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0715U -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0715U
CN207220715U CN201720387146.5U CN201720387146U CN207220715U CN 207220715 U CN207220715 U CN 207220715U CN 201720387146 U CN201720387146 U CN 201720387146U CN 207220715 U CN207220715 U CN 207220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dynamic
quiet
abrasive
bean m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87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帆
何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87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0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0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07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机头、研磨组件和驱动电磁体。研磨组件包括固设在杯体底部的静研磨盘和压设在研磨盘上的动研磨体;驱动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通过磁场变化驱动旋转磁体旋转,以研磨杯体内的物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豆浆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粉碎刀片,利用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对物料进行研磨,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采用磁力来驱动动研磨体旋转,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难题。

Description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豆浆机通过电机带动粉碎刀片的高速旋转搅打豆子,实现制浆。这种传统的豆浆机易出现豆子的粉碎效果不好,豆浆粒径较大且粒径不均匀,从而影响口感,且粉碎刀片的高速旋转带来较大的噪音,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有的豆浆机,其电极位于底座内,故而粉碎刀片的旋转轴需穿过杯体底部与电机相连,由于粉碎刀片在共组过程中转速很高,且杯体内一般含有水等液体,故而存在旋转轴与杯体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豆浆机的一种研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豆浆机的另一种研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机头,盖设在所述杯体组件上;研磨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杯体底部的静研磨盘和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的动研磨体;驱动电磁体,与所述豆浆机的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通过磁场变化驱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以研磨所述杯体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豆浆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粉碎刀片,利用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互挤压对豆子等物料进行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粉碎刀片的高速搅打,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研磨制浆不要求动研磨体的转速过高,因此驱动组件的转速也得到了适当降低,从而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采用磁力来驱动动研磨体旋转,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故而研磨组件无需与豆浆机的驱动结构相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些豆浆机的旋转轴与杯体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机头、研磨组件和驱动电磁体,研磨组件包括静研磨盘和动研磨体,静研磨盘固设在杯体底部,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保证了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的稳定配合,进而保证了豆浆机的制浆功能,当豆子等物料进入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时,动研磨体发生旋转,并与静研磨盘相互挤压,从而将豆子等物料均匀细致地磨碎,使得制得的豆浆的粒径较小,口感较好;由于主要依靠动研磨体和静研磨盘对豆子等物料的挤压研磨来实现制浆,故而不要求动研磨体的转速过高,在低转速下即可实现豆子对物料的充分研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动研磨体与驱动电磁体相配合,驱动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通电时能够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作用于动研磨体,保证动研磨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以实现研磨组件的磁力驱动。
此外,将从动磁体内置于动研磨体内,即从动磁体的载体即为动研磨体,则从动磁体受到驱动结构的驱动进行旋转时,作为载体的动研磨体即进行同步旋转实现研磨功能,确保了动研磨体与从动磁体的同步性;且从动磁体内置于动研磨体内,缩小了研磨组件的体积,简化了整体外观,从而减少了研磨组件对杯体容量的占用,有利于提高豆浆机的制浆产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豆浆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静研磨盘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用于把所述杯体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所述动研磨体与所述静研磨盘之间;和/或,所述动研磨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用于把所述杯体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所述动研磨体与所述静研磨盘之间。
静研磨盘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使得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能够对豆浆机内待研磨的豆子等物料引导至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则动研磨体旋转时,即可对这些物料进行研磨,磨碎后的物料在液体的带动下顺着第一引导槽流出,同时其他待研磨的物料继续顺着第一引导槽进入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
同理,动研磨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也使得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同样能够对豆浆机内待研磨的豆子等物料引导至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具体的研磨过程与上述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静研磨盘的上表面和动研磨体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引导槽,这样引流效果更好,研磨效率更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静研磨盘的上表面上设有粗糙层;和/或,所述动研磨体的下表面上设有粗糙层。
静研磨盘的上表面设有粗糙层,即静研磨盘的上表面凹凸不平,这样能够对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的豆子等物料进行更充分更高效的研磨,从而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动研磨体的下表面设有粗糙层,即动研磨体的下表面凹凸不平,这样也能够对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的豆子等物料进行更充分更高效的研磨,从而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杯体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杯体紧固配合连接。
