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7396U -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7396U
CN207197396U CN201721059548.9U CN201721059548U CN207197396U CN 207197396 U CN207197396 U CN 207197396U CN 201721059548 U CN201721059548 U CN 201721059548U CN 207197396 U CN207197396 U CN 207197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pipe
pipe
mouth
measured
position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95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杰
袁德贝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XI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595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7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7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7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待测弯管组合包括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对应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分别贯穿设有第一检测通道及第二检测通道,所述定位座内侧设有若干限位部,所述若干限位部相互配合将所述待测弯管组合支撑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第二管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进而使得检测工具穿入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本装置实现对弯管组合的快速装夹和快速检测,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精密仪器的设备,其加工精度和检测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如航空发动机弯管类元件的检测,对检测精度的要求更高。目前此类元件的检测,常用三坐标测量仪来完成。
三坐标测量仪主要包括:平台、衡量和测量探头等,在进行弯管测量时,需要通过探头与零件触碰得到零件的尺寸数据,这种局限性导致测量弯管时需要逐点进行碰触,设置前需要自我校验,探头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曲面或者有结构妨碍时需要额外进行探头角度旋转,消耗大量时间,而且三坐标本身价值较高需要定期维护保养,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此外,三坐标配套的软件价格也较高,设备成本和人员成本都较为高昂。
因此,设计出一套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检测时间短的弯管检测检具,对本领域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快速、准确检测弯管类元件,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用弯管组合的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待测弯管组合,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包括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定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对应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分别贯穿设有第一检测通道及第二检测通道以便检测工具穿过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所述底座与定位座相互配合形成一收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收容空间,所述定位座内侧、位于收容空间内设有若干限位部,所述若干限位部相互配合将所述待测弯管组合支撑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第二管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进而使得检测工具穿入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座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和第三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三定位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座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三定位座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座、以便检测圆棒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通道,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座、以便检测圆棒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通道,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定位座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三限位部,底座设有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相应各部位同时能与所述四个限位部接触,且所述第一管口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所述第二管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包括弯管及设置于弯管弯折处的本体,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同时与所述本体接触并限制其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弯管接触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中的弯管的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口对应,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口对应,进而使得检测圆棒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以支撑与限制所述本体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支撑并限制所述弯管的位置以便实现检测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在其长、宽、高各个参数上的具体尺寸。
优选的是,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一定位线,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第二管口中心线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本体下端面至第二管口中心线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限位部至所述第二检测通道中心线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管口处外壁半径相同,所述第三限位部至第一管口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中心线至本体表面设定的第一定位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限位部至第一管口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中心线至所述本体表面设定的第一定位线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对称凸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两侧以便与所述本体点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于第二检测通道靠近底座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一以及设于第一检测通道与第二检测通道之间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二,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一为嵌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圆柱体以便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弯管点接触,所述第二限位件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以便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弯管点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座以便第三限位部与所述本体点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四限位部为嵌设于所述底座的圆柱体以便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本体线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弯管检测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于第一检测通道内以增强所述第一检测通道耐用性的第一定位套以及可拆卸设于第二检测通道内以增强所述第一通道耐用性的第二定位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针对所需检测弯管组合设定检测通道和限位部,通过管口和检测通道的能否对齐以及通过检测通道的圆棒的能否插入判断弯管是否合格,实现快速装夹和快速检测,并且本装置无需专业人员定期校验和保养,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检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检测图2的正视图;
图中:1、底座;11、第四限位部;2、第一定位座;21、第一限位部;22 第一检测通道;23、定位套;3、第二定位座;31、第二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本体一;312、第二限位部本体二;32、第二检测通道;33、固定座;34、第二定位套;4、第三定位座;41、第三限位部;5、待测弯管组合;51、第一管口;52、第二管口;53、本体;54、弯管;531、第一定位点;532、第一定位线;6、检测工具;61、第一检测棒;62、第二检测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4,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待测弯管组合5,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包括第一管口51及第二管口52,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包括底座 1和设于底座1上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定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对应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管口51及第二管口52分别贯穿设有第一检测通道22及第二检测通道32以便检测工具6穿过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管口51及第二管口52的管径进行检测,所述底座1与定位座相互配合形成一收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收容空间,所述定位座内侧、位于收容空间内设有若干限位部,所述若干限位部相互配合将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支撑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管口51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第二管口52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进而使得检测工具穿入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
