈处理用防锈槽,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包括端板、侧板和底板,所述槽体其中一端的端板倾斜设置,所述槽体内部设有载物架,所述倾斜设置的端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使用时,先将零件沿倾斜的端板滑入防锈槽内,在浸泡一端时间后,将浸粘好的零件取出并放在载物架上,以将零件上附着的多余的防锈漆控掉,使零件上的防锈漆落入防锈槽内,从而避免将防锈漆带出防锈槽破坏环境,造成浪费。
上述方案中解决了零件移动时,防锈漆滴落在地面上破坏环境且造成浪费的问题,但是由于载物架设置在防锈槽内部,且载物架实际较大,所以大量的防锈漆位于载物架下方,在使用时难以用来浸泡零件,造成浪费,且在使用者朝向防锈槽内添加防锈漆时,使用者需要添加更多的防锈漆才能保证可以浸泡零件,进一步造成浪费。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可以减少使用时防锈漆浪费,增加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包括沥干槽和设置在沥干槽边侧的浸漆槽,所述沥干槽上部和靠近浸漆槽一侧均呈开口结构,所述浸漆槽呈上开口结构,且所述浸漆槽上部开口位于沥干槽边侧开口下方,所述沥干槽内设置有相适配的沥干板,所述沥干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槽,且所述沥干板离开沥干槽内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先在浸漆槽内倒入适应的防锈漆,接着将需要进行防锈处理的零件浸泡在防锈漆内,一段时间后将零件从而浸漆槽内取出,并直接移到到边侧的沥干槽内,放置在沥干板上,因为沥干槽边侧开口位于浸漆槽上部开口上方,所以在将零件移到沥干板的过程中不会将防锈漆滴落在地面上;进一步的,因为沥干板上开设有通槽,所以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漆可以逐渐的滴落至沥干槽内底面上,并逐渐从位于浸漆槽上方的开口回到浸漆槽内,从而减少浪费;进一步的,因为沥干板不是设置在浸漆槽内,所以不会占用浸漆槽的空间,以避免造成一部分防锈漆不能被利用,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小防锈漆浪费,以增加经济效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干槽底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靠近浸漆槽的前部支脚和远离浸漆槽的后部支脚,前部支脚和后部支脚底面平齐,且所述前部支脚长度小余后部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干槽可以通过竖直向下设置的支撑组件设立在指定位置;同时因为前部支脚的长度小余后部支脚,因此沥干槽整体呈现为倾斜状态,且靠近浸漆槽一侧倾斜朝向地面,即位置更低,从而在使用时,使得滴落在沥干槽内底面的防锈槽朝向浸漆槽滑动,以保证防锈漆回收效果,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干槽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后部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后部板设置于底板上表面,且位于远离浸漆槽一侧,所述侧板设置于底板上表面,且连接于后部板侧面,所述底板呈V字状,两个所述侧板对称的设置于底板V字状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后部板以及两个侧板共同构成沥干槽,以用于对经过浸粘处理的零件沥干;同时因为底板呈V字状,即沥干槽内底面朝向中间位置向下倾斜汇聚,所以在防锈漆滴落在底板上表面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内底面的最低点,以汇聚在中心,并从沥干槽的边侧开口流到浸漆槽内,以回收再利用,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板相向侧均开设有与沥干板边沿相契合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相向侧和靠近浸漆槽一端均呈开口结构,所述沥干板侧边卡接于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干板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于沥干槽,以用于对经过浸粘处理的零件进行立沥干;通时因为连接方式为卡接,且卡槽靠近浸漆槽一侧呈开口结构,所以使用者可以在必要时将沥干板从卡槽内取出,一方面进行维修,保证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通槽大小合适的沥干板,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靠近浸漆槽一侧开口处铰接有相适配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盖板将卡槽靠近浸漆槽一侧的开口闭合,以避免沥干板在使用时从卡槽内滑出,影响使用效果;同时因为盖板为铰接,所以可以在必要时将其打开,以方便将沥干板