静研磨盘与杯体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使得静研磨盘与杯体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确保了静研磨盘不会在杯体内发生运动,从而保证了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的稳定配合。
静研磨盘与杯体紧固配合,即静研磨盘与杯体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卡接、螺纹旋接、磁吸合等方式固定在杯体的底部,同样能够保证静研磨盘与动研磨体之间的稳定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动研磨体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内的从动磁体,所述动研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且所述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用于通过磁场的作用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动研磨体包括本体和从动磁体,使得动研磨体具有了磁性,既保证了驱动电磁体能够通过磁场来驱动动研磨体旋转,又保证了配合磁体能够通过磁场的作用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且利用磁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产生了柔性压设的效果,既保证了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又保证了动研磨体能够相对静研磨盘发生一定幅度的轴向浮动,以便于豆子等物料进入二者之间;且动研磨体可从杯体中取出,与静研磨盘完全分离,便于全面清洗动研磨体、静研磨盘和杯体。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动研磨体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压设在静研磨盘上(比如静研磨盘上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限位部,动研磨体套设在旋转轴上,并位于限位部与静研磨盘之间,限位部能够有效避免静研磨盘上升,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从动磁体能够在所述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
从动磁体与驱动电磁体相配合,在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整个动研磨体旋转,从而实现了研磨组件的磁力驱动;至于本体,可以是导磁体,也可以是非导磁体,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或,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或,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
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机头内,并位于研磨组件的上方,这样驱动电磁体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下作用于从动磁体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和动研磨体的旋转。
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杯体外,并位于研磨组件的下方,这样驱动电磁体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上作用于从动磁体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和动研磨体的旋转。
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杯体外,并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这样驱动电磁体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内作用于从动磁体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和动研磨体的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本体为非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时,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与所述从动磁体相互排斥,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或,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从动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当所述本体为非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时,所述本体内还设有从动配合磁体,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与所述从动配合磁体相互排斥,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或,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从动配合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当所述本体为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下方或侧面时,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本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当本体为非导磁体且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时,由于本体为非导磁材料,不能与配合磁体相互作用,而从动磁体和配合磁体的极向均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即上S下N或上N下S,则通过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即可将从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比如:
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上方,并与从动磁体相互排斥,即:配合磁体朝下的磁极与从动磁体朝上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比如都为N极或都为S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杯体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下方,并与从动磁体相互吸引,即: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与从动磁体朝下的磁极为异名磁极(比如分别为N极和S极,或分别为S极和N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杯体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当本体为非导磁体且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时,由于本体为非磁性材料不能与配合磁体相互作用,且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而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故而二者不能实现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此时在本体内额外设置从动配合磁体,且从动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即可与配合磁体实现吸引或排斥,以利用磁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比如:
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研磨组件的上方还设有配合磁体,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排斥,即:配合磁体朝下的磁极与从动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比如都为N极或都为S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杯体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研磨组件的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吸引,即: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与从动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为异名磁极(比如分别为N极和S极,或分别为S极和N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杯体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当本体为导磁体且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上方、下方或侧面时,只需将配合磁体设置在研磨组件的下方,由于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故而至少能够对本体产生向下的吸引力,从而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具体地,当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时,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此时配合磁体对本体和从动磁体均产生吸引力,以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当驱动电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时,由于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故而利用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本体与配合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来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
上述第一种情况中,从动磁体既与驱动电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又与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结构合理,构思巧妙。上述第二种情况中,驱动电磁体与从动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同样结构合理,构思巧妙;上述第三种情况中,从动磁体与驱动电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本体(或者本体及从动磁体)与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进一步地,配合磁体可以是永磁体,也可以是电磁体,均能够与从动磁体或从动配合磁体或导磁本体相配合,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
当然,对于本体为非导磁体的情况,也可以在研磨组件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配合磁体,利用上方配合磁体的排斥力和下方配合磁体的吸引力来共同作用于从动磁体或从动配合磁体以将动研磨体压缩在静研磨盘上;而对于本体为导磁体的情况,由于导磁体只能受到吸引力,故而只能将配合磁体设在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本体为导磁体,所述本体能够在所述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
本体为导磁体,即本体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则本体也能够在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动研磨体旋转,实现研磨组件的磁力驱动。具体地,驱动电磁体为电磁体,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电磁体通电产生交变磁场,根据磁阻最小化原理(磁通总是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从而产生磁拉力,进而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转矩),电磁体的磁力线会穿过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本体,产生磁阻转矩,从而实现对动研磨体的磁力驱动;且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即可改变电磁体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进而控制动研磨体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
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杯体外,并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则其磁力线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发出,只需本体具有长条状结构(如条状、十字架、米字形等形状),当其长度方向与驱动电磁体的磁极方向不一致时,根据磁阻最小原理,本体会被迫转动到与驱动电磁体的极向相一致的方向,即产生了磁阻转矩,实现了对动研磨体的磁力驱动;且有效缩短了驱动电磁体与动研磨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驱动电磁体更好地驱动动研磨体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本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由于本体为导磁体,而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故而二者之间只能产生轴向方向上的吸引力,因此将配合磁体设置在杯体的下方,使其对本体产生向下的吸引力;同时,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之间也相互吸引,即对从动磁体也产生向下的吸引力,即可利用磁力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研磨体为导磁体,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所述杯体的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且所述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用于通过磁场的作用吸引所述动研磨体,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动研磨体为导磁体,即动研磨体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则动研磨体压能够在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动研磨体旋转,实现研磨组件的磁力驱动。具体地,驱动电磁体为电磁体,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电磁体通电产生交变磁场,根据磁阻最小化原理(磁通总是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从而产生磁拉力,进而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转矩),电磁体的磁力线会穿过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动研磨体,产生磁阻转矩,从而实现对动研磨体的磁力驱动;且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即可改变电磁体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进而控制动研磨体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杯体外,并位于研磨组件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则其磁力线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发出,只需动研磨体具有长条状结构(如条状、十字架、米字形等形状),当其长度方向与驱动电磁体的磁极方向不一致时,根据磁阻最小原理,动研磨体会被迫转动到与驱动电磁体的极向相一致的方向,即产生了磁阻转矩,实现了对动研磨体的磁力驱动;且有效缩短了驱动电磁体与动研磨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驱动电磁体更好地驱动动研磨体旋转。
进一步地,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的下方,且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则配合磁体能够对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动研磨体产生向下的吸引力,从而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也实现了对动研磨体的磁力压设限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从动磁体沿所述动研磨体的周向均布;和/或,所述从动磁体为永磁体;和/或,所述配合磁体为永磁体或电磁体。
从动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动磁体沿动研磨体的周向均布,比如沿动研磨体的周向均布多个条形磁铁,能够有效保证动研磨体的周向受到均匀的旋转驱动力,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能够平稳旋转。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从动磁体平均分为偶数个从动磁体组,每个从动磁体组内的从动磁体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从动磁体组的极向相反。