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包括第一管口51、第二管口52、本体53和弯管54,所述本体53设于所述弯管54的弯折处,所述本体53关于所述弯管54的中心线对称,此处所述本体53为后期固定用方形法兰盘,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弯管组合5的本体53上设有用于标注标准距离的第一定位点531和第一定位线532,所述第一定位点531设于本体53侧面,位于所述弯管中心线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线532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线532位于所述本体53的一个与弯管54中心线所在平面平行的侧向端面上,所述第一定位线532与所述第二管口52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检测工具6为检测圆棒,包括对应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 5第一管口51内径的第一检测棒61和第二管口的第二检测棒62。
所述定位座包括第一定位座2、第二定位座3和第三定位座4,所述第二定位座3与所述第三定位座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座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3 与所述第三定位座4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座2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座2、以便检测工具6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管口51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通道22,所述第二定位座3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座3、以便检测圆棒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二管口52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通道32,所述第一定位座2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限位部21,所述第二定位座3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二限位部31,所述第三定位座4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三限位部41,底座1 设有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四限位部11,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相应各部位同时能与所述四个限位部对应接触,且所述第一管口51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所述第二管口52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
所述第一定位座2位于所述底座1中部,由所述底座1水平向外延伸而出,所述第一定位座2上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限位部21,所述第一定位座2上设有贯穿于第一定位座2的第一检测通道22,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为凸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座2的半球状凸起,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的两个凸起的中间,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内21还设有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5第一管口51的内径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套23,所述第一定位套23由耐磨材料制成,以便于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定位套23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内以便于维修和更换,此处优选为通过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内。
所述第二定位座3设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座2相互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座3相对于底座1,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定位座2以便分别对应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两个管口。所述第二定位座3包括用于支撑和限制所述弯管组合5的第二限位部31以及贯穿于所述第二定位座3、对应于第二管口52 的第二检测通道32,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用于辅助安装第二限位部31的固定座33,所述固定座33上固定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待测弯管5位移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一311,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一311为嵌设于所述固定座33上的圆柱体,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一311与所述待测弯管5的第二管口52处弯管外壁相接触来限制所述待测弯管5的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一 311至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中心线距离等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5 的第二管口52处的外壁的半径,所述第二限位部3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与第二检测通道32之间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二312,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二 312为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3的圆锥形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二312的顶端至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二管口52处的外壁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位于所述固定座 31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之间,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管口52内径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套34,所述第二定位套34由耐磨材料制成,以便于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定位套34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内以便于维修和更换,此处优选为通过螺杆固定设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 32内。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中心线至所述第一限位部21顶端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本体53的下端面至所述第二管口52中心线距离相同。
所述第三定位座4与所述第二定位座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定位座4相对于底座1,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定位座2。所述第三定位座4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位置的第三限位部41,所述第三限位部41为凸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座4的半球状突起以便与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本体53点接触,以此限制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位置,所述第三限位部41凸起顶端至所述的第一检测通道22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弯管组合5的第一定位点 531至所述第一管口51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设有第四限位部11,所述第四限位部1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和第三限位部41之间,所述第四限位部11为嵌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圆柱体,所述第四限位部11与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本体53相接触以便于限制所述待测弯管5的位置,所述第四限位部11凸出于底座的最外端至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1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弯管组合5的本体53上的第一定位线532至第二管口52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在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进行检测时:
首先,将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本体53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上,将所述第一管口51朝向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将所述第二管口52朝向第二件侧通道32,将待测弯管5向朝所述检测装置内侧推动以使所述待测弯管5的第二管口52处外壁与第二限位部本体一311、第二限位部本体二312接触,所述本体 53与所述第三限位部41及第四限位部11相接触;