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干槽靠近浸漆槽一侧开口处横向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沥干槽侧开口边沿,所述横杆位于沥干板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零件放置在沥干板上进行沥干时,可以利用横杆对零件进行限制,以防止零件从沥干槽边侧开口离开沥干槽,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漆槽靠近沥干槽一侧设置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靠近沥干槽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沥干槽底面开设有与滑块相契合的滑槽,所述滑槽水平横向设置,且一端呈开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漆槽可以通过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的方式连接于沥干槽上,同时可以在必要时将滑块滑移出滑槽,以将浸漆槽拆卸,从而对浸漆槽和沥干槽单独操作,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漆槽设置有若干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下端设置有万象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在必要时将浸漆槽从沥干槽上拆卸,并通过万向轮方便的移动浸漆槽,方便使用者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浸漆槽,在浸漆槽边侧设置沥干槽,且沥干槽的侧开口位于浸漆槽上开口上方,使用时,使用者在浸漆槽内对零件上漆,之后零件通过沥干槽的侧边开口移动到沥干槽内,由于沥干槽设置在浸漆槽边侧,不占用浸漆槽内部空间,因此不会使得浸漆槽内有大量防锈漆不被使用,造成浪费;同时零件滴落在沥干槽内的防锈漆可以通过沥干槽边侧开口回到浸漆槽内,以再利用,减小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以展示沥干槽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卡槽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用以展示浸漆槽的结构。
图中:1、沥干槽;11、底板;12、后部板;13、侧板;2、浸漆槽;3、沥干板;31、通槽;4、支撑组件;41、前部支脚;42、后部支脚;51、卡槽;52、盖板;53、定位螺栓;6、横杆;61、卡座;7、连接件;71、滑块;72、滑槽;8、第二支脚;8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参照图1,包括沥干槽1和设置在沥干槽1边侧的浸漆槽2,其中沥干槽1上部和朝向浸漆槽2一侧均呈开口结构;浸漆槽2上部同样呈开口结构,且浸漆槽2的上部开口位于沥干槽1边侧开口下方。
使用时,使用者先在浸漆槽2内倒入适量的防锈漆,接着就可以件汽车零件放置在浸漆槽2内进行浸粘处理;在浸泡合适时间后,使用者将零件从浸漆槽2内取出,并从沥干槽1边侧开口一侧移到沥干槽1内放置,在沥干的过程中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漆逐渐从零件上脱离滴落到沥干槽1内底面,随后从沥干槽1的边侧开口流动到浸漆槽2内;由于沥干槽1设置在浸漆槽2的边侧,不占用浸漆槽2的内部空间,所以不会导致浸漆槽2内有大量防锈漆难以利用而造成浪费,同时因为沥干槽1的边侧开口位于浸漆槽2开口上方,所以从零件上滴落的防锈漆可以从沥干槽1的侧边开口回到浸漆槽2内,以减小浪费。
参照图2,在沥干槽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零件以进行沥干的沥干板3,沥干板3适配于沥干槽1且和沥干槽1底面悬离;在沥干板3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31,通槽31贯穿沥干板3上、下表面,以便浸粘处理过的零件放置在沥干板3上时,多余的防锈漆可以通过通槽31滴落在沥干槽1底面上,避免留在沥干板3上影响沥干效果。
参照图2,沥干槽1包括底板11、设置在底板11上的后部板12以及两个侧板13,后部板12一体成型于底板11上表面,且位于浸漆槽2相对侧;侧板13同样一体成型于底板11上表面,且侧边沿连接于后部板12。
参照图3,在两个侧板13内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沥干板3边沿相契合的卡槽51,卡槽51远离后部板一端和朝向沥干槽1中部一侧均呈开口结构,沥干板3的边沿卡接于卡槽51,以连接于沥干槽1;同时因为卡槽51远离后部板12一端呈开口结构,所以使用者可以在必要时将沥干板3拆卸,以进行更换和维修。
参照图3,在卡槽51远离后部板12的开口处,于侧板13上铰接有盖板52,盖板52的铰接轴位于卡槽51开口上方,且盖板52的铰接方式为纵向铰接;盖板52相对铰接轴一侧搭设于卡槽51开口边沿,在盖板52上设置有定位螺栓53,定位螺栓53穿设盖板52并螺纹连接于侧板13上对应的螺纹孔。