多个从动磁体平均分为偶数个从动磁体组,即粉碎刀内设有2n个从动磁体组,其中,n为正整数;每个从动磁体组内的从动磁体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从动磁体组的极向相反,这样保证了粉碎刀能够受到有效的磁力驱动;至于每个从动磁体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其磁极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弧形、三角形等。比如:当每个从动磁体组仅包含一个从动磁体时,则粉碎刀内的从动磁体的分布形式为:NS(n=1)、NSNS(n=2)、NSNSNS(n=3)、……;当每个从动磁体组包含两个从动磁体时,则粉碎刀内的从动磁体的分布形式为:NNSS(n=1)、NNSSNNSS(n=2)、NNSSNNSSNNSS(n=3)、……;以此类推,不再一一列举。
相应地,所述驱动电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沿所述动研磨体的旋转轴线的周向均布。
驱动电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旋转驱动磁体沿动研磨体旋转轴向的周向均布,能够有效保证动研磨体的周向受到均匀的驱动力,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能够平稳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平均分为偶数个旋转驱动磁体组,每个旋转驱动磁体组内的驱动电磁体的相位相同,且相邻的旋转驱动磁体组的驱动电磁体之间存在相位差。
多个旋转驱动磁体平均分为偶数个旋转驱动磁体组,每个旋转驱动磁体组内的驱动电磁体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旋转驱动磁体组的驱动电磁体之间存在相位差,以利用驱动电磁体产生的交变磁场来形成旋转磁场的效果,进而实现磁力传动,以驱动动研磨体旋转。
从动磁体为永磁体,如天然矿石(磁铁矿)或人造磁体(铝镍钴合金)等,永磁体能够较长期保持其磁性,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从而保证了研磨组件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理,当本体内设有从动配合磁体时,从动配合磁体也为永磁体。
配合磁体是永磁体,永磁体的极向是固定的,因此能够与动研磨体产生持续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以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当然,配合磁体也可以是电磁体,当电磁体通直流电时即可产生非交变磁场,此时电磁体的极向也是固定的,故而也能够对动研磨体产生持续的吸引力或排斥力,进而实现对动研磨体的磁力压设限位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主板设置在所述机头内。
当然,不局限于机头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位,比如杯体下方设有机座,控制主板设在机座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动研磨体为实心块体。
动研磨体为实心块体,一方面增加了动研磨体的重量,有利于动研磨体压在静研磨盘上对物料进行挤压和研磨;另一方面动研磨体可以完全将从动磁体包裹起来,既避免了从动磁体污染豆浆,又避免了豆浆或豆子等物料影响从动磁体;同时,还避免了豆浆等物料嵌入动研磨体内导致部分物料未能研磨及研磨组件难以清洗等状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研磨组件,用于豆浆机,包括:动研磨体,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从动磁体;和静研磨盘,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下方;其中,所述本体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另一种研磨组件,用于豆浆机,包括:动研磨体;和静研磨盘,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下方;其中,所述动研磨体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和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研磨组件,均利用动研磨盘和静研磨盘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互挤压对豆子等物料进行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粉碎刀片的高速搅打,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研磨制浆不要求动研磨盘的转速过高,因此驱动组件的转速也得到了适当降低,从而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利用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本体或动研磨体来实现磁力驱动,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故而研磨组件无需与豆浆机的驱动结构相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些豆浆机的旋转轴与杯体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豆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豆浆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研磨组件,11动研磨体,111第二引导槽,12从动磁体,13静研磨盘,131第一引导槽,21杯体,22外壳,221把手,30机头,31控制主板,40驱动电磁体,50发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豆浆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机头30、研磨组件10和驱动电磁体40。
具体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21;机头30盖设在杯体组件上;研磨组件10位于杯体21内,研磨组件10包括固设在杯体21底部的静研磨盘13和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的动研磨体11;驱动电磁体40与控制主板31电连接,用于通过磁场变化驱动从动磁体12旋转,以研磨杯体21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豆浆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粉碎刀片,利用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互挤压对豆子等物料进行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粉碎刀片的高速搅打,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研磨制浆不要求动研磨体11的转速过高,因此驱动组件的转速也得到了适当降低,从而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采用磁力来驱动动研磨体11旋转,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故而研磨组件10无需与豆浆机的驱动结构相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些豆浆机的旋转轴与杯体21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机头30、研磨组件10和驱动电磁体40,研磨组件10包括静研磨盘13、动研磨体11和从动磁体12,静研磨盘13固设在杯体21底部,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保证了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稳定配合,进而保证了豆浆机的制浆功能,当豆子等物料进入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时,动研磨体11发生旋转,并与静研磨盘13相互挤压,从而将豆子等物料均匀细致地磨碎,使得值得的豆浆的粒径较小,口感较好;由于主要依靠动研磨体11和静研磨盘13对豆子等物料的挤压研磨来实现制浆,故而不要求动研磨体11的转速过高,在低转速下即可实现豆子对物料的充分研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从动磁体12与驱动电磁体40相配合,驱动电磁体40与控制主板31电连接,通电时能够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作用于从动磁体12,保证从动磁体12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以实现研磨组件10的磁力驱动。
此外,从动磁体12内置于动研磨体11内,即从动磁体12的载体即为动研磨体11,则从动磁体12受到驱动结构的驱动进行旋转时,作为载体的动研磨体11即进行同步旋转实现研磨功能,确保了动研磨体11与从动磁体12的同步性;且从动磁体12内置于动研磨体11内,缩小了研磨组件10的体积,简化了整体外观,从而减少了研磨组件10对杯体21容量的占用,有利于提高豆浆机的制浆产量。
优选地,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131,如图2所示,用于把杯体21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