然后,当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限位部同时接触时,检查所述第一管口51是否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对齐,所述第二管口 52是否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对齐,如未对齐,则零件位置度不合格,可以初步判断待测弯管组合尺寸不合格,无需进行下一步对所述弯管的管径进行检测;如第一管口51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22对齐,同时所述第二管口52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32也对齐,则进行下一步对于管径的检测,即将与符合规格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5的第一管口51内径配套的第一检测圆棒61通过第一检测通道 22插入第一管口51,将与第二管口52内径配套的第二检测圆棒62通过第二检测通道32插入第二管口52,如果均可插入,则零件合格,如果不能插入,则零件不合格。
使用本装置,通过将待检测弯管组合放入本装置中,仅需使待测弯管组合与各限位部相应位置接触后,通过管口和检测通道的能否对齐以及通过检测通道的圆棒的能否插入判断弯管组合的位置度及管径是否合格,实现对弯管组合的快速装夹和快速检测,且检测装置无需专业人员定期校验和保养,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Claims (10)

1.一种弯管组合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待测弯管组合,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包括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用于支撑并定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定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对应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分别贯穿设有第一检测通道及第二检测通道以便检测工具穿过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所述底座与定位座相互配合形成一收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收容空间,所述定位座内侧、位于收容空间内设有若干限位部,所述若干限位部相互配合将所述待测弯管组合支撑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第二管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进而使得检测工具穿入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和第三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三定位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座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三定位座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座、以便检测圆棒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通道,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座、以便检测圆棒穿过其中对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通道,所述第一定位座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用于支撑并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三定位座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三限位部,底座设有限位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以便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相应各部位同时能与所述四个限位部接触,且所述第一管口对应所述第一检测通道,所述第二管口对应所述第二检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包括弯管及设置于弯管弯折处的本体,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同时与所述本体接触并限制其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弯管接触并限制其位置,以便符合规格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中的弯管的第一管口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口对应,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二检测通道口对应,进而使得检测圆棒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检测通道对所述第一、第二管口的管径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以支撑与限制所述本体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支撑并限制所述弯管的位置以便实现检测所述待测弯管组合在其长、宽、高各个参数上的具体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所述待测弯管组合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一定位线,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第二管口中心线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本体下端面至第二管口中心线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限位部至所述第二检测通道中心线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二管口处外壁半径相同,所述第三限位部至第一管口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尺寸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中心线至本体表面设定的第一定位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四限位部至第一管口中心线的距离与符合规格要求的待测弯管组合的第一管口中心线至所述本体表面设定的第一定位线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对称凸设于所述第一检测通道两侧以便与所述本体点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于第二检测通道靠近底座的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一以及设于第一检测通道与第二检测通道之间的第二限位部本体二,所述第二限位部本体一为嵌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圆柱体以便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弯管点接触,所述第二限位件凸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座以便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弯管点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座以便第三限位部与所述本体点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为嵌设于所述底座的圆柱体以便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本体线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条所述的弯管组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组合检测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于第一检测通道内以增强所述第一检测通道耐用性的第一定位套以及可拆卸设于第二检测通道内以增强所述第二检测通道耐用性的第二定位套。
CN201721059548.9U 2017-08-23 2017-08-23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Active CN207197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9548.9U CN207197396U (zh) 2017-08-23 2017-08-23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9548.9U CN207197396U (zh) 2017-08-23 2017-08-23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7396U true CN207197396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4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9548.9U Active CN207197396U (zh) 2017-08-23 2017-08-23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7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9841A (zh) * 2018-07-27 2018-12-21 合肥和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角度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9841A (zh) * 2018-07-27 2018-12-21 合肥和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角度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7230A (zh) 一种重型燃气轮机静叶气膜孔的检测方法
CN207197396U (zh) 弯管组合检测装置
CN206540507U (zh) 测量两条直线导轨垂直度的检验装置
CN106197306A (zh)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变形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849527A (zh) 针对混凝土支撑轴力的实时检测方法
CN206459587U (zh) 一种测量工具
CN109490326A (zh) 一种适用套筒中部灌浆缺陷的检测方法
CN207007054U (zh) 一种大规格钢管管径尺寸检查工具
CN205664765U (zh) 用于汽车零件形面的检测装置
CN211954057U (zh) 直线度激光检测装置
CN105301018A (zh) 一种小径管环向焊缝射线检测定位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783628B (zh) 螺纹孔检测量规及检测装置
CN210833294U (zh) 测量球面设定位置至通孔中心距离的量规
CN211342898U (zh) 一种锚杆钻孔检测工具
CN106931865A (zh) 纺织清花机导棉槽定规综合误差校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85595A (zh) 准确定位标识桥梁静载试验应变测点方法及标识装置
CN104534966B (zh) 一种异径组合管同心度检测方法
CN209069184U (zh) 一种用于快速校验变电站内光缆静态曲率半径辅助测试仪
CN208347765U (zh) 一种用于水平定向钻法穿越施工的测孔仪
CN206037956U (zh)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头变形的测量装置
CN206131918U (zh) 变速器总成离合器壳体端面位置度检测工具
CN112361920A (zh) 一种用于检测水套砂芯工艺孔芯安装位置的方法和检具
CN207215170U (zh) 一种全尺寸铝合金钻杆检测系统
CN104964635B (zh) 安装偏差转臂测量装置及转轴偏差测量方法
CN202083354U (zh) 一种长圆孔中心坐标检测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