参照图3,在沥干槽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沥干槽1设立在指定位置的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包括靠近浸漆槽2一侧的前部支脚41和远离浸漆槽2一侧的后部支脚42(该描述参照图1),前部支脚41和后部支脚42均为两个,且对称的焊接固定于底板11下表面。
参照图3,进一步的,为保证滴落在沥干槽1内底面即底板11上表面的防锈漆可以回到浸漆槽2内,前部支脚41设置为长度小余后部支脚42,且前部支脚41和后部支脚42底面平齐,从而沥干槽1呈现为倾斜状态,且倾斜朝向,浸漆槽2一侧,从而滴落在沥干槽1内的防锈漆会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朝向浸漆槽2一侧移动,以保证顺利回到浸漆槽2内。
参照图3,进一步的,底板11从浸漆槽2一侧观察呈V字状,两个侧板13对称的设置于底板11V字状的两侧,即底板11中部位置最低,两侧较高,从而可以对滴落在底板11上的防锈漆进行导向,使得底板11各个位置上的防锈漆汇聚到中间位置,以配合倾斜的沥干槽1使用,保证防锈漆可以流到浸漆槽2(标示于图1)内,以避免浪费。
参照图3,将侧板13设置为倾斜状态,且其上端倾斜朝向沥干槽1外侧,从而在将零件放置在沥干板3上时,可以方便的将零件倾斜的置于沥干板3上。
之所以将零件倾斜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漆可以滑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竖直放置时,防锈漆在零件上滑落过快造成零件上防锈漆过少,影响防锈效果。
参照图3,在沥干槽1侧开口边沿铰接有横杆6,横杆6水平横向设置,且一端铰接于侧板13;在横杆6铰接端相对一侧的侧板13上焊接固定有与横杆6端部相契合的卡座61,卡座61呈上端开口的口字状,横杆6活动端卡接于卡座61,以水平横置;横杆6的设置可以在必要时对放置在沥干板3上的零件进行限位,避免其从沥干槽1边侧开口滑出。
参照图3和图4,为将浸漆槽2连接于沥干槽1,在浸漆槽2靠近沥干槽1一侧焊接固定有两个连接件7,两个连接件7呈横向对称设置,且呈L 状;连接7靠近沥干槽1的L状上端焊接固定有滑块71,在底板11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71相契合的滑槽72,滑槽72水平横向设置,以方便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72。
参照图4,在浸漆槽2底面竖直向下的焊接固定有四个第二支脚8,四个第二支脚8均匀的设置于浸漆槽2底面,以用于支撑浸漆槽2竖立在指定位置。
参照图1,在前部支脚41、后部支脚42以及第二支脚8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象轮81,从而使用者在必要时可以方便的依靠万向轮81移动沥干槽1和浸漆槽2。在浸漆槽2侧面焊接固定有把手9,从而进一步方便使用者移动浸漆槽2。
使用时,使用者先将浸漆槽2内倒入适量且适合的防锈漆,接着将汽车零件放入浸漆槽2内浸泡,在浸泡一段时间后,将零件从浸漆槽2内取出,并从沥干槽1侧边开口一侧移动到沥干板3上倾斜放置,以进行沥干;在沥干时,零件上多余的防锈漆通过通槽31滴落在底板11上,因为底板11呈V字形,因此防锈漆朝向中间汇聚,之后又因为底板11倾斜朝向浸漆槽2一侧,所以防锈漆进一步的受重力作用朝向浸漆槽2一侧流动,并最终通过沥干槽1边侧开口回到浸漆槽2内,以减少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沥干槽(1)和设置在沥干槽(1)侧面的浸漆槽(2),所述沥干槽(1)上部和靠近浸漆槽(2)一侧均呈开口结构,所述浸漆槽(2)呈上开口结构,且所述浸漆槽(2)上部开口位于沥干槽(1)边侧开口下方,所述沥干槽(1)内设置有相适配的沥干板(3),所述沥干板(3)上开设有若干通槽(31),且离开沥干槽(1)内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1)底面设置有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靠近浸漆槽(2)的前部支脚(41)和远离浸漆槽(2)的后部支脚(42),前部支脚(41)和后部支脚(42)底面平齐,且所述前部支脚(41)长度小余后部支脚(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1)包括底板(11)、设置在底板(11)上的后部板(12)以及设置在后部板(12)两侧的侧板(13),所述后部板(12)设置于底板(11)上表面,且位于远离浸漆槽(2)一侧,所述侧板(13)设置于底板(11)上表面,且连接于后部板(12)侧面,所述底板(11)呈V字状,两个所述侧板(13)对称的设置于底板(11)V字状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3)相向侧均开设有与沥干板(3)边沿相契合的卡槽(51),两个所述卡槽(51)相向侧和靠近浸漆槽(2)一端均呈开口结构,所述沥干板(3)侧边卡接于卡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1)靠近浸漆槽(2)一侧开口处铰接有相适配的盖板(5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槽(1)靠近浸漆槽(2)一侧开口处横向设置横杆(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漆槽(2)靠近沥干槽(1)一侧设置若干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靠近沥干槽(1)一端设置有滑块(71),所述沥干槽(1)底面开设有与滑块(71)相契合的滑槽(72),所述滑槽(72)水平横向设置,且一端呈开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漆槽(2)设置有若干第二支脚(8),所述第二支脚(8)下端设置有万象轮(8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53573.3U