优选地,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111,如图2所示,用于把杯体21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
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131,使得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能够对豆浆机内待研磨的豆子等物料引导至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则动研磨体11旋转时,即可对这些物料进行研磨,磨碎后的物料在液体的带动下顺着第一引导槽131流出,同时其他待研磨的物料继续顺着第一引导槽131进入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
同理,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111,也使得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同样能够对豆浆机内待研磨的豆子等物料引导至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具体的研磨过程与上述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和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引导槽,如图1至图3所示,这样引流效果更好,研磨效率更高。
优选地,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上设有粗糙层。
优选地,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上设有粗糙层。
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设有粗糙层,即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凹凸不平,这样能够对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豆子等物料进行更充分更高效的研磨,从而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设有粗糙层,即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凹凸不平,这样也能够对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豆子等物料进行更充分更高效的研磨,从而提高豆浆机的制浆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为一体式结构。
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使得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确保了静研磨盘13不会在杯体21内发生运动,从而保证了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稳定配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紧固配合。
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紧固配合,即静研磨盘13与杯体21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卡接、螺纹旋接、磁吸合等方式固定在杯体21的底部,同样能够保证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稳定配合。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述本申请提供的豆浆机的具体结构及原理。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豆浆机为磁力驱动磨盘式豆浆机,包括杯体组件、机头30、研磨组件10、驱动电磁体40和配合磁体(图中未示出)。杯体21底部设有静研磨盘13,静研磨盘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131;杯体21内放置有动研磨体11,动研磨体1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111。
动研磨体11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本体内的从动磁体12,且本体为非导磁体,从动磁体12为永磁体;杯体21外套设有外壳22,外壳22侧壁设有把手221,杯体21下方设有发热管50。
驱动电磁体40和配合磁体设置在机头30内,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上方,且驱动电磁体40、配合磁体和从动磁体12的极向均沿杯体的轴向方向;其中,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相互排斥,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机头30内,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上方,这样驱动电磁体40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下作用于从动磁体12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12和动研磨体11的旋转。
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上方,并与从动磁体12相互排斥,即:配合磁体朝下的磁极与从动磁体12朝上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比如都为N极或都为S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之间的排斥力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杯体21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在工作过程中,驱动电磁体40由控制主板31控制;驱动电磁体40与动研磨体11内嵌的从动磁体12相互作用,并通过磁力作用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
静研磨盘13固定在杯体21腔底部,利用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的相互作用实现磨浆;静研磨盘13上设置的第一引导槽131和动研磨体11上设置的第二引导槽111可将豆子引入到研磨系统中。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和配合磁体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且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相互吸引,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这样驱动电磁体40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上作用于从动磁体12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12和动研磨体11的旋转。
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并与从动磁体12相互吸引,即: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与从动磁体12朝下的磁极为异名磁极(比如分别为N极和S极,或分别为S极和N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之间的吸引力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杯体21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在工作过程中,驱动电磁体40由控制主板31控制;驱动电磁体40与动研磨体11内嵌的从动磁体12相互作用,并通过磁力作用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
静研磨盘13固定在杯体21腔底部,静研磨盘13与动研磨体11的相互作用实现磨浆;静研磨盘13上设置的第一引导槽131和动研磨体11上设置的第二引导槽111可将豆子引入到研磨系统中。
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配合磁体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且配合磁体和从动磁体相互吸引,以将动研磨体压设在静研磨盘上。
实施例四(如图2所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将配合磁体和驱动电磁体40分开设置,即一个设置在研磨组件10的上方,另一个设置在研磨组件10的下方;其中,驱动电磁体40与从动磁体12相配合实现磁力驱动,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相配合实现磁力压设限位。其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40和从动磁体的极向均沿杯体的径向方向;本体内还设有从动配合磁体,且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排斥,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这样驱动电磁体40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内作用于从动磁体12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12和动研磨体11的旋转。
驱动电磁体40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从动配合磁体的上方还设有配合磁体,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排斥,即:配合磁体朝下的磁极与从动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比如都为N极或都为S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杯体21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其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40和从动磁体的极向均沿杯体的径向方向;本体内还设有从动配合磁体,且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并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吸引,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这样驱动电磁体40通电时,产生变化的磁场,利用变化的磁场向内作用于从动磁体12并产生转矩,从而实现从动磁体12和动研磨体11的旋转。
驱动电磁体40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从动配磁体的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互吸引,即:配合磁体朝上的磁极与从动配合磁体朝下的磁极为异名磁极(比如分别为N极和S极,或分别为S极和N极),利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之间的吸引力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杯体21的底部,保证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能够相互挤压,进而对二者之间的物料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
其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体为导磁体;且配合磁体与从动磁体12及本体相互吸引,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
实施例八(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机头内,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上方。
实施例九(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
实施例七和实施例八,相较于实施例二,利用导磁本体及从动磁体12与配合磁体之间的综合吸引力,来实现动研磨体11的磁力压设限位。
实施例九,相较于实施例二,利用导磁本体与配合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来实现动研磨体11的磁力压设限位。
实施例十(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本体为导磁体,且本体能够在驱动电磁体40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
本体为导磁体,即本体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则本体也能够在驱动电磁体40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实现研磨组件10的磁力驱动。具体地,驱动电磁体40为电磁体,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电磁体通电产生交变磁场,根据磁阻最小化原理(磁通总是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从而产生磁拉力,进而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转矩),电磁体的磁力线会穿过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本体,产生磁阻转矩,从而实现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驱动;且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即可改变电磁体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进而控制动研磨体11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40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则其磁力线沿杯体的径向方向发出,只需本体具有长条状结构(如条状、十字架、米字形等形状),当其长度方向与驱动电磁体40的磁极方向不一致时,根据磁阻最小原理,本体会被迫转动到与驱动电磁体40的极向相一致的方向,即产生了磁阻转矩,实现了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驱动;且有效缩短了驱动电磁体40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驱动电磁体40更好地驱动动研磨体11旋转。
实施例十一(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本体内没有设置从动磁体12,即动研磨体11整体由高导磁材料制成。
动研磨体11为导磁体,即动研磨体11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则动研磨体11压能够在驱动电磁体40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动研磨体11旋转,实现研磨组件10的磁力驱动。具体地,驱动电磁体40为电磁体,电磁体与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控制主板的控制下,电磁体通电产生交变磁场,根据磁阻最小化原理(磁通总是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从而产生磁拉力,进而形成磁阻性质的电磁转矩),电磁体的磁力线会穿过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动研磨体11,产生磁阻转矩,从而实现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驱动;且通过控制电磁体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即可改变电磁体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进而控制动研磨体11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驱动电磁体40设置在杯体21外,并位于研磨组件10的侧面,且驱动电磁体40的极向沿杯体的径向方向,则其磁力线沿杯体的径向方向发出,只需动研磨体11具有长条状结构(如条状、十字架、米字形等形状),当其长度方向与驱动电磁体40的磁极方向不一致时,根据磁阻最小原理,动研磨体11会被迫转动到与驱动电磁体40的极向相一致的方向,即产生了磁阻转矩,实现了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驱动;且有效缩短了驱动电磁体40与动研磨体1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驱动电磁体40更好地驱动动研磨体11旋转。
进一步地,配合磁体位于研磨组件10的下方,且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杯体的轴向方向,则配合磁体能够对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动研磨体11产生向下的吸引力,从而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上,也实现了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压设限位。
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从动磁体12既与驱动电磁体40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又与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结构合理,构思巧妙。
上述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驱动电磁体40与从动磁体12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配合磁体与从动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同样结构合理,构思巧妙。
上述实施例七至实施例九中,从动磁体12与驱动电磁体40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本体及从动磁体12(或本体)与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