CN20722224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53573.3U CN20722224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22240U true CN207222240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6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5357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2240U (zh) | 2017-09-08 | 2017-09-08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222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1747A (zh) * | 2021-03-02 | 2021-12-03 |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纤维膜材料催化剂自动涂覆系统及涂覆方法 |
-
2017
- 2017-09-08 CN CN201721153573.3U patent/CN2072222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1747A (zh) * | 2021-03-02 | 2021-12-03 |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纤维膜材料催化剂自动涂覆系统及涂覆方法 |
CN113731747B (zh) * | 2021-03-02 | 2023-09-08 |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纤维膜材料催化剂自动涂覆系统及涂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34043U (zh) | 一种钢轮轮毂前处理、电泳、涂装挂具 | |
CN207222240U (zh) |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上漆沥干装置 | |
CN207204452U (zh) | 一种用于木板喷漆的双面喷气机 | |
CN207655397U (zh) | 一种带有防尘功能的喷涂装置 | |
CN203843124U (zh) | 一种砂芯浸凃装置 | |
CN103215404B (zh) | 铁水预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05032659B (zh) | 一种具有双面喷漆功能的全自动喷漆机 | |
CN106586612A (zh) | 装车自动降尘喷雾装置及其降尘喷雾方法 | |
CN205635172U (zh) | 一种化工污水处理池 | |
CN206901127U (zh) | 一种托塑料垃圾桶底部升降翻桶自卸装置 | |
CN107794478A (zh) | 一种应用于热镀锌炉鼻子内部液位清洁装置 | |
CN205887332U (zh) | 一种自动旋转的节油导轨涂油机 | |
CN211394689U (zh) | 一种环保镀锌全自动龙门滚镀生产线 | |
CN214300366U (zh) | 高强度弹簧垫圈彩锌滚镀装置 | |
CN209438904U (zh) | 一种被漆电阻用涂装机 | |
CN107641831A (zh) | 钕铁硼产品电泳前自动化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2284229U (zh) | 提料车接水盘装置 | |
CN209060997U (zh) | 防腐涂料混合装置 | |
CN206199112U (zh) | 一种罩光水性漆的搅拌设备 | |
CN208245020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整车喷漆装置 | |
CN218690774U (zh) | 一种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用表面喷涂装置 | |
CN207404726U (zh) | 一种蝶阀阀体加工中用放料装置 | |
CN208056566U (zh) | 一种新型的自动装修设备 | |
CN208003856U (zh) | Pvc漆专用搅拌设备 | |
CN205473284U (zh) | 用于投放河道底泥修复物质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