上述实施例十中,本体与驱动电磁体40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本体及从动磁体12与配合磁体相配合,对动研磨体11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
上述实施例十一中,动研磨体11既与驱动电磁体40相配合,起到了磁力驱动的作用,又与配合磁体相配合,起到了压设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之间的有效配合。
上述十一个实施例均利用磁力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产生了柔性压设的效果,既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的有效配合,又保证了动研磨体11能够相对静研磨盘13发生一定幅度的轴向浮动,以便于豆子等物料进入二者之间;且动研磨体11可从杯体21中取出,与静研磨盘13完全分离,便于全面清洗动研磨体11、静研磨盘13和杯体21。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动研磨体1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压设在静研磨盘13上(比如静研磨盘13上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限位部,动研磨体11套设在旋转轴上,并位于限位部与静研磨盘13之间,限位部能够有效避免静研磨盘13上升,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与静研磨盘13之间的有效配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从动磁体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动磁体12沿动研磨体11的周向均布。
从动磁体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动磁体12沿动研磨体11的周向均布,比如沿动研磨体11的周向均布多个条形磁铁,能够有效保证动研磨体11的周向受到均匀的旋转驱动力,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能够平稳旋转。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从动磁体12平均分为偶数个从动磁体组,每个从动磁体组内的从动磁体12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从动磁体组的极向相反。
多个从动磁体12平均分为偶数个从动磁体组,即粉碎刀内设有2n个从动磁体组,其中,n为正整数;每个从动磁体组内的从动磁体12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从动磁体组的极向相反,这样保证了粉碎刀能够受到有效的磁力驱动;至于每个从动磁体12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其磁极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弧形、三角形等。比如:当每个从动磁体组仅包含一个从动磁体时,则粉碎刀内的从动磁体12的分布形式为:NS(n=1)、NSNS(n=2)、NSNSNS(n=3)、……;当每个从动磁体组包含两个从动磁体时,则粉碎刀内的从动磁体12的分布形式为:NNSS(n=1)、NNSSNNSS(n=2)、NNSSNNSSNNSS(n=3)、……;以此类推,不再一一列举。
相应地,所述驱动电磁体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40沿所述动研磨体11的旋转轴线的周向均布。
其中,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40平均分为偶数个旋转驱动磁体组,每个旋转驱动磁体组内的驱动电磁体40的相位相同,且相邻的旋转驱动磁体组的驱动电磁体40之间存在相位差。
驱动电磁体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旋转驱动磁体沿动研磨体11旋转轴向的周向均布,能够有效保证动研磨体11的周向受到均匀的驱动力,从而保证了动研磨体11能够平稳旋转。
多个旋转驱动磁体平均分为偶数个旋转驱动磁体组,每个旋转驱动磁体组内的驱动电磁体40的极向相同,且相邻的旋转驱动磁体组的驱动电磁体40之间存在相位差,以利用驱动电磁体40产生的交变磁场来形成旋转磁场的效果,进而实现磁力传动,以驱动动研磨体11旋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从动磁体12为永磁体。
从动磁体12为永磁体,如天然矿石(磁铁矿)或人造磁体(铝镍钴合金)等,永磁体能够较长期保持其磁性,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从而保证了研磨组件10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理,当本体内设有从动配合磁体时,从动配合磁体也为永磁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配合磁体为永磁体或电磁体。
配合磁体是永磁体,永磁体的极向是固定的,因此能够与动研磨体11产生持续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以将动研磨体11压设在静研磨盘上;当然,配合磁体也可以是电磁体,当电磁体通直流电时即可产生非交变磁场,此时电磁体的极向也是固定的,故而也能够对动研磨体11产生持续的吸引力或排斥力,进而实现对动研磨体11的磁力压设限位作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主板31设置在所述机头30内。
当然,不局限于机头30内,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位,比如杯体21下方设有机座,控制主板31设在机座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动研磨体11为实心块体,如图1至图3所示。
动研磨体11为实心块体,一方面增加了动研磨体11的重量,有利于动研磨体11压在静研磨盘13上对物料进行挤压和研磨;另一方面动研磨体11可以完全将从动磁体12包裹起来,既避免了从动磁体12污染豆浆,又避免了豆浆或豆子等物料影响从动磁体12;同时,还避免了豆浆等物料嵌入动研磨体11内导致部分物料未能研磨及研磨组件10难以清洗等状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组件10,用于豆浆机,包括:动研磨体11和静研磨盘。具体地,动研磨体11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从动磁体12;静研磨盘位于所述动研磨体11的下方;其中,所述本体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11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11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的研磨组件10,用于豆浆机,包括:动研磨体11和静研磨盘,动研磨体11位于所述动研磨体11的下方;其中,所述动研磨体11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11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11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和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组件10,均利用动研磨盘和静研磨盘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互挤压对豆子等物料进行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粉碎刀片的高速搅打,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研磨制浆不要求动研磨盘的转速过高,因此驱动组件的转速也得到了适当降低,从而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利用由高导磁材料制成的本体或动研磨体11来实现磁力驱动,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故而研磨组件10无需与豆浆机的驱动结构相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些豆浆机的旋转轴与杯体21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豆浆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粉碎刀片,利用动研磨体与静研磨盘之间的相对转动和相互挤压对豆子等物料进行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粉碎刀片的高速搅打,研磨可以使豆浆粒径更小,更均匀,从而提高豆浆的口感;同时,研磨制浆不要求动研磨体的转速过高,因此驱动组件的转速也得到了适当降低,从而减小了豆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采用磁力来驱动动研磨体旋转,而磁力驱动属于非接触式驱动,故而研磨组件无需与豆浆机的驱动结构相接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些豆浆机的旋转轴与杯体底部之间密封困难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豆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组件,包括杯体;
机头,盖设在所述杯体组件上;
研磨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所述研磨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杯体底部的静研磨盘和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的动研磨体;
驱动电磁体,与所述豆浆机的控制主板电连接,用于通过磁场变化驱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以研磨所述杯体内的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研磨盘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引导槽,用于把所述杯体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所述动研磨体与所述静研磨盘之间;和/或
所述动研磨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引导槽,用于把所述杯体内待研磨的物料引导至所述动研磨体与所述静研磨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杯体为一体式结构;或
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杯体紧固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研磨体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内的从动磁体,所述动研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且所述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用于通过磁场的作用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磁体能够在所述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或
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下方,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或
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本体为非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时,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与所述从动磁体相互排斥,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或,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从动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当所述本体为非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时,所述本体内还设有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的从动配合磁体,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机头内,并与所述从动配合磁体相互排斥,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或,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从动配合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当所述本体为导磁体且所述驱动电磁体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上方、下方或侧面时,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动研磨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为导磁体,所述本体能够在所述驱动电磁体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研磨组件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的下方,并与所述本体和所述从动磁体相互吸引,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研磨体为导磁体,所述驱动电磁体设置在所述杯体外,并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侧面,且所述驱动电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径向方向;
所述杯体的下方还设有配合磁体,且所述配合磁体的极向沿所述杯体的轴向方向,用于通过磁场的作用吸引所述动研磨体,以将所述动研磨体压设在所述静研磨盘上。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从动磁体沿所述动研磨体的周向均布;和/或
所述从动磁体为永磁体;和/或
所述配合磁体为永磁体或电磁体。
13.一种研磨组件,用于豆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研磨体,包括本体和内置于所述本体中的从动磁体;和
静研磨盘,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下方;
其中,所述本体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14.一种研磨组件,用于豆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研磨体;和
静研磨盘,位于所述动研磨体的下方;
其中,所述动研磨体为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动研磨体旋转,使所述静研磨盘与所述动研磨体相互挤压,以研磨所述豆浆机内的物料。
CN201720387146.5U 2017-04-13 2017-04-13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0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7146.5U CN207220715U (zh) 2017-04-13 2017-04-13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7146.5U CN207220715U (zh) 2017-04-13 2017-04-13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0715U true CN207220715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3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8714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0715U (zh) 2017-04-13 2017-04-13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07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8198A (zh) * 2019-07-18 2019-11-15 王晓东 具有料渣甩干功能的食品处理机
CN110522275A (zh) * 2019-08-29 2019-12-03 新昌县立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降温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8198A (zh) * 2019-07-18 2019-11-15 王晓东 具有料渣甩干功能的食品处理机
CN110522275A (zh) * 2019-08-29 2019-12-03 新昌县立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降温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20715U (zh) 豆浆机及其研磨组件
CN103536428B (zh) 用于处理皮肤的装置
CN207604821U (zh) 研磨组件及豆浆机
CN103256228A (zh) 微型直流电脑水冷水泵
CN106759180A (zh) 一种湖面用破冰器
CN209109283U (zh) 一种磁吸式药材球磨机
CN109772524A (zh) 一种高效磁力球磨机
CN207220717U (zh) 食品处理机
CN207220716U (zh) 食品处理机
CN106334623B (zh) 盘式磁泥分离装置
CN209680246U (zh) 一种高效磁力球磨机
CN105943116B (zh) 一种心内科多级寸动循环除斑装置
CN207220718U (zh) 食品处理机
CN108904986B (zh) 一种玉磁陀螺型理疗器
CN207757388U (zh) 一种用于单盘金相研磨机的研磨盘
CN207412074U (zh) 刀具组件及食品处理机
CN209233689U (zh) 一种磁通量变换式发电机
CN207604871U (zh) 食品处理机
CN207604875U (zh) 刀具组件及食品处理机
CN207412073U (zh) 刀具组件及食品处理机
CN211865250U (zh) 一种高效节能制砂机
CN208975909U (zh) 一种自动震动粉碎研磨机
CN108212550A (zh) 一种节能耐磨型浮选机
CN206585446U (zh) 一种嵌入式磁力耦合的永磁发电机
CN